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喊捉賊 zéi hǎn zhuō zéi
【釋義】做賊的喊捉賊。比喻壞人為了自己逃脫,故意製造混亂,轉移目標,把別人說成壞人,或者找個替罪羊,混淆視聽以逃脫罪責。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著《世說新語·假譎》
魏武少時,嘗與袁紹好為遊俠,觀人新婦,因潛入主人園中,夜呼叫云:「有偷兒至!」廬中人皆出觀,帝乃抽刃劫新婦,與紹還出,失道,墜枳荊中,紹不能動,帝復大叫:「偷兒今在此!」紹惶迫自擲出,俱免。」【譯文】
話說魏武帝(曹操)年少時,和袁紹都喜歡仿效俠客的作為。有一次去看別人家娶媳婦,小哥倆就悄悄地潛入這新婚家的園子,到了半夜十分,曹操他們兩個就高喊「小偷來了!」等到這娶媳婦的人家都跑出來抓賊了,武帝曹操便抽劍劫持新媳婦,和袁紹往回走。但是大半夜了黑燈瞎火的卻找不著路,一不小心,掉進荊棘叢中,特別是袁紹,卡在裡面出不來了,曹操倒是出來了,於是曹操便大叫:「小偷在這裡!」這把袁紹嚇壞了,他慌忙割斷了荊棘,也跳了出來,二人才最終沒被抓住。【例句】
這個狡滑的小偷,偷了人家的錢後,還賊喊做賊,嫁禍於人。【犯罪心理學】
賊喊捉賊是利用了首因效應,人們傾向與相信第一次知道的某個事件的信息,而對之後出現的相反信息,不太相信。賊喊捉賊的基礎在於人們未認清賊的真實面目之前的信息模糊和思維慣性。當人們腦海中認定喊捉賊的人是真正的賊之後,反而容易傾向懷疑和認定為「賊喊捉賊」。【解決方案】賊喊捉賊的解決方案很簡單:交給警察蜀黍。發達的現代刑偵技術,肯定會讓賊喊捉賊的犯罪分子瞬間現了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