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果敢曾為中國西南邊境少數民族的地域,明末大量漢族湧入雲南省。18世紀,一支漢人移民後裔成為科幹山的地方勢力,後受封為世襲果敢土司縣。19世紀末,果敢併入英屬緬甸,成為緬甸境內以華人為主體的土司縣,也開始了百年的罌粟種植歷史。1959年緬甸廢除土司制度之後,果敢陷入了長期的動亂,直到1989年停戰才趨於穩定,成為今日的撣邦第一特區。
繞過滇西驚心動魄的崇山峻岭,經中國雲南省鎮康縣的南傘口岸,跨越一條分界小河,就到了緬甸。這是一塊中緬山水相連的壩子,一牌坊上用中緬文寫著「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果敢」。這塊名為麻粟壩,為果敢首府老街的所在地。
這塊長約十餘公裡、寬不過幾公裡的壩子,管轄著緬北薩爾溫江東岸總面積約5200平方公裡的土地。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鎮康縣、滄源縣、耿馬縣以及保山地區的龍陵縣接壤,邊境線長達250公裡。今緬甸聯邦的這個總人數只有20多萬的少數民族「果敢族」,95%以上人的血統是中國的漢族,他們最早來到這片土地的始祖,是一批追隨明永曆帝朱由榔殘存的官兵。
果敢的明清那些事
明末,永曆帝朱由榔在李定國、白文選等護衛下,先是定都南京(編者註:有網友指出永曆帝從未入南京,故不可能定都南京。實則永曆帝先為監國,後為皇帝,駐蹕之地只稱行宮、行在,都城仍是所奉南明的正統首都南京),後敗逃到昆明建立「滇都」(又註:定都昆明是在與原大西軍將帥合流後。)。清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正月初三,吳三桂三路大軍數十萬人,兵逼昆明。朱由榔帶1500餘人走騰越西逃,進入當時中國的屬國緬甸瓦城(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觀望形勢的)緬王「慰留貴客於緬北山區」。
1661年,緬京老王駕崩,新王莽白繼位。他看清形勢,派精兵夜襲,砍死了南明數十名遺臣武將,囚禁了永曆帝。同年底,平西王吳三桂大軍飲馬怒江,直逼緬甸。莽白立即獻出永曆帝。
朱由榔被押回昆明,囚禁在篦子坡頭的金禪寺(今利民巷)內。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4月,永曆帝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南明王朝徹底覆滅。
昆明明永曆帝殉國處
出於對吳三桂叛國降清的義憤,昆明百姓一直稱此地為「逼死坡」。清雲貴總督認為有損大清聲譽,於道光年間,強將「逼死坡」改為「昇平坡」,並勒石立碑以宣揚其「昇平盛世」。但昆明人至今仍稱「逼死坡」。後雲南都督蔡鍔將軍以「三迤士民」的名義,在逼死坡頭立「明永曆帝殉國處」石碑一方。石碑一度失落,1983年幸得找回,如今又重立在坡頭。
永曆帝身後的潰兵上千人,逃到了麻粟壩,開始和這一帶的撣、克欽和克倫等尚處於刀耕火種原始部族生活的原住民們打客家。原住民打不過這群遠來如狼似虎的有謀略的職業軍人,遷到周邊高山,中國改朝換代的難民們,得以在此休養生息。
在果敢採訪期間,很多老街(果敢首府)人向記者強調:「我們是漢人,好多人祖上是從南京府過來的。」南京與果敢為什麼有如此深的歷史淵源?原來最早來果敢定居的那跟隨明永曆帝南逃至此的兵將,因南明王朝原在南京定都,所以不管他們後來跑到哪裡、祖籍何鄉,幾百年後統統對外說「祖上來自南京府」。
果敢公安局的楊忠校舉例說:「比如羅星漢的第10代祖先,就是永曆帝身邊的偏將。本地幾大姓如原來的土司王楊姓一支、果敢政府主席彭家聲一支,祖上都是跟隨永曆帝南逃至此定居的。」
果敢大廟的守廟老人告訴記者:「其實果敢人就起源於昆明的逼死坡。我們以前的老輩人,到了昆明時,都要去那裡看看那塊『永曆帝殉國處』的石碑。」
「永曆帝事件」後,在今臘戍附近的登尼,清政府設立「木邦宣慰司」一職,命一楊姓將領為土司王(祖上南京府人)世守其地。現存果敢大廟附近的封誥碑記載了此事。從此清政府對緬北屬地開始統而不治,果敢一帶實際成為「化外之邦」。
1852年,英殖民者侵佔緬甸,中國開始失去對這片土地的控制權。英國人發現這裡的土壤氣候適合罌粟生長,派人傳授種植技術,並指定東印度公司壟斷收購。再銷往世界各地,後來在鴉片戰爭中吃了敗仗的大清 國受害最深。
罌粟人稱「懶漢莊稼」,每年10-11月播撒在刀耕火種的坡地上,只消間苗一次就不再料理。直至來年3-4月果實成熟,就可以刮漿制膏,女人孩子都能輕鬆勝任。果敢人也和緬北眾多民族一樣開始墾荒種煙。百餘年後,種販鴉片成了當地主要經濟來源……
到1897年,英人與清王朝(時為光緒帝在位)談判定界,訂立《中英續議緬甸條約》,勘邊定界後,果敢正式被劃入英屬緬甸。生活在果敢地區的漢族由此改稱為果敢族,漢語改稱果語,漢文改稱果文。
在果敢大水塘(傳統鴉片種植區),記者見到了當年用中英文寫就的大清與英緬堪界碑,以及1941年由英殖民者頒布土司楊文炳次子楊振材為「印襲官」的敕封碑。英人也從中國制,確立了英緬抗日時代楊家的末代土司地位。離此碑幾百米處,建有抗日將士陣亡紀念碑—抗戰時果敢人與中國遠徵軍93師配合,在果敢老街、西山區大水塘一帶浴血奮戰,使1000多名日寇在此斃命。
因為對緬甸抗日保土有功,1947年在緬甸立國的「班弄」會議,土司楊文炳作為「果敢族」的代表參加了民族加盟緬甸聯邦政府的籤字儀式。
1989年3月11日,彭家聲成立「果敢同盟軍」,實行果敢民族自治,實行民族和解,提出了禁毒口號。從此緬甸境內的16支民族武裝中,有15支放下了武器與政府講和。「果敢之父」彭家聲一時成了緬甸的「民族英雄」。
1992年11月,因推行禁毒,彭家聲與掌握兵權、大肆販毒的副司令楊茂良發生內訌,雙方兵戎相見。1993年5月,彭家聲被迫退出了果敢地區。楊茂良開始主政果敢。
雲南省公安廳禁毒官員說,在楊茂良主政期間,果敢地區的毒品問題變得更加突出。楊氏兄弟本身就是大毒梟,大毒梟主政果敢,更主要的是他們把毒品出口的主通道,指向了中國境內,一度給中國雲南造成了極大的危害。中國公安部當時把楊氏兄弟列為對中國危害最大的大毒梟。
1994年,楊茂賢在潛入中國臨滄地區販毒時被抓獲,同年由臨滄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判處其死刑。楊氏兄弟先是宣稱要給中國政府出多少多少錢,想贖回楊茂賢的命,中國方面不為所動。楊氏兄弟於是叫囂要武力報復,楊茂賢的兒子還猖狂地把一尊鋼炮架到了相鄰的中國南傘口岸海關前,以示威脅。中國方面迅速調集部隊,嚴查封關,這使得果敢的主要經濟來源斷了(無論是日常消費還是商貿都是靠中國),一下導致果敢民心倒向。
1995年11月12日,彭家聲與其女婿「果敢東部同盟軍」司令林明賢,聯合緬政府軍數營兵力,入駐果敢。楊氏兄弟被迫從此逃離果敢地區。「果敢王」彭家聲重新控制了果敢。而緬政府軍則趁機控制了老街至清水河42公裡幾乎所有的軍事制高點。
1995年12月20日,緬政府、彭家聲、果敢三方成立了「果敢臨時政府」。
【相關】「果敢」事件
提起緬甸,就會想起翁山蘇姬,遠一點就是07年的袈裟革命,至於被視為毒品源頭的金三角,這些年也在轉型,特別是一些國際連鎖酒店在金三角投資resort,賣點當然是金三角的神秘感,但是也說明,這個地區已經相當平穩.
這些天看到"果敢"特區的漢人湧入雲南,突然提醒自己,中緬作為鄰國,了解學習以下兩國的關係,應該是很有意思的事情.於是搜羅了一些資料,和大家分享.
漢人逃離家園起因
"緬甸北部,與中國雲南省接壤,即為國際知名的金三角地區,過去是緬甸共產黨的地盤,一九八九年緬共解體後,緬共武裝與政府談判分為七個特區,有四個是沿中緬邊界。
第一特區,就是果敢特區,主席彭家聲。第二特區(佤邦)主席鮑友祥,一九九六年打敗大毒梟坤沙後,勢力最大,軍隊有二萬多人。第三特區,主要是景頗族人,軍力弱,但富裕。第四特區,與西雙版納毗鄰,首腦都是中國知青,總司令林明賢是廣州人。林明賢並娶了彭家聲的女兒為妻。
果敢99年八八事件,大批居民湧入雲南南傘,本來事件已平息,但最近又起波瀾,這次果敢出事,主要原因是彭家聲主席的副手白所成投靠了緬甸政府軍,而在緬北特區,按江湖規矩處事,投靠政府的內奸,是死罪。而緬甸政府想清除彭家聲多年,這次藉口果敢槍械修理廠製毒而發難,但果敢方面表示要查,可接受雲南公安查,但不讓緬軍查,而引起對峙。後事情逐漸平息,湧入南傘的居民返回果敢。
八月二十三日,緬甸軍隊一百餘人,突襲彭家聲在老街的家,而彭及其 弟家富則率部轉移,二十五日,近千名緬軍乘汽車進入老街,再度引起逃亡潮。
事件經過:
"緬甸軍與邊區果敢特區政府主席彭家聲領導的撣邦果敢同盟軍對峙加劇,大批居民擔心衝突而逃向中國。
八月七日,緬甸軍方以果敢槍械修理廠製造毒品為由,派出三十名警察欲搜查該廠,遭到拒絕。
八月八日,緬甸軍政府向果敢調派軍隊,與果敢特區政府主席彭家聲領導的果敢同盟軍形成對峙。在各方協調下,局面有所緩和。
環球時報引述設在泰國的伊洛瓦底新聞網稱,
二十二日,撣邦警察傳喚彭家聲及其弟彭家富,但他們沒有去。
二十三日,一百多緬甸軍人突襲彭家聲在果敢主要城鎮老街的家,但彭家聲逃脫。
二十四日,緬甸軍隊下令果敢軍隊退出同盟軍,加入受政府控制的邊防軍,被果敢同盟軍拒絕,雙方再次對峙。
二十五日,一千多名政府軍乘坐多輛汽車進入老街,許多居民和商人擔心爆發衝突,再次向中國邊界一帶逃離。
在泰國的《撣邦先驅報》稱,果敢同盟軍內部近來爆發內鬥,同盟軍副司令白所成等人投靠緬甸政府軍,希望推翻彭家聲。報導說,分析人士表示,緬甸政府軍希望看到果敢內部衝突擴大,進而趁機控制這一地區。"(中通社)
「果敢」歷史
果敢(Kolong)位於緬甸東北部毗鄰中國雲南省,面積約二千七百平方公裡,首府是老街市。果敢曾是中國西南邊境少數民族的地域,十九世紀末,果敢併入英屬印度,成為緬甸境內以華人為主體的土司縣。果敢長期陷入動亂,直到一九八九年停戰才趨於穩定,成為撣邦第一特區。
果敢雖名為撣邦第一特區,卻不屬撣邦管轄,而是與緬甸中央政府籤署和平協定,與中央政府直接對話。境內人口逾九成為漢族,通行簡體漢字。
緬甸人口五千多萬,漢人佔大約百分之三,政府承認135個民族,不包括漢族.在果敢的漢人稱自己為果敢族人.在網上找到一篇據稱是"果敢畫報"零五年的報導,指緬甸政府在果敢地區發放兩種版本身分證引發果敢族人不滿.果敢族拿到的身份證背面特別註明:
一、此證件丟失應立即向緬甸國家政府駐當地移民局申報,並立即申請補辦,否則,政府將根椐有關法律處罰;
二、持證人不屬於本國國民,也不能作為出入緬甸軍政府管轄區的有效證明。
【相關】全文:果敢人沒有國籍,怪不?
2003年5月,緬甸政府囚禁昂山舒吉一事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聯合國安南秘書長、美國布希總統等多次電告緬甸軍人政府,要求立即釋放昂山舒吉,隨之加拿大、日本等國宣佈將對緬甸國家進行經濟制裁。
同年7月,美國五角大樓再次表示:「緬甸民族問題到了該解決的時候了」,這使得緬甸軍人政府大吃一驚,他們不得不要恢復多項懸而未決的民族問題以尋求解救方案,這其中包括果敢民族的身份證。
果敢民族是一九四八年獲緬甸國家憲法承認的合法民族,果敢族(中國的漢族),另有六個少數民族,共十六萬人。果敢族佔百分之八十,整個果敢花費1至3萬元買到身份證的不足百人,其他所有的公民都沒有明確的身份。
7月20日11時,緬甸軍人政府委派三名移民局的官員到果敢主持居民身份證頒發工作,撣邦第一特區政府主席彭家聲、副主席李忠祥、同盟軍副司令白所成、張德文等二十位主要領導人應邀參加了緬甸軍人政府的身份證發放會議。
首先,緬甸軍人政府提出要給果敢各族人民發放身份證,並拿出兩種身份證版本,果敢的其他少數民族將獲得緬甸軍人政府頒發的正式身份證,而果敢族(也就是漢族)只能得到一種紅皮身份證。移民局官員還強調:「這是緬甸國家政府對『果敢族』的特別照顧」。
這份所謂「照顧」的身份證背面特別註明:
一、此證件丟失應立即向國家政府駐當地移民局申報,並立即申請補辦,否則,政府將根椐有關法律處罰。
二、持證人不屬於哪國國民,也不能作為出入政府管轄區的有效證明。
移民局官員話音一落,彭家聲主席立即代表果敢人民發言。他說:「對國家政府所宣佈實施的正確法令、法規果敢人理當遵守擁護。但一切損害民族利益,破壞民族團結,影響和平建設的任何條例,果敢人民都不接受並堅決反對!
果敢族是緬甸憲法在獨立時一致認定並通過的合法民族,作為國家的軍人政府違背憲法條例都是倒行逆施的行為。現在果敢民族在經歷四十多年的戰亂後立即投入到禁毒事業當中,這種時候國家政府不幫助果敢解決困難,完成替代罌粟種植計畫,反而拿出這樣『優越』的『待遇』來戲弄果敢人民,只會將國家和人民推向另一個極端.....」
說完後憤然離去,特區其他領導人隨後也相繼離開,丟下緬甸軍人政府的三名移民局官員楞在當場,不知所措。
記者追上彭主席的坐車進行採訪,彭主席在車上對記者說:「果敢到底屬於哪一個國家?國家政府頒發的身份證『不屬於哪個國家』你聽了不覺得荒唐可笑嗎?」
對於身份證背面的兩項不成體統的條文,澳大利亞《星洲日報》稱「是侵犯國家合法公民的合法權益,是緬甸軍人政府對少數民族的公開挑畔和羞辱!」
親愛的朋友,您知道嗎?此時此刻,當您正與女友約會戀愛時、當您正在出席朋友婚禮時、當您正在與家人進行溫馥晚餐時,千裡之外您的20萬同胞正在被異族軍隊趕出家園,您的同族姐妹正在遭受異族士兵的姦淫, 您的曾支持祖國抗日、為汶川地震捐款的同宗親人正在遭到異族禽獸的野蠻屠殺!
果敢同胞與我同宗同族、血濃於水,5000年前的炎黃時代,我們和他們一起創造了甲骨文;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們和他們一起創造了燦爛的孔孟文明;2200年前的戰國時代,我們和他們一起在秦王統轄下金戈鐵馬統一中國;1300年前的大唐時代, 我們和他們一起創造了的「貞觀之治」;800年前的大宋時代,我們和他們一起在嶽飛率領下抗擊匈奴,一統舊河山;350年前的明朝末年,我們淚眼看著他們被清兵驅離中原,帶著傷痛遠遷緬北荒山,從此與中華主流社會分離。經歷350年苦難與淚水,走過350年捍衛民族尊嚴的抗爭之路,今天,當羅大佑的《東方之珠》唱起,當「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淚珠仿佛都說出你的尊嚴;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的歌聲在中華上空迴蕩時,果敢,這個350年的華夏棄兒,領略了五千年的中華溫馥海風,更經受了350年從印度洋北拂的血腥海風,直到今天,還在流淌著一滴滴悲傷的淚珠, 還在為捍衛「黃色的臉」的民族尊嚴而孤獨無助地戰鬥!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 我們將及時處理
免責聲明:(以上文字由網友提供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如有侵權,請告知公眾號24小時刪除)
素材及圖片選自網絡,編輯:愛我中華(ID:ts1316678)
交流、合作及投稿請添加微信:15635083368郵箱:1978324811@qq.com
喜歡的轉走
「品味與精緻從這裡開始!」
閱讀是一種修養,分享是一種美德!感謝分享!
愛我中華 微信號:ts1316678
·世界和我都愛你·
長按圖片二維碼,識別圖中二維碼來關注我們!
微信「掃一掃「圖中二維碼來關注我們!
點擊標題下方藍字」愛我中華「關注我們!
微信搜索微信號:ts1316678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