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提醒你:一個人想要發達,靠的不只是勤勞,是有道理的

2020-12-21 小薇談電影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很多事情感覺到不順利,這個背後是自己不夠努力?還是自己在這方面運氣不夠呢?想要發達順利還需要什麼幫助?

其實簡單一句話,一個人想要發達,不是光靠努力就夠的,在這個世界上,能夠一路發達的人很少,很多人都是經歷挫折才發達起來的,這裡面就要求我們要抓住經驗,在《易經》中就有提示。

《易經》這本書中,就記載了無數老祖宗的智慧。很多人把易經成為群經之首,稱為經典中的經典。

《四庫全書》裡面評價:「易經用途廣泛,包含了古代帝王之學,軍事,宇宙天文,醫術,命理佔卜,經濟,文化,音樂,數理」如果把《易經》當做預測命運、勘驗風水的小冊子,未免是對古人的褻瀆,易經裡面的道理就是教會我們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易經》告訴我們,一個人想要發財,靠的不是勤勞!不懂多體會四句話,是有道理的

只有弱者才會有暴脾氣,強者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管是大財還是小財如果脾氣差,是守不住財的,古人講「德不配位」就是告訴我們要想發達就要符合該有的肚量,品德。

當我們本事不大的時候,脾氣就不要太大,否則你會很麻煩,想發財,多半沒可能。

一個人想要發財,先要失去暴脾氣,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你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好,你又如何掌控你整個人生?

真正的強者,往往都戒掉了情緒,懂得隱忍,不會輕易動怒發脾氣。隱忍,是為了積蓄力量,強大自己,蓄勢待發,絕地反擊。

人活著,只有學會獨立

易經裡面講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這裡面講的就是人要有獨立意識,人的命運是把握在自己手上的,只要我們努力,「天」也會幫助我們。

通往財富的道路上,你唯有變得足夠強大,你才能打開財富的寶箱,獲取你想要的財富。你不努力,靠誰都沒用;你不優秀,求誰都一樣,依賴別人得不到機會,只有自己獨立才能成事。

我們大家都聽到的「褚橙」創始人褚時健,74歲創業,承包了一片2400畝的荒山種起了橙子,在他85歲那年,他的果園年產橙子8000噸,利潤超過3000萬元,一代「煙王」就此華麗的變身為「橙王」。

什麼是成功,成功不是巔峰時候的風採,而是能夠承受跌落谷底的反彈,獨立意識絕對是成功離不開的因素。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周易》有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中蘊含著非常重要的道理。我們從宋耀如的家族故事就可以看到,宋耀如很多人不熟悉,但是提到他的6個子女大家肯定很熟悉。

宋耀如有六個子女:宋靄齡、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宋子安、宋子良。長女宋藹齡嫁給了財政部長孔祥熙。二女宋慶齡嫁給了孫中山。三女宋美齡嫁給了蔣介石。

長子宋子文是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財政部長。次子宋子良曾擔任外交部總務司司長、中國國貨銀行總經理、廣東財政廳廳長等職務。三子宋子安曾任中國國貨銀行監察、香港廣東銀行董事長。為什麼這個家庭人才頻繁,跟祖上的積德行善有關係。

清朝晚期,海南島文昌縣有一位叫韓鴻翼的長者,他熱心慈善,經常賑濟窮人,以至於漸漸把家產耗盡了。韓鴻翼有一個兒子,名叫韓教準,因為韓氏後來改姓宋,韓教準就改名為宋耀如。

雖然韓鴻翼老先生行善積德,一生默默無聞,但上天賜給他的孫輩卻是聞名全國的能人。這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明證。

易經裡面的道理告訴我們一定不要做壞事,常做好事,為人正直,自信果敢,不管是做生意還是工作都能獲得很好的機會。

如果只能選一本書代表中國文化,應該選哪本?

不是《論語》,也並非《道德經》,而是《易經》。《易經》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閱盡世間萬本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曾國藩說,《易經》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馬雲則認為,職場人都該去《易經》裡拜拜師,並感嘆道「自己得益於比別人讀得早」。·國學大師南懷瑾也曾說:「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

可以說,古往今來的成事者,無不讀《易經》讀懂了《易經》,也就讀懂了最高級的為人處世

《易經》裡,寫盡了生命一屈一伸,陰陽調和,宇宙變化,人生處世哲學。

「泰卦」告訴我們,如何跟任何人都聊得來;「益卦」告訴我們,借錢是門大學問;「賁卦」告訴我們,如何不被中國式人際關係綁架;「蒙卦」告訴我們,如何培養出讓人人羨慕的孩子;「屯卦」告訴我們,有一種人生大坑,一定要規避;「歸妹卦」告訴我們,如何協調好夫妻之間的感情和利益。

在古代,《易經》就相當於今天的「手機」,有什麼不懂的就去看易經,家家戶戶都必備一本以便隨時解惑。

懂《易經》的人有很多,想學《易經》的人更多。可惜的是,不是每一個懂《易經》的人,都能讓一個普通人真正邁入《易經》的門裡。很多人講《易經》,枯燥乏味,讓人找不到共鳴。特別是傳統的文言文,現在很少人能夠看得懂,想看但是看不懂的情況很多。

我們都知道易經的重要性,但是苦於看不懂,這麼辦?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自己也在看到全注全譯+彩圖版本的《圖解易經》,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述易經的故事,避免了看不懂的麻煩。

比方這個卦為什麼要叫「頤」卦?

圖譜會告訴你:卦象四四方方中間空,看起來很像「口」字。原來「頤」指的就是嘴巴,這一卦跟吃飯說話有關。

而對於《周易》中晦澀的卦辭,書裡會用白話文逐字逐句翻譯。

書中對「乾卦」第二爻「見龍在田」的翻譯,並以周文王的故事為例進行講解

《圖解易經》就是用圖解、白話文翻譯、注釋以及講歷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把抽象的道理變得通俗、淺顯、接地氣。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

它讓《易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你不必花費力氣啃文言文,也不用具備易學專業知識,僅僅閱讀它就能輕鬆入門讀懂《易經》,每天有空翻一翻,一個月之後就會收到驚喜了。

如果有一樣苦惱的朋友,也可以選擇這個版本的《圖解易經》來讀讀看。《圖解易經》僅需要56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想想都划算!

相關焦點

  • 易經提醒你:一個人想發達,並不只是靠勤勞,建議你讀讀這4句話
    老人們經歷了更多的事情,走了更多的路,獲得了更多的經驗,因此他們對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這些智慧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和理解。《易經》記載了無數先人的智慧,《易經》告訴我們,勤勞能夠發一些小財,但如果想要致富你得明白這四句話。
  • 易經告誡:一個人想發達,並不只是靠勤勞,建議你讀讀這3句話
    縱觀古今,那些最終能走向成功的人,都是在最困難的時候不輕言放棄的人。《易經》中有這麼一句話:「潛龍勿用」。這句話出自「乾卦」的象辭,意思是說,事物在發展之初,就算勢頭比較好,也是比較微小脆弱的,應當小心謹慎。這句話用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是相當有道理的。
  • 易經告訴你:一個人想發達,並不只是靠勤勞,建議你讀讀這4句話
    易經告訴你:一個人想發達,並不只是靠勤勞,建議你讀讀這4句話第一句:做人不能好高騖遠,做事要重視原始積累無論是做事也好,還是積累財富也好,都要重視原始積累,也就是開源節流。人的日常開銷,就是一進一出,只有進大於出,一個人才能有結餘。
  • 易經告訴你:一個人想發達,並不只是靠勤勞,建議你讀讀這3句話
    易經告訴你:一個人想發達,並不只是靠勤勞,建議你讀讀這4句話。第一句:做人不能好高騖遠,做事要重視原始積累不管你做事還是積累財富,都要注重原始積累,即開源節流。人們的日常開支是一進一出,只有當進大於出的時候,我們才能夠慢慢積累財富。不要因為你的錢少而忽視它。
  • 《易經》提醒:一個人能不能發達,靠的不是命,而是這三種能力
    《易經》提醒:一個人能不能發達,靠的不是命,而是這三種能力隨著我們的長大,對成功和財富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因為接觸得多了,就對這個社會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但不是每個想成功的人都能成功的,失敗的人覺得自己的失敗是因為命不好,是自己窮人的身份,限制了自己的發展。白手起家的人還少嗎?
  • 易經告訴你:一個人想發財,並不只是靠勤勞,建議你讀讀這3句話
    有一次,我要請他喝酒,還帶了幾個兄弟,只是想問問他們家最近幾年是怎麼發財的。一開始,他不願意說,他支支吾吾。最後是喝了酒,他說:「兄弟,30歲以後,你的人生不能出問題。你需要「運氣」!所有這些實際上都在《易經》中。我平時沒事幹就會拿來看。近年來,我的思想和行為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身邊的兄弟們都受我的影響,一步步改變著。
  • 易經提醒你:一個人能不能發財,靠的不是人脈,建議你讀讀這6句
    對此,老祖宗就總結過許多智慧,以下結合《易經》提醒你:一個人能不能發財,靠的不是人脈,建議你讀讀這6句第一句:做人不能好高騖遠,做事要重視原始積累無論是做事也好,還是積累財富也好,都要重視原始積累,也就是開源節流。人的日常開銷,就是一進一出,只有進大於出,一個人才能有結餘。
  • 易經:一個人「發達」前有3大徵兆,如果有一個,好運或要來臨
    易經提醒:一個人「發達前」有3大徵兆,如果有一個,好運就要來臨!徵兆一:德若配位,福氣自來《易經·繫辭》中有言:「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如果一個人能力不足,無意中得到巨額財富,卻不善於管理和經營,那麼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差,這就是「德不配位」的表現。一個人的好運氣,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德行配位」努力來的,也就是說,一個人只要有能力,且修養足夠高,福氣定能不請自來。
  • 易經忠告:一個人能賺多少錢,靠的不是人脈,提醒你讀讀這4句話
    不同的事,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潛伏周期。有的人幾年就爆發了,有的人需要十幾年,少數人需要幾十年。很多人等不到爆發,就失望放棄,半途而廢。易經忠告:一個人能賺多少錢,靠的不是人脈,提醒你讀讀這4句話第一句:做人不能好高騖遠,做事要重視原始積累無論是做事也好,還是積累財富也好,都要重視原始積累,也就是開源節流。
  • 《易經》告訴你:一個人拼到最後,靠的不只是努力和運氣
    我們經常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生活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總是會有一些坎坷和挫折,有時候會在思考事事不順到底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還是自己運氣不到?我國是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五千年燦爛的歷史中誕生了不少經典,哪怕是到了現在也不過時,其中「群經之首」的《易經》就講到了一個人拼到最後,靠的不只是努力和運氣。
  • 易經的忠告:男人想要發達,靠的不是人脈,不妨看一看這6句話
    不能抱著自己的錢少,就不以為意,事實上,只要自己堅持這種「入大於出」的思維模式,很快就能積少成多。《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一個人的遭遇,不管是好運還是壞事,好像都是突然遭遇的,但是,其實是你看不見,是有規律存在的,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 易經:一個男人想要發達,靠的不是人脈,建議你讀讀這6句話
    其實,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有規律的可言的,男人為人處世,做事情的能力和智慧的程度遠遠超過所謂的人脈。不要以結識了很多的朋友而沾沾自喜,因為能真正稱得上人脈的,少得可憐。對此,老祖宗就總結過許多智慧,以下結合《易經》智慧,分享男人慾成大器,靠的不是人脈,建議你讀讀這6句話。一、忌好高騖遠,重腳踏實地。
  • 易經提醒:家庭興旺發達,關鍵是靠這三個人!有一個,也要賀喜了
    老祖宗說:一個家庭的興旺發達,全靠這三個人,看下你的家庭有嗎?第一,家庭要想興旺發達,需得有識大體的老人易經強調:「老人無德,一家災殃」,可以說,老人的行為決定家庭的走向,老人作,那就是子女和家庭的災難。
  • 易經:一個人能不能發達,不是命,而是靠內外兼修的3種能力
    讀書讀到最後,一定會讀《易經》,老祖宗傳下來的書,怎麼能不讀?我說我讀懂《易經》了,立即遭到很多人質疑和譏諷。其實,當我第一次接觸《易經》的時候,我並不了解它,也對它不感興趣。後來,我讀了一兩千本其他的書,當我回去讀的時候,我開始理解它們了。
  • 易經提醒你:一個人能賺多少錢,其實早已註定,建議讀讀這6句話
    關於《易經》,我們聽過太多它的傳奇。譬如兩儀四象八卦、再譬如陰陽五行、河圖洛書、太極圖等等等等。它們神秘晦澀,卻又引人遐思。似乎好像只要得到了《易經》真傳,就能預測未來,避禍就福。易經提醒你:一個人能賺多少錢,其實早已註定,建議讀讀這6句凡事必有因果,你命中有多少財富,都是有定數的。命裡面有的,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求也求不來。
  • 《易經》洩露兩大成功秘訣:原來人拼到最後,從不是靠勤勞和聰明
    《易經》洩露兩大成功秘訣:原來人拼到最後,從不是靠勤勞和聰明人的一生,漫長而又艱難,有句話說的特別好,「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這就是說,人在漫長的一生中,其實有很多的無可奈何。但是當年我們面對這些無可奈何的事情的時候,究竟是自己的不作為還是沒有選對方向呢?而這種問題的答案,在易經中早就有所記載。
  • 一個人想發達,不是只靠勤勞,而是要做到這3點,才能越來越富有
    不信,你看看,在我們生活的周圍,都處都充斥著這四個字。如:獨家小院的大門上,客廳的牆上,學生的書桌上等。事實又上如何呢?勤不一定能讓人成功,但不勤勞肯定不會富有。「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這句話出自荀況的《荀子勸學篇》它原是告訴大家學習要勤奮,通過持之以恆,就必能收穫到自己想要的目標。
  • 易經提醒你:一個人能不能掙到錢,其實早已註定,建議讀讀這6句
    易經提醒你:一個人能不能掙到錢,其實早已註定,建議讀讀這6句在古代,《易經》是公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所以魯迅先生才會說:「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有一句話說的好,閱盡人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
  • 一個人想要出人頭地,光靠聰明是不夠的,聽聽《易經》這4點忠告
    《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整部《易經》,內容艱澀,涵蓋的道理,都蘊含在這8條天規之中,領悟它即可改變自己的人生。
  • 老祖宗提醒男人:一個人的財富絕不是勤勞,而是謹記這三條天規!
    俗話說,勤奮能使你富有。有一定的道理,但凡事無千篇一律。另一個概念是在《易經》中解釋的,它揭示了一一個家族的富裕並非全是靠勤勞得來,這難道是之前我們弄錯了嗎?很多人都認為《易經》是一部匯集中國古代漢族文化和智慧的結晶書,它是古代帝王和政要必須學習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