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山之戰:解放軍首次三軍聯合登島戰役(圖)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片:一江山島戰役

  從這期陳虎點兵開始,我們用幾周的時間把關注點放到一江山島作戰。

  近幾年,圍繞我國周邊一些島嶼主權、海洋權益的紛爭愈演愈烈,周邊個別國家製造奪島作戰的緊張氣氛,使得一些軍迷和網友越來越關注島嶼攻防作戰。

  島嶼攻防作戰是十分複雜的作戰樣式,包括登陸、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等系列問題。研究島嶼攻防作戰有一個鮮活的標本,1955年1月,解放軍首次進行的三軍聯合登島戰役——一江山之戰。結合一江山島作戰,講一講島嶼爭奪作戰的一些情況。

  一、從作戰力量來看,一江山島之戰兵力投入之多達到戰役規模

  說到一江山島作戰,很多資料表述為「一江山島登陸戰鬥」,作戰時間為1955年1月18日,登島兵力是一個加強團,實際上是陸軍四個營,按照我軍戰鬥和戰役的劃分,單從登島兵力構成來看,這次確實只是一場戰鬥規模的作戰。

  實際上一江山島之戰的作戰規模遠不止這些。從一江山島登島作戰這兩天作戰投入的兵力來看,按照現在的公開資料,是陸軍四個營,另外有炮兵的四個營又十二個連,還有高炮六個營,海軍艦艇188艘,航空兵22個大隊,184架飛機。加上海軍、空軍的兵力,用一場戰鬥來界定這次作戰顯然是不準確的。這正是現在稱之為一江山島戰役的原因,是從三軍聯合的更大的視角來看這場作戰。

  一江山島之戰是在一個更大的背景下進行的,目的是要解放浙江東部的沿海島嶼。浙江東部的沿海島嶼是以大陳島為核心,攻佔一江山島實際上是解放大陳的前奏。在攻擊一江山島之後,大陳島的守軍自動撤退。放在大陳戰役這個更大的歷史背景下,到現在很難查出解放軍和國民黨軍投入的總兵力究竟有多少,這個涉及的方面非常廣泛。

  二、從作戰指揮來看,一江山島之戰指揮層級之高達到戰役規模

  指揮這場作戰的解放軍最高指揮員是當時的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在作戰指揮所下又劃分了空中、海上、登陸、後勤等幾個指揮所。

  負責這幾個方向作戰的指揮員分別是:海軍是當時的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彭德清,空軍是當時的華東軍區空軍負責人聶鳳智,登陸作戰的指揮員是二十軍軍長黃朝天,負責後勤方面指揮的是浙江軍區代理司令員林維先。這些指揮員都是軍以上包括大軍區一級的領導。

  從指揮員的份量上,可以感受到這場戰役的規模究竟有多大。

  三、從作戰時間來看,一江山島之戰時間跨度之長達到戰役規模

  一場戰役延續時間包含戰役準備和戰役實施兩個階段,顯然1955年1月18日僅是登島作戰的時間。從戰役準備和戰役實施兩個階段來看,這個時間會大幅度延長,如果包含奪取制空權、制海權,時間就更長了。

  翻閱史料會發現,解放浙東沿海島嶼作戰很早就已經在籌備。1952年,華東方向的領導層給中央提交過相關的報告。當時正是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毛澤東的批覆是等到戰爭結束後再說。

  1954年6月,當時的華東軍區再次提出報告時,毛澤東明確批覆,可以做好準備了。很多的資料把1954年6月作為戰役的起始時間。如果這樣算起來,從1954年6月至1955年1月18日,這就有半年多的時間。

  實際上, 1954年6月前,在浙東沿海上空奪取制空權的戰鬥已經開始了。1954年3月份,海軍航空兵首次與當時國民黨軍的空戰作為奪取這個方向制空權的一個標誌性戰鬥。這樣,從1954年3月份至1955年1月18日,整個戰役的涵蓋時間又延長了3個月。

  從大陳戰役的角度來講,真正整個解放大陳列島最後的動作是——1955年2月8日臺灣方面從大陳島撤退。從最早奪取制空權的戰鬥開始,到當時國民黨軍隊從大陳島撤退,幾乎是近一年時間。從這個時間的延續上可以感受到這次戰役規模有多大。

  四、從作戰全程來看,島嶼攻防作戰範圍雖小規模卻巨大

  把一江山島之戰作為一個標本,放到島嶼爭奪這樣的背景下,來研究島嶼攻防作戰的規模會有多大,複雜程度會有多高。

  一江山島僅是一個面積不足兩平方公裡的小島,但是雙方圍繞著這個小島的攻防作戰、投入的兵力極其巨大,延續的時間又是如此的漫長。所以說,島嶼爭奪戰不僅是一個簡單的登陸、反登陸。要想奪島、佔島,必須要奪取制空權、制海權,必須要有前期布施的一系列作戰行動。

  看似很小的島嶼,但是整個的作戰規模可能會非常驚人,作戰的過程也會極為複雜。因此,研究島嶼攻防作戰應從更大的視野去著眼。

  實際上,從一江山島來看島嶼攻防內容還有很多。下一期的陳虎點兵繼續來講島嶼攻防作戰的作戰布施。(陳虎)

相關焦點

  • 奪島一江山
    乘船渡海,登島踏尋,總面積不足2平方公裡的小島平靜祥和,一覽無餘。如果不是隨處可見的殘存工事,人們很難想像,這個彈丸之地曾被國民黨視為「反攻大陸」的跳板和重要的前哨陣地。  65年前,一江山島之戰是我軍歷史上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登陸作戰,從「小米加步槍」到「飛機加軍艦」,從「土八路」到海天雄師,「周密策劃」且「執行得很好」的協同作戰讓美國人都「大為震驚」。
  • 陸海空三軍首次協同作戰,三小時「拿下」一江山
    乘船渡海,登島踏尋,總面積不足2平方公裡的小島平靜祥和,一覽無餘。如果不是隨處可見的殘存工事,人們很難想像,這個彈丸之地曾被國民黨視為「反攻大陸」的跳板和重要的前哨陣地。一江山島戰役前,陸海空三軍在寧波舟山的穿山港演練。
  • 解放軍進行一江山島戰役,陸海空聯合作戰投射彈藥605噸
    1955年1月18日,舉世矚目的一江山島戰役打響。解放軍首次實施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集結陸軍大小火炮212門、空軍飛機184架、海軍艦艇186艘,另有三軍兵力近萬人,目標直指面積不到2平方公裡的一江山南北兩島。
  • 緬懷三軍英烈 傳承一江山精神——解放一江山烈士紀念碑碑文敬讀
    面對著這種情況,我人民解放軍在人民殷切的期望下,於一九五五年一月十八日奉令向一江山敵人發起進攻,在陸海空軍英勇機智的協同動作下,經二小時的劇烈戰鬥,遂將盤踞島上的蔣賊軍全部殲滅,一江山也即獲得解放。由於這一勝利,美帝國主義者和蔣賊都大起恐慌,即把盤踞於大陳、漁山、披山、南麂等島的殘軍悉數撤逃。從此我省沿海島嶼全部解放,蔣賊軍的騷擾也即煙消霧滅。
  • 第一次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一江山島戰役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 題:第一次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一江山島戰役  新華社記者梅世雄、解放軍報記者毛俊  「62年前的一江山島戰役,不但創造了我軍軍史的第一,而且也創造了世界軍事史的奇蹟。」1955年1月18日8時,在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的統一指揮下,華東軍區部隊發起了一江山島戰役。現任軍事科學院黨委秘書的黃宙峰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一江山島戰役既是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次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而且還是世界軍事史上第一次在白天發起的三軍登陸作戰。
  • 一江山島渡海登陸作戰 解放軍第一次三軍聯合作戰
    為實現中央軍委解放浙江東南沿海島嶼的決心,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組成浙東前線聯合指揮部(簡稱「浙東前指」),軍區參謀長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下設三個軍種指揮所。為以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浙東前指」決定首先攻佔一江山島。
  • 血戰一江山島:張愛萍指揮解放軍第一次三軍聯戰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和海航部隊的強大機群,70多艘登陸艇滿載5000多名指戰員,在40餘艘作戰艇的掩護下,向這個面積不足2平方公裡的小島猛撲過去。  這是人民解放軍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三軍聯合登陸作戰。當時解放軍並沒有這方面的經驗,那麼,陸海空三軍應該怎麼配合?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條件才能打贏這一仗呢?
  • 陳虎點兵:從一江山島之戰來看島嶼攻防作戰
    近幾年,圍繞我國周邊一些島嶼主權、海洋權益的紛爭愈演愈烈,周邊個別國家製造奪島作戰的緊張氣氛,使得一些軍迷和網友越來越關注島嶼攻防作戰。島嶼攻防作戰是十分複雜的作戰樣式,包括登陸、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等系列問題。研究島嶼攻防作戰有一個鮮活的標本,1955年1月,解放軍首次進行的三軍聯合登島戰役——一江山之戰。
  • 第一次參加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解放一江山島
    1954 年 8 月初,空軍先後出動偵察機 17 批 60 架次,對大陳、一江山、漁山、披山等島進行航空拍照偵察,獲得大量情報資料。9 月,浙東前指決定戰役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奪取制空權、制海權,掩護參戰部隊進行戰前訓練;第二階段實施渡海登陸作戰。
  • 我軍歷史上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粉碎國民黨軍「反攻大陸」美夢
    回望65年前,那場改變了臺灣海峽鬥爭形勢和戰略態勢的勝利之戰。點擊下方觀看視頻為什麼要發起一江山島登陸戰?但是考慮到人民解放軍以前沒有進行過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直奔大陳不一定有把握,故決定打一江山島作為練兵。1954年7月中旬,中央軍委向華東軍區下達命令:「應於9、10月間,以海、空軍轟炸大陳之敵,並以一部陸軍部隊攻佔一江山島」,這道命令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因為它標誌著解放軍將首次實行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這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次歷史性跨越。
  • 三軍合力 兩小時解放一江山島
    原標題:我軍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    三軍合力,兩小時解放一江山島    1955年1月18日,解放軍華東軍區集陸海空三軍之合力,以雷霆萬鈞之勢,對盤踞在浙東海域一江山島的國民黨軍發起登陸打擊,以極小代價全殲國民黨守軍,一舉打破號稱「固若金湯」的敵大陳防禦體系,改變了東南沿海的鬥爭形勢。解放軍指戰員在這場勝利背後付出的智慧與努力,值得我們學習、思考和借鑑。    真打實備之功。
  • 90個第一|第一次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一江山島戰役
    「62年前的一江山島戰役,不但創造了我軍軍史的第一,而且也創造了世界軍事史的奇蹟。」現任軍事科學院黨委秘書的黃宙峰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一江山島戰役既是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第一次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而且還是世界軍事史上第一次在白天發起的三軍登陸作戰。「其他的陸海空三軍登陸作戰都是在晚上發起的,比如二戰時期著名的諾曼第登陸。」黃宙峰說。
  • 一江山島戰役與氣象保障
    一江山島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實施的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這場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攻大陸的企圖,為我軍未來的登陸作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在保證戰役勝利的諸多要素中,軍事氣象保障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對一江山島戰役氣象環境及其氣象保障組織與實施進行全面的分析,以期對現代軍事氣象保障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啟示。
  • 亮劍臺海:我軍首次聯合作戰解放一江山島紀實
    1954年7月中旬,中央軍委命令華東軍區:華東軍區應於九、十月間,以空、海軍轟炸大陳之敵,並以一部陸軍部隊攻佔一江山島……這道命令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不僅因為它是打擊美、蔣協防陰謀,查明美帝國主義的企圖,為而後解放東南沿海諸島創造條件,從而警告美、蔣:中國人民決不會屈從於美國的壓力,一定要解放敵佔島嶼――更是因為它的宣布,標誌著解放軍將首次實行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
  • 一江山島戰役——中國軍隊首次陸海空聯合作戰
    據守該島的國民黨軍1100餘人,經常進行騷擾活動。為解放浙江沿海島嶼,人民解放軍於1955年1月18日發起了一江山島登陸作戰。參戰部隊有4個步兵營,9個炮兵營,22個空、海軍航空兵大隊,各類艦船188艘。18日上午8時,航空兵、炮兵先後實施火力準備。14時30分,渡海部隊登陸成功。戰至19日2時,擊斃國民黨守軍519人,俘虜567人,以犧牲393人的代價解放了一江山島。
  • 解密一江山島登陸戰役之:他讓國民黨炮兵一炮未發!
    今年是一江山島登陸戰役65周年。65年前,我人民解放軍發起登陸戰解放了一江山島。
  • 解放軍第一次陸海空軍聯合作戰,一江山島戰役為何這麼難打
    1955年1月18日早晨至19日凌晨,經過一天一夜激烈戰鬥,解放軍華東軍區部隊勝利攻佔位於浙東沿海的一江山島,殲敵守備司令王生明以下千餘人,取得了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勝利。
  • 【深度】解析一江山島戰役
    據守該島的國民黨軍由「一江山地區司令部」所轄之第4突擊大隊、第2突擊大隊第4突擊中隊及1個炮兵中隊共1000餘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根據浙東沿海國民黨軍所佔島嶼的指揮中心和防禦重點是大陳島,而一江山島是屏障大陳島的前沿據點等情況,遂決定集中兵力,首先攻佔一江山島,爾後再轉兵攻取大陳島,以擊破國民黨軍在浙東沿海島嶼的防禦體系。
  • 一江山島戰役為何對解放軍如此重要?
    今日的「一江山島營」,可謂解放軍軍改最新成果的代表,舊式摩託化步兵快速向多兵種協同作戰方向改進,站在了陸軍調整轉型的前沿。   事實上,也正是這支英雄部隊,在64年前作為浙東沿海「一江山島」登陸作戰主力,打贏了我軍歷史上第一次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揭開了我軍現代化戰爭的嶄新一頁。
  • 我軍首次陸海空聯合作戰曾在台州這座小島上
    反映張愛萍將軍組織指揮解放一江山島戰役的銅雕《前指》,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一江山島登陸戰紀念館前落成。新華社 資料圖一江山,一個在中國地圖上用放大鏡才能找到的島嶼。乘船渡海,登島踏尋,總面積不足2平方公裡的小島平靜祥和,一覽無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