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瘋狂的年代。4月10日,一瓶漢帝茅臺拍出了890萬元的天價,在此之前,已有不少茅臺拍出了百萬身價。
和茅臺類似的是葡萄酒,過去的一段時間內同樣在狂飆突進,一支1982年拉斐的價格,在過去5年內就上漲了500%。
不管茅臺還是葡萄酒,都是近年來火爆的藝術文玩市場的一個縮影。上海市收藏協會會長吳少華把藝術文玩市場的熱點分為五類:一是古代藝術精品;二是現代書畫;三是材質稀缺性藝術品,如木、石;四是原本具有廣泛群眾認知基礎的收藏品,如郵幣卡;還有就是一些另類收藏,如酒。
本期投資有道封面報導聚焦的就是後三大熱點,除了茅臺、葡萄酒,還有沉香、鑽石、郵票,這些文玩與它們的藏家或是炒家一起,正在演繹一出又一出人間喜劇。
盛宴總有曲終人散的一天,但在財富增長,通貨膨脹的大背景下,演出似乎剛剛開始。
很顯然,這是茅臺酒的又一次「飛天」。
4月10日,在茅臺酒的產地貴州舉行的茅臺酒拍賣專場上,一瓶漢帝茅臺酒拍出了890萬元的天價,把去年下半年開始的茅臺酒拍賣熱推向了最高潮。
回顧4個月前的2010年12月,一瓶1958年產的54度五星牌茅臺酒以高達112萬元的價格在保利秋季拍賣會上成交;同月14日,一瓶1958年產土陶瓶茅臺酒以高達145.6萬元的價格在西泠印社成交,創下了茅臺拍賣紀錄。
僅僅四個月,茅臺拍賣價格再次刷新,而這次價格的跨越幅度之大前所未有。
瘋狂的茅臺
伴隨著茅臺酒近年來持續不斷的價格「飛天」,高端白酒已經成為了收藏家的新寵兒。
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拍賣市場輾轉了近兩年後,茅臺最高身價紀錄由20多萬元爬升至近千萬元級別。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位一擲千金的買家卻輕鬆的表示,890萬元的價格「遠遠低於自己的心理價位」。
「茅臺不做奢侈品。」這是貴州茅臺掌門人季克良回應茅臺近期被頻繁刷新的拍賣「天價」所說的一句話。
然而,事實可見的是,茅臺在通向奢侈品的大道上一路狂奔。無論是商品漲價,還是競價拍賣,茅臺在奢侈品路線的打造上,做的一點也不比國外名酒差,甚至還遠遠超出奢侈品的範疇。
據統計,最近十年來白酒平均升值十倍以上,有些名酒的升值幅度更是高得驚人。
「目前至少有20億元的第三方資金進入了茅臺的流轉體系。」一位行業內人士透露,而這個規模佔茅臺年銷售額的近四分之一。海通證券分析師趙先生指出,2010年中期的高端白酒價格上漲始作俑者和漲幅最高的就是貴州茅臺酒。
回顧最近幾次的茅臺拍賣,可謂屢創天價。
今年2月27日,上海國拍行舉行的首屆陳年茅臺酒專場拍賣會引起了全國各地投資者的關注,這場陳年茅臺酒拍賣會中,99件拍品總成交價522萬元。
4月10日,上海國拍公司第三屆陳年茅臺酒拍賣又取得99%成交的好成績,4月24日,上海國拍公司則再次舉辦陳年茅臺酒專場拍賣會,這也是該拍賣行第四屆茅臺酒專場拍賣會。
在媒體和輿論對此眾說紛紜之時,上海國際拍賣公司副總裁範幹平指出,有悠久傳統的茅臺酒收藏因拍賣而進入全新的平臺,投資前景看好。
其實,收藏酒作為升值黑馬早前在市場上就曾牛刀初試。
1999年,在道光廿五貢酒專場拍賣會上,100公斤貢酒拍出350萬元天價。2008年,在某拍賣會上,瀘州老窖1573定製酒拍得99萬元。在2010年11月,499套貴州茅臺十二生肖典藏白酒採用獨特的網絡拍賣方式,並首開先河,進行物品產權交易拍賣。此次拍賣最終以總額9568萬元成交。經過72論叫價,最高單套拍賣額高達42.3999萬元,此拍引爆了國內白酒收藏市場。
炒酒如炒股
「投資白酒就像炒股,什麼時候買進,什麼時候賣出,選對時間非常重要。」作為一個有著幾年白酒收藏經驗的收藏者,唐金衛見證了茅臺「飛天」的過程。
唐金衛坦言,自己投資白酒,也源於一個偶然的機會。「2005年,我過50大壽的時候,當時用的是茅臺,五星茅臺價格不到300元,兩年後,我的女兒出嫁,同樣還是用五星茅臺,一瓶已經接近600元。當時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如果我兩年前囤積一批茅臺,現在就可以賺一筆。」
這之後,老唐就開始對高檔白酒產生了興趣,買回一些白酒投資的書籍進行研究,同時尋找機會和各個酒行的經銷商交流。「我是做生意的,面對可能賺錢的渠道就會多留一個心眼。」通過對白酒了解的進一步加深,老唐發現,白酒和其他的消費品不一樣,沒有保質期,越老越值錢,而且茅臺的產量有限。「這些特性都決定了高檔白酒具有投資價值。」老唐說道。
於是,老唐開始「入市」。「第一次炒酒時,心中畢竟沒底,也不敢投入太多的資金,只拿了20萬元左右。」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唐金衛記憶猶新。
用這20萬元,唐金衛購進了30箱茅臺,20箱五糧液。一個多月後,眼看著白酒的銷售旺季來臨,老唐就「出貨」了,將產品轉賣給了酒行,這一轉手就賺了近3萬元,資金回報率10%。「其實,很多酒行自己也會囤酒,但是由於資金需要周轉,一般不會大量囤貨,囤積時間也不會太長,一般一兩個月,適當賺點錢就會出手。」老唐說。
近兩年,老唐炒酒的資金增加到了100萬元左右,操作上也堅持短線為主,每年基本上操作兩三次,資金回報率保持在10%以上。老唐對此解釋說,實際上,長線持有者的利潤會更高,但是,長線持有者一般是專業炒家,需要大量的資金,還要對白酒有很深的研究。
在這個過程中,老唐見證了茅臺是如何被追捧起來的,在老唐「入市」的這幾年,除了專業炒家外,越來越多的『散戶』開始入場。老唐稱,近兩年來,大量資金已經開始從股市、樓市流入酒市,原先炒茅臺的人購買量一次在10箱左右,現在開口最低也是50箱。
貴州茅臺集團董事長季克良
為何瘋狂
其實,不僅僅是茅臺,近兩年來,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其他名優酒系列自然也成為玩家們追逐的對象。
以五糧液為例,在2010年3月的糖酒會上,一瓶五糧液封壇紀念酒賣出16.9萬元的高價;而在同年12月的四川宜賓酒聖節上,一瓶規格為9.9999公斤的「一馬當先」五糧液藏品酒更是以508.8萬元的天價成交。
今年4月份,「五糧液股份公司釀神收藏酒新聞發布會」召開。在發布會後的拍賣會上, 「00001號五糧液酒廠六十年釀神封藏限量酒」最後以人民幣50萬拍賣成功。「00008號五糧液酒廠六十年釀神封藏限量酒」則以人民幣25.5萬元拍出。
一位白酒收藏家說:白酒藏品之所以能創造財富神話,正是因其年代久遠造成稀缺效應,又因通脹導致貨幣貶值,從而更提升了稀缺收藏品的價值。
這位收藏家指出,相比西方國家的葡萄酒投資收藏,我國白酒收藏市場仍處於起步階段,各方面發展並不成熟。對白酒收藏愛好者而言,最為關注的應屬白酒的品牌、產地及生產時間。
那麼,目前高端白酒是否值得投資呢?上海一家拍賣行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決定一瓶酒價值的因素很多。首先,最根本的就是真假,茅臺酒的鑑別並沒有特別的方法,只能從酒瓶的包裝和觀感上來判斷;其次是有沒有蒸發、揮發掉。揮發得多,酒的品質會受到影響。再次,外包裝夠不夠嚴密。和其他收藏品一樣,茅臺酒也講究品相,起碼要包裝完整,酒瓶外的棉紙越完整價格越高。此外,瓶蓋應該完好無損,年份標籤越清楚價格越高,連瓶帶酒的重量則應該超1000克。
白酒投資顧問、經濟學家徐國忠說,與洋酒相比,中國白酒投資起步相對晚,投資價值也仍局限於拍賣市場,但其投資收益卻不低,據統計,最近十年來白酒平均升值十倍以上,有些名酒的升值幅度更是高得驚人。比如二三十年前價值1萬元的名酒收藏品,如今可增值到二三百萬元。
徐國忠還建議收藏者不僅要長期投資更要代代傳承。他說,白酒作為一種收藏載體,年代越久遠,其品質越高,尤其對於醬香型白酒來說,長期收藏會使升值空間不斷增大。
還能瘋狂多久?
那麼,這樣的高位運行又會持續多久呢?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認為,隨著高端白酒逐漸向奢侈品行列邁進,再加上白酒資源的稀缺性及不可複製性,這種高價位運行的局面仍將繼續保持。
但也有人認為,白酒的市場狀況,短期內可以預見,但長期以來難以估計。
對此,有分析指出,高端白酒的受寵並不意味著投資白酒就會一勞永逸。因為高端白酒的資源稀缺性及不可複製性使白酒從「消費品」逐漸轉變為「投資品」,但短期內白酒的投資風險仍然較大。
就在2011年2月上海首屆陳年茅臺酒拍賣會上,一瓶56歲茅臺酒流拍,讓人懷疑白酒投資收藏方向是否轉變。
「要茅臺、五糧液等主力型的品種」,越陳越值錢,一位業內人士說。一般來說,只有用傳統手工工藝釀造的白酒才具備收藏和投資價值,這種酒不僅數量少,而且只有這種工藝所產的酒才是通常意義上的原酒,口味非常特別。
對白酒投資而言,品種和年份很重要,但是這同樣意味著對白酒的儲存條件要求較高。
另外,對普通的投資者而言,最難的是變現途徑。據了解,目前,大部分高檔白酒都是圈內交易,在經銷商處買進再回購,這也意味著進入「圈子」對白酒投資而言十分重要。
唐金衛說,「炒茅臺、五糧液的人都有一個圈子,有特定的進貨渠道,否則拿不到如此之多的貨,或者積壓的白酒很難消化。由於茅臺貨源緊張,一般的炒家都要找關係才能拿到貨,一般每次也只能拿到10箱左右。專業炒家則不一樣,有的甚至會動用倉庫來囤貨,投資金額達千萬元。」
註冊拍賣師郭漢明也認為,白酒拍賣價值體系尚處於起步階段,「物以稀為貴」,處於上升期的茅臺酒拍賣是對白酒拍賣價值體系的探索,今後還要從評估、鑑定、儲藏等方面加以完善和引導。
茅臺投資小貼士
目前大概有多少資金在炒茅臺酒?
據業內人士估計,目前至少有20億元的第三方資金進入了茅臺的流轉體系。
茅臺所創過的最高拍賣紀錄?
4月10日,在茅臺酒的產地貴州舉行的茅臺酒拍賣專場上,一瓶漢帝茅臺酒拍出了890萬元的天價。
如何投資茅臺?
炒茅臺、五糧液有特定的進貨渠道,由於茅臺貨源緊張,一般的炒家都要找關係才能拿到貨。在品質鑑別上,首先茅臺酒的真偽只能從酒瓶的包裝和觀感上來判斷;其次是有沒有蒸發。揮發得多,酒的品質會受到影響。再次,外包裝夠不夠嚴密。
紅酒,茅臺的兄弟
文/胡瓊
據英國嘉士德公司對近30年6種投資項目累計回報率的統計,鑽石為1.49倍,黃金為1.68倍,中國瓷器為16.67倍,古典名畫為16倍,而頂級名酒則為37.69倍。但實際上有升值潛力的紅酒僅限於高端名酒。
市場上僅有不到百種品牌的投資級葡萄酒,而且產量十分有限,僅佔全球葡萄酒產量的0.1%。
茅臺的瘋狂,很大程度上是對紅酒「兄弟」的模仿。紅酒投資歷史更長,玩的人也更多。
楊非凡是廣州一位紅酒商,有著八年的紅酒收藏經歷,他從收藏到投資,從期酒到民間交易,無一沒有接觸過。
隨著國內紅酒市場的整體環境越來越成熟,低端酒的利潤也越來越薄,楊非凡意識到歐洲人熱衷的紅酒投資會是未來在中國的發展方向,再加上朋友的湊合和自己的興趣所在,於是,在三年前,他開起了一家自己的酒莊。
非凡收藏的1982年法國拉菲葡萄酒,最近已經漲到六七萬一支。而他2005年買入時還只有9000多元一支,5年漲幅超過500%。這支1982年的拉菲一躍成了楊非凡藏酒當中的「酒王」。
不可跟風
其實,在中國,像楊非凡這樣的投資和收藏紅酒的人越來越多了。香港某專業紅酒投資諮詢機構負責人稱,近幾年來,該公司服務的大陸客戶數量接近翻番,大部分來自東部沿海省份,且以上海、北京居多。
「全球紅葡萄酒呈個位數增長時,中國的葡萄酒市場每年的增長率卻能達到20%,這一數字的確驚人。」香港國際葡萄酒中心一位專家說。
在這一輪紅酒價格的上漲中,中國買家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在中國各種紅酒投資者中,以溫州商人為代表的業外投資者發揮著相當的影響力,最典型的就是在拉菲紅酒投資上。
2010年7月,拉菲酒莊的2009年份波爾多期酒品嘗會,引來了大量中國買家。據媒體爆料,第一批預售裡,2009年的某種拉菲期酒以每箱近1萬歐元的價格,在4天之內銷售一空。一個多月後,酒莊提價近30%繼續出售,把期酒價格推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
「現在,很多人都擔心手中的錢貶值,都在尋找保值、增值渠道。」楊非凡說。「不過,並非市場上能接觸到的葡萄酒都具有投資價值,真正可以作為期酒銷售的葡萄酒必須具有稀缺性。」楊非凡說,市場上僅有不到百種品牌的投資級葡萄酒,而且這些酒的產量十分有限,僅佔葡萄酒產量的0.1%。
比如,1981年的法國拉菲目前只有1萬元一支左右,而1982年的卻高達6萬元,這是什麼原因呢?楊非凡分析說,葡萄酒品質除了受年份影響外,還與葡萄質量關係密切,葡萄質量好了,釀出來的葡萄酒品質就好。1982年正好是幾十年不遇的大年,法國氣候沒災沒禍,葡萄長得非常好,正好適合釀酒,釀出來的酒香味飽滿、口感均衡,被評酒專家打滿分,幾乎無可挑剔。
「總的說來,只要懂行,收藏和投資酒,長時間來看,不可能賠。」楊非凡說,但前提是「懂行」。這點很重要。
「不懂行就容易跟風。」第一酒市商務部總監王巍也說道,「現在大家都知道八大名莊好,但現在八大名莊品牌假酒充斥。所以,外行人初入門,一定要請內行人帶進門,否則有些人吃一次虧就不敢再踏進這個門了。」
買「對的」酒
目前,葡萄酒投資主要有投資成品酒和期酒兩種。倫敦國際紅酒交易所(Liv-Ex)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波爾多精品葡萄酒投資收益遠遠超過黃金、原油以及股票,相比古董、古玩、名畫、鑽石,長遠的增值率最高的仍是紅酒投資。
但對於很多人來說,期酒還是一個很陌生的概念。
什麼是期酒?期酒相對於現酒,期酒銷售的是未來的現酒,投資者現在付款購買,大概在1~2年後這些紅酒才能裝瓶並配送。
舉個例子,波爾多的釀酒商在2009年收成後,就在2010年6月開始發售期酒。通常現酒要在1~2年後才能拿到。
一般而言,自期酒發售以後,葡萄酒價格會進入約5年的快速上升期,對投資者來說這也是購入葡萄酒的最佳時期。期酒相對來說是回報最高的一種投資方式,當然相對應的,風險也最大。因為期酒變成現貨酒的兩年中,需要放在酒桶內長期陳釀,這一過程有一定風險,如果管理不善,可能導致紅酒變質,最終破壞整桶酒的質量;最嚴重的,可能不能飲用。
所以期酒價格相對成品酒來說價格較低,但這個也並不是絕對的,比如1997年份的波爾多紅酒就由於「期酒」的定價過高,致使其隨後幾年的酒價不升反跌。
楊非凡說,投資者還是要注意,以投資為目的所購買的葡萄酒,一定要非常知名,這一點才能確保在拋售時有比較好的流動性。「投資葡萄酒的第一條黃金法則,用對的價格買對的酒。從過去的歷史看,回報率最高的葡萄酒是波爾多地區最好的30家酒莊。其中最知名的當然就是五大酒莊,這五家最為投資者所認同。」楊非凡說,最好的方法就是買這些酒莊的期酒,不過由於這些酒莊的產量有限,一般投資者能買到的量也不會很多。
1982年法國拉菲葡萄酒,最近已經漲到六七萬一支,5年漲幅超過500%。
泡沫還是機會
如果說期酒投資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一項投資,那成品酒投資則是很常見了。
近幾年,隨著葡萄酒拍賣的紀錄頻頻刷新,也暗示了這個市場的熱度正不斷升溫。去年的蘇富比春拍中,精品香檳王唐培裡儂「至尊粉紅香檳」垂直酒款以133萬港元成交,刷新了單一香檳拍品世界拍賣紀錄。
同時,著名的咂奇(Acker Merrall& Condit)紅酒拍賣公司在香港舉行的「帝王窖藏」專拍中,總成交額逾1.5億港元,並刷新多項世界拍賣紀錄,打破亞洲名酒拍賣會歷來成交總額的最高紀錄,並成為全球名酒拍賣史上成交總額第二高的拍賣會。眾多拍賣品中,來自瑪歌(Margaux)莊主私人酒窖珍藏的360瓶佳釀,以逾146萬港元成交,破該酒莊的紀錄。
儘管名莊紅酒價格一路猛漲,但期酒投資從誕生以來就屬於另類投資。
第一酒市商務部總監王巍說,目前紅酒市場呈現兩極分化的局面,中低端酒利潤很低,而高端酒價格卻上漲快速。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並不簡單。「首先還是高端酒產量有限。」楊非凡認為。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價格虛高了,楊非凡說,2005年,他通過某投資機構購買了一批期酒,2008年出手時,已經達到了300%的收益。但是現在,他不打算出手投資期酒了,「我覺得現在價格太高了」。
「很多人只看到了酒類投資巨大的利潤,沒看到背後的巨大風險」。第一酒市商務部總監王巍說,對於酒類這種另類投資來說,出貨渠道還是一大問題。目前紅酒出貨渠道主要是靠拍賣和關係營銷,不是按照市場運作,出貨渠道狹窄,所以存在很大的風險。
品酒師楊麗芳說,她周圍有不少收藏酒的朋友,所收藏的酒價格都漲上去了不少,但是卻沒辦法出手,最後只能喝掉。「即便是82年的拉菲,雖然炒得很火熱,但買的人其實特別少,有些人買一瓶回來就是作為鎮店之寶。
楊麗芳進一步指出,儘管國內外有各類拍賣機構,但進行拍賣的紅酒往往是有一定收藏年份的稀缺酒品,而這又是大多數投資客很難擁有的。除此而外,一般的投資客很難用充足的憑據證明藏酒品質,就難以進入拍賣程序,更無從談變現了。
「收藏酒一定不要目的性太強,除非是藏著是自己喝,或者是霸道式收藏,也就是見酒就藏」,楊非凡這樣總結說,如果是僅僅是指望通過收藏酒獲利,恐怕會得不償失。
紅酒投資小貼士
該雜項品種目前在國內市場上每年的消費額和消費人群數量?
中國紅酒市場零售規模為600~700億,中低端酒消費出現兩極分化局面。
一般通過哪幾種渠道進行交易,大致比例是多少?
目前收藏酒的渠道有民間交易和拍賣會等方式。
如果投資該雜項,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需要做好長期收藏準備,並且需要需要對酒有一定的了解。
請為該雜項未來的投資前景做一下預測。
真正稀缺的高端酒將具有投資價值和投資潛力。
瘋狂的背後
文/鄧若楠
2010年,中國藝術品價格全面飆升,千萬級拍品比比皆是,單件作品拍賣價格頻頻過億元,市場跨入了沸騰的「億元時代」。面對海水般湧入的資金,高燒不退的藝術文玩投資,下一把火將燒向何方?
義大利友人瑪麗娜 薩索(Marina Sasso)最近的邀約突然猛增起來。這位十歲起收藏各種「石頭」,1984年就來到中國,浸淫玉石珠寶文化的「中國通」,在市場上小有名氣。很多希望在中國的玉石珠寶市場上有所「斬獲」的人會通過各種不同的渠道找到她。
據估計,在2020年中國將具有16萬億藝術資產的潛在需求。
她告訴記者,這些越來越多的買家們問的第一個問題總是「現在哪裡能買到真正的好東西,特別是玉石?」而第二個問題則是「大約要花多少錢?升值情況怎麼樣?」
通常,她會建議一些初入門的投資者從一些小型玉雕擺件開始收藏,稍有實力的則建議他們去收藏近兩年價格漲幅最大的中國古代或當代書畫作品。
「現在還有很多人希望能從市場上收到一些『仿古件』,如清朝仿製前朝的藝術品等。這些藏品的市場價格都在奇蹟般地不斷上漲。」
據相關統計,僅2010年上半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總金額就達到199億元,相當於2009年全年水平。
藝術文玩品的價量齊漲的「瘋狂」程度讓瑪麗娜 薩索這樣的「老玩家」感到驚訝。
而這種「瘋狂」還是整體性的,不僅傳統的書畫、玉石、瓷器等藏品獲追捧,藝術文玩的一些雜項收藏,如景泰藍、文房用品、銅器、沉香等,以及另類收藏,如精品酒、郵幣卡、火花等也集體升溫,範圍涵蓋了各級市場。
在中國書畫、瓷器、玉器等傳統收藏大項的高價比照下,文玩雜項類或另類藏品顯然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價值低估。這一差距,給許多新入門的投資者提供了豐富的想像空間。
「普漲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當然是國民經濟水平不斷提升,財富集聚越來越快;其次,全民保護傳承歷史文化遺產的認知度達到了一個歷史高位;同時,世界範圍內的通脹壓力,也讓財富的擁有者或管理者們需要尋求貨幣避險的渠道。」上海市收藏協會會長吳少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2011年一季度,我國央行已有1次加息、3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但即便央行池子持續「蓄水」,市場裡的「水」仍不見少。
每個手裡捧著「水」的投資人都不會讓自己的「水」隨著通脹莫名流走。而貨幣避險通常有三:房地產、資本市場和藝術品。
據雅昌網公布的相關調查報告中顯示,過去十年,所有被交易一次以上的藝術品的價格指數創造了約11%的年收益率,超過標準普爾500大盤股指數和其他絕大多數的資產類別,包括債券和日用品,藝術品對衝通脹的作用再次被強調。
於是,在「跑贏CPI」這個問題裡不斷糾結的投資人們面對房產不斷調控、股市不斷探底而愈發有限的投資渠道,開始扎堆挖掘藝術品市場上的投資綠洲。
明清家居一直以來也是藝術品市場投資熱點。
玩什麼?收藏品種普漲
「近兩年藝術文玩藏品投資熱點大體有五類。」吳少華告訴記者,在上海這個被譽為「收藏界半壁江山」的市場上,他已「摸爬滾打」了25年之久。
「一是古代藝術精品繼續創新高。二是材質稀缺性藝術品,如木、石。三是原本具有廣泛群眾認知基礎的收藏品,如郵幣卡。四是一些另類收藏,如酒。還有一部分是剛剛『冷』下來一些的中國當代書畫作品。這些市場熱點都有人為炒作的痕跡。」
在上海市收藏協會的辦公室內,「半壁江山」的牌匾掛在一旁牆上。他說,現在加入的會員中,60%~70%是抱著賺錢的想法來的。
據「梅摩」指數團隊整理蘇富比和佳士得自1937年以來關於瓷器、煙壺、家具、玉器、青銅器、雕塑等藝術品的所有拍賣記錄,並記錄了1400對在國外拍賣的中國瓷器雜項的交易數據,最新研製出的「梅摩中國瓷器雜項指數」顯示,從1985年到2010年第二季度,藝術品年投資回報率是8.4%,美股的回報率是9%。但過去10年中,藝術品的回報率上升到12.5%,美股沒有增長,只有-0.7%。所以從投資角度來講,中國藝術品的投資在過去20年和過去10年的回報相當不錯。
回眸2010年的「藝術品投資市場」,則更多是「炒字當先」的印象。往年,一件藝術品拍賣價超過千萬元,就算得上新聞了。但在2010年,中國藝術品價格全面飆升,千萬級拍品比比皆是,單件作品拍賣價格頻頻過億元,市場跨入了沸騰的「億元時代」。
2010年一件明代黃花梨交椅以6880萬元的高價成交,創出黃花梨家具的新紀錄。該紀錄誕生後立刻有評論家宣稱,黃花梨家具真正的黃金時代還沒到來,因為「價格還沒過億」。
幾個月後,一張起拍價為1600萬元的古琴最終以1.37億元高價成交,不但創造了古琴的世界紀錄,還創造了世界樂器的最高拍賣紀錄。另一張王世襄舊藏古琴以1120萬元易手,相比2003年220萬元的價格升值超過4倍。
市場人士表示,總體而言,雜項藏品在2010年表現最突出,私人專拍的數量、總成交額、單件拍品的成交價格均創歷年之最,拍賣的地域範圍亦超過往年。
吳少華表示,目前公開的信息大多反映的是藝術品二級市場(即拍賣市場)的狀況,藝術品市場實際上是由拍賣市場、文博市場、藝術品公司等多層面構成,拍賣數據雖然具一定代表性,但還不能體現市場全貌。
老紅木南官帽椅
未來看好的投資板塊
在拍賣市場以外,吳少華談及的五大投資熱點板塊價格動輒翻倍的「神話」也不少見。
記者此前從玉石市場上了解到,幾年前還只是每公斤幾塊錢的「黃蠟石」,改名「黃龍玉」後已搖身變成為每公斤上萬元的珍寶。而一些行家則更看好翡翠未來的行情,從2010年至今,翡翠的市場價已翻了一倍。一些資深玉石玩家認為未來三到五年,翡翠的升值空間還將有200%~300%。
在郵幣卡市場,一整版1980年T46庚申年首輪生肖猴票,2010年曾以約11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較30年前狂漲17萬倍,帶動了郵市整體行情上漲。
在上海著名的郵幣卡交易點盧工市場,接受採訪的賣家和買家都樂觀認為,這一波行情還將持續,好戲還在後頭。在這裡,甚至有一些早已退出市場流通的糧票,價值瘋長了4000倍。
而像沉香這樣幾年前大多數人還沒聽說過的文玩藏品,兩年間在市場上價格狂飆十幾倍,最好的沉香每克已接近5萬元,身價已百倍於黃金。而這只是「今年剛剛興起的行情」。
「眼下,藝術品收藏投資已經不是全民性的,而是高端的,必須具有雄厚的資金實力,有鑑別技術或團隊,以及操作規則的掌控能力。」吳少華說。
他承認,在很長一段時間,藝術品交易市場「漲勢」仍將持續。在上述五大板塊裡,近期熱點將更集中於古代藝術精品和材質稀缺性藝術品方面。下一步,他則看好國家級工藝大師製作的當代工藝品,材質方面如陶瓷、紫砂等。
「任何古玩都是現玩。當代工藝精品更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觀,鑑定門檻也相對較低,市場的注意力將會逐漸轉移到這方面,以後價格肯定會漲。」
誰在玩?怎麼玩?
「梅摩」指數的創始人梅建平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2005年,世界上老牌的商業銀行巴克利(Barclays Bank)曾經根據世界各資產長期的歷史投資回報得出結論:全世界機構投資者和有錢人應該拿出5%的資產配置在藝術品上。以現在的情況,這樣的資產配置比例,意味著在2020年中國將具有16萬億藝術資產的潛在需求。
如果到那個時候,市場的發展能夠滿足16萬億中的25%,也就意味著中國在2020年時,藝術品市場的規模會達到4萬億元人民幣。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一年的交易額約500億元人民幣。
「以往的收藏界被收藏家、投資家和文化消費者三分天下。」吳少華告訴記者。「但現在市場的基礎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進場資金的構成發生了根本變化。機構及資本投資的快速成長,使傳統的藏家投資迅速被邊緣化。」
幾年前,他曾大力提倡將「收藏與投資結合起來」。「只有與經濟利益結合起來,藝術才能得到更有效的繼承和保護。」他說。
收藏,至少要有「藏」的意識。但新進場者往往帶有更多的投資策略,或短平快炒作,或大批量囤貨待價而沽。造成了「藝術價值,資本運作,經濟買單。」
真正抱著「收藏為了品味,為了享受歷史文化,享受『玩』的過程」的傳統藏家卻已經「玩不起」了。
這一趨勢在「剛剛起步仍然很不成熟、價格體系不科學、充滿無序競爭的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上」,不可避免,也仍將持續。
今年以來各地興起的文化產權交易所,將藝術品進行權益拆分,似乎讓普通投資者們也看到了在藝術殿堂裡「分一杯羹」的希望。但事實上,究其核心,仍是一些「大鱷們」在從中牟利。
一位市場人士透露了莊家如何利用拍賣市場炒作藝術品。由於藝術市場目前對資金的要求還不算高,莊家首先囤貨,控制貨源。再從中拿出一件精品在拍賣市場炒個天價一鳴驚人,製造行情,其間還會進行學術炒作。然後用自己的資金實力,不斷地有節奏地往上抬價,最後真正的成交都在私下。
事實上,與資本市場一樣,誰有「貨」,誰就有定價權。就如該市場人士所言,投資市場上缺的不是資金,而是籌碼。
「投資者不能盲從跟風,應該獨立判斷,合理分配資金。藝術品的經濟價值有一定規律可循。」吳少華說。
首先看材質,是人工合成還是天然、是稀缺還是可量產。其次看工藝,因為藝術品最終還是要看藝術含量。第三看其題材內容是否符合市場消費習慣。第四看投入市場的數量。第五看時間,藝術品存在時間越長便越具有不可再造性。第六看作者的知名度。
在這六個規律裡,前三者基本是不變的,變化往往都在後三者。
「建議投資者在分析以上幾種規律之後,合理分配資金,尋找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向。最好是專題收藏,比如收藏一種小門類,以便未來形成規模效應。」
一個文玩玩家的生意經
文/魯剛
柳國興是個具有戰略眼光的投資專家,從郵票、字畫、靈璧石到紅木家具,柳國興的收藏過程處處體現著他的生意人眼光;而作為生意人,他在經營時卻又經常帶著收藏家的淡定和遠見。
柳國興的投資理念,買東西一定要有量,有量才有流通性,才能談上投資回報率。
柳國興聲音洪亮,中氣十足,1956年出生的告訴我今年他退休了。但談起自己在藝術品領域的投資經歷,柳國興照例是意興湍飛,那股自豪勁也是不遑多讓。身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上海市收藏協會理事、上海市觀賞石協會副會長的他,絕對可以稱得上上海收藏界的泥鰍——鑽勁十足。
柳國興是個很有投資頭腦的人,他波瀾壯闊的收藏經歷是最好的證明。從上世紀70年代未至今他先是利用地區差價,倒賣郵票而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1992年又勇敢地吃螃蟹去股票發行廠家加價搶購了1萬多股股票,掙到自己人生中第二桶金。繼而又大膽賣掉市中心的一套三房一廳收藏字畫,並以收藏家的身份給書畫家出畫冊,辦畫展,為書畫行情推波助瀾。然後在安徽靈璧又投資千萬餘元建成「天一園」,在上海暗流湧動的石界扔了顆炸彈。去年他又神奇地冒出個「雅興樓紅木工坊」,用泰國交趾黃檀老紅木,打造出一批老款老料的新品家具,大舉進軍紅木家具市場。
從郵票、字畫到靈璧石和紅木家具,四個截然不同的領域,柳國興都玩得有板有眼,取得了別人玩幾十年都難以達到的成就。這裡滲透著他自己的智慧。
小郵票幫忙,辦完人生大事
1978年大約在冬季,柳國興開始了自己的收藏之旅。由於受到一個郵商鄰居的影響,柳國興經常去當時的長寧區電影院與另外7個人交流郵票,並參與成了長寧區集郵小組。僅僅為了郵訊上看到的三張郵票,他可以千裡迢迢乘火車去哈爾濱綏化市收購。
1983年,兩張以25元購進的鹽阜區郵票改變了柳國興的命運。那個時代,一個月的工資才36元,他花28元買了一本有名的臺灣楊乃強集郵目錄,對照目錄以確定這兩張郵票的真偽。在這本當時集郵界唯一的投資指南上,這兩張郵票貴達幾千美元。
為了以防萬一,他又去了市工人文化宮,請老法師鑑定真偽。那位老法師一見這兩張郵票,頓時兩眼放光,問他是從何收來。聰明的柳國興只扔下一句「上代人留下來的」,轉身就走——已經不需要問結論了。這兩枚郵票為柳國興賺回了第一桶金——三千多元人民幣,外11張飛天小型張。揣著這筆錢,柳國興於1984年5月23日風風光光地在國際飯店大擺婚宴,辦完了人生大事。
1980到1984年之間,他利用工餘一周兩次去嘉興郵票社買郵票。早上6點半天蒙蒙亮他就從上海西站出發,坐慢車花兩個多小時去嘉興,花100多塊全白買200多套郵票,午飯有時候僅僅是一隻粽子,下午趕回上海還要上班。這些郵票每次可以為他帶來20到30%的差價利潤。1988年,柳國興參與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集郵經營部——延蜂集郵經營部。
顏梅華《清風亭》
玩字畫勇闖拍賣會
2003年夏天,一則「汲古齋畫廊」保真拍賣字畫的廣告吸引了他。預展期間,柳國興前後去了3次,看得非常認真,還在預展上結識了「汲古齋」的老闆楊育新。在得到了「百分百保真」的承諾後,柳國興8月9日拍下程十髮、吳青霞、顏梅華等人的作品。
從這次拍賣起,柳國興對書畫收藏一發不可收。他最喜歡海上老畫家顏梅華的畫作,在收藏顏老先生的作品達到60幅左右時,柳國興於2004年6月26日,為顏梅華辦了一次個展,一炮打響。於是,柳國興確立了自己在顏梅華作品收藏上的地位。畫展中一幅顏先生的《水墨山水》,買下時是26000元,畫展當天就有人以10萬元的高價買走了」。至今為止,柳國興共投資了300多萬購買顏梅華的畫,出於保真的目的,每買下一幅畫柳國興都要和顏梅華合影以示證明。
除了顏梅華,他還買了不少其他海派畫家的字畫,數目少則幾十副,多則幾百幅。對此,他說:「我的投資理念,買東西一定要有量,有量才有流通性,才能談上投資回報率。」柳國興對畫家賣畫尺幅計算的較真,也非常獨特。
2010年春,坐落於奉賢上海海灣國家森林公園內,柳國興創辦的「雅興樓書畫藝術館」迎客了。面積達2000餘平方米,歐式風情的獨幢別墅,館中陳列著名畫家顏梅華先生50餘幅山水人物、花鳥,及靈璧石、老紅木家具等藝術品。
點八塊石頭,造一個園子
2005年春天,在上海滬太路的一次匆忙巧遇,一下子喚醒了柳國興心裡沉睡已久的石頭情結,竟促成了他一個造園的夢想。柳國興正要趕長途汽車去外地出差,等車之餘便來到附近的滬太路奇石市場閒逛。進門剛看第一家鋪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不知道那就是靈璧石,看店的說老闆不在,他就隨手點了8塊中意的石頭。他砍價手法還是老一套,即「批零差價」(多買低折扣)。
這一買,買出了柳國興與石鋪老闆的友誼,也買出了柳國興和靈璧石的緣分。柳國興便興致勃勃地跟店主回了趟老家靈璧縣漁溝鎮,見到了店主的父親李富貴。李富貴是當地的名人,柳國興與李富貴有個同樣的造園夢想。兩人一拍即合,計劃一起為靈璧石造一個林園,取名「天一園」。
「天一園」2005年6月動工,歷時三年於2008年2月完工,佔地近80畝,其中園林建築約佔20畝左右,包括正門、大殿、正殿、茶樓,四面為展示廳,所有建築用180米長廊加以巧妙連接。在茶樓的正對門,有一座由八個工人耗時二個月,用700餘噸老坑靈璧石堆砌而成的假山及六角亭,在陽光的映襯下彰顯出古典園林奪魄的魅力。
提到觀賞石的回報,柳國興愛用一個例子來比較。他2003年花8500元買了自己第一塊大化藏石,同年還花了9500元買了一臺46寸的電視機。「現在電視機大概只值200元吧,而這塊大化石現在最少值8萬。」
棲霞石《幽居》
老紅木創出新天地
2010年12月25日,柳國興突然宣布依故宮原樣精製了一批老紅木家俱,在中福古玩城舉辦「柳記雅興樓老紅木家具展」並宣稱「泰料」回來了,引來一批疑惑的眼光,原來,舊時對紅木材料更為挑剔,僅指產於泰國學名為「交趾黃檀」的酸枝木。因泰國產「交趾黃檀」材質最為優異,故爾褒稱為「泰料」。泰國政府出於對本國資源的保護,早就禁止砍伐和出口,文革前存留於中國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倉庫的少量庫存,上世紀未也已告罄。柳國興何來大批泰國古民居的拆房老「泰料」,對此柳國興總是笑而不答。但是當數位紅木權威面對連榫帶卯的紅木舊梁柱時,都毫無懸念地確認了這些木頭二百多年的歷史。
相比靈璧石,柳國興涉足紅木家具業的時間更短——才一年多。他自認成功的秘訣有二條。一是四處覓名匠尋名師籌建紅木工坊,幸運地得到紅木家具收藏大家、恩師餘夢如先生毫無保留的指點,使他在明清家俱的製作上做到了「三好」即好料、好樣、好工。二是堅持做精品,現在市場上最多用低廉的巴西花梨木做紅木家具,而他堅持用老紅木。別人做一套中堂花60工(一工相當於一天工時),他要花90工,自然慢工出細活。去年他做了價值250萬元的半成品,今年的計劃,他並沒有明確目標——對他來說,他不求市場規模。
當被問及哪些藝術品有望成為下一個投資熱點,柳國興並未直接作答,但他倒是提出了幾個現在不適宜進入的領域:和田玉、當代新瓷、紫砂壺。他認為這些品種已經炒得過熱,風險很大。當然,作為一條總的規律,柳國興認為但凡是資源性的東西,都可放心大膽地去買,紅木老料就是這樣一件東西。
最後,柳國興透露說,他最近又發現了一塊處女地,只要花500萬元就有望成為莊家。具體什麼品種還是一個秘密,柳國興賣了一個關子。也許過不了多久,他又將在一個新領域打造新的投資神話。
沉香:熱錢逐利的遊戲
文/鄧若楠
沉香自古便為頂級香材,一直為皇宮貴族及文人雅士所推崇。如今沉香突然在收藏投資市場上再次大受推崇。據不完全估計,目前已約20萬人湧入這一領域,吸引各路資金近100億元。
奇楠 浮水
「《紅樓夢》裡元春探親一回,皇帝賜給賈府的禮物中,賈母比其他人多得了兩件,分別是迦南珠子一串、沉香拐杖一根。」
「迦南」是梵語譯詞,是沉香中的上品,現在多稱為「奇楠」。
中國香道協會副會長、雍荷堂董事長任剛喜歡用這個典故給初識沉香的人以直觀感受。
沉香自古便為頂級香材,初成於秦漢、盛於唐宋,為皇宮貴族及文人雅士所推崇。古有「沉檀龍麝」,以沉香為眾香之首。
據稱宋代,便有「一兩沉香一兩金」之說。到了明代,變成了「一寸沉香一寸金」。而奇楠由於產量更少,自宋起產自越南的奇楠就已「一片萬金」。
時至今日,這種被任剛稱為「生命中最好的香」,在沉寂數十年之後,突然在收藏投資市場上再次大受推崇。據不完全估計,目前已約20萬人紛紛湧入這一領域,吸引各路資金近100億元。
「紅木論噸賣、黃花梨論斤賣,沉香論克賣」,沉香的價格連續兩年平均漲幅超過30%,上等香料每克漲至上萬元,品質最高的頂級奇楠沉香原料每公斤高達1000萬元,早已超過了黃金,被稱為「瘋狂的木頭」。
但有別於古風的是,今日之推崇,少了「一間靜室、一曲古琴、一縷奇香」的雅趣品玩,更多的則是熱錢遊資囤積炒作的逐利。
越南芽莊 沉水
沉香是什麼?
收藏投資沉香,首先要搞清楚沉香是什麼。
「沉香的本質是一塊會發香的木頭,玩香主要看三點:形狀、沉水性和味道,而決定其價值的還是味道。」
6年前最早一批在上海開店做香,傳道沉香文化的臺灣人黃禮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很多人認為「沉香」是一種「沉香樹」的木質香料,其實大謬。實際上自然界並沒有「沉香樹」這種植物,沉香以樟樹科、橄欖科、大戟科、瑞香科這四類樹種所包括的樹木為生成基礎,是需在特定條件下生成的一種香料。
比如樹木經動物蟲蟻咬噬或雷擊等產生創口,自然分泌出樹脂,又在特定真菌作用下,於創傷口形成膏狀結塊,周圍則浸潤成樹脂多的木質。經數十至數百年的陳化,被人發現割下稱之為「生香」;而樹木倒下埋於土中,經長年腐朽最終留下油脂成分為主的凝聚物稱為「熟香」等等。
一般來說,沉香顏色越深、質地越密,說明凝聚樹脂越多,品質就越好。常說的沉水香因其含油量高「入水則沉」。
我國的廣東、廣西、貴州、雲南、海南島、香港等地,以及東南亞地區的印度、印尼、馬來西亞和泰、柬、越等均為產地。
在黃禮君的「二十八田香坊」內,時時香氣氤氳。隨著點燃的香料變化,香氣或醇厚韻永、或辛涼甘甜,不能以言辭盡述,但聞之令人心神寧靜豁然。
沉香按照形成原因、產地及形狀等不同,名字叫法紛繁蕪雜。比如有「惠安香」、「光香」、「麻雀斑」、「殼子香」、「黑土沉」、「紅土沉」等等。這些對初入門的收藏者都有一定誘惑,加之一些香商刻意編故事包裝,更容易使人摸不著頭腦。
「玩香不要只聽產區、不要只聽名字,而是要多聞,要認清味道,才會懂得它真正的價值。」 黃禮君說。
沉香為何可以「被高價」?
「物以稀為貴,是沉香價高的主要原因。」任剛告訴記者。
據了解,現在越南上等的野生沉香年產量僅20公斤左右,而原始沉香在中國基本已無產量。儘管現在海南、雲南等地開始大面積種植培育沉香木,但由於沉香形成原因複雜多樣,需時長久,並不是每棵樹最後都能結香。
儘管沉香產量稀少,但應用廣泛。自古便可入藥,中醫典籍有很多相關記述,具理氣溫腎通心等極高藥用價值。
香材可以直接燻或燒,品其味,也可製成線香盤香。而當它以天然形狀或經藝術加工製成雕件、擺件或串珠供人把玩時,其價格往往比原料更高。
任剛8年前開始玩沉香時,國內幾乎很少人懂得這種「爛木頭」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值錢。他在8年前以6000元左右購買的沉水香串珠,現在市價已達近20萬,翻了約30倍。
在拍賣市場上,近幾年沉香拍品但凡出現,均100%成交,且成交價大幅高於預估價。2007年,一塊越南高級白奇楠香,拍出了1.02萬美元/克的高價。2008年一件越南黃奇楠雕刻作品以222.2萬元成交。
資本的逐利性,使越來越多的投資人盯上了這縷珍奇「舊香」。
雍荷堂堂主任剛
炒作成風
黃禮君也告訴記者,在他剛起步時這個圈子幾乎是零。但是堅持做香至今他發現,特別是在一批28歲到40歲之間年輕人中間已經逐漸形成了品香玩香的圈子。
「我總是建議他們先了解沉香,再開始收藏品玩。」這位被稱為玩香的「怪老頭」,希望在上海將沉香打造成一個產業,而恢復其本有文化底蘊。在這間煙縷飛絲的香坊內,既有每克價格數萬的奇楠香,也有標價為每克二三十元的沉香線香。
但是,自從有媒體報導稱沉香價格漲到每克三萬至五萬後,「第二天就接到不少於20通電話,諮詢收藏情況並試圖批量購買。」
一位房產投資起家,剛入資沉香生意場不久的投資人告訴記者,短短幾個月,「沉香市場價就至少翻了三倍,而且出現了一種但求最貴、不求最好的趨勢。」
「但現在投資沉香沒有幾個億的身家,很難能運作起來。尤其是收藏級或頂級的香材都集中在資金雄厚的大玩家手裡。」他說。
以往,任剛的雍荷堂每年從各個產地進貨逾千萬元。但最近幾年,隨著「大量資金入市,市場有些亂了」。
據他知道的,就有一位北方商人以2000萬美元在近幾個月大量收購沉香,且價格不論,囤積於國外。
「沉香的碎料在國際市場上有一個基本的牌價,但真正的好料是無價的。本來產量稀少,這種以純投資為目的的人多了,市場很難控制。」任剛的重心轉為恢復和推廣中國的香學香道。
此前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今年曾計劃推出一個據稱由9件海南奇楠香藏品組成的資產包,發行價定為7000萬元,擬拆分為3.5萬份,每份2000元。但由於多種原因,至今仍看到其未上市交易。
任剛認為,沉香投資熱實際上自今年起才剛開始「升溫」,而要市場短時間內回歸理性有一定難度。
沉香投資小貼士
沉香目前在國內市場上的消費人群數量和消費金額?
20萬人左右,近100億元人民幣。
哪些沉香品種創過成交紀錄?
2007年,一塊越南高級白奇楠香,拍出了1.02萬美元/克的高價。2008年一件越南黃奇楠雕刻作品以222.2萬元成交。
如何鑑別沉香?
辨別真假最好的方法就是聞味道。天然香味無法合成或模仿,人的嗅覺可以分辨,用化學香料浸泡的假香往往會散發出難聞刺鼻的味道。
沉香未來的投資前景如何?
沉香自今年起才剛開始「升溫」,要市場短時間內回歸理性有一定難度。
鑽石:穩定漲勢中有硬傷
文/胡瓊
業內人士透露,從去年5月上旬到目前,全國的鑽石銷售量突破10億元。其中2克拉到5克拉的鑽石消費量同比增長超過40%。但和黃金多樣的變現途徑相比,鑽石的變現途徑仍然不順暢,這是其硬傷。
業內人士透露,從去年5月上旬到目前,全國的鑽石銷售量突破10億元。
剛剛從上海鑽石交易所開會回的言增榮帶回來一個消息:毛坯鑽又漲價了。
言增榮是知名珠寶商——福麒國際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總經理,「天美鑽」就是福麒國際旗下鑽石品牌。
早在今年2月,全球最大的鑽坯供應商戴比爾斯鑽石貿易公司將毛坯鑽的報價上調7%左右,而相隔僅僅兩個月,毛坯鑽價格又上調了7%。
言增榮推算,拋光鑽的價格預計將在五六月份反應出來。因為,按照以往鑽石漲價的慣例,從生產環節傳遞到中國的零售環節一般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言增榮估計,此番漲價,大概會要達到20%左右。
10億資金進場「炒鑽」
「鑽石漲價的趨勢是必然的」。言增榮說,這是因為鑽石的剛性需求一直是旺盛的,儘管價格高漲,但需求依然強勁。
不僅僅是剛性需求,鑽石投資也正在迅速升溫。數據顯示,去年通過上海鑽石交易所海關報關的鑽石進出口和所內交易金額合計28.6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8.1%。業內人士透露,從去年5月上旬到目前,全國的鑽石銷售量突破10億元。其中2克拉到5克拉的鑽石消費量同比增長超過40%。
對此,GALACE鑽石星紀鑽石投資部總監張晶也有明顯感覺:「鑽石投資去年開始升溫,今年前兩個月的交易增長強勁,需求量超出預期,明顯有資金流入。」張晶表示,從去年開始,大手筆購買裸鑽的消費者越來越多,很多企業家包括不少私人銀行的客戶對鑽石十分感興趣。
鑽石,越大越好
和投資黃金白銀有所不同,鑽石投資就顯得要複雜一些。投資鑽石,首先要知道,什麼樣的鑽石才有投資價值。
「其實長期來看,任何鑽石都有投資價值。」言增榮說,這其實只是一個時間差的問題,但是現在看來,鑽石還是「越大越值錢」,言增榮說。目前市場上的鑽石包括裸鑽、小鑽和一些加工好的成品鑽石。小鑽飾品雖然樣式時尚,但不具備保值性,同等克拉的價格只有成品鑽石的十分之一。
從投資角度而言,裸鑽比成品鑽戒更具投資價值,因為裸鑽沒有加工成本,升值空間比鑽戒要大,更容易出手。一般來說1克拉以上的裸鑽才具投資性,因此如果要投資鑽石,儘量挑選克拉數較大,或是某一項指標級別很高的鑽石,這樣的鑽石升值潛力才會比較大。
為什麼只有1克拉以上的鑽石才有保藏價值?原由很簡單,在歐美的銀行裡,鑽石可以抵押貸款,但只針對1克拉以上擁有大證書的鑽石,而1克拉以下的鑽石只有小證書,銀行其實不認帳。這就產生了「克拉溢價」的概念,即在1克拉重量處的鑽石價格會有跳躍性的變化,0.99克拉和1克拉的鑽石的價格差距可以很懸殊。
但即便是同等分量的鑽石,價格差異也很大。首先,判斷鑽石價值、衡量鑽石品質要看其「4C」標準。所謂「4C」,指的是鑽石的重量、淨度、色澤、切工。這4個標準裡面,以重量、淨度最為重要,這兩項是最能影響鑽石品質以及價格的因素。
言增榮 福麒國際有限公司 上海分公司總經理
價格走勢平穩
儘管鑽石價格一個呈現上揚趨勢,不過,投資鑽石,也別想著它哪天會暴漲。
「鑽石的價值增長一直比較平穩,即便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鑽石價格也是保持平穩,沒有呈現下降趨勢。」言增榮說,鑽石的價格也不會出現暴漲。「原則上,鑽石價格是由幾個大的國際鑽石商控制,不會特別地猛漲。」
因此,與黃金等投資途徑相比,鑽石投資的門檻也相對較高。黃金、白銀的價格容易出現震蕩,有套利空間,而鑽石的價格不會大起大落,但升值速度相對平穩,所以投資者必須抱長期持有的態度。另一位鑽石行業的人士表示。
那麼,投資鑽石的收益究竟有多少?根據上海鑽石交易所網站的數據,在最近5年中,鑽石價格走勢幾乎沒有跌過,除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鑽石價格略有回調外,其他時間鑽石價格每年增長近10%,2010年鑽石價格漲幅更是達到17%。
而今年2月份的鑽石報價,0.5克拉的鑽石價格比上月增長2.5%,1克拉的上漲了4.2%,而3克拉的則上漲4.5%。所有鑽石品種2月份的平均價格比去年2月份上升了11.3%。
鑽石回購
在日本大地震、海嘯和核洩漏事件加劇了全球經濟復甦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珠寶股和鑽石礦業股下跌,但成品鑽和毛坯鑽的需求仍然走強。
在言增榮看來,這其中不乏遊資炒作在做無形的推手,然而歸根結底,鑽石漲價的終極原因,還是因為供需矛盾在作祟。言增容解釋,鑽石和翡翠一樣,也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問題,多年來全球一直沒有發現新的大型鑽石原生礦。
全球最大的鑽石礦業公司戴比爾斯表示,由於20年來也無法找到大型鑽石礦,加上亞洲對鑽石需求強勁,全球鑽石有枯竭危機,該公司將逐年減少產量,以延長鑽礦壽命。
確實,鑽石是一種高度濃縮的稀缺財富,相比其他的貨幣形式,鑽石體積小,重量輕,無論是攜帶還是保存都較為容易。
但鑽石並不是像金、銀一樣的商品,和黃金多樣的變現途徑相比,鑽石的變現途徑仍然「不順暢」。「目前國內變現的途徑主要是回購和拍賣等,提供回購業務的機構並不多。」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國外鑽石投資已有上百年歷史,流通市場早已形成,而國內才剛剛興起,走向完善還需要一個過程。
2006年,天美鑽在全國最早提出「鑽石增值回購」的業務,承諾:凡天美鑽品牌售出的高品質鑽石,按原價每年遞增3%的價格回購。
「當時我們的口號:投資理財,這個口號是很具前瞻性的。」言增榮說,當時他們就預測,鑽石每年遞增5%是肯定的。現在看來,鑽石的年漲幅已經超過5%。
當然,並不是所有鑽石都能回購,言增榮說,要50分以上,品質高,並且具有投資價值的鑽石才能進行增值回購。
變現渠道是硬傷
雖然天美鑽早在2006年就推出了鑽石回購業務,但縱觀整個市場,鑽石回購體系依然匱乏。就連國內最早成立鑽石投資部的專業鑽石公司GALACE鑽石星紀,目前都沒有開通回購業務。GALACE鑽石星紀張晶表示,公司暫時沒有開通回購業務,「因為沒有人賣回來。三年之內,在中國市場上,鑽石只有買入,不會有賣出。」張晶表示,鑽石不是短線投機品種,它適合做長線配置。
在國外,鑽石可以通過抵押融資、拍賣和珠寶公司回購等途徑變現,只要手持GIA和HRD鑽石證書,投資者在歐美許多城市都能方便地將鑽石變現。而在國內,目前只有通過拍賣行、典當行和上海的鑽石交易所進行回購。上海鑽石交易所的交易不對個人開放,只對具有交易資格的會員開放,這個規定將大部分普通投資者攔在了交易所的門外。
典當行顯然也不是鑽石變現的良好途徑。言增榮說,由於典當行對鑽石專業鑑定的能力有待商榷,加上客戶所持的鑽石沒有國際證書,是很難出手的。更何況,典當行經常遇到有融資需求的客戶拿裸鑽進行短期融資,和黃金高達90%至95%的折當率相比,鑽石的折當率並不高。根據重量、色澤、切工和淨度等多重因素,目前多數典當行給出的鑽石折當率不超過60%。這意味著,如果有正規品牌的出售發票和證書,價值1萬元的鑽石能當的錢不超過6000元。
鑽石投資小貼士
該項品種目前在國內市場上每年的消費額?
預計突破10億元。
一般通過哪幾種渠道進行交易,大致比例是多少?
最常見的鑽石交易渠道有商場、網絡、民間私下交易等,目前商場交易比重最大。
如果投資該雜項,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需要做好長期持有的準備。
請為該項未來的投資前景做一下預測。
鑽石是具有稀缺性的物品,目前主要瓶頸為流通不暢,一旦流通環節打通,將成為具有潛力的投資品種。
郵票:凸顯遊資的力量
文/鄧若楠
自2009年4月起,郵票市場一路「瘋漲」,除了以猴票為代表的生肖郵票領漲,不到一個月出現價格翻番的票種也比比皆是,郵市儼然成為一個資金蓄水池。
郵品投資門檻低、不易作假、風險小、升值空間大,也是資本關注的熱點。
陸和平將幾枚80版猴票和81版雞票放在玻璃櫥櫃的顯眼處,不時有人前來詢價。
「現在猴票價格已升至每枚11700元左右,如果按面值8分錢算,升值15萬倍。」老陸高興地對記者說。
這枚庚申猴郵票發行量500萬張,在本輪郵市上漲行情裡是名副其實的「領頭猴」,現在市場上已極罕見。1997年上一輪郵市行情中,最高價格曾炒到每枚1800元,2000年回調到1100元左右,按此計算,升值也有十多倍。
陸和平的攤位設在全國最大的郵幣卡交易市場之一——上海盧工市場內,他的這個略顯狹小而簡陋的「格子間」攤位,目前每天的郵票成交額大約都在十餘萬元。不久前,他剛剛售出一版庚申猴,成交價在113萬元。而在這個市場上,這枚猴票最高價曾炒至2萬元,一版品相好的猴票,最高可以賣到150萬元左右。
遊資炒作
與其他藝術品類一樣,郵票市場本輪自2009年4月起的一路「瘋漲」行情裡,處處可見遊資推動的身影。
陸和平本身就是集郵愛好者,1986年,他的第一次收藏,就是以每枚0.4元買入面值8分錢猴票,當時每月工資只有36元。1997年開始正式從事郵票交易,在市場上小有名氣。
「當年帶著十幾萬元來交易已經是不得了了,沒有點鈔機還要四處去借。現在點鈔機擺在那邊卻用不著了,動輒刷卡交易幾百萬元的都不算什麼。」
他告訴記者,近期常有投資者或機構找他要貨,「猴票一次就要8到10版」。
這些動輒成百上千萬的資金,大多不是來自集郵愛好者,而是從原本投資在房地產、股市抽離的部分資金。
「2008年金融危機過後郵幣卡價格跌幅比較大,反而造就了投資機會。眼下通脹壓力大,房地產投資受限、股市回報率不理想,而郵品投資門檻低、不易作假、風險小、升值空間大,受到資本關注也不足為奇。」
據了解,現在盧工市場郵票每日平均交易額逾千萬,除了以猴票為代表的生肖郵票領漲,不到一個月出現價格翻番的票種也比比皆是,郵市儼然成為一個資金蓄水池。
《牡丹》
拍賣市場先行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成為投資熱點的郵票有三類:一類是第一輪「生肖票」、
「文革票」等比較稀缺的老票;第二類是近年發行的郵票,因為貨源充足,所以炒家熱捧;第三類就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題材的專題郵票。
而細分本輪郵品投資熱不難發現,起到「領漲」作用的幾個品種,反映的實際上都是拍賣市場上的走勢。
2010年1月香港的拍賣市場上,整版猴票的成交價約為50萬港元。但在2011年年初的香港一場拍賣會上,80枚大全張猴票竟以126.5萬港元(約合110萬元人民幣)成交,刷新了整版猴票成交紀錄。在同時期蘇州的拍賣市場,整版猴票也拍出了120萬元的高價。
「猴票是中國郵票總公司1980年發行的一套生肖郵票,發行量較少,設計精美,製作講究,歷史上,猴票的每一次價格變動都伴隨著郵市大行情的變動。從現在的情況看,它仍有上漲空間。」陸和平告訴記者。
猴票在拍賣市場上的表現,直接帶動了交易市場生肖郵票普漲。甚至是2000年版的「龍票」,漲幅也超過30倍,1999年版的「兔票」漲幅在5倍以上,去年發行的「虎票」價格已經翻了兩三番。
在香港舉行的2009年秋季郵票拍賣會上,1968年發行的面值8分、剛一發行便被叫停回收的「中國郵票史上最著名錯票」全國山河一片紅以天價成交。郵票有橫豎兩個版本,其中的大幅橫票以368萬港元刷新單枚中國郵票拍賣成交價世界紀錄,而另外6枚豎票共拍得293.25萬港元。
2010年,中國十大珍郵「文五珍」系列中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萬歲」郵票,又以667萬港元成交,再次創下中國郵票史上單一珍郵的世界拍賣紀錄。而這一系列(一套5張)郵票估值逾1700萬港元。
這些不斷公開刷新的紀錄,使交易市場上原本比較「小眾」的文革票也產生了十幾倍的漲幅。
除此之外,早期的精品小型張和老JT郵票的漲勢也很驚人,如頗受藏家追捧的《梅蘭芳》小型張,發行量僅2萬張,從2010年初的五六萬元已漲到目前的十四五萬元。陸和平此前曾以11萬元從一位藏家手中購入一枚,「藏了半個月,便以13.5萬元售出」。
投資郵票,恰逢其時
「從投資的角度來說,現在郵票的回報率是非常好的。」陸和平滿意地說。
「按照郵市的規律,一旦走熱,至少要有兩三年的上升行情。不一定是直線上升,可能是波動上升,目前火熱的行情,不過只是一個積累期。」
他告訴我們,現在在郵市裡,最突出的特點是惜售心理。「有的賣家收得一些郵品後,直接存進銀行保險柜,一存至少半年。」
而他自己的投資理念則是「堅持做老郵票為主」。他認為1992年以後發行的郵票儘管也不乏「黑馬」,但總體發行量大,漲幅有限。
他交易的郵品,基本是在1984年以前發行的,發行量在25萬張以下的,「漲幅都比較穩」。
未來看好的投資品種,他推薦關注1978年發行的徐悲鴻的奔馬、1980年發行的齊白石作品選套票、1980年發行的《荷花》郵票以及1981年發行的《紅樓夢》小型張。
而市場內的另一些資深郵商也認為,新發行的郵品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價格不穩定,有可能被人為炒作很高。同時,新入門的投資者也要迴避一些大漲過的郵票。
另外,影響本輪郵市大漲的不確定因素較多,頂部到來沒有明確信號,建議投資者遵循逐步建倉的原理。要注意的是,郵票與玉器一樣,變現能力較差。
《紅樓夢》小型張
《我們愛科學》
郵票投資小貼士
目前國內郵票的拍賣紀錄情況如何?
2010年,中國十大珍郵「文五珍」系列中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萬歲」郵票,以667萬港元成交,再次創下中國郵票史上單一珍郵的世界拍賣紀錄。
投資郵票需要哪些知識準備?
收藏投資郵票新手首先要多讀一些郵票知識的資料。掌握郵票的紙質、版別、印刷、票幅、齒孔、背膠六大要素的基本知識和識別方法。其次,選擇正規郵票購買點市場。第三,購買無齒票時,應仔細檢查紙質和票幅。藉助於高倍放大鏡等儀器,從郵票背面查看票幅邊緣是否可見有齒和接茬痕跡。第四,購買珍貴郵票時,認真看顏色。真票色相正,假票色相不正,顏色發暗,套色不準、重影、露紅。
如何判斷未來郵票市場的前景?
郵市近期的走勢出現下滑,再次證明:一、準確預測行情是非常困難的;二、穩定的上漲行情不應該是炒作行情,靠人為炒作的熱點郵品行情是難以持久的;三、郵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是沒錯的。
來源:投資有道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