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長恨歌》為我們講述了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悽美愛情故事,詩篇中「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兩句就描述了唐朝時期唐玄宗和楊玉環在華清宮泡溫泉避寒的史事。今天慕容雪就帶大家去看看《長恨歌》中的「華清池」,到底是一處怎樣的溫泉行宮了?
據史書記載,華清宮最初的行宮是在周幽王時期建立的「驪宮」,整個行宮根據驪山的山勢修建,宮殿、亭臺、樓閣應有盡有,分布在驪山的山腳下。後來到了唐代初期,由於楊玉環和唐玄宗特別喜歡這裡的天然的溫泉水,就花費很多心思在這裡擴大行宮、修建湯池,唐玄宗將這裡改名為「華清池」。
整個行宮的布局是以西繡嶺的第三峰和溫泉源頭為軸線,把溫泉的源頭作為中心點,向四周呈輻射狀修建了各處亭臺樓閣宮殿。縱觀中國古代留下來的古建築,大多數都會遵循對稱、規整的原則而建,特別是一些皇家園林宮殿,處處彰顯著封建階級等級制度下的皇家威嚴。
因為這裡的每一處景點都是有故事的,慕容雪建議大家來遊玩之前,一定要花點時間去了解一下唐玄宗和楊貴妃時期的歷史故事,然後再來這裡實地感受故事中的遺蹟,才能讓你真正融入這裡的文化底蘊中。經常看到一些網友對這裡的評價慘不忍睹,認為這裡就是幾座仿古建築,幾個泡澡池子,來這裡沒有任何收穫。雖然我們生活在幾千年後的今天,眼前所看到的都是一些時尚科技的現代化事物,但是也不能忘記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也是逐步發展的,那些遍布於全國的歷史遺蹟見證了不同時期的進步,是我們立足世界的驕傲。
當你走完了華清宮的每一處宮殿和湯池遺址後,不妨停下來,細細品讀一下《長恨歌》的歷史舞臺劇,這部舞劇以唐代文化為主題,將白居易《長恨歌》歌中的內容以舞臺劇的形式再現,大約可以觀看一個小時左右,其中包括「兩情相悅」、「恃寵而驕」、「生離死別」、「仙境重逢」 等四個章節十一幕場景,深情再現了當年唐玄宗與楊貴妃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或許不是每一位遊客都能讀懂故事背後的經典,那些朝代更替背後的國破家亡,時刻提醒著我們珍惜眼前的和平,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無論成敗,只有經歷過才會不留遺憾。
華清宮不僅留下了古人的足跡,也傳承著中共聯合抗日的合作精神。抗日時期蔣介石帶領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在華清池秘密開會,做出」攘外必先安內「的決策,與兩位將軍發生激戰,就是我們歷史課本中的」西安事變「。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景點」五間廳「就是當時的事發地,牆壁上的彈痕為後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正因為兩位將軍誓死堅持」國共合作「,才讓我們建立起一個團結的中華大國,也時刻提醒著每一個中國人,上下齊心,其利斷金。
每一段歷史都是不可磨滅的記憶,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如果你也是一位喜歡研究歷史典故的小夥伴,一定要多出來走走,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到歷史故事的真諦,文字的描述僅僅代表著存在的過去,而實地感官可以讓你夢回歷史中的場景,讀懂不一樣的中國。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分享你心目中的最具文化底蘊的古蹟,一起聊聊歷史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