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網際網路的那些事兒
這幾年,「頂流」這個概念可以說深入人心。
中國超10億用戶的網際網路,每天上萬億次的搜索,讓頂流這個詞一發不可收拾。以前,「頂流」還只是形容當紅流量藝人,自帶粉絲群體,而且粉絲消費能力也高,這讓流量藝人的商業價值節節攀升。
而現在,「頂流」變成了一個通用詞,不僅網紅明星、電視綜藝是頂流,生活中吃喝玩樂的IP都可獲得頂流的稱呼。
而跟流量數據相關的是流量轉化、商業的變現,「頂流」對應著行業價值,也逐漸發聲著變化。
2019年之前,400萬柳州人絕不會想到,從小吃到大的街邊小吃——螺螄粉,會成為營銷界和餐飲界兩個領域的「頂流」。
2020年各式各樣的熱搜中,說「螺螄粉」簡直長在了熱搜上,據不完全統計,關於螺螄粉閱讀破億的話題超30個+。
2021年1月4日,2020年度十大產業帶公布,柳州螺螄粉、廣州美妝、濟寧小型挖掘機、義烏小商品、武漢漢正街等入選,體現了新時代發展下數位化轉型的加快和工業化生產的創新,螺螄粉徹底火了。
1、螺螄粉有多火呢?網友:太上頭!
據相關數據記錄,2020年,75%的中國人聽說過螺螄粉。
而即使在交通十分便利的現代,從上海出發到柳州,火車需要20個小時,飛機的飛行時間3小時。想要品嘗得著地道的地方美食,也很奢侈,如果要去當地,不僅要花費昂貴,更需要付出另外時間成本。
現在,兼具物美價廉和營養,又在工業化品與美食之間平衡走的袋裝螺螄粉,成了一種最好的選擇。
2019年,袋裝螺螄粉行業的產值已經達到60億元。
2020年,新冠疫情給速食食品加溫,方便麵、自嗨鍋、螺螄粉等迎來了大規模的銷量爆發。柳州市商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袋裝螺螄粉產業上半年時間已經創造了49.8億元的產值,2020全年超過100億元,較去年增長68.8%。同時,出口的螺螄粉是去年總額的8倍。
2020年10月,肯德基宣布推出雞肉螺螄粉,不久以前,元氣森林推出聯名款螺螄粉,李子柒、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等也推出螺螄粉。
據 《中國餐飲大數據2020》披露:全網1.2萬家螺螄粉店鋪,一年累計賣出了7.8億包,光是天貓就賣掉了1.38億包。
2020年的雙11,柳州螺螄粉銷量是武漢熱乾麵的9.04倍,冠軍實名;出口單銷售6.3萬,超越了5.7萬的火鍋底料。
在B站上搜索關鍵詞「螺螄粉」,有幾千條打卡測評視頻,最高一條有192萬點擊量,試吃螺螄粉也成了網紅視頻博主「打卡」的成就。
從百度指數來看,從2012年開始,螺螄粉搜索指數逐年攀升,超越沙縣小吃、黃燜雞、蘭州拉麵,到2016年2月,徹底超越其他國民小吃。
2020年,國民網紅美食當之無愧。
2、爆火背後是,非典型商業邏輯
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每個地方幾乎都有一種以上的地方美食。
眾所周知,螺螄粉的走紅,始於《舌尖上的中國》,但當年走紅的不單有螺絲粉,還有雲南諾鄧火腿、廣東竹升面、陝西岐山臊子麵等。而且即使在廣西,也不止螺螄粉:還有南寧老友粉、桂林米粉等同樣深得當地人心。為什麼是螺螄粉呢?
其實,螺螄粉的短時間爆紅並不是偶然,也不是單個案例,預製小龍蝦、自熱小火鍋等新興食品,在過去幾年裡迅速成為年輕人餐桌上的爆款。
它們都屬於方便食品的範疇。而這背後,富有感染力的KOL\KOC、購買力逐漸增強的Z時代消費者、新興而繁榮的零售渠道、成熟而發達的物流,都是它爆紅的原因。
1.螺螄粉是Z時代的社交貨幣
當人們在談論螺螄粉的時候,人們在談什麼?正如愛馬仕、香奈兒給人時尚一樣,螺螄粉也能展現消費者的個性,表達出對食物品位。
分享旅行、穿搭、美食,其實是在通過這些去展示自己的個性。當一個產品成為一種社交貨幣,那麼它很快就會流通和傳播。
知乎上「為什麼螺螄粉那麼臭,還有那麼多人上癮?」的回答獲得了3789個贊、1118條評論,大家都參在討論「為什麼喜歡吃螺螄粉?」有人甚至花了近4000字來回答。
到底是螺螄粉蹭熱度,還是蹭螺螄粉熱度?螺螄粉,就是移動的網紅標籤,激發年輕群體的獵奇心,完全滿足他們彰顯自己追求潮流、個性的心理。
2.螺螄粉是當代年輕人減壓的情緒表達
螺螄粉爆紅,也是年輕人飲食情緒的自由釋放。以前,在傳統的口味標準裡,螺螄粉是另類的,喜歡吃螺螄粉可能不是什麼好的習慣。
但是時代是變化的,隨著飲食多元化,這種長期飲食壓抑得到釋放。獵奇心驅動著年輕的消費群體,去品嘗螺螄粉的「臭」味。
《2019年白領生活狀況調研報告》顯示,大約70%的白領消費能力並不高,午餐花費低於20元。生活上的壓力,使94.9%的白領不同程度上的焦慮。
「酸、辣、鮮、爽、燙」的螺螄粉,價格也不貴,正好迎合了當下以95後為代表的新興消費群體的喜好。
「心情不爽,來一袋螺螄粉」成為許多他們解壓的新方式。
3.公共性場景,放大了市場的需求
一樣產品,一種思想,一種行為能流行起來,那麼它一定是置入公共的場景下。螺螄粉不局限於柳州甚至廣西,走向全國的視野,更是頻上熱搜,通過網絡進入大眾的視野。
大家都認為排隊的隊伍越長,越值得期待。螺螄粉一直被討論,一定很好吃。
同樣來自柳州的五菱汽車推出了螺螄粉,「人民需要什麼,五菱就造什麼」這句口號也側面證明螺螄粉具備的公共性。
4.孤獨經濟衍生出的行業新賽道
我國獨居成年人數量已超過5800萬。阿里數據顯示,全中國有超過5000萬空巢青年,而北上廣深佔了近1000萬。
網絡拉近了消費者與消費信息之間的距離,產生了新的交流方式,孤獨經濟成為了市場發展的另一個新趨勢。據極光大數據顯示,在Z世代用戶中,有46%的人喜歡宅。
這就是孤獨經濟。脈脈數據研究院對10000名「打工人」進行「孤獨感」調研顯示,61.47%的人平時會感到孤獨,27.22%孤獨的會更加頻繁。這些孤獨患者,他們不喜歡在購物、吃飯、娛樂等日常活動中與人交流,更喜歡一個人完成這件事。
2020的疫情,長時間的居家隔離更是放大了孤獨經濟,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螺螄粉行業發展現狀及消費者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1-5月方便食品消費增長了1.5倍。
愛吃螺螄粉的北漂小何屯著各種半成品,除了袋裝螺螄粉,還有袋裝廣東的湯包、潮汕牛肉麵……高節奏生活裡僅剩不多的間隙能夠追求品質以及儀式感。
5.網紅經濟的加持,始於獵奇,終於真香
在螺螄粉火了之後 ,很多品牌紛紛推出自己的聯名款螺螄粉,元気森林、奈雪的茶,甚至五菱、綠箭等,想要依靠螺螄粉的熱度為品牌帶來流量。螺螄粉給品牌帶來流量,品牌也反哺著螺螄粉。
在李子柒推出螺螄粉之前,螺螄粉在淘寶上銷量最好的幾家店,月銷量大概停留在10萬或者幾十萬,李子柒螺螄粉月銷量上架就漲到百萬級別,單個產品月銷可達幾百萬。
當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跨界合作,螺螄粉很有可能成為一個國民級現象食品。像四川火鍋,從小眾走向流行。
3、工業化標準化,一袋螺螄粉拉動了整個地方經濟
柳州是廣西最大的工業城市,柳州鋼鐵集團、五菱汽車等知名企業都坐落於此,有工業的傳統。
工業化思維來發展螺螄粉產業,是它成功出圈的制勝武器。
從2014年第一家螺螄粉預包裝企業誕生,到2020年100億元的年產值,從街邊小吃發展成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螺螄粉,發展速度太快了。
2012年有品牌嗅到商機,生產包裝的螺螄粉,在各個電商平臺出售。
2014年10月28日,柳州第一家預包裝螺螄粉生產企業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開始生產袋裝螺螄粉。這是柳州螺螄粉產業化的開端。
2015年初,柳州提出螺螄粉「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理念。
2020年,位於柳州市魚峰區的螺螄粉產業園,是「嘻螺會」「李子柒」「螺狀元」「柳江人家」等著名螺螄粉生產商的集中地。原料供應、產品加工、包裝、網絡銷售、物流配送等產業鏈上的所有企業,全部都在。
頭部企業一天的產能15萬包以上,第二梯隊10-15萬包,第三梯隊5-10萬包。
一碗粉,不僅做成了暢銷各地的網紅美食,還帶出了「螺螄粉+」產業鏈。
螺螄粉大火了,竹筍漲價。
柳州市柳南區太陽村鎮百樂村種有5000多畝竹子,2020年是歷史上最好的竹筍行情:每斤批發價比以往高出0.5元,與此同時,商家們搶著拿貨,供不應求。
不僅是竹筍,在柳州1畝豆角每年至少可創收5000元,全市螺螄養殖面積4.8萬畝、木耳種植面積180萬平方米、大米種植面積2萬畝……
公開資料顯示,柳州螺螄粉產業已創造25萬多個就業崗位,螺螄粉簡直成了柳州的名片。而這背後,是數百億的產業鏈。
結語:
1000個吃貨就有1000種美食排名,但以地域為品牌符號的美食,總是能引人注目:成都小吃、沙縣小吃、潛江小龍蝦……遍布天南海北大小城市街頭、網絡購物平臺,慰藉著無數飢腸轆轆的人們。
同樣,在粉面賽道裡,東北烤冷麵、武漢熱乾麵、重慶小面、河南燴麵、山西刀削麵、蘭州牛肉拉麵、湖南的米粉和貴州的羊肉粉等等都能找到對應的速食版本。
目前預製類餐飲產品在中國餐飲渠道中的滲透率很低,對比國外來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雖然不一定每個品類都能達到螺螄粉的體量,電商賦能的地域特色美食,通過找準相應的IP進行聯動,同時通過改良技術進行工業標準化,打造下一個「螺螄粉」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