據報導,上海嘉定一男孩從冰箱取出一罐冰凍可樂,開啟瞬間發生爆炸。因氣體噴發力度大,易拉罐的拉環金屬片直接劃到男孩臉上,傷口直穿臉腮,外縫31針內縫7針!
媒體報告截圖
為啥從冰箱拿出的冰凍可樂會發生爆炸?
當溶解了二氧化碳的可樂被放進低於0℃的冷凍室時,他不會立刻結冰,因為它的凝固點被溶解的二氧化碳降低了。
因此,在溫度低於0℃的一定範圍內,可樂依然是液體,且體積會不斷膨脹,導致罐內壓力增大,可出現以下3種情況:
1.壓力超過了罐身的承受極限,可樂在冰箱裡發生爆炸
2.若罐身夠結實,持續降溫,可樂會結冰,體積變大,把罐身擠破
3.在第2種情況下,未等可樂結冰,有人將可樂從冰箱取出,打開罐子的瞬間可樂將噴出罐口,溶解的二氧化碳也會迅速釋放,快速猛烈地噴湧而出,極易發生安全事故
因此,為了安全,大家千萬別將密封嚴密的碳酸飲料、啤酒等放進冰箱冷凍室,若實在想喝冰鎮飲料,可將飲料倒進較大的容器裡,再放進冰箱,或者直接加冰塊。
很多飲料包裝上也會有標註禁止低溫冷凍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關於冰箱儲存食物的偽常識,很多人都被誤導過,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1.水果放在冰箱保存更新鮮?
不一定
大多數熱帶水果都不適合放入冰箱,如芒果、香蕉、火龍果、木瓜等,將它們放進冰箱非但不能延長保存時間,還會導致「凍傷」,這類水果放在陰涼處儲存即可
適合放入冰箱保存的水果:葡萄、草莓、藍莓、桑葚、蘋果、梨、桃子
2.冷凍食品反覆解凍會致癌?
並無確鑿證據,但確實會產生大量細菌,不利於健康。
在冰箱中的低溫環境下,細菌為了抵抗外界不利因素而進入活的非可培養狀態來進行自我保護,等到解凍那天,溫度回升加之被破壞的組織細胞滲出大量的蛋白質和水分,肉便成了滋養細菌的溫床,此時的細菌如餓狼撲食,逐漸恢復活力,不斷繁殖。
隨著冷凍解凍的次數增加,曝光在有利細菌生長繁殖的區域溫度的時間越長,累積的量就越多。人們食用後很有可能食物中毒,出現嘔吐、噁心、拉肚子等症狀。
反覆解凍的肉缺失有安全風險,而且口感也不佳,但並沒有可靠的致癌風險證據。
因此,建議大家不要囤太多食物,越早吃掉越好。也可將大份肉切成1次量的小份單獨保存,吃多少解凍多少,這樣做就不用擔心反覆冷凍解凍了。
3.大米可以放冰箱儲存?
的確如此。
低溫有利於抑制微生物活性,也能抑制害蟲繁殖,而且低溫還有利於降低酶的活性、抑制大米呼吸、降低游離脂肪酸的產生以及脂肪酸的氧化反應等,有助於保持大米的新鮮程度。
因此,只要冰箱空間足夠大,大米也是可以放入冰箱的。
注意:大米放入冰箱前,一定要用密封盒或密封袋包裝好,避免大米本身吸溼返潮及吸味,影響口感和品質。
4.用塑膠袋裝菜放冰箱會產生毒素,有害健康?
其實,只要是正規的食品包裝塑膠袋,就都以用來裝食物,放冰箱也是沒問題的。所以,建議大家儘量用標有「食品級」字樣的塑膠袋裝會直接接觸的食物。
至於那些都沒有標註編號和「食品級」的塑膠袋,最好不要用。
5.「冰箱病」是由冰箱導致的?
根據一些關於「冰箱病」的報導:「冰箱病」指人吃了存放在冰箱中的食物後,出現腹瀉或腸胃疾病等不良反應。這個命名很有誤導性。
首先,醫學上並不存在「冰箱病」的說法。其次,冰箱只是一個儲存食物的工具,不是真正的致病原因。
吃了冰箱儲存的東西出現不適,可能有2種原因:一是有些人的胃腸並不適應低溫食物,這其實是「腸易激症候群」的一種表現;
另一種是食物中存在致病細菌,有些細菌產生了毒素。若沒有充分加熱殺死致病細菌,或加熱殺滅了細菌但毒素還在,吃了這樣的食物就可能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胃腸疾病症狀。
如何避免「冰箱冰」呢?
那就是讓放進冰箱的食物中的細菌儘可能地少。具體措施有:
①吃多少做多少,儘量減少存放;
②儘量及時把食物放進冰箱;
③食物儘量保持分隔,避免交叉汙染;
④保持冰箱清潔;
⑤冰箱裡拿出來的剩菜剩飯,徹底加熱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