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復旦版《2016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和《2016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在上海發布,全國共有100家醫院進入「復旦版排行榜」。 山東這些醫院上榜~ 綜合榜: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山東省立醫院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山東省腫瘤醫院 專科排行榜: 山東省立醫院耳鼻喉科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婦產科、神經外科、消化病、血液學、康復醫學、檢驗醫學 山東省眼科研究所青島眼科醫院的眼科 山東省腫瘤醫院的腫瘤學 具體來看看榜單吧 2016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綜合) 2016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專科匯總) 2016年度(全國)專科排行榜 排行榜誰說了算? 排行榜是否公正、客觀至關重要,讓「最了解情況的專家來評選本專科的最佳醫院」 ▶ 排行榜評審專家大名鼎鼎:來自中華醫學會和中國醫師協會(包括各臨床專科的全國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以及中青年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等); ▶ 為避免評審專家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與評審專家適度分離,充分發揮全國專家庫專家各自的專業特長,也就是說,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作為第三方不參加專家評審和投票,只做「遊戲規則制定」和計票、「執行」工作; 醫院專科排行榜,專科強如何體現? 學科建設和臨床能力在計分、計算時的權重達80%,科研成果權重為20%。如在「科研學術」方面,先委託有資質的醫學情報檢索機構查詢各單位SCI文章發表和國家科研成果獎獲獎情況後,把去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及以上的獎項、SCI文章影響因子等列入總分值,經標化後分別以80%和20%計入醫院總得分。 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高解春指出,雖然科研投入預示著未來的成功或成果,但科研投入必須與科研產出掛鈎,如只有投入,沒有當下產出,就不應「計分」。 醫院學科建設必須強調:醫院應是以臨床醫療、臨床研究為主,醫院的學科建設必須以臨床為核心。學科的門診、住院、手術的質量、疑難程度、臨床能力和聲譽必須成為學科評估,放在首位的重要指標。 發布排行榜加劇「看病難」嗎? 對於排行榜發布有加劇「看病難」一說,高解春認為,讓病人「下沉」到基層醫院看病,不是靠行政命令或輿論來控制的。全世界的病人都想找最好的醫生看病,如何引導這種局面呢?那就是通過階梯價格、醫保定點等方法來加以限制和引導。而這些問題與排行榜本身並沒有必然聯繫。 醫院服務是一個體系,縱向包括區域性醫療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兩層架構,橫向包括醫療、康復、護理等機構。要解決老百姓看病難,首先要依靠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科醫生和家庭醫生來緩解;榜單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明明白白告訴老百姓:當你遇到專科疑難雜症時,需先轉診到區域性醫療中心,找專科醫生診治。 而榜單的重點是專科醫療,即指導患者在經全科醫生初診後轉向專科的方向。當然,中國的專科醫生目前從數量上來說還遠遠不夠,但榜單上的好醫院,應當成為全國該專科領域的臨床疑難疾病診治中心和專科醫生培養中心。 醫院排行榜發布以後,病人如何在就醫過程中加以參考?如何應對大醫院人滿為患愈演愈烈的現象?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生副所長羅力解釋道:當身處外地的病人求醫無效、需到頂尖專科醫生問診時,可參考榜單按圖索驥。至於常見病、多發病的病人,完全沒必要一味追求「榜上有名」的醫院專家。 建議看病分三步走: 對於診斷明確的慢性病或常見病,先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別都擠到「最佳醫院」去; 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無法確診和治療,可以轉到上一級醫療機構,或請專家會診; 若在當地醫院,尤其是三甲醫院無法有效治療的患者,可從最佳醫院或最佳專科中,選出距離自己較近的醫院就診。 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