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個一事無成的人」:不是你意志力薄弱,只是沒找到正確方法

2020-12-13 夏日白蘭

01多次失敗,不懷疑自己,很難

年底的時候刷到一條朋友圈,橙子最近每晚在朋友圈打卡早睡,承諾自己一定要在11:30之前躺床上。11:30根本算不上早睡,但對於橙子這位熬夜大神,真算是早睡了。

朋友圈打卡要早睡

我問:"怎麼突然這麼高覺悟要早睡了?"

"老了老了,身體不能跟小姑娘比啦。我這鋼筋鐵骨熬了這麼多年夜也熬壞了,年底體檢一堆指標不合格。"

我笑著贊同。

大概半個多月後吧,我發現她不打卡了,便去問原因。

"工作一堆破事,有時候忙到11點才弄完。天天糟心事一堆,晚上根本睡不著……哎,好不容易堅持了十來天,又失敗了。"

"我就是個一事無成的人,好多事我都是半途而廢……"

我想應該有不少人像橙子一樣,一開始熱情高漲地投入一件事情,後來發現好像越做越難堅持,最後被迫放棄。這樣的事情發生多了,很難不對自己產生質疑,接著否定自己的意志力,甚至否定自己這個人。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每個人都想成為更好的人,或多或少嘗試過培養一個好習慣。可能是早睡早起、每天復盤工作、減肥、每天整理辦公桌等等。但為什麼一開始熱情飽滿,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呢?

我們先來看看在培養一個好習慣的過程中我們會面對哪些挑戰,明白了這些挑戰你就會知道自己失敗的原因了。

陷入認定自己失敗的怪圈

02培養習慣過程中面臨的挑戰

1突發事件

生活中有很多難以預料的突發事件,一出現就會打亂我們的節奏。定好每晚下班後學習半小時英語,結果老闆突然甩給你個任務,做完已經11點了。定好每天早上6:30早起閱讀,結果昨晚失眠凌晨才睡著根本起不來。定好每天晚飯後跑步1小時,結果朋友非拉你去吃火鍋唱K到半夜。

這些事件我們無法提前預料,真的發生時又礙於情面不好次次拒絕。

2完美主義

比如你最近想減肥,要求自己每晚7點後不準吃任何東西。你對自己要求很高,已經連續堅持了12天。結果今天晚上臨時加班錯過了吃晚飯。8點你吃完晚飯後自責不已,痛罵自己,認為自己之前的努力全白費了,於是破罐子破摔又接著吃起零食——這項習慣培養宣告破產。

有的人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對自己要求很高,目標一開始也定的也特別高。有一兩次沒達到就自責內疚不已,認為自己"沒用",甚至在徹底否定自己後放棄了之前所有的努力。

完美主義者的標籤

3 方法指導

很多人會把堅持培養習慣和意志力、自制力這些詞聯繫在一起,好像堅持下來的就都是意志力堅定,堅持不下來的都是意志力薄弱。在培養習慣的整個過程中全憑自己一個人的內心想法去指引自己,摸索到哪裡就是哪裡。

於是我們開始尋求外界的幫助,查找相關書籍、諮詢專業人士、尋找監督人,等等。能否找到一個對自己有效,同時又科學靠譜的方法,成了一個巨大的挑戰。

你有嘗試過去認真研究一套科學有效的培養習慣方法嗎?

03做好3個階段,讓你順利培養一個好習慣

日本的古川武士在他的著作《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一書中把培養習慣分成3個階段,為你深刻剖析培養習慣的全過程,教你如何更加科學地度過培養習慣的3個階段,成功培養一個好習慣。

1.第一階段:反抗期,指剛開始培養習慣的第1-7天。這是最容易放棄的一個階段,因為投入成本最低,最方便撤回。這個階段作者給了兩個對策:從嬰兒學步開始和做簡單記錄。

(1)嬰兒學步,即從小地方開始著手。剛開始不要大規模地進行改變,從小著手效果更好。比如,培養每天閱讀的好習慣,可以先從每天堅持讀10分鐘開始。降低難度,減輕自己的行動壓力,從而引發堅持的動力。

嬰兒學步,保持每天都在進步的狀態

(2)做簡單記錄,只記錄完成目標"O"和未完成目標"X",記錄行動的內容和數值。每天做記錄是為了消除隨意的感覺,讓你可以實實在在地看到自己的進步。通過記錄,你可以更好地分析自己的問題所在,掌握目前的行動與理想目標之間的差距,減少無謂的努力,做到精準努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記錄要儘可能簡單明了,切忌繁瑣。越簡單越容易堅持,千萬不要給自己又增加個高難度任務挑戰。

2.第二階段:不穩定期,指培養習慣的第8-21天。這個階段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影響,並且這個階段到了該提高難度的時期了。比如,第一階段你用嬰兒學步的方法每天堅持跑800米,這個階段該加到1000米了。褪去了第一階段的熱情,頭腦冷靜的你需要好好思考怎麼應對成天的突發狀況打亂你的節奏。作者在這階段也給了3個對策:行為模式化、設定例外規則和設定持續開關。

(1)行為模式化,把你想培養的習慣劃為固定的模式(時間、做法、地方)並認真執行。比起每天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培養一個習慣,更容易的方法是把這些可變因素都確定下來,養成每天固定時間在固定地點完成任務。這樣每天到了那個時間點,你的身體就會自動提醒你趕快行動。

(2)設定例外規則,指對不規律發生的事件預先制定應對規則的彈性應對機制。善於培養習慣的人,會採取有彈性的計劃,以度過不穩定期。

比如,今晚部門聚會耽誤了我的學英語計劃,沒關係,明天晚上我再補一個小時回來。比如,每個月都設定一天用來和妻子慶祝,這一天我什麼計劃都可以不用做。

(3)設定持續開關,指善於培養習慣的人為了能持續行動設計的一些巧妙方法根據心理學的說法,積極行動的動力源分為"產生快感"和"迴避痛苦"兩種。作者在書中據此將12種開關分成"糖果型開關"和"處罰型開關"。

比如糖果型開關中的"儀式",每次你做這件事時都可以有一個小型的儀式,這在無形中也賦予了這件事重要意義。我有個朋友每天練演講前一定要喝一杯手磨咖啡才能正式開始練習。比如處罰型開關中的"對大眾宣布",文章開頭的橙子用的就是這個方法,當著大家的面把話放出去了,如果沒做到是很丟臉的。

3.第三階段:倦怠期,指培養習慣的第22-30天。這個階段人們容易陷入"覺得沒有意義""感到無聊、厭煩"的情緒中,懷疑自己堅持這個有意義嗎?作者告訴你,這種反應是很正常的,因為你已經要開始適應"新習慣"了,而"習慣引力"為了維持現狀想盡辦法抵制你做的一切,做最後的反抗。作者同樣給出了3個對策:加上變化和計劃下一項習慣。

(1)加上變化。堅持到這個階段,多少有些厭倦現在的狀態了,來點新意吧。有位老人家為了練習走模特步,每次走步都給自己戴上不同的墨鏡,每次都帶著嶄新的心情去練習。

多點變化,讓你的世界也多點可能

(2)計劃下一項習慣。進行到這個階段,你可以開始思考自己下一個要培養的習慣是什麼,並開始擬定培養計劃了。不要覺得太早,第一個習慣還沒宣告成功又來第二個。以作者的經驗來說,如果在培養一個習慣進行到八成時,你定下一項習慣計劃的話,不僅會提高現階段的動力,也能以新的心情投入新的行動。

寫在結尾的話

這個社會上不乏自大之人,也從不缺少自卑的人。很多自卑的人對自己的失望,正是建立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之後。好不容易說服自己的內心,勇敢邁出最難的第一步,卻因為沒有科學正確的方法指引,之前的努力全部付諸東流。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這本書就告訴你:"不要過分苛責自己,不是你意志力薄弱,只是沒找到正確的方法堅持下去"。

相關焦點

  • 意志力薄弱,真的不怪你
    我們可以發現,想單純憑藉意志力把事情做成功,太難。人的欲望決定了人的局限性,人對當下快感的追求決定了他們難以對長期目標持之以恆。怎麼辦?我曾經是個網癮少年。網癮到什麼程度?網吧裡經常一天一夜通宵、在電腦前能不吃不喝坐一天、念高中時每天凌晨3點起床打遊戲,風雨無阻。家裡人當時為了阻止我,把電源線藏了起來。我能為了找這根電源線,把家裡翻個底朝天。那會兒基本是遊戲瘋子,不過還好,現在總算恢復正常。
  • 意志力薄弱,真的不怪你!這些方法可以補救!
    生活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定完目標之後總是堅持不了多久;一些自己本可以做到的事情慢慢地做不到了;感覺自己的執行力很差,不能吃苦……這些都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現。很多人也經常以此為藉口,放棄了很多自己本該堅持做的事情。
  • 意志力太薄弱怎麼辦?簡單三招讓你練出鋼鐵意志
    人本性是貪圖享受安樂的,但是成長的過程就是逆天性不斷突破自己突破自己舒適區的過程。有些人,能管住自己的欲望,讓自己不斷成長,而有些人,儘管嘴上喊著努力奮鬥,但是很容易半途而廢,這種就屬於意志力薄弱的表現。
  • 聽書|心理學經典重讀1《意志力》:減肥失敗是意志力薄弱?
    工作拖拉或學習不佳導致職場失意,花錢如流水怎麼也存不下錢,飲食不健康或缺乏鍛鍊身體變差,長期焦慮、脾氣惡劣導致家庭破裂,意志力的重要性人人皆知,但為什麼抵禦誘惑這麼困難?是有人天生就是意志超人人生贏家嗎?有人就是意志薄弱的超級廢物?
  • 如何拯救自己薄弱的意志力,這個辦法超實用
    自律是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功的關鍵,而保持自律的核心基礎就是意志力的強弱。於是不斷喊狠話、下決心,接著又不斷失敗,總會有那麼個意志力薄弱的時點,一次失守,便全線崩潰。看了一篇文章,深受激勵,於是告訴自己,接下來一年,要100%努力,脫胎換骨……努力了沒多久,雞湯的藥效便失效了,去年的一切歷歷在目,你仍然是曾經的自己。
  • 射手座的4個致命弱點,意志力薄弱,執著的讓人心疼
    大家好,這裡是小晴星座說,本期要給大家帶來的是射手座的4個致命弱點,意志力薄弱,執著的讓人心疼。第一:太執著射手座害怕孤單,對於感情非常執著,也非常在乎另一半,對待自己的愛人,甚至能到毫無底線的地步,毫無保留的付出,哪怕對方做了不好的事情,射手座能忍就忍,再多的痛苦也能獨自承擔,絕對不會輕易放手,直到真的絕望,射手才會選擇放手,他們的痛苦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執著的讓人心疼。
  • 《自控力》2:你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意志力最薄弱
    誠然我可以將其推給事情忙,沒有精力,但實際上就是自控力缺乏的一種表現。這期間我雖然還是堅持每個月讀一本書,但發現沒有堅持輸出的閱讀效果並不理想。但是在一月份讀《非暴力溝通》時,我對一節兩個小時的微課進行了筆記整理,我發現在日常處理一些類似問題時,會不自覺清晰地記起其中的一些方法,這才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輸出的魅力。於是今天開始《自控力》的第二次閱讀,既是讀書的回歸,也是對自控力的又一次挑戰。
  • 意志力薄弱的人,有這3種典型特徵
    心理學重點研究的是人的心理現象,意志力就是心理過程中的關鍵方面。 意志力不僅會影響人的認知和情緒、情感,更能作用於「人格」,即你的性格、能力和氣質等。
  • 不想養出意志力薄弱的孩子,請牢記這4點
    父母對孩子聽之任之,或者過於苛刻和幹擾,都會導致孩子意志力缺乏。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就極容易成為我們口中常說的:意志力薄弱的人。孩子將要投身的這個世界,它的美好無邊無際,它的醜陋同樣無窮無盡。當孩子和困難並肩,與惡意相逢時,當孩子感到憤怒、悲傷和孤單時候,該如何微笑面對這一切並最終抵達勝利的彼岸呢?從小就要訓練好孩子的意志力,才是正解。下面是我對孩子意志力培養的一些建議。
  • 天冷了起不來床 是意志力薄弱嗎?還有得救嗎?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把意志力都用在學習上了,你哪裡還有意志力去交女朋友,所以你知道為什麼上學的時候父母不讓你談戀愛了吧。因為,你如果把意志力都用在了談戀愛上,那你拿什麼意志力來學習?
  • 如何提高自己的意志力以及自信心
    比如,下了班,累得不想動,但我還是努力堅持去健身房鍛鍊——這裡,促使我堅持去健身房運動而非癱在沙發玩手機的動力,就是意志力。在某些場合,它也叫做自控力,意思是一樣的。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意志力也是需要充值的。打個比方,意志力就像肌肉,越用就會越疲勞。
  • 被反問句包裹的人生,常常沒找到正確答案
    難道你就非得這樣不可嗎?難道就這樣算了嗎?不論別人這樣問我,還是我自己這樣問我,我都會被懾住。答案通常是:不是做什麼都要有目的。我不是非得這樣不可。不能就這樣算了。像盤古一樣「不知沉睡了多少年」,我才忽然醒悟,被反問句包裹的人生,常常沒找到正確答案。做什麼都要有目的嗎?
  • 如果請你說出一件最需要意志力的事,你第一個想要的是什麼?
    如果請你說出一件最需要意志力的事,你第一個想要的是什麼?想要年收入百萬,不要淪陷到遊戲裡,要每天堅持健身等,意志力就是駕馭:我想要,我不要,我要做這三種力量。缺乏意志力是達成目標的最大絆腳石,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意志力薄弱----自控只是一時的,而力不從心和失控卻是常態。
  • 提高戒菸成功率的方法我找到了!
    以上方法,你都可以參考試試,如果說你戒菸成功了,那麼恭喜你,你的意志力已經超越了80%以上的菸民,不對,有可能更多。有統計顯示這樣的戒菸方法成功率只在3%-7%左右。並不是說這樣的方法完全無用,只是不具有普適性,因為大多菸民都是受到某種刺激心血來潮選擇戒菸的。
  • 過了今天我就25歲了 但是我一事無成
    過了今天我就25歲了,25歲以前的故事很短,短到我用一個詞就能概括完----一事無成最近和一個朋友聊天,談到:「別人的25歲是怎麼過得?為什麼不是蹦迪就是喝酒,而我們卻忙忙碌碌始終找不到出路」誠然大學剛剛畢業2.3年,工作也換了又換,看起來人生越閱歷豐富其實樣樣都是淺嘗輒止。夢想還在,想在北京這樣的城市安家立命,但是夢想好像還是夢想,多年的時光未曾讓我和夢想靠近半步。
  • 摧毀一個上進年輕人最快的方式,就是以意志力的名義鼓勵他強撐
    他們這麼做並不是閒的沒事幹,也不只是為了維持身體健康,而是獲得足夠支撐超負荷工作的體能。運動不是能量輸出,而是能量輸入。其實擅長精力管理的人,也不是一整天都經歷充沛,他們同樣也有精力低谷期。他們和不懂精力管理的人最大的區別是,他們懂得主動休息。我就是一個不懂得主動休息的人。首先在心理上,休息會讓我產生罪惡感,我會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是無所事事。
  • 費德勒稱意志力總被低估:盡全力但我沒痛苦表情
    無論球迷還是專家總是為納達爾的精神品質豎起大拇指,而費德勒強調自己身上某些特點其實被忽視了,「我的球風和打法掩蓋了我在頑強方面的表現,因此當我輸球時,你們會覺得我打得很一般,而當我獲勝時,你會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 意志力薄弱是導致人生以悲劇收場的主要原因
    說好多年前,有人要將一塊木板釘在樹上當擱板,賈金斯走過去管閒事,想要幫那個人一把。那人說:「你應該先把木板頭部鋸掉再釘上去。」於是,賈金斯找來鋸子,但是還沒有鋸到兩三下又撒手了,說要把鋸子磨快些。於是他又去找銼刀。接著又發現必須先在銼刀上安一個順手的手柄。於是,他又去灌木叢中尋找小樹,可砍樹得先磨快斧頭。
  • 你缺的絕不是意志力
    我們習慣於把這些問題歸結於「意志力」,其實,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堅持不下去的原因根本就不是意志力(後面會解釋)!那是什麼?我認為,這是大腦「吝嗇鬼」在作怪,一個持之以恆的人和一個極易放棄的人,他們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前者善於避開大腦「吝嗇鬼」的坑。那什麼是大腦「吝嗇鬼」?
  • 不是貧窮限制想像力,也不是輸在起跑線上,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
    在偏遠農村或者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的家庭出身的孩子,一直有「數量取勝」的慣性思維。因為我們曾經獲取物質艱難,「多多益善」常置於人生字典之首,任何時候基本上都不是首先考慮質量,只要有數量上的優勢,就是整體上的取勝。但與我們不是生活在同一個環境或是層次的人,在他們年齡很小很小的時候,以質量取勝就已經成為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