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豐臣秀吉統一日本是不徹底的統一?

2020-12-05 歷史新烙印

織田信長死後,豐臣秀吉接班徵服了所有的割據勢力完成日本的統一,結束近一個世紀的戰國亂世,日本進入了和平時期。秀吉雖說是結束了戰亂,統一了日本,但是這種統一也好徵服也好,都是非常不徹底的。

首先,在豐臣政權下的日本,很多大名並不是處於一種完全降服或者說依靠的狀態,而且有些大名的實力實在過於強大,甚至已經威脅到豐家的存在了。

比如說德川家康,他的領地居然有兩百五十萬石,相當於豐臣家領地的四分之一。即便是前田利家、上杉景勝等人的領地,也在一百萬石之上,而像島津義弘、伊達政宗這樣六七十萬石的大名,那就更多了。

其次,即便是在豐家內部,也並非是一派生機盎然、和諧穩定的景象。

這裡面,大致分為了兩派:一派叫做尾張派,一派叫做近江派。

尾張派為首的是福島正則和加藤清正。這派人多數是尾張出身,跟秀吉同鄉,然後成為一起槍林彈雨打天下的武將,所以也被稱之為武功派。

近江派為首的是石田三成。這一派的人多數是近江出身,在秀吉成為一城之主(近江長浜城)後,前來投靠的當地豪族。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幫助秀吉打理領地,處理內務,所以也被叫做吏僚派。

這兩派的關係,概括說來還是比較簡單的:尾張派的,恨不得掐死近江派;近江派的,恨不得捅死尾張派。

兩派之間互相鬥咬的事情屢屢發生,從秀吉活著一直鬥到秀吉死掉,從來就沒有消停過。

鬥爭的結果,一般來講是近江派佔據上風,倒不是他們有多能耐,而是他們有一位相當強力的後援—秀賴的生母淺井茶茶,現在已經改名叫做澱夫人。

由於裡外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大大小小看得到看不到的裂痕,所以此時的日本,其實跟戰國群雄割據時代並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唯一不同的,就是沒有戰亂。

秀吉生前,針對這種局勢,曾經下過不少政策,以圖穩固自己的統治,主要有兩條:第一是交人質,第二是禁止大名之間私通。

交人質,就是讓大名將自己的家屬滯留在大阪,並且自己出資建造宅邸。這些宅邸被稱為大名敷屋,基本上每個大名人手一座。

禁止私通,主要指的是禁止大名與大名之間的私自通婚。當然,在萬惡的封建社會,結婚講得就是一個門當戶對:大名的女兒,自然要嫁大名的兒子。所以,兩家締結婚緣之前,必須要得到豐臣政府的批准,不然便是不合法的婚姻,並且還要以涉嫌謀反的罪名來處罰。

此外,還有其他諸如大名之間禁止過多地私下往來等等規定,在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了。

這些個條條框框,在秀吉還活著的時候基本上被大家嚴格遵守著,但是秀吉一死,情況就有點不太一樣了。

因為大家誰都不眼瘸不腦殘,都明白秀吉死後,年幼的秀賴是不足以執掌天下的。一切事務大權,都被掌握在了輔佐秀賴的五大老手裡,而在這五個人中,真正能夠牢牢掌控這個局面的,理論上全日本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德川家康,另一個是前田利家。

這兩位都是我們的老熟人,在這裡也沒有必要再做多餘的介紹了。唯一需要說明的是,相比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的勝算非常小,倒也不是他沒人望沒能力,而是他人老了,身體很差,快不行了。

換言之,秀吉一死,天下就成了家康的囊中之物,取與不取,就全看他的興趣和人品了。

實際上秀吉也非常明白這一點,所以在他尚且在世的時候,便特地安排了自己的兒子秀賴和家康的孫女千姬訂下了娃娃親,希望藉此拉攏兩家的關係,好讓家康在自己百年之後盡心效忠秀賴。

後期事實證明這招實在是很不靠譜的。

相關焦點

  • 古代日本等級制度森嚴,豐臣秀吉貧苦出身,為何還能讓日本統一?
    眾所周知,豐臣秀吉是繼室町幕府之後,首次以天下人的稱號統一日本的戰國三傑之一。而他的出身,卻並非織田信長那樣出身大名,甚至都算不上平民,若是按照古代日本的等級制度來看的話。豐臣秀吉的出身,其實是屬於一種連「姓氏」都不配擁有的下層階級,也就是日本古代等級制度中的「農」階層。
  • 豐臣秀吉好不容易統一了日本,為何卻給德川家康做了嫁衣
    文/寂寞的紅酒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期的大梟雄,是日本歷史上第一個通過武力統一日本的牛逼人物。雖然豐臣秀吉用了一生的心血終於統一了日本,但他死後權力很快落到德川家康手中,德川家族取代豐臣家族成為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德川幕府統治日本長達二百多年。
  • 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之後,為何沒有發動消滅德川家康的戰爭?
    豐臣秀吉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建立桃山政權之前至於豐臣秀吉為什麼不繼續和德川家康打下去,原因很簡單,當時他面臨的局勢實在不太妙。一個是各懷心思的織田元老,他們和德川家康聯手對抗豐臣秀吉,一個是包括德川、北條、毛利以及上杉等等大名們,都是些表面看似恭順的野心家。
  • 統一日本後的豐臣秀吉為什麼會發動「慶長之役」呢?
    題主說的一點都沒錯,豐臣秀吉就是沒數,一點兒數都沒有。勝利容易使人驕傲,尤其是不斷的勝利。豐臣秀吉作為一個寒門子弟,本來連有姓氏的資格都沒有,愣是靠著戰功和織田信長的賞識一步步走到歷史的頂點,並且成功一統日本,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關白。這個時候,豐臣秀吉能不膨脹嗎?能不高興嗎?日本人一向是覺得自己的領土太小的,覺得狹窄的島國不足以容納他們的野心。所以只要他們自己不內鬥了,把自己那攤子事安排利索了,他們就要惦記著往大陸上發展了。
  • 統一整個日本的豐臣秀吉,為何直言自己死後要葬在浙江寧波
    在我之前的問答中,詳細介紹了日本戰國時期影響力大的六大家族,其中就包括了豐臣秀吉的家族,作為家族領袖的豐臣秀吉,出生於尾張國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後來因侍奉尾張國國主織田信長而受到重用,徵戰立功。「本能寺之變」後,信長死,秀吉在各勢力的爭鬥中脫穎而出,成為領導者,繼續徵戰統一了日本。
  • 日本惡之源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軍國主義的第一人,侵略擴張的第一個踐行者,豐臣秀吉長得很醜外號叫猴子,出身貧寒草根出身,豐臣秀吉所在的時期日本正處於內戰,戰亂過程中,逐漸成長為亂世梟雄,之后豐臣秀吉統一日本,豐臣秀吉統一日本之後感覺日本國力增強,這個時候豐臣秀吉決定要進行對外擴張,把琉球,呂松,菲律賓
  • 217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迅速成長的日本又一英雄人物
    東亞歷史第217篇:日本的戰國及江戶時代。 羽柴秀吉是日本另一個英雄人物,他在前線接到織田的死訊,便直接派人告知敵對的毛利氏,並問是否還要決一死戰。毛利氏佩服羽柴秀吉的爽快,決定化敵為友。羽柴秀吉於是率大軍回朝,沒用幾天就把明智光秀擊滅,為織田信長報了仇。
  • 出身於微末的豐臣秀吉為何能夠統一日本?無非天時地利人和而已
    ,但是儘管距離上相接近,但是文化傳統上卻差異極大尤其是在"是否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這一問題上面更是截然不同,可以說日本古代並沒有國家統一的基因。要想統一長期處於大名割據下的日本是一個技術活,無論是名義上或是實際統一都需要極大的運氣與個人能力,但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下卻有三位人傑做到了這一壯舉即"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這三人。
  • 豐臣秀吉從一個僕人奮鬥到統一整個日本,為什麼卻二世而亡
    豐臣秀吉建立的王朝二世而亡,可以說是三分外力,七分內訌。咱們先來說為什麼是七分內訌。豐臣秀吉為了讓自己的兒子能長大成人,分別給他們取名「舍」「拾」這樣一些賤名。但是沒有辦法,最後只留下一個。豐臣秀吉把關白之位最後傳給了年幼的豐臣秀賴,為豐臣家族的滅亡,埋下了禍根。這個禍根是多方面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 德川家康為何統一了日本,難道只是因為比豐臣秀吉「活的久」?
    豐臣秀吉是早期日本戰國時期最著名的三英傑之一,他出身貧困農民家庭,早期一直是沒什麼成就,後來因為跟隨侍奉織田信長而逐漸成長。織田信長特別信任豐臣秀吉,是其手下地位最高之人,後來因為其手下大將發動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和其長子都被其殺死,豐臣秀吉得知消息後迅速從戰場返回,消滅了反叛勢力,為織田信長報仇,而後經過一番爭權奪利,豐臣秀吉成功奪去了織田家族的大部分權力和地盤。
  • 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其實並沒有能完成真正意義上的日本統一!
    3)、為何豐臣秀吉明明清楚德川家康是豐臣氏最大的威脅卻沒有將德川家康除掉呢?要消除這些疑惑,可以將日本的歷史與中國的歷史甚至朝鮮的歷史相對照,就會發現在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沒有實現過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統一,日本幕府時期的國家統一是一種迥異於中國的那種中央集權式的統一。雖說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平定了全倭, 統一了全日本。
  • 日本戰國三雄之——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在日本戰國題材的影視劇劇和遊戲中,可以說是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畢竟其從一個出身貧寒給織田信長提鞋的小僕役開始,通過自己的手段和謀略逐漸發跡,在織田信長死後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的實質接班人統一日本,充滿了勵志和傳奇色彩。成為日本貧民階級膜拜的偶像。
  • 豐臣秀吉活著的時候為什麼不除掉德川家康?
    在先今,關於日本這一時期的影視作品、遊戲等作品都非常的多,以至於讓很多人都了解了這段歷史。在日本戰國末期,有著三位傑出的大名,他們都為日本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這三人被稱之為「日本戰國三傑」,分別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  而在這三人中,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深受日本人的喜愛。而德川家康卻跟我國歷史上的司馬懿一樣,雖最終得了天下,卻都不受所在國的喜愛。
  • 豐臣秀吉為什麼緊盯朝鮮不放?其實是覬覦明朝大陸
    豐臣秀吉其人就日本歷史而言可以說是一個奇蹟,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只是貧民出生最後走上了日本權力的巔峰,貧民開局當上皇帝的放到中國歷史人數也不多,跟他差不多同一時期的德川家康、織田信長等一出生就是貴族,即他們的起點就是絕大多數日本人一輩子也趕不上的終點。
  • 日本戰國時代的著名武將—豐臣秀吉
    當時日本正處在戰國時代末期,戰國大名(領主「)進行割據,互相混戰,人們普遍要求日本重新統一。戰國時期,日本舊的—封建秩序和舊權威階層被打亂和傾覆了。豐臣秀吉如果不是生在這個時代,他也許會終生默默無聞,過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家生活,然而,他生適逢時,在那個舊的等級秩序已經傾覆而新的秩序尚未確立的時代,這位農民之子豐臣秀吉就有機會充當大名和武將,以至登上權力的顛峰。
  • 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要徵服亞洲,讓天皇居住紫禁城,被明朝整慘了
    豐臣秀吉出身日本社會底層,思想上不如中上層貴族那樣對中華文化奉若神明。他見日本已經安定,遂萌發建立亞洲大帝國,充當亞洲霸主的野心,並制訂出一取朝鮮、二取臺灣、三取中國大陸、四取印度的擴張方針。1591年,他給朝鮮國王宣祖寫信,要求借道入大明,遭到朝鮮王朝的拒絕。
  • 《太閤立志傳》的由來:豐臣秀吉為什麼被稱為「太閤」?
    《太閤立志傳》是日本光榮公司在1993年至2004年推出的系列策略遊戲,玩家主要是通過扮演豐臣秀吉進行遊戲。 因為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在日本民間習慣上被稱為「太閤」,所以日本光榮公司的這個以豐臣秀吉為主角的策略遊戲系列便起名為「太閤立志傳」。那麼豐臣秀吉為什麼被稱為「太閤」呢?
  • 豐臣秀吉剛統一日本就想佔領朝鮮,進而侵略中國後再攻佔東南亞
    60多個小國,或者說大名,被豐臣秀吉統一了,但是人一旦有了非常大的功績之後,這個野心也會大,對自己的能力也會有傲慢的認知。統一了日本之後,豐臣秀吉覺得不滿足,豐臣秀吉說我既然能夠統一日本,那麼我就能統一天下。什麼叫天下?豐臣秀吉把當時能看到的周邊所有國家都列在他的天下之中。
  • 豐臣秀吉出身低微,為什麼能統一日本,成為日本戰國三傑之一
    豐臣秀吉、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並稱日本戰國三傑,如果說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都是出身優渥的富二代,那麼豐臣秀吉的出身,簡直沒有辦法和他們相比,那麼他又是怎樣逆襲成功的呢?後來,他發現愛知郡由於各地的商人都雲集在那裡,不僅商業發達,而且信息最為靈通,於是,豐臣秀吉便將在外打零工,好不容易掙到的一點錢,換成便於攜帶的「木棉縫針」,然後走街串巷,再將它們賣掉,賺取一點生活費。正是這段時間,豐臣秀吉積累了不少人生閱歷,讓他養成了堅定的個性。
  • 豐臣秀吉的悲哀[推薦]
    晚年的秀吉,政治眼光仍在,他至少比一般人要更精明。《豐臣家的人們》說他通過對五大老佩劍的分析,準確而深刻地評價五個人的性格,這恐怕不僅僅是小說家言。秀吉晚年曾不止一次地問別人,自己死後誰會取得天下,這表明,秀吉本人是清醒或至少隱約意識到豐臣的天下是不穩定的。事實上,他一直試圖力挽狂瀾,可惜已經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