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革命前領導人、拉美遊擊戰士切·格瓦拉

2020-12-18 大連日報

  在40年前的10月9日,古巴革命前領導人、拉美遊擊戰士切·格瓦拉在玻利維亞遭當地軍隊槍決。

  遇害40年後,切·格瓦拉成為傳奇。他不但是曾經致力於以武力消除貧窮、結束不公的革命戰士,也成為當代流行文化偶像之一。他那頭戴黑色貝雷帽、披散長發、雙眼凝視遠方的頭像在世界各地被重複翻印,出現在招貼畫、T恤衫、唱片和咖啡杯等等物品上。

  10月8日至9日,拉丁美洲多個國家紛紛舉行儀式,以不同形式紀念切·格瓦拉遇害40周年。切·格瓦拉身前逝後的種種傳奇再次引起人們關注。

  遇害

  在1967年10月8日,玻利維亞軍隊俘獲在當地領導遊擊戰的切·格瓦拉,並在第二天將他草草處決。關於切·格瓦拉的遇害經過,有著不同版本的敘述,至今沒有定論。

  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是,切·格瓦拉在就義前毫無懼色,他告訴行刑者:「開槍吧,膽小鬼,你們不就是殺個人罷了。」然而,至今仍沒有證據顯示,上述記載是否屬實。

  曾經與切·格瓦拉並肩作戰的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楚說,切·格瓦拉「不是一個甘當囚徒的人」。在一次接受法國記者伊格納奇奧·拉蒙納採訪時,卡斯楚說:「他(切·格瓦拉)受了傷,手上又沒武器,這樣他們才能抓住他……並在第二天中午冷血地將他處決。」

  當年參與抓捕切·格瓦拉的玻利維亞退休軍人加裡·普拉多10月4日接受美聯社記者阿爾瓦羅·蘇亞索採訪,對切·格瓦拉遇害經過的描述又有所不同。

  普拉多說,自己與70名玻利維亞軍人和兩名美國中央情報局特工負責抓捕切·格瓦拉,在叢林中發現了他。當時,切·格瓦拉孤身一人。普拉多說,被俘時的切·格瓦拉「不足以構成任何恐懼或威脅」。

  被俘後,切·格瓦拉被轉移到附近小鎮伊格拉。第二天中午,他在當地一所學校內被處以槍決,終年39歲。

  普拉多說,是玻利維亞總統而非美國中情局下令處決切·格瓦拉,因為害怕切·格瓦拉在接受審判時會把整個法庭變為傳播自己主張的講臺。

  不滅

  處決終結了切·格瓦拉的生命,卻無法滅除他的影響。不為人知的處決過程經口口相傳變得更加神秘,為切·格瓦拉的形象增添更多傳奇色彩。

  處決切·格瓦拉之後,行刑者砍下他的雙手用以驗證身份,他的遺體則被運往附近城市瓦裡格蘭德(Vallegrande)。最後,切·格瓦拉的遺體與多具屍體一起被秘密掩埋在當地一個軍用飛機場內。

  1997年,一具無雙手骸骨被重新挖出,經過DNA鑑定之後確認是切·格瓦拉遺骸,在當年被運回古巴。

  切·格瓦拉的遇害地如今成了旅遊點,當地人提起他仍滿懷敬畏。

  當地人胡利婭·科爾特斯自稱是切·格瓦拉生前見過的最後一名婦女。她為他送上最後一頓飯——花生湯。

  切·格瓦拉遭槍決後,護士出身的蘇珊娜·奧西納加負責為他清洗遺體。現年74歲的奧西納加記得,自己在40年前為切·格瓦拉擦去身上血跡,脫掉他穿著的3雙襪子。

  奧西納加回憶說:「他用眼睛盯著我們,他們叫我們為他合上雙眼,但沒人敢這麼做,他就這麼睜著雙眼。」

  40年前,切·格瓦拉在小鎮伊格拉的一所學校遭槍決。40年後,這個鎮上的不少樓房都掛著他的肖像與口號,紀念他遇難40周年。鎮上居民曼努埃爾·科爾特斯還記得切·格瓦拉「有穿透力的凝視」。

  「不過,他實際上在為窮人而戰,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同志,」現年63歲的科爾特斯說。

  1997年在古巴迎接切·格瓦拉遺骸歸來時,卡斯楚說:「他們以為殺了他就能令他停止戰鬥……但今天,他無處不在,只要有正義要維護。」

  8日開始,包括古巴在內的多個拉丁美洲國家將舉行一系列活動,紀念切·格瓦拉遇害40周年。

  流行

  切·格瓦拉遇害40周年之後,他的形象更加鮮活,在不同人群的記憶中呈現不同面孔。

  流行文化渲染之下,切·格瓦拉成為時尚元素,他頭戴黑色貝雷帽的頭像被多次翻印,據稱是「世界最受歡迎的面孔」。根據切·格瓦拉青年時代日記拍攝的電影《摩託車日記》在2004年上映成功,為他的形象增添浪漫色彩。

  然而,生活中的切·格瓦拉靦腆、羞澀,出身富家卻生活簡樸,與時尚無緣。

  攝影師利博裡奧·諾瓦爾回憶,自己有一次拍攝切·格瓦拉參與工地勞動的照片,卻被切·格瓦拉命令連續運送水泥好幾個小時才得到拍照許可。

  青年時代與切·格瓦拉一起騎摩託車遊歷南美洲各國的阿爾貝託·格拉納多認為,切·格瓦拉「總是言出必行」,這是他「至今仍不過時」的原因。

  切·格瓦拉曾擔任古巴工業部長。他當時的顧問蒂爾索·薩恩斯回憶:「他要求嚴格,以身作則。」

  薩恩斯說,在古巴食物短缺時期,切·格瓦拉因為下屬為自己準備牛排而發火,命令將這道菜原封不動地端走。

  切·格瓦拉也有反對者,他們不能接受他試圖以武裝手段結束社會不公的做法。

  對此,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認為,儘管具體政治主張不同,人們仍然不會忘記切·格瓦拉對公平、正義的追求。最近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莫拉萊斯說:「40年後,切仍然代表著自由、主權、尊嚴以及最重要的正義與公平。」

  在莫拉萊斯的總統府內,懸掛著一副由古柯葉拼制而成的切·格瓦拉肖像。

  美國《時代》周刊作者阿里爾·多爾夫曼認為,切·格瓦拉形象成為流行符號,並非簡單的模仿或追捧,而因為當年引導他走上革命之路的不公與不平等仍然存在。 

  在多爾夫曼看來,遇害40年後,切·格瓦拉仍未瞑目。透過印製於人們T恤衫上的肖像,他仍焦急地注視著世間的疾病、貧窮與不公。

  (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相關焦點

  • 明明是阿根廷人的切·格瓦拉是如何成為古巴開國元勳的?
    很多人都知道,切·格瓦拉是古巴的開國元勳、拉美左翼革命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但鮮為人知的是,切·格瓦拉其實是阿根廷人而非古巴人。那麼阿根廷人切·格瓦拉是如何成為古巴開國元勳的呢?從醫學院畢業後,切·格瓦拉來到了正處在左翼總統阿本斯領導下的瓜地馬拉,積極投身革命。
  • 明明是阿根廷人的切·格瓦拉是如何成為古巴開國元勳的?
    很多人都知道,切·格瓦拉是古巴的開國元勳、拉美左翼革命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但鮮為人知的是,切·格瓦拉其實是阿根廷人而非古巴人。那麼阿根廷人切·格瓦拉是如何成為古巴開國元勳的呢?
  • 「紅色羅賓漢」切·格瓦拉,像鷹一樣戰鬥,血色浪漫的遊擊英雄
    一個阿根廷人,在古巴成長為第三世界的英雄;一個救死扶傷的醫生,卻成為紅色遊擊的英勇戰士。在世界歷史中,他的行俠仗義、一腔豪情,被稱作「紅色羅賓漢」。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他,極具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堪稱「共產主義的唐吉坷德」。由於他的特殊貢獻,在整個亞非拉人民心中,幾乎成為「革命」的代名詞。一句「不革命行嗎?」
  • 世界通簡史:切·格瓦拉與古巴革命,推翻獨裁的統治,革命的契機
    其他領導人還有菲德爾的弟弟勞爾,以及一個阿根廷博士,歐內斯託·切·格瓦拉。他們中只12人能存活足夠長的時間,在遙遠的馬埃斯特拉山脈發動一場遊擊戰爭。儘管這樣,這個組織團結一致,而且吸引到了新鮮成員。到了1958年夏天,他們有200名成員。6個月之後,在1959年1月,他們作為革命戰爭的勝利者,進入了古巴首都哈瓦那。美國將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看成自己的「後院」。
  • 切·格瓦拉的農村包圍城市戰略,為何會失敗?
    自認為深諳中國遊擊戰術的古巴革命領導人切·格瓦拉總結出了一套革命真理,他認為,農村是拉丁美洲的鬥爭主陣地,而遊擊隊員們,更要善於在農村開展活動。1959年1月,古巴革命終於取得了勝利,這是拉丁美洲首個徹底結束帝國主義統治的社會主義國家。
  • 切·格瓦拉傳記片通過審查 將在古巴特別展映
    時光網訊 由美國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的傳記片《切·格瓦拉》已經獲準下月將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展映。   早在今年7月的時候,電影節主席阿爾弗雷德·古瓦拉(Alfredo Guevara)聲稱如果片中有任何「攻擊」卡斯楚的言行,《切·格瓦拉》都無法參加電影節。現年82歲的古巴前領導人自1959年革命後一直是古巴的領袖人物,長達49年時間。       今年年初,卡斯楚因身體不適宣布退休,職權暫時交給其弟弟勞爾·卡斯楚。
  • 古巴革命成功後,切·格瓦拉為何還要離開古巴到南美打遊擊?
    然而,這年6月起義隊伍被墨西哥當局阻止,切·格瓦拉和卡斯楚都被投進監獄。這時候他已經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戰士了,在給母親的信裡,他寫道:「媽媽,我不是救世主,也不是慈善家,我將用手中的武器,為信仰而戰!」切·格瓦拉和卡斯楚在墨西哥蹲了一個多月的監獄,隨後在戰友斡旋下出獄。墨西哥的形勢已經不允許他們久住,他們決定返回古巴。
  • 歷史上的今天 | 古巴革命領導人切·格瓦拉遇害
    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1967年10月9日,這一天,古巴革命領導人切·格瓦拉在玻利維亞被殘忍殺害,時年39歲。他一生參與領導古巴革命、推翻巴蒂斯塔政權、發展遊擊戰理論……↓點開視頻,回望歷史↓
  • 攝影師:古巴革命先驅切-格瓦拉不喜歡被拍照
    古巴革命領導人切·格瓦拉的形象如今在世界廣為流傳,明信片、打火機、文化衫……他的形象似乎無處不在。但曾為這名革命先驅拍攝照片的兩名古巴攝影師說,格瓦拉其實不喜歡被拍照。1967年10月9日,拉美遊擊戰術的理論家、1956年至1959年古巴革命的傑出領導人之一切·格瓦拉在訓練玻利維亞遊擊隊時因傷被俘遇害,年僅39歲。
  • CIA前特工披露切·格瓦拉40年前遇害內幕
    在拍下這張照片後的一個小時,切·格瓦拉被處死。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40年前的10月9日,拉美遊擊戰士、古巴前革命領導人切·格瓦拉在玻利維亞被捕後遇害。在他遇難40周年紀念之時,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一名前特工對外披露了切·格瓦拉被處死的內幕。 ***「落魄得像個乞丐」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67歲的費利克斯·羅德裡格茲是在美國城市邁阿密流亡的古巴人。
  • 切·格瓦拉犧牲50周年 古巴等國舉行活動紀念
    中新社北京10月9日電 綜合消息:10月9日是拉美著名革命家切·格瓦拉犧牲50周年紀念日,古巴和玻利維亞分別舉行紀念活動。古巴8日在中部城市聖克拉拉舉行大規模集會活動,數萬人參加。很多民眾高舉切·格瓦拉的照片,高呼支持這位拉美革命家的口號。
  • 「要古巴,不要美國佬」的時代:古巴革命催生的拉美文學漢譯
    當時正競選智利總統的左翼聯盟領導人薩爾瓦多·阿連德在1960年寫道:「古巴的命運如同所有拉丁美洲國家的命運一樣」,因此「古巴革命是一次民族革命,但它也是整個拉丁美洲的一次革命」,「它指出了我們各國人民爭取解放的道路」(塔瓦雷斯·德爾亞雷爾《古巴革命》,序言,哈瓦那,1960年,轉引自理察·戈特《拉丁美洲遊擊戰運動》,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13頁)。
  • 真正的革命戰士——切.格瓦拉
    1953年7月7日,格瓦拉開始了他的第二次拉美之旅。在玻利維亞經歷了一次革命之後,格瓦拉從厄瓜多前往瓜地馬拉。途經哥斯大黎加時,這個當時拉美唯一的民主國家深深打動了格瓦拉。1953年12月24日,格瓦拉到達了瓜地馬拉。當時瓜地馬拉正處於年輕的左翼總統阿本斯的領導下,進行著一系列改革,尤其是土地改革,矛頭直指美國聯合果品公司。
  • 盤點中國領導人拉美情誼:毛澤東影響幾代政要
    毛澤東:影響拉美幾代政要  從上世紀50年代起,拉美地區興起左翼革命,中國革命的成功經驗激勵和啟發著拉美的革命者。1959年,菲德爾·卡斯楚領導古巴起義軍推翻了美國支持的巴蒂斯塔政權,建立了古巴革命政府。
  • 切·格瓦拉40年前被害內幕(組圖)
    據新華社古巴聖克拉拉10月8日電(記者田策)古巴中部城市聖克拉拉8日舉行盛大儀式,隆重紀念拉美著名革命家切·格瓦拉犧牲40周年。  紀念儀式在格瓦拉墓前的廣場上舉行,上萬名古巴各界代表和群眾清早便聚集在這裡。
  • 我眼中的切格瓦拉和古巴革命
    然而誰也沒想到到的是,這支股票竟然一飛沖天,最終掌握了古巴的國家權力。作為一名阿根廷人,在遊擊隊奪取革命的勝利果實後,切·格瓦拉光榮的獲得古巴公民的身份。對於古巴革命的勝利,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固然是菲德爾·卡斯楚。但是沒有切、勞爾、卡米洛·西恩富戈斯以及平原地下網絡的支持,沒有巴蒂斯塔政權和美國中情局的過度輕視,古巴革命不會這麼輕易勝利。
  • 切·格瓦拉被殺40周年(圖)
    2007年10月8日,古巴Santa Clara舉行活動紀念拉美著名革命家切·格瓦拉犧牲40周年。今年10月9日是格瓦拉遇害40周年紀念日。  拉美著名左翼領導人切·格瓦拉去世40周年。古巴攝影師柯爾達拍攝的格瓦拉肖像成為廣為人知的形象之一。圖據BBC網站。  中新網10月9日電 古巴周一(8日)舉行紀念活動,悼念南美革命運動領導人切·格瓦拉被殺40周年。古巴總統卡斯楚當天親自撰寫報紙文章,感謝這個"40年前的10月8號倒下的傑出鬥士"。  據BBC報導,40年前的10月8日,切·格瓦拉在玻利維亞被擒獲,並於第二天(10月9日)被處死。
  • 切·格瓦拉的中國往事:曾與周恩來「爭論」
    今年10月9日是切·格瓦拉犧牲50周年紀念日。作為拉美著名的革命家,切·格瓦拉與古巴前領導人菲德爾·卡斯楚一起推翻了古巴的獨裁政權,並先後在非洲和南美洲進行遊擊戰爭。他對中國人民、中國革命和中國領導人一向懷有誠摯的敬意和深厚的感情,曾於1960年11月和1965年2月兩度訪華,留下一些動人故事。【「來自中國的『糧食』」】1959年4月,哈瓦那沉浸在革命勝利之初的歡欣鼓舞之中,新華社記者、後成為新華社副社長的龐炳庵與同事孔邁踏上了古巴的土地。
  • 切·格瓦拉:遇害40年傳奇常新 - 浙江日報
    40年前的10月9日,古巴革命前領導人、拉美遊擊戰士切·格瓦拉在玻利維亞遭當地軍隊槍決。  從致力於以武力消除貧窮、結束不公的革命戰士,到當代流行文化偶像之一,切·格瓦拉的傳奇長傳常新。  10月8日至9日,拉丁美洲多個國家紛紛舉行儀式,以不同形式紀念切·格瓦拉遇害40周年。
  • 革命領袖切·格瓦拉的非洲歷險記
    當他蓄起鬍鬚,帶上標誌性的貝雷帽,叼上雪茄菸,所有人終於意識到,這位」拉蒙「不是別人,而是切·格瓦拉。  如果你以為這位如《古巴戰士》一樣剽悍的革命者能在非洲大地上一展拳腳,那隨後僅維持了幾個月便草草收場的革命足以讓你大跌眼鏡。切·格瓦拉也徹底吃了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