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獸」、「熬年」、「春節」,過了這麼多年,你真的了解過年嗎

2020-12-12 人性分析師

「年」獸的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

「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

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

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

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裡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

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熬年的傳說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宋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麼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年」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慢慢地,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原來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然後把宅院的大門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他們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夜。

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年」從深山老林裡竄了出來,摸進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見家家戶戶宅門緊閉,門前還堆著芝麻杆,街上卻瞧不見一個人影兒。轉了大半個晚上的「年」毫無所獲,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飢。

再過些時,公雞啼曉,這些兇殘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過「年關」的人們欣喜不已,要感謝天地祖宗的護佑,要互相祝賀沒有被「年」吃掉,還要打開大門燃放鞭炮,去同鄰裡親友見面道喜……,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裡。

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裡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

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製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後,竹節裡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後來傳到天上的紫微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

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這種現象逐漸蔚成了綿綿相傳的「過年」和「拜年」的風俗,「拜年」的風俗內容豐富,通常的順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後出門去拜親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嶽家、初三拜親戚……」等各種講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謂「拜個晚年」。

另一種說法是:

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並不叫做春節。因為那時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

關於春節的歷史,缺少上古時期的文獻,古時候沒有辦法直接證實春節的來歷,導致春節的起源傳說有諸多說法,其中有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春節源於「臘祭(天臘)說」、源於「天皇氏定歲說」、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說」、源於「古代豐收祭祀說」、源於「舜繼部落聯盟首領位說」。

據考,春節在起源上,是上古時代古人根據天象、物候確定四季循環演變而來的。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說文解字》中說:「年,谷熟也。」上古以作物成熟為時間標誌,後來曆法知識進步,根據天象、物候來確定四季循環的起點與終點。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

相關焦點

  • 年獸是真的存在嗎
    話說這個年獸:眼睛瞪得像銅鈴,射出閃電般的精明;耳朵豎得像天線,聽得一切可疑的聲音。那麼這個只是聽別人這樣證實過了,具體是真的假的就不清楚了,畢竟咱也沒見過,咱也不敢那麼肯定地說。不過這年獸倒也是來得早,才臘月十六就已經在我所住的地方趁著半夜沒人的時候瞎逛了一圈了。那他既然提前來逛過了,到過年那天會不會再反過頭來嚇你一嚇呢?
  • 春節傳統拾趣:真有年獸嗎?過年的風俗知多少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兇惡的怪獸,名字叫「年」。在繪本《中國傳統節日》之《春節的故事》裡,為孩子們講述了一個關於打敗「年」的故事:「年到處亂跑,糟蹋了牲畜、還傷了很多人。人們聚在一起想對付年的辦法,發現它最怕鮮紅的顏色、怕火光還怕響聲。
  • 過年大起底!春節真的起源於「年獸」嗎?
    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每當這時,別井離鄉的人們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那麼你了解春節嗎?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有哪些?它有什麼傳說故事?接下來小編就跟你一起來認識我們的春節吧。
  •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年獸」到底是什麼?過了這麼多年也不清楚
    我們最大的節日春節,更是如此了,關於春節的神話傳說那就更多了。春節俗稱過年,傳說古代有一種怪獸就叫做年,經常侵擾人類,尤其是春節這天。據說過年要放鞭炮的習俗,就是因為要驅趕年獸。同理,據說還有一種怪獸叫做夕,所謂除夕,就是要驅除夕的意思,夕和年獸應該是一種東西。
  • 民間故事:「過年」的由來?趕走「年獸」的三件法寶又是啥?
    一年下來,就指著過年時能吃一頓滿嘴冒油的餃子,那些苦啊,聽著真的很難受。現今,國家富強了,老百姓手裡富裕了,再也沒有人因為吃不飽而發愁了。而「過年」這個傳統節日大家也都沒有忘,三十晚上全家人穿紅戴綠地圍在一起邊包餃子,邊看「春節晚會」,體會著滿滿的年味。
  • 過年寓意闔家團圓,那你知道「春節」的由來嗎?
    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大多數父母都是常年在外工作,只有到過年的這幾天才會趕回來與孩子團圓一下,所以這個時候,人們往往是幸福感最為強烈的時候。但是小編相信許多夥伴們在小時候都有著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要過年呢?似乎大人們給出的答案永遠都是慶祝新的一年到來,嚮往的明年美好的生活,但是真的是這樣子嗎?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個不一樣的故事。
  • 春節期間,年獸出沒,敬請注意
    從此"春節"就取代了"過年"等稱呼,成為農曆正月一日的官方稱呼。以上就是過於過年名稱的一個簡短演變,但是我們這次討論的重點不是"過年"抑或"春節"稱呼的演變。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和春節起源密切相關的一個傳說——年獸傳說。
  • 有關春節的冷知識,你了解幾個
    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每逢過年,家家張燈結彩,年味總是讓人念念不忘,無論多遠,多久,都要回家過年。過了這麼多年的春節,你對春節了解多少呢?又知道多少春節的冷知識呢?1912年清朝滅亡後中華民國宣布陽曆1月1日為新年,然而民間根本不買帳,到了1914年,經袁世凱決定,讓陽曆年首為元旦,陰曆年首為春節,形成了雙節並存的局面。所以我們過的春節,其實只有103年的歷史。2.壓歲錢不是錢,歲音同祟,是壓住邪祟的意思。
  • 娃問「過年是什麼意思?」寓教於樂幫孩子了解,春節的風俗人情
    大寶:「媽媽,過年是什麼意思?」媽媽:「過年,就是你又長大了一歲!」大寶:「那不是我的生日嗎?」媽媽:「過年是我們中國所有人的生日,意味著團圓!」大寶:「那我一年兩個生日了嗎?」跟孩子談論起過年,總有不同的方式,他也會提出各種問題,有些時候我會應接不暇。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體會?我們說「過新年」、「春節」、「過大年」等等,在孩子的意識裡,新年和其他節日差不多,但卻更加隆重。但他也許不明白,為什麼全家人,甚至他看到的所有人,都這麼重視春節?老師還給放假了呢!不知道你家孩子有這樣的疑問嗎?
  • 馬上就要過年了,年的來歷你知道嗎,這個來歷很奇怪
    春節越來越近了,也就是說新年馬上就要到了,那麼有多少人知道我們的傳統節日——年的來歷?可能大人知道和「年獸」有關,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年的來歷吧。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外形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散居在深山森林中,人們把它們叫「年」,又名「夕」故過年又稱「除夕」,每「年」出來害人一次,當時的人無法制服它,只能受其侵害。怪物來到村裡,嚇得人們四散奔逃,它見人就追。凡人怎能鬥得過妖怪,轉眼間幾十個人已經在它的肚子裡了。它吃飽了之後,便搖搖晃晃地走回去了。
  • 春節的民俗故事,除了年獸,還有這4個你應該知道!
    春節的民俗故事,除了年獸,還有這4個你應該知道!文|正經少年的歷史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其中出現了許多的歷史人物以及事情,而在這裡邊就有我們今天所要說的春節,而這其中春節出現了許多的民俗故事,除了當時的年獸,還有這4個你應該知道!
  • 我國春節的由來,發展和習俗你都了解嗎?
    春節在中國乃至亞洲其他國家,都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根據有關資料的記載,春節在中國早已經有了4000多年的歷史,所以說春節也是由我國,傳播到其他國家去的。關於春節中過年以及除夕的來歷,主要是來源民間故事故事。
  • 古代沒有「春節」這個稱呼,過年也不是為了驅趕「年獸」
    我們現在的春節,即農曆新年。春節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過年歷史悠久,由上古時期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過年有吃年夜飯、守歲、貼春聯、放鞭炮等特色習俗。但是我們為什麼要過年呢?
  • 春節過年,到底「年」是什麼?關於年這四個傳說,你知道嗎?
    馬上中國人期盼的春節就快到了,大家都知道春節到了要過年,我們年年都說要過年,有多少人知道「年」的真正含義?那到底這「年」又是何方神聖呢?今天來講講關於「年」四個有趣的傳說。於是後來為了紀念這個神童,我們就把新年的第一天叫過年了。而紅綢就成了現在過年放的紅鞭炮了。接著來看看第二傳說。這個傳說中"年"不是什麼神童了,而是真正的叫年獸的怪物。這「年」長年都會潛伏在海底直到除夕這天才會出來害人。所以每到除夕這天為了躲避年獸老百姓就會集體逃往深山,躲避這年獸。直到有一年,不知道從何方來了一個老頭。
  • 「媽媽,年獸怎麼還不來?」娃眼中的春節,可能和你想得不一樣
    文|好孕姐提到孩子眼中的春節,應該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看法。畢竟不同的年齡和經歷,孩子也有不同的想法,他們對「過年」也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想知道孩子眼中的春節都是什麼樣的嗎?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童話故事類春節,童心稚趣話年味「媽媽,年獸怎麼還不來?」,這句話出自朋友家3歲大的小姑娘口中,朋友表示,自從她家姑娘看了動畫片《熊熊樂園》裡的某一集知道了過年會有小年獸的梗之後,每次告訴小姑娘過年的事情,小姑娘都會眼睛放光地問媽媽,那是不是就可以看到小年獸了。還各種問朋友有關小年獸的事情,那求知慾和好奇心真是滿滿的。
  • 尋找年獸計劃丨快躲回家,要過年了
    年獸的傳說人人都聽過,但是關於年獸的傳說記載比哥斯拉和天池怪獸都不如——好歹有那麼多人言之鑿鑿說自己見過,卻從沒有人說自己見過年獸。更有意思的是,諸多過年的習俗偏偏就來自於年獸的傳說,甚至於「過年」這個說法,都源自於年獸。那麼,年獸作為一款「春節限定單品」,到底是個啥?
  • 過年嘍~說說「年」字與「年獸」的故事
    相傳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叫「年」,每逢過年時就會出來搞破壞。「遠古時代」的年獸後來人們發現它害怕紅色和爆炸聲,所以才有了過年點鞭炮、貼春聯的習俗,就是為了嚇走「年」這個怪物那麼問題來了:「年」字是來源於年獸嗎?
  • 關於新年的傳說 中國過年的傳說
    熬年守歲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春節傳說: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這個春節傳說中,「年」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慢慢地,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原來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 迷你世界:春節特有的小年獸能養大嗎?玩家圈養了2隻大型年獸
    上個春節裡,您擁有過屬於自己的小年獸了嗎?這個特定節日才有的神獸從外型上看就像一隻歡騰的舞獅。在民間傳說裡,年獸的形象就是惡魔,它會攻擊人類的村莊,人民為了趕走它,就會放鞭炮嚇走年獸。不過在迷你世界裡,戲蟲身邊的這隻小年獸卻是可愛的,完全看不出有任何的威脅性,春節特有的小年獸能養大嗎?如果你來到我的生存圖裡就能看到被我圈養的2隻大型年獸。
  • 猴年春節檔8部影片陪你過新年 "過年好"呈上"年味"盛宴
    原標題:《過年好》呈上「年味」盛宴 今年春節檔的宴席已經開啟,趙本山、閆妮領銜主演的賀歲喜劇《過年好》自2月1日上映首日便取得票房開門紅,眼下正火爆大銀幕,成功打響春節檔的第一炮。除此之外,2016春節檔還將有5部影片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