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悟空 美編:刀妹 校對:紫藤
股票漲漲跌跌,起起落落最正常不過了。常在河邊走,難免不溼鞋,幾乎炒股的人都被套過。
投資總是一賺二平七虧損,即便你是那幸運的10%,也不能保證永不被套。但是買房就不一樣了,除非你買到爛尾樓,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凡是能夠順利交付的房子,業主都賺了,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但是,隨著大家都明白了這個道理,房地產已然從藍海進入紅海,多方的博弈下,未來這個蛋糕究竟走向何方,誰都不知道。
今天,悟空是試著分析一下基本面,不能說指導大家如何買房,但至少能給各位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思路。
【一】鄭州樓市未來十大特徵
大家一定聽說過,「房價長線看人口」;但人口要怎麼看,人口怎麼能洞察出哪裡投資潛力?
今天我們通過分析鄭州的基本面,來揭示鄭州地產投資一些基礎情況;首先,我們來看幾個簡單的數據:
人口增速:鄭州2018年人口突破1000W,排名全國主要城市前列;
人口紅線:國家未限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卻對北上深設置了人口紅線:北京2300W、上海2500;而鄭州雖然如今有1000W+人,而我們未來短期內不設人口紅線,反而在大力吸引人來鄭州,我們會朝著1250W、1500W邁進。
人口密度:鄭州人口密度全國頂尖,考慮到這座火車拉來的城市更難統計流動人口,實際鄭州的人口密度可能更高。
戶籍人口:鄭州戶籍人口佔比很少,低於中國其他主要城市,看看我們周邊,有太多在鄭州工作,戶口卻不在鄭州的人。
人口活力:背後有一億河南人的人口基數,有著京廣線、隴海線等主要幹線持續帶來的「打醬油過路」人口。
通過以上數據,均指向兩個簡單而重要的結論:
特徵一:鄭州的長線投資潛力在全國前列,悲觀點排名前20,樂觀點我們認為鄭州能排到前15甚至13。
特徵二:鄭州房價有堅實的人口需求基礎,在沒有強制幹預的情況下,很難有下行的空間。
儘管悟空短期內對鄭州房地產持悲觀態度,但從長期看,持續增長還是主題。
接著,我們來看一個很重要的城市基本面,鄭州的人口年齡結構:
與戶籍人口比例的情況類似,鄭州有著完全不同於中國其他城市的人口結構;老年人口佔比相對低。比如上海,60歲以上的人口佔到了30%;而我們周邊城市武漢、西安,甚至濟南城市底蘊都比鄭州濃厚的多,老年人也相對多。但鄭州不一樣,因為城市年輕,有著大量的地市移民,有著大量河南地市的年輕人口流入。
由於年輕人的比例大,且戶籍人口大部分都是移民過來的年輕人,就導致幾個結論:
不像其他城市的眾多土著,用手裡的錢根據自己對老城區的偏好定義出所謂的地段的高低貴賤;鄭州由於城市太年輕,由於大部分都是第一代人,除了個別拆遷戶,外來人口和本地人相比貧富差距不大。
因此:就出現了特徵三:鄭州還沒能建立地段認同,年輕人的喜好,決定著城市發展方向,比如很多老鄭州人認同的城市中心二七廣場,在新鄭州人眼裡那裡根本就是不值得一去的地方。
特徵四:文化包容力強,貧富差距相對小;
大量的年輕人導致鄭州整體對房子的偏好會與其他城市有明顯不同,因此:
特徵五:剛需偏好的房子有旺盛的需求,也流通性更好,偏好包括:喜歡新房或次新房、喜歡居住體驗好的社區、首選兩房或三房、對通勤有硬性要求,因此也偏愛地鐵房。
北京西城東城越內環房價越高,而我們的二七廣場附近,或者說一環內房價未必高。
由於都是剛需,大家買房都是因為要結婚、要生娃等迫切的需求;不像其他城市的主要需求是置換房子,等一等也沒關係,因此:
特徵六:鄭州樓市需求持續性強,觀望情緒弱,觀望周期短,人們敏感度低,生怕有個風吹草動房價就大漲,失去自己的上車機會,這是剛需的普遍焦慮心態。
特徵七:目前仍然是剛性需求市場,剛需住宅筍盤極少,剛需區域89的小三房供不應求,即便高大上的北龍湖,140多平左右的「小戶型」卻很搶手,也讓悟空我腦洞大開,想出了「剛豪」這個詞彙。從北龍湖到南龍湖,小戶型好賣,成了一個城市的基本面。
由於年輕人多,直面買房、買車、結婚、養娃等經濟壓力,導致:
特徵八:鄭州消費水平低,奢侈品消費少,商業水平落後,沒幾個像樣的商場。不是開發商不蓋,是蓋了不賺錢,沒有動力蓋,因此,大量商業商務用地淪為公寓,大量的公寓供應讓這種產品成為大坑。
特徵九:遠郊概念盤註定一地雞毛,說這句話可能會得罪很多人,但從鄭州的人口數量、財力、精神追求等註定遠郊概念盤很難成功,因此,你要不要去碰,自己決定。在鄭州,切勿拿北上廣深的邏輯去對標。
特徵十:鄭州教育資源不足,優質教育資源更是極端緊缺,因此學區房相比其他城市未來會有更大的想像空間;說這裡不是捧學區房,只是告訴大家,買房時,學校,註定成為我們最優先考慮的因素之一。
【二】各版塊買房建議
分析完鄭州樓市未來的十大特徵,就可以根據這些特徵做出自己的判斷。
首先,我長期看好鄭州樓市,在沒有強制幹預的情況下,很難有下行的空間,但問題是現在有ZC的強制幹預。
未來房價起來,需要解除限購併加上政策刺激,所以,短期內不具備大漲可能,所以對於投資投機性需求,從資金成本考慮,悟空個人是不反對,不鼓勵,但不看好。
這些話,我對我周邊的朋友親戚這麼說,也對你們這麼說。
對於剛性需求,你不得不買,容不得你患得患失。既然買,根據上文的分析,咱們不妨閒聊一下,觀點不同,那麼你是對的。你不必反駁我,我也沒有試圖去改變你,僅供參考。
整體的原則是:富買東、窮買南、地緣、改向西北看。
先說東部:
老鄭東新區包括北龍湖、龍子湖、高鐵板塊等,無論從短期還是中期看,都是鄭州價值最高地,同樣也是價格高地。至於長期,我眼光看不了那麼久,也不算命。目前老東區環境好,就業機會多,肯定是最優先考慮的。
作為鄭州終極置業的地方,在東區買房在預算允許的情況下,戶型自然越大越好,三房四房及以上的終極戶型是優先考慮的。
除了老東區外,作為外溢之地的白沙組團,未來發展潛力巨大,規劃更加高大上,但從規劃到建設到落地成熟,還需要時間,這點不吹不黑。因此,短期看需求,中長線投資在這裡買不會出錯。
作為外溢中的外溢,綠博組團近期價格回歸理性。這裡環境好,規劃高,產業以文旅為主,其成功的關鍵是開發商能否把配套的文旅做好,如果都像建業這樣,綠博後期肯定沒問題;但是如果開發商只是賣房,文旅配套去糊弄,後期就不好說了。因此,這個地方充滿不確定性,我建議剛需不要買。改善要買的話,建業橙園和新築可以去看看,做的真不錯,不管是樓盤,還是配套。
老經開算是東部?又或者南部?姑且算東部吧。這裡抱著東區大腿,已經漲過一輪,在城市面貌沒有發生質變的情況下,未來還是以穩為主,經開區的濱河國際新城也高新新區的雙湖科技城一樣,政企聯合開發,前途未知。看好的力挺,看空的打壓,其實都沒有必要,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但我個人還是挺看好濱河的,濱河居住,東區上班很方便。但是他現在價格不低,其投資價值,絕對沒有開發商吹得那麼厲害。
關於未來這裡的樓市,經開佛系買(除了國際物流園區),漲也漲不到哪去,如今降也降不到哪去了,適合改善置業。
再說下北部:
其實大北區,包含金水北區和惠濟區,以及高新區的一部分,我們暫且只說金水北和惠濟區。二者同區不同命,金水北一路高歌,惠濟區一曲涼涼。
但這只是表面,大北區整體還是下行比較嚴重的,金水北的開盤數據,實際遠沒表面賣的那麼好。
但是,這依然是鄭州改善最值得去買的地方之一。
如果在北區買,建議買4號線地鐵沿線及靠近東區的部分,整個大北區,越往西,價值越小,在戶型上,建議買闊綽三房戶型,儘可能一步到位。
接著我們說西部:
儘管現在有「一心兩翼」政策加持,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西區也是遙遙領先,但是,東強西弱的城市發展現狀短期內不會改變,缺乏高端就業機會,缺乏企業入駐依然是西區最大的硬傷。
但是,就生活而言,西區的幸福指數是很高的,而且,不要小看地緣及這裡對於河南西部地區的輻射,這樣的購買力足以讓西區的價格穩中有升,但是暴擊,基本不可能。
就西區本身而言,中原區樓盤整體容積率較高,但改善需求強烈,如果老中原區出改善盤,可重點關注,果斷出手。中原新區尚需時日,即便中原華僑城入駐,也是先住宅,後文旅,具體你懂的。
高新區及高新新區可以分開來理解,高新區基本成熟,城市面貌相對不錯,配套也完善,推薦地緣性年輕人首次置業買這裡。
至於高新新區,現在價格低,城市規劃也好,但距離遠,不在城市主流發展線上是最大硬傷,至於以後的發展趨勢是怎麼樣,說實話,我不知道,所以分析不出個所以然來,這裡和經開區國際物流園區基本代表著鄭州上車的最低門檻,手頭預算實在不足,有很想上車鄭州,這裡再去重點考慮,當然,這裡小三房最值得關注。
最後說下南部:
南部包括管南,二七新區等地。
關於管南和二七新區,由於城市面貌差,大車多,缺乏高大上的規劃,一直不被看好,但是管南逆勢上漲,二七新區在市場不好的時候,有幾個樓盤把價格微調,但降幅絕對是鄭州最低的。
穩中有升,至少是穩定,讓南區上演了華麗的逆襲。
管南價格穩定後,還會微漲,別說什麼未來這裡供應大,都是千畝大盤萬畝大盤的,未來要出問題。你家裡也有麵粉,你蒸饅頭你會一次蒸完不?開發商也不傻,ZF也不傻。
需要了,拿出來一點,不需要,就放著,離東區近,未來軌道交通和開車到東區很方便,又有城市資源,個人看好管南的未來。
至於二七新區,沒有什麼利好,但是,你就架不住他價格低啊!再說有南龍湖1W的託底價,二七新區如今1.3W的均價,還是很安全的。
儘管管南二七很穩定,但是在這裡我依然不建議買大戶型,兩房,89小三房是這裡置業的主題,將來也好賣。改善盤在這裡能買不能,我的答案是能,但儘量不要去買大戶型,這兒的大戶型,未來出手會很難,因為,這裡目前這裡新房銷售的痛點,都在大戶型上。
【三】結語
我覺得大家在考慮購房的時候,重點不是去了解區位到底是不是最好的,畢竟充分的市場化下價格都是動態的,尤其是二手房市場更有他的合理性所在,大家要考慮的是什麼樣的房子更合適自己,這才是最關鍵的,雖然,這是一句廢話。
尤其是城市發展格局已定,各版塊的價值已經通過價格顯現出來的今天,很難有區域短期內發生暴擊。
25年前,東郊農民並沒有比西郊農民有什麼優越感,因為那時候城市發展格局還不明朗。那時候城市發展就好比小學階段,沒準誰是黑馬,成績說起來就起來了,現在大家都上到高三了(城市化率60%了),能報考什麼大學,心裡都有數。
所以,在買房的時候,根據自己財力選擇適合自己生活的區域,才是最正確的。
你說你一剛需,主城區還沒房,綠博再好,你也別去湊熱鬧;
都說南城亂,但你預算不多,又不想離主城區遠,二七新區自然適合你;很多人不看好平原新區,但一個人,考入了那裡的公務員,他就不能在當地購房嗎?
所以,不要再說哪個樓盤好了,好了未必適合你。永威上和院,我覺得他好,你去買嗎?
有時候給後臺粉絲介紹個樓盤讓他買,很多人冷嘲熱諷這個樓盤多垃圾,但是你知道他手頭那僅有的預算,也許這是他唯一能上車的樓盤。
就項目論項目,是愚蠢的事情,所以別再問我那個盤能買不能這樣的開放性問題。你們把問題描述的越詳細,我越能快速的給你們一些好的建議和判斷,所以最好是系統描述下個人需求,比如首付,總價,戶型,學位,核心訴求,區域傾向性,持有周期等等。
一句話,對於普通人來說,買房賺錢主要靠的是大勢,你2015年買,2017年賣,阿貓阿狗都能賺錢。
如今各路大神縱橫,但2017年買房,2019年賣房,你選的樓盤再好,基本也不賺錢!
你說,是這道理不?
ID:donggetanpan
備註: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東哥探盤觀點。
【註: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本平臺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