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油條」,也稱「油炸檜」、「油炸鬼」,這與漢奸秦檜有關。秦檜遺臭萬年的奸臣,永遠跪在杭州嶽王廟前,當奸臣註定是沒有好下場的。秦檜在淮安怎麼從金人手裡逃回,始終是謎!後來,他兩度出任南宋宰相,前後長達十九年之久,這一點可以說他是有兩把刷子的。幹壞事,也是需要有一定的本事,草包是不行的。
炸油條,我們早餐常吃的一種食品,秦檜怎麼成了「炸油條」、「油炸檜」和「油炸鬼」的呢?油條的歷史,追溯起來,在宋朝以前就有了。南北朝時期,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就記錄了油炸食品的製作方法。唐代劉禹錫在詩歌《寒具》中也描述過油條的形狀及製作過程,詩曰:縴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據民間傳說,嶽飛被秦檜夫婦施計殺害於風波亭,舉國上下對此無不義憤填膺。當時,秦檜在臺上,人們還不好公開罵。這時杭州城中,有一戶飲食攤販便創出一道食品的新形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憤怒,他把面搓捏成形如秦檜和王氏的兩個面人,絞在一起放入油鍋裡炸,並稱之為「油炸檜」,一時傳遍了杭州城。人們為了發洩憤怒,便爭相購買。隨著顧客越來越多,城裡的店鋪就簡化了製作工序,直接把兩條面纏繞起來油炸,成為現今常見的炸油條。
至今,有些地方仍有把油條稱為油炸檜或油炸鬼。在杭州城裡還有一種食品叫「蔥包檜兒」,就是將油條、蔥段、甜麵醬捲入春餅中,一塊兒食用。所以說,油炸檜、油炸鬼之名是始於南宋時期,且和秦檜密切相關,是有一定依據的。奸臣,就應該下油鍋。
秦檜是永遠下油鍋的貨,不過這傢伙還是有心計的人。據說他為宰相時,在都府前院種有一株石榴,每次結果時,秦檜都會細心觀察後記下果實的數目。一天突然少了二顆石榴,秦檜裝作不知,過了幾天,秦檜檢閱馬匹時,突然回頭對手下說:「拿把斧頭來,把這株石榴砍了。」旁邊一名秦檜的親信,立即脫口說道:「這株石榴所結的果實很甜,砍掉太可惜了。」秦檜回頭對他說:「原來偷我石榴的就是你。」那名親信一聽,立即叩頭認錯。這「油炸檜」奸不奸,算計人是高手中的高手。
秦檜從淮安金人手裡跑到南宋,他能夠兩度出任宰相,說明秦檜還是有本事的。如在籠絡人才方面,他的妙招還是出人意料的。有一個讀書人偽造秦檜的信,拿去見揚州太守。太守發覺是封假信,即將信沒收了,還把這人押回去交給秦檜發落。秦檜見是這麼一回事,反而給他一個做官的資格。有人問秦檜是什麼緣故?秦檜說:「有膽量偽造我的信,一定不是個普通人,如果不用一個官帽套住他,他也許會投靠南方或北方敵人的。」「油炸鬼」就是「油炸鬼」,籠絡起人來不輸奸雄曹操。(文/蔡駟 ) (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