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古代的稱謂有哪些

2020-12-04 逾白歷史

韓愈曾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高度概括了一個教師的職責和任務。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傳授知識文化和正能量,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現在馬上教師節就要來了,你可曾知道自己的職業稱謂或學生家長們可曾了解過老師在古代的稱謂呢?我來告訴大家吧。

山長,是起源於書院,是對書院主講教師的稱謂。在古代讀書很費錢,從啟蒙到科舉中舉當官,非常耗費銀錢,一般人還真讀不起,所以讀書人很少,供讀書人讀書的書院也不多。不像現在,一般三線城市都有個大學,再不濟也有幾個大專。古代的書院一般是集全省的優秀師資,而山長一般都是當代大儒,有時候是朝廷任命,也有大儒自己開學堂的。

博士,是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後成為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老師。他們必須是「明於古今,溫故知新,通達國體」的人,是精通《易》、《書》、《孝經》、《論語》的人,方能被薦為博士。博士的老大稱為祭酒。和我們現在授予的博士學位不一樣哦。

西席,是因為以西東分賓主,家塾教師和做官僚們私人秘書的「幕客」,都稱為「西賓」,又稱「西席」。話說有一個典故,漢明帝是光武帝劉秀的繼承人,他當太子時就拜桓榮為老師,登上皇位後,對桓榮仍十分尊敬。他常常到桓榮住得太常府內,請桓榮坐向東的位子,並替桓榮擺好桌案和手杖,親自手拿經書聽桓榮講解經文。他為何讓老師「向東」坐呢?原來,漢代室內的座次是以靠西而坐——即面向東方為最尊。「西席」,就是「坐西面東」的座次,明帝這樣安排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由於皇帝安排老師坐西席,於是人們就把家庭教師,甚至所有老師尊稱為西席了。

先生,是稱呼老師的,第一個用「先生」稱呼老師的,始見於《曲禮》:「從於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但我們現在的「先生」可能是指對方的丈夫,可能是指學識豐富,品德高尚的人。

師傅,是古時老師的通稱。「師傅」一詞原本是太師、太傅、少師、少傅等官職的合稱,因為這些職位負責教習太子,所以師傅也成為老師的代稱。《穀梁傳·昭公十九年》:「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師傅這一稱謂迄今仍在使用,但一般指工商曲藝戲劇等行業的老師。

學正,是中國古代文官官職名,執行學規,考校訓導,相當於現在的教導主任,屬於學校裡搞行政的,但也是教師的一部分啊。

這些稱謂只是教師稱呼的九牛一毛,還有許多,例如夫子、師傅、宗師、教諭、助教、學博、講郎等,你們還知道哪些古代關於教師的稱謂呢?歡迎大家一起交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僅以配圖表達,無他意。若有不妥之處,請聯繫我刪除,感謝。

相關焦點

  • 教師在古代有哪些雅致的稱謂?
    中國自古以來,對教師的稱謂頗多。師,教師的統稱。《論語》:「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師長,官師(百官或官吏之長)和長者。《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師長教之弗為變。」後用為對教師的尊稱。師傅,教師的通稱,如對東宮太子的老師稱為太子師傅。《穀梁傳·昭公十九年》:「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
  • 古代對教師的稱謂竟然有十幾種,你知道幾個?在教師節快學學吧
    自古以來,教師就是個十分神聖又受人尊敬的職業,"傳道授業解惑也",不僅傳授給我們知識,還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在古代甚至將教師與"天地君親"並稱,也有"人有三尊,君、父、師"的說法,雖然現在老師社會地位也很高,但和古代視為"三尊"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我們現在口頭稱老師,其實,在古代對教師的稱謂竟然有十幾種!不知道你知道幾個?
  • 古代"老師"有哪些稱謂 教授始於宋代先生被引申
    後來,人們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如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明清以來,一般稱教師為「先生」。19世紀末,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先生等辛亥革命元老將「西學」引入中國,創辦新式學校後,遂開始在《學生操行規範》裡明確將教師稱謂定義為「老師」,但絕大部分學生約定俗成將「先生」改稱為「老師」,則是從民國時期開始的,並一直沿用至今。
  • 古代老師的十四種稱謂,你知道嗎?
    ,傳道授業解惑,教知識、教做人,正因如此,教師這個職業千百年來備受尊敬,也產生了很多帶有敬意的稱謂。在「老師」之外,古代對老師的稱呼還有哪些?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古人對教師的14種稱謂。【山長】是歷代對山中書院的主講教師的稱謂
  • 2020下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古代稱謂)
    2020下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古代稱謂) 2020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時間安排表已發布,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筆試時間為10月31日,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的備考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備考資料
  • 教師的十個稱謂及教師節的由來
    教師的十個稱謂及教師節的由來 http://teacher.eol.cn  來源:  作者:  2012-08-29  字體:大 中 小   一、老師——最廣泛流行的敬稱
  • 國學常識:古代教師的稱謂
    後用「師長」為教師的尊稱。師傅:教師的通稱。封建社會東宮太子的教師即稱太子師傅。師父:教師的尊稱。《白虎通·封公侯》載:「人有三尊,君、父、師。」師父含有教師如父母之意。教習:明代翰林院學官兼教師,清末興辦學堂,其教師沿稱教習。
  • 「教師」稱謂來源於何處?歷史上教師的地位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後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教育事業逐漸發展了起來,而「教」是傳授知識的手段,於是人們逐漸便把「教」和「師」結合起來,「教師」這一稱謂也就專指傳授知識的人。不過,教師的稱謂在歷朝歷代各有不同,春秋時稱「先生」、「夫子」,而孔子就是最早的先生,後來又有師父、師傅、西席、教授、助教、博士等等。而「老師」一詞應最早見於宋末,盛行於明清。
  • 中國古代女子的稱謂
    在中國的古代,對於很多事物都有獨特的稱謂,比如色彩,比如髮飾,比如年齡。這些或許就是中國風的靈魂所在,讓原本普通的事物變的美好起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中國古代對女子的年齡有哪些稱謂。更有陶淵明詩句「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來形容這個年齡的無憂無慮。除此之外,無論男孩女孩,幼年都泛稱總角,或者10歲以下的都泛稱黃口,所以在今天的許多古裝電視劇裡都有戲稱「黃口小兒」。
  • 公共基礎知識:聊聊古代的年齡稱謂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璀璨的文明長河也催生了我們中國最優(fu)秀(za)的國學文化,比如說我們小時候怎麼也搞不清楚的年齡稱謂,一度給我們幼小的心靈帶來很多問號。那麼我們今天就談一談古代的年齡稱謂有哪些。(一)什麼是年齡稱謂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因為古人要比我們今人禮貌的多,所以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所以往往相應的稱謂一出來,就直接可以判斷人年齡的大小啦。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 2020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國古代稱謂
    2020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備考正在進行中,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的備考教師資格筆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教師資格筆試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查看學習。
  • 古代對教師的別稱-中新網
    古代對教師的別稱   師:歷朝對教師的約稱。  老師:為宋元時期「小學」教師的別稱。  師父、師傅:對教師的尊稱。  師資:先秦爾後歷代對教師的別稱。  外傅:古代對教師的特稱。  博士:經學教師稱「博士」。至唐宋時期,各專業學校更有「律學」「算學」「書學」博士之分。  教授:原為學官稱謂,自宋始於宗學、律學、醫學、武學等科均設「教授」,以傳授學業。
  • 原來「老師」在古代還有這麼多稱謂
    1、師長 含有視老師為尊長之義,是古時候對教師的尊稱之一。《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為改,鄉人譙之弗為動,師長教之弗為變。夫以父母之愛、鄉人之行、師長之智,三美加焉,而終不動,其脛毛不改。」
  • 2017安徽教師資格證考試:綜合素質考點之中國古代稱謂
    安徽中公教育為您提供安徽省教師招聘信息,備考資料。(二)稱字、號1.稱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繫。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於禮貌和尊敬。又因女子15歲行笄禮後便可出嫁,故「字」又有「嫁」義,如未字、待字閨中。
  • 三國時期的「學生」可以用到哪些稱謂?
    前文提及了三國時期對老師的幾種稱呼,有老師自然有學生,那麼在這一時期,「學生」有哪些稱謂呢?寫在前面,照例把梳理內容做個總結:學生、弟子、門生、門人、門徒、諸生、後進、徒眾。這些是出現在《三國志》中關於「學生」的稱謂,有意思的是沒有見到「學子」、「學童」、「桃李」等稱呼。鄭玄在為「青衿」作註解時,就提到了「學子」,而學童不就是年幼的學生嘛。書歸正傳,在三國時期「學校」一詞就已經出現,漢代就已經開放了私學,既可以激發人們對於抄錄書籍的熱情,也可以增加社會存書總量。
  • 除了皇帝和天子,古代君主還有哪些有趣、有料、有內涵的稱謂?
    作為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古代君主是絕對的特權階級,就連稱謂都比常人更多元化。就個體而言,古代君主除了有名字,另有年號、廟號和諡號。(明太祖朱元璋畫像)而就整體而言,古代君主的專用稱謂更是五花八門,僅常見的就有皇帝、天子、九五之尊、陛下、萬歲爺、朕、孤、寡人等,其中皇帝、天子、九五之尊、陛下、萬歲爺是尊稱,朕、孤、寡人是自稱。其中大有學問,我們不妨一一了解一下。
  • 在古代,關於「爸爸」還有哪些不同稱謂
    平明百姓叫爹,有地位的人叫父親大人,王孫貴族叫父王。父親是對父親古今習見的稱呼。現代社會甚至出現了「拼爹」等詞彙,那麼除了「爹」,古文中常見的對父親的稱呼還有哪些呢?現在大家都管父親叫爸爸,地方不同,叫法也不同,比如北京人叫「老爺子」,陝西人叫「大」,河南山東一帶叫「爹」,四川重慶一些地方及周邊地區稱父親為老漢(兒)。
  • 古代老師的十四種稱謂,我們知多少
    後來,人們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如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兒,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其實,在「老師」之外,古代對教師的稱呼還有很多,而且有些已經相當陌生——【師長】含有視老師為尊長之義,是古時候對教師的尊稱之一。《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為改,鄉人譙之弗為動,師長教之弗為變。
  • 對丈夫的稱呼有哪些 歷史所有稱謂大合集戳進來漲知識啦!
    對丈夫的稱呼有哪些 歷史所有稱謂大合集戳進來漲知識啦!時間:2018-11-07 20:02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對丈夫的稱呼有哪些 歷史所有稱謂大合集戳進來漲知識啦!
  • 中國古代年齡稱謂你了解多少?
    中國古代年齡稱謂在事業單位考試中常識題中也會涉及到考察。在中國古代,關於年齡的表達方式多種多樣,從嬰兒到青年,從中年到老年,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說法,古代人的年紀一般不用數字表示,一般不會直接說出某人幾歲,而是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用不同的稱謂。今天中公教育就帶領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有趣的稱謂:1.赤子:初生的嬰兒。《孔穎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