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總督年收入有多少?怪不得清朝少清官

2020-11-21 文史天香

清朝時期,總督年收入有多少?怪不得清朝少清官

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到了清朝的時候迎來很多問題。然而清政府又沒有很好的解決,整日裡只知道享受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結果也可想而知,由此也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今天要說的是為什麼清朝很少有清官?像清朝總督這樣的地方最高官員,一年能有多少收入?

剛開始的清朝制度還是比較完善的,因為吸取了歷朝歷代的經驗,清朝設立了八個總督,像四川總督,陝西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和兩廣總督等等,他們分別掌管著不同的地方。顧名思義,兩廣總督掌管著廣東,廣西和南海諸島,所以說這些總督權力都是非常大的,並且是手握重權的大吏。

下面就來給大家講一講總督的工資有多少。雖然總督是非常大的地方官,但他們的工資卻非常低。從康熙年間一直到光緒年間,總督的年薪一直都是120兩銀子,120兩銀子是多少錢呢?按照現在的白銀換算也就是幾萬塊人民幣吧,還沒有我們現在一般的白領工資高。

但總督職位就像我們現在的鐵飯碗一樣,他們除了有基本工資,還有一些固定的補貼跟收入。比如說餐飲補貼,餐飲補貼就有180兩,還有辦公補貼,辦公補貼有288兩,服裝補貼60兩等等。這三項補貼加在一起就有528兩。528兩是他們工資的四五倍,可想而知這些補貼要比工多得多。當然作為最高級別的地方官員,還可以享受很高的榮譽跟待遇。

總督都會被封為爵位,有爵位還有爵位的工資,這是他們另外可以獲得的一項工資。還是以清朝為例,公爵當中的一等公每年可以領爵位工資700兩,糧食補貼350石。而伯爵中的一等伯,可以領510兩補貼,外加糧食補貼255石。

下面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年羹堯就是一等公,康熙年間的兩廣總督孫士毅也是一等公,在清朝後期的時候,一石糧食就相當於一兩銀子,所以說350石的糧食就相當於350兩銀子。所以說120兩基本工資再加528輛的固定補貼,還有700輛的爵位工資,除此之外還有350兩的糧食補貼。一個擁有一等公封爵的總督每年可以領到1698兩。1698兩絕對是一個非常高的工資,一般是花不完的。要知道,乾隆年間,小商販還有教師,能工巧匠,農民等等,他們每年的收入只有四五十兩,可想而知總督跟他們的差距,所以說加上這些餐補跟爵位工資,總督的薪金還是比較高的。

不過以上只是明面上的工資,還有灰色收入沒有算進去。在康熙時期,下發給每個縣的農業稅收指標是48000兩,但是縣太爺可不會這麼規矩辦事,他們都會在原指標的基礎上再漲個25%左右,於是向農民徵收的農業稅變成了60000兩,灰色收入就是12000兩。縣太爺不會把這筆錢獨吞,他們把這筆錢分為3份,一份給下屬們,一份給上司打點,自己留一份。交給上司的那份錢通常會層層分贓,最後肯定有一定的錢會到總督手裡。到總督手裡的錢雖然很少,但是架不住縣多呀,一個總督管著幾個省,每個省少則幾十個縣,多則幾百個縣,全都加在一起也是非常可觀的。

有的總督非常的無恥,每年可以領近2000兩工資,加上這些亂七八糟的灰色收入還不滿足,有的時候鬧饑荒或者災民捐款,他們還會從中撕刮油水,甚至拿走大部分的災款裝進自己的腰包,實在是讓人覺得可惡。怪不得在清朝末年有句順口溜:「不貪不濫,一年三萬」,意思就是一個地方縣官的年收入,一個知縣一年都能收入3萬,而作為總督這樣的地方最高官,每年幾十萬的收入是很正常的,這還算是有良知的。

清朝的貪官是非常多,他們有的時候以財生財,大部分的人不會將這些錢存入錢莊,很多時候會用自己親戚的名義去放高利貸或者用親戚的名義買賣房產等等,有的時候還會經營鹽業,獲得很多分紅,就算是非常沒有頭腦的官員,他們也知道買地租給其他人,會獲得很多收入。

所以說,他們整天想著怎麼讓自己的贓款變得越來越多,當然也有個別兩袖清風的官員,但實在是很少,幾乎沒有。因為整個清朝都充斥著腐敗受賄的社會風氣,所以貪汙成了每個人都會做的事情。再加上貪汙受賄輕而易舉,皇帝又不去查處,不費吹灰之力到手的銀子,他們當然不會放過。

清朝滅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貪官汙吏太多了。

相關焦點

  • 在清朝,一個知縣年收入到底有多少?除去開支,每年能存多少錢?
    明清兩代都採取官員低薪政策,但明清又有所不同,明朝的低薪政策貫穿始終,而清朝前期繼承明朝採取低薪政策,但從雍正開始,則進行了一場變革,採取低薪加豐厚的養廉銀政策。那麼,在清朝,一個知縣的年收入到底有多少?雍正以前,知縣的年收入不好估算,這是因為當時的知縣除了工資收入,還有一項已經半合法化的陋規收入——火耗。
  • 在清朝,一個知縣年收入到底有多少?除去開支,每年能存多少錢?
    明清兩代都採取官員低薪政策,但明清又有所不同,明朝的低薪政策貫穿始終,而清朝前期繼承明朝採取低薪政策,但從雍正開始,則進行了一場變革,採取低薪加豐厚的養廉銀政策。那麼,在清朝,一個知縣的年收入到底有多少?雍正以前,知縣的年收入不好估算,這是因為當時的知縣除了工資收入,還有一項已經半合法化的陋規收入——火耗。所謂火耗,是指地方官徵收錢稅時,會以耗損為由,向百姓多徵錢銀。
  • 從于成龍窺探清朝時期,清官們的處境是多麼地難
    但是事實上,做個清官是一件比做貪官難得多的事情。康熙年間,曾被稱為"清官第一"的于成龍病逝,去世時甚至難以解決自身的溫飽問題,從中不難窺探清朝時期,清官們的處境是多麼地難。清朝時期為官者工資低廉于成龍的官職越做越大,到後來還做到了一省總督。按理說就算不能盆滿缽滿,也該衣食無憂才對,然而在他去世時,身邊除了一套官服外,別無他物。有些人會覺得這是誇張說法,經過藝術加工,但其實在過去,要當一名頗負盛名的清官,是十分難的。
  • 清朝鳳毛麟角五大清官,一股正能量!
    清朝鳳毛麟角五大清官,一股正能量!清朝國祚三百餘年,清官廉吏,貪官汙吏無數。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清朝的清官。廉吏自古難有,縱觀清朝268年,潔己愛民,秉公從政的廉吏,如同鳳毛麟角,少之又少。接下來給大家介紹清朝少有的廉吏。
  • 清朝當官的每年俸祿有多少,清官的俸祿,可能還沒你現在的工資高
    導讀:自從有了科舉制,寒門子弟才有望進入到朝堂之中,這也是一個相對公平的辦法,不管是富家子弟還是窮苦百姓,想要進到朝廷光宗耀祖,就只有科舉被選中才行,官職一到手,有的人就開始斂財,有的人開始濫用權力,到了乾隆年間的時候這種事情很常見,且不說貪汙的有多少,他們一年的俸祿能有多少呢?
  • 清朝有多少個總督?總督都有多大的權力
    尤其是于成龍在做兩江總督(兼兵部尚書之銜)斬殺皇上的親外甥、江寧將軍赫裡,讓大家認識清代總督的權利。那麼歷史上清代有多少個總督呢?或者說清代的總督有多大權利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清代總督制度,方便大家更好看懂清代史。
  • 清朝兩江總督月薪是多少?如今相當什麼官職?
    2020-10-10 06:15:02 來源: 文史廣思 舉報   清朝有九位封疆大吏
  • 清朝總督如果想抗旨,有多少成功的可能?
    在清朝的時候,總督是地位最高的封疆大吏。清朝有九大總督,分管不同的地方,掌管一方大權。跟一般的封疆大吏不同,總督不僅掌管掌握一個地方的行政大權,更掌握著軍權,行政軍權一把抓,屬於地方上分量極重的實權人物,更是可以影響朝廷中樞決定的官員。一般來說,總督的官階都是正二品官員。
  • 清朝名臣于成龍為何不可能斬殺江寧總督?
    電視劇中的于成龍是清廉官員的代表,尤其是他斬殺江寧總督的情節更是讓他成為熒幕上的清官,但實事求是來講,于成龍斬殺江寧總督的故事還是脫離了歷史實際。于成龍在歷史上的知名度並不高,但是卻真實存在,並且真的是一位有良心的清官。
  • 清朝時期兩江總督的權利到底有多大?
    今天我來說說清朝的兩江總督,它的權利究竟有多大,我們看關於清朝電視劇的時候都能知道,兩廣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據說兩江總督是其中最為富有的。,到底有多大潛力,是一個怎樣的肥差。,唯一統轄三省的總督,這一特殊的職位將帶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總督制度,也更全面的理解兩江在清朝的地位和作用。
  • 清朝官員一年的收入有多少?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年薪呢?
    提到清朝官員的年薪多少,我們大家腦海裡浮現出最多的就是和珅了,和珅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家中田產豪宅無數,而且經常搜羅一些珍奇古玩給皇帝玩,據說,地方官員還經常給他送禮,動輒百萬,而這些錢財禮品,他不過拿些零頭送給皇帝,和珅倒臺的時候,還有一句俗語「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可見和珅家裡到底有多富了
  • 清朝八大總督中,兩江總督是「最有油水」的,每年收入多少錢?
    如果在清朝八大總督中,一定要挑出一個「最有油水」的總督,兩江總督最符合條件。兩江總督管著江蘇(含上海)、安徽、江西三個省,土地肥沃,經濟發達,財政實力居全國之首。當兩江總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管著事關朝廷生死的錢袋子。說兩江總督是清朝的財神爺,似乎並不為過。
  • 清朝八大總督中,兩江總督是「最有油水」的,每年收入多少錢?
    如果在清朝八大總督中,一定要挑出一個「最有油水」的總督,兩江總督最符合條件。兩江總督管著江蘇(含上海)、安徽、江西三個省,土地肥沃,經濟發達,財政實力居全國之首。當兩江總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管著事關朝廷生死的錢袋子。說兩江總督是清朝的財神爺,似乎並不為過。
  • 為什麼說,清朝時期總督的權力,要大於明朝時期總督的權力呢?
    中國的總督一職,形成於明朝,完善於清朝。如非要要探究哪個時期的總督權力更大,這還真不好比,因為明朝的總督,大多是臨時性的,而清朝時期的總督,卻是常設性的。首先要搞明白的是,明朝為什麼要設立總督?清朝時期的總督可是封疆大吏,轄區內的政治、經濟、軍事、監察等等,都在總督的管理權限範圍之內。當然了,清朝也擔心總督會擁兵自重做大地方,因此清朝也設立了其他官職,來制約總督。
  • 清朝初期,當個清官究竟有多難?「於青菜」的故事會告訴你答案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四月,曾被舉為「清官第一」的于成龍不幸病逝,享年六十八歲,時任江南江西總督。
  • 清朝時期,總督到底是多大的官職?怎樣才能成為赫赫有名的總督
    導讀:清朝時期,對統轄一省或者數省經濟、行政、軍事的最高長官稱「總督」,也就是影視劇中我們常能夠聽到的「制臺」。一般情況而言,除了例如河道總督等專職總督外,清朝共有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陝甘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和東三省總督共計「九大總督」。
  • 清朝初期,當個清官到底有多難?「於青菜」的故事會告訴你答案
    前言: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四月,曾被舉為「清官第一」的于成龍不幸病逝,享年六十八歲,時任江南江西總督。看到這裡也許有讀者會不相信,在清朝時期,作為一省總督的于成龍雖不能與京師的一品大員或皇親國戚等位高權重者相提並論,但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個人溫飽豈不是輕而易舉之事?最終也不至於會落得個常年以青菜為伴的「於青菜」之名吧?下面筆者就以清朝初年「於青菜」的真實故事為例,來給大家簡單地「科普」一番在清朝想要當個清官究竟有多難!
  • 清朝官員工資俸祿有多少?
    清朝的時候,官員們奢靡成風,日常生活的排場都很大,那麼,他們的工資有多少呢?清朝最高等級的爵位是親王,根據清乾隆《大清會典則例》卷五十一《戶部·俸餉》所示,親王歲俸銀一萬兩。排在親王之後的郡王歲俸銀五千兩,貝勒歲俸銀2500兩,貝子歲俸銀1300兩。
  • 清朝也有清官,張伯行不僅寫過「一字詩」還顛覆人們對清朝的印象
    提到清官,估計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宋代的包拯,明代的海瑞,再深一點便是「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了。反正不管怎麼想,清朝肯定是被排在外的,因為清朝有名的清官太少了——清朝真的沒有清官嗎?小編告訴你,有!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 清朝官員花錢大手大腳,他們的工資有多少?
    我們在看清朝時期的電視劇時會發現,裡面的那些官員住在精緻的豪宅中,衣食住行方面都出手闊綽。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清朝官員的工資有多少呢?在談工資收入前,自然要先說說清朝時期的物價水平。清朝時期一石相當於現在的156.45斤。按這個標準換算下來,一兩銀子可以購買107斤左右的糧食。還是以每斤糧食3元人民幣計算,光緒年間的一兩銀子就相當於現在的321元。相比康乾時期,銀子的購買力縮水了約三分之一。清朝時期的物價水平大體就如上面所說的情況。接下來就該看看清朝官員的工資究竟有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