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臨終前說了什麼,令四皇子低頭痛哭,不敢抬頭

2020-08-30 四哥聊歷史

導讀:康熙六十一年,病入膏肓的康熙皇帝在病榻上深夜召見四皇子胤禛,這位擒鰲拜、平三藩、徵葛爾丹、收復臺灣的千古一帝,是大清康乾的奠基者,但晚年在繼承人的選擇上久懸不決,被搞得心力交瘁。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其臨終前對胤禛說的一席話即是一位君主對臣子的期望,也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託付與忠告。

胤禛深夜進宮

深夜召見

胤禛在侍衛張五哥的帶領下穿過一道道宮殿大門,經過幾層搜身檢查,來到康熙的病榻前,張廷玉、隆科多、馬齊立於一側,此時的他眼見滿臉憔悴的康熙皇帝,再也忍不住內心,哭著跪在地上,口喊著,」皇阿瑪,皇阿瑪,你怎麼了,你怎麼了,,,,,&34;

十三皇子胤祥

胤禛聽到此,痛哭出聲,終於明白了皇阿瑪的良苦用心,為自己當初不理解康熙的用心而慚愧的低下了頭。

康熙接著說到,十三皇子有了這十年的教訓,也會成熟起來,可以做你的幫手了。知子莫若父,知道了兒子的不足與弱點,給他找了一個得力的搭檔。

託付後事

康熙把這千斤重擔託付於皇四子胤禛,提了幾點期望與要求。

第一,要刷新吏治,匡補朕的過失。康熙晚上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寬仁治國方略,已經帶來了種種弊端,但此時的大清國已經積重難返,自己雖有心改革,但可惜天不假人,因此寄希望一個強有力的改革者去實現他不能完成的計劃,而這個人就是金剛不可奪其志的四皇子胤禛。

第二,康熙給胤禛一串佛珠,並親手給胤禛戴在了手上,說朕不放心的是他常常過於急躁,待人有欠寬和。要求他要善待兄弟,善待臣民,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傷害他們。此時的胤禛早已經淚流滿面,沉痛地點了點頭。

此刻的康熙已經不把自己再當作君王,而是一個父親對兒子苦口婆心的勸誡。

小結:康熙臨終前的一番話,即告訴了為什麼選胤禛作為繼承人,明確了今後治國的方向,首要的是刷新吏治,同時也指出了他的不足之處,希望他治國可以嚴苛,但對臣民、對兄弟要寬和。俗話說知子莫若父,胤禛登基後治國理民的一些做法,也逐漸印證了當初康熙對他的判斷。


以上就是本期的內容,本文僅根據影視劇《雍正王朝》情節解析,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如果你喜歡,可以點加關注哦,謝謝!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康熙臨終前為什麼要下令處死大皇子和二皇子?
    在大家眼裡,康熙皇帝是非常英明的千古一帝,在他的統治下大清朝呈現出康熙盛世這樣的局面。然而在康熙後期,卻出現了九龍奪嫡的情況。康熙的兒子為了奪取康熙的皇位,把整個皇宮弄得烏煙瘴氣。其實康熙心目中早已有了理想的繼位人選,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康熙臨死之時不得不下旨秘密處死了大皇子和二皇子,康熙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 康熙臨終前,特封一人為親王,雍正卻只給他一個郡王!
    導讀:九子奪嫡時間是康熙晚年政治鬥爭的主旋律,不少人都在感嘆,康熙的皇子們實在是太優秀了,不是帝王之相,就是將相之才,然而我們卻不能忽略一人,他是康熙的一位皇孫,康熙曾經因為他第三次立胤礽為太子,他究竟是誰呢?
  • 康熙皇帝最想傳位於哪位皇子?四阿哥胤禛,還真不是第一人選
    也就是說,康熙皇帝駕崩的當夜,已經被明確了皇帝身份的皇四子胤禛,並沒有按照常規於大行皇帝靈柩前守靈,而是先行返回皇宮布置警備力量。雍正皇帝在擔心什麼,或者雍正皇帝的心虛來自哪裡?再者,康熙皇帝的臨終表現令人費解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醜刻,康熙皇帝病情轉危,命正在南郊祭天的皇四子胤禛迅速趕來;就在皇四子胤禛急忙趕往暢春園的過程中,病情再次加重的康熙皇帝召見諸位皇子和隆科多,宣布了傳位於皇四子胤禛的決定。
  • 康熙臨終前,為什麼不選八阿哥當皇帝?雍正登基後才知道原因!
    說到清朝的康熙皇帝,對其智慧無不豎起大拇指!康熙與和仁孝皇后有著深厚的感情,不過在生下胤礽之後就去世,所以康熙對胤礽疼愛有加,甚至將其封為太子,不過胤礽卻到處惹事,最終康熙只好忍痛割愛,將其終身囚禁!如此一來,太子之位空缺,其他眾皇子便蠢蠢欲動,都想在康熙跟前好好表現,其中八阿哥胤禩算是勢力最大的!
  • 康熙臨終前3天讓胤禛做了一件事情,解開了雍正篡位之謎!
    康熙臨終前3天讓胤禛做了一件事情,解開了雍正篡位之謎!王朝變革離不開皇子對至高皇權的覬覦和爭奪,逐鹿中原皇位最終花落誰家是皇室千古不變的難題,爾虞我詐自相殘殺寫滿了腥風血雨的歷史。在清朝,康熙皇帝去世之後的紫禁城可謂是風雲莫測,權利的角逐賽在此展開,九子奪嫡的帷幕在歷史的變更中緩緩拉開。康熙十四年的時候,二阿哥被授予東宮太子之位,身為儲君的太子日漸放縱霸道,甚至不將自己的皇阿瑪放在眼裡,結黨營私覬覦皇位的行為讓康熙皇帝對他逐漸從寵愛變到深惡痛絕。
  • 為何康熙臨終前這樣說
    導讀:這一段是在老皇帝康熙去世前單獨召見傳位老四胤禛時說的話。都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更何況以江山社稷相託的父子。知子莫若父,經過九子奪嫡的相處和考察。康熙終於決定把大位傳給胤禛,這段話既包含著對複雜朝局和當時混亂的時政的擔心,也包含著對這位以冷麵王爺著稱繼承人期待和擔心。
  • 康熙給出了道什麼題,眾皇子都沒答對,就只有小乾隆一人答對下聯
    然後,十幾名太監手裡拿著墨字,奔赴各個王府,要求每一位皇子回答這個字。當時,四弟胤禛在佛堂裡打坐念經。當時,他從外面聽到了傳令聲,急忙到外面去接旨。太監很快將寫有墨字的紙遞給了四阿哥。四阿哥問,這是聖上讓我來對,還是眾多阿哥在一起對。太監回答說,是皇上請眾阿哥一起來對。
  • 康熙評價雍正「為人輕率」,為何臨終前卻把皇位傳給了雍正?
    康熙大帝身死之謎。著名的八王奪嫡之戰,在座的各位該是都知曉的。總有史學家論壇吵的不可開交,為嘛呢?因為康熙生前並不喜歡雍正,但為何在那麼多兒子中,選擇雍正成為他王朝的繼承人呢?所以,有人大膽猜測,定是雍正逼宮毒死了康熙,才有了這帝王之位。而諸如此類的,在小說電視劇中常常被引用。歷史的真相如何,後人的我們無法評說,卻可以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
  • 康熙駕崩時已罷免眾皇子,為何四爺手裡還持有關防大印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臨終之時,四爺胤禛手裡是沒有金牌令箭的。至於關防大印,他手裡也只有欽差關防大印,沒有任何可以調動軍隊的印信,更沒有調動軍隊的權力。康熙最後時刻為胤禛繼位鋪平道路,他罷免了馬齊、張廷玉等人的職務,又撤掉了胤禛的差事,令他去祭天,所以給了他一枚欽差關防大印。
  • 康熙支開十四皇子,傳位給四皇子雍正,其實他是另有目的
    康熙曾經兩度廢太子,康熙雖然有著傲人的業績,對國家對政治方面有著極深的造詣,但是他自己的兒子卻沒有教育好或者沒有挑太子的眼光。康熙的兒子胤礽在再次被廢太子之後,康熙都沒有再立太子的想法,所以這件事情就一直拖著,拖到了康熙快要死的那一天。其實康熙心中已經有了太子人選,一直遲遲不立太子的原因,是十四皇子手握重兵。
  • 她是索尼之孫女,13歲嫁給康熙生2個兒子,康熙臨終說了4個字
    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開創了一個康熙盛世,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的第一任妻子,卻不是自己選的,是孝莊太后幫他選的,為了幫助康熙親政。這一位妻子,康熙是非常珍惜的,康熙臨終前都說對不起她,這位女子就是索尼之孫女,赫舍裡氏,後來追封為孝誠仁皇后。
  • 康熙臨終前,點名要一個男人陪葬,那個男人是誰?他兩有何關係?
    加上康熙實在是活得太久了,(在位時長60年)古代平均壽命又不長,很多皇子生怕自己還沒來得及坐上皇位就一命嗚呼,因此開始三三兩兩抱團,謀劃著怎麼幹掉其他兄弟,獲得至高之位。 因此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 、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先後出局。 哪怕二阿哥胤礽是康熙最為寵愛的赫舍裡皇后唯一留下的兒子,也難逃兩立兩廢最終被圈禁至死的命運。反而是看上去不爭不搶,安靜做事的四阿哥胤禛獲得了康熙青睞,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
  • 雍正王朝:八爺黨為何謊稱康熙傳位十四阿哥,而不直接說是八阿哥
    而儘管康熙臨終前,將眾位皇子召喚到自己的身旁,並且當眾宣布由雍正繼承皇位,可即便是如此,八阿哥胤禩等人也是堅決不能承認。當然,「四阿哥」與「十四阿哥」,讀音最為接近,並不會像「四阿哥」與「八阿哥」這樣差別明顯,可以更好的欲蓋彌彰,可更為重要的是,說康熙是安排十四阿哥胤禵繼位,則可以讓八爺黨充分佔據著主動。首先,這個時候八阿哥胤禩等人的首要任務便是不能讓雍正繼位。
  • 皇子奪嫡,往往令皇帝很頭疼,為何皇帝卻不願提前退位
    我們都知道在康熙晚年時期,爆發了九子奪嫡事件,就是他的兒子為了爭奪太子之位,不惜手足相殘。最終雍正取得勝利,而胤禩、胤禟等人都落得悽慘收場。因此有的人認為,此事康熙要付上一定責任,因為他完全可以避免這場爭鬥。怎麼避免呢?就是指康熙完全可以提前,就將皇位傳給雍正,完成權力交接。
  • 康熙不重視四皇子,在聖旨中寫道喜怒無定,最後卻將皇位傳給他
    歷代每個皇帝都會有很多的兒女,要說產量最高最出色的要屬清朝康熙了,他足足生了三十五個兒子,還有二十個女兒呢,這高產量也可見後宮的妃嬪眾多,這麼多兒子中肯定有較為出色的,但是皇后只有一人,但是太子不爭氣兩立兩廢,這就給其他的兒子們機會了,每個人都想坐上皇位,太子的無能讓他們開始爭奪,
  • 她是四妃之首,只因一句話,康熙都不敢立她為後!
    這樣就避免了皇子之間的爭鬥,因為這是皇上在臨死之前選好的人,他們並不知道皇上選了誰。皇上在生前不僅頭疼,自己死後誰來繼承自己的皇位,能夠有能力擔負起這個責任,使得國家更加昌盛。皇上還有處理這後宮的紛爭,後宮的爭鬥不比前朝的弱,有時會更加的激烈。畢竟進宮的女子都會去爭奪皇上的寵愛,但是皇上每次只能寵愛一個人。所以這就要使用自己的心計,來博得皇上的寵愛。
  • 九門提督到底管什麼?康熙如此重視,臨終前專門囑咐此人負責!
    無論是《康熙王朝》還是《雍正王朝》,涉及到皇帝安全的情況下,劇中都會提到九門提督某某某,那么九門提督到底管什麼,讓清代皇帝如此重視,尤其是康熙,在臨終前還專門囑咐此人負責。九門提督又稱步軍統領,是清朝駐京的武官,設立於康熙十三年(1674)。主要負責北京城的九座城門(崇文門,安定門,德勝門,正陽門,宣武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還負責城內的安全,如巡夜,防火,緝拿,斷獄等。實際上他是北京城皇室禁軍的統領。
  • 江湖相術師給皇子看相,說了什麼話?康熙知道後:凌遲處死!
    很多人都認為康熙是千古一帝,其實在他統治後期,不僅固步自封,墨守成規,在立皇儲這件事情上,一直猶豫不決,導致自己的兒子們開始明爭暗鬥,很多人都知道原本八阿哥還是很受康熙的欣賞的,後來卻令康熙十分厭惡,其實這件事情的轉變,跟一個相術師有很大的關係。
  • 康熙臨終:有幾個囚犯,雍正:懂了!登基後,封為一品大員
    康熙臨終:有幾個囚犯,雍正:懂了!登基後,封為一品大員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在清朝落下帷幕轉向近代史。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歷史上留名的康熙在歷史上被人成為「千古一帝」。今天要來說一說的便是九龍奪嫡以後,康熙臨終前說道:監獄裡有幾個囚犯。
  • 康熙年間九子奪嫡,四皇子的逆襲,依靠的究竟是什麼?
    ,在康熙四十七年,皇子們均已成年,歷史也從這一刻發生了改變。不過這些官員大都擔任朝廷當中一些無關緊要的角色,軍方更是沒有任何支持,因此三爺黨,從一開始就不具備真正奪嫡的勢力。四皇子行事非常低調,幾乎一直保持著觀望狀態。既沒有明確表明加入太子黨,也沒有公開表示會跟隨大爺黨。不過隨著韜光養晦,四爺黨逐漸形成,麾下官員,在朝廷當中擔任著重要角色。即便如此四皇子也沒有公開自己的奪嫡之心,一直到最後登上王位,才讓其他皇子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