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紅人」(Influencer)是指在現實或者網絡生活中因為某個事件或者某個行為而被網民關注從而走紅的人或長期持續輸出專業知識而走紅的人。他們的走紅皆因為自身的某種特質在網絡作用下被放大,與網民的審美、審醜、娛樂、刺激、偷窺、臆想、品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無意間受到網絡世界的追捧,成為「網絡紅人」。因此,「網絡紅人」的產生不是自發的,而是網絡媒介環境下,網絡紅人、網絡推手、傳統媒體以及受眾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體綜合作用下的結果。
網紅現在不單單泛指人,也會有很多網紅產品。網紅不可怕,可怕的是網紅經濟,更可怕的是全民網紅經濟。
網紅是發展過程中必然當中的偶然。除了強大的團隊輸出,更多的網紅其實是偶然出現的。而且偶然成為網紅的成本及技術含量都不需要特別高。可能就是一個搞怪的動作,一個失誤的瞬間就成為了被大家所追捧的熱點。
又因為成為網紅之後的變現能力增強,所以無數人就想拼命成為網紅。而形形色色的網紅正在影響著一大批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令很多人措手不及的事件之一就是多年前因為「打工是不可能打工,這輩子是不可能打工的」這句話而走紅的周某刑滿釋放之後被數十家網紅公司追著籤約。
先不管周某籤約成功之後以什麼樣的面貌出現在公眾面前,但是他會釋放一個信號——因為入獄之前偶然的、出格的言語成為網紅之後可以被200萬籤約。如此以來更為一些人釋放一個信號——犯法入獄不可怕,一定要成為網紅,成為網紅就可以賺大錢,賺快錢,哪怕入獄都在所不惜。一旦這樣的信號被釋放被傳播,勢必會引起一些不太懂法或者衝動的年輕一些冒險的意願,其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大部分人的生活已經跟網紅息息相關,模仿、話題都很難離開網紅的名詞,當然也包括很多網紅產品。網紅人已經網紅產品都已經被其背後的推手推到了我們大部分人的面前。而手機是網紅傳播的最佳途徑。
一般青少年都已經接觸到了手機。那些無數的被加工過的信息一遍一遍往還不能完全明辨是非曲直的青少年腦袋裡面輸入。這些信息就成為他們生活、交際所不可或缺的部分。據研究表明,當某一個信息在我們的大腦裡重複過很多遍以後就會成為潛意識,潛意識的可怕程度已經不需要再過多贅述了。一個人的善惡其實就看潛意識所存在的善念和惡意比重。
網紅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很難持久,要為之付出的代價往往不少。如果沒有團隊助力,那麼需要比之前努力更多才能夠保持低位,如果有團隊就需要有被團隊持續消耗和管理的心理承受能力。
當想成為網紅的人不擇手段沒底線的去做一些事情要博得大眾的眼球成為網紅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可怕的事情。那麼當他成為網紅之後所傳播的速度和渠道比之前可能要多很多,影響的人也會更多。勢必會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
而且網紅經濟實際上是一個過渡消耗經濟,也是搶奪經濟。
人們為了自己喜愛的網紅推薦的產品買單、打賞或者為網紅產品買單等,其實有很多並非必需品,大部分是衝動消費或者是所謂的「愛豆」型消費。消費完之後有一時的快感,之後就感覺買的東西似乎沒什麼鳥用,或者是鳥一下之後就不會再鳥它了。
這就說明它在剝奪著消費者其實可以有更好選擇的權利。但是因為已經把有限的資源投放到了一般般的產物上面,就沒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絕對需求的產物上面。
現在還有多人有分配製度的思維和操作計劃。看到一個視頻,說一個男人每個月定時給女人生活費。這個女人就會把所有的生活費提前規劃好,比如孩子尿不溼的費用、加油費、水電燃氣費、電話費、生日禮物費、肉類食物費、蔬菜食物費、水果費等等,每一個項目都提前規劃好,需要用的時候就從這個規劃項目裡面拿錢。每個月都會總結,這個月哪裡不夠,哪裡多了等等。這在沒有降低他們生活品質的情況下,顯得特別有生活儀式。當然也有人叫他為精打細算,沒有生活激情。
靠自覺有時候是沒有太多用,靠約束力可能會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