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田信長死後,豐臣秀吉接班徵服了所有的割據勢力完成日本的統一,結束近一個世紀的戰國亂世,日本進入了和平時期。秀吉雖說是結束了戰亂,統一了日本,但是這種統一也好徵服也好,都是非常不徹底的。
首先,在豐臣政權下的日本,很多大名並不是處於一種完全降服或者說依靠的狀態,而且有些大名的實力實在過於強大,甚至已經威脅到豐家的存在了。
比如說德川家康,他的領地居然有兩百五十萬石,相當於豐臣家領地的四分之一。即便是前田利家、上杉景勝等人的領地,也在一百萬石之上,而像島津義弘、伊達政宗這樣六七十萬石的大名,那就更多了。
其次,即便是在豐家內部,也並非是一派生機盎然、和諧穩定的景象。
這裡面,大致分為了兩派:一派叫做尾張派,一派叫做近江派。
尾張派為首的是福島正則和加藤清正。這派人多數是尾張出身,跟秀吉同鄉,然後成為一起槍林彈雨打天下的武將,所以也被稱之為武功派。
近江派為首的是石田三成。這一派的人多數是近江出身,在秀吉成為一城之主(近江長浜城)後,前來投靠的當地豪族。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幫助秀吉打理領地,處理內務,所以也被叫做吏僚派。
這兩派的關係,概括說來還是比較簡單的:尾張派的,恨不得掐死近江派;近江派的,恨不得捅死尾張派。
兩派之間互相鬥咬的事情屢屢發生,從秀吉活著一直鬥到秀吉死掉,從來就沒有消停過。
鬥爭的結果,一般來講是近江派佔據上風,倒不是他們有多能耐,而是他們有一位相當強力的後援—秀賴的生母淺井茶茶,現在已經改名叫做澱夫人。
由於裡外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大大小小看得到看不到的裂痕,所以此時的日本,其實跟戰國群雄割據時代並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唯一不同的,就是沒有戰亂。
秀吉生前,針對這種局勢,曾經下過不少政策,以圖穩固自己的統治,主要有兩條:第一是交人質,第二是禁止大名之間私通。
交人質,就是讓大名將自己的家屬滯留在大阪,並且自己出資建造宅邸。這些宅邸被稱為大名敷屋,基本上每個大名人手一座。
禁止私通,主要指的是禁止大名與大名之間的私自通婚。當然,在萬惡的封建社會,結婚講得就是一個門當戶對:大名的女兒,自然要嫁大名的兒子。所以,兩家締結婚緣之前,必須要得到豐臣政府的批准,不然便是不合法的婚姻,並且還要以涉嫌謀反的罪名來處罰。
此外,還有其他諸如大名之間禁止過多地私下往來等等規定,在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了。
這些個條條框框,在秀吉還活著的時候基本上被大家嚴格遵守著,但是秀吉一死,情況就有點不太一樣了。
因為大家誰都不眼瘸不腦殘,都明白秀吉死後,年幼的秀賴是不足以執掌天下的。一切事務大權,都被掌握在了輔佐秀賴的五大老手裡,而在這五個人中,真正能夠牢牢掌控這個局面的,理論上全日本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德川家康,另一個是前田利家。
這兩位都是我們的老熟人,在這裡也沒有必要再做多餘的介紹了。唯一需要說明的是,相比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的勝算非常小,倒也不是他沒人望沒能力,而是他人老了,身體很差,快不行了。
換言之,秀吉一死,天下就成了家康的囊中之物,取與不取,就全看他的興趣和人品了。
實際上秀吉也非常明白這一點,所以在他尚且在世的時候,便特地安排了自己的兒子秀賴和家康的孫女千姬訂下了娃娃親,希望藉此拉攏兩家的關係,好讓家康在自己百年之後盡心效忠秀賴。
後期事實證明這招實在是很不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