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網友金石道人來稿
多年前,武漢金凰珠寶手頭有點緊,於是以一批黃金作抵押,向一家小貸公司借了一筆錢。
小貸公司的老闆是位信佛之人,有一次去西藏禮佛,向一座寺廟布施了兩根金條。
小貸老闆沐浴佛光,心情舒暢打道回府。剛下飛機,就接到了寺廟的電話:
「你怎麼能拿銅塊欺騙佛祖呢?」
這事傳開以後,大家對武漢金凰珠寶和它的老闆賈志宏,都變得謹慎起來。自此之後,賈老闆想籌錢,只好另尋他路,其中大部分的借款只能依靠信託公司。
沒成想,時隔數年,金凰珠寶和賈老闆故伎重施。
只不過這一次,踩雷的是信託公司。
1
百億黃金變「銅合金」
有句老話流傳甚廣:盛世古董,亂世黃金。
可見,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黃金的地位是很高的,是硬通貨。
老百姓這樣想,手裡攥著錢的金融機構也是這樣想,倘若有人拿黃金作抵押來貸款,那這絕對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但黃金也有不靠譜的時候。
一則公告引出了這起魔幻的事件。
6月24日,上海黃金交易所發布公告,宣布取消了湖北最大黃金加工廠,武漢金凰珠寶的會員資格。
天眼查資料顯示,武漢金凰珠寶是國內最大的黃金首飾製造商之一,於2010年8月18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一家知名首飾製造商,為何會被上海黃金交易所取消會員資格?
這事還得從2018年說起。
2018年11月,東莞信託發行「東莞信託-金凰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規模16億元。當時的宣傳資料稱,這是市場唯一有實物黃金(上金所AU9999標準金)質押信託計劃,有大型財險公司承保,是湖北省重點國企混改項目,最高10%收益,季度付息。
黃金作抵,東莞信託自然是信心滿滿。據支點財經,到了2019年12月下旬,因武漢金凰當月利息拖欠,東莞信託以此為由宣布武漢金凰所有貸款提前到期,並向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了強制執行申請。
2020年2月,東莞信託隨機抽取了武漢金凰質押的其中1根1公斤重量的金條去檢測。送檢結果顯示,金條為假黃金。雖然金條表面鍍金,但內部成分卻是銅合金,並非Au999.9足金。
這下東莞信託開始慌了,說好的黃金,咋一下子成了「黃銅」?
東莞信託並不是唯一的倒黴蛋。2020年5月16日,民生信託對融資方武漢金凰所質押的黃金開箱驗測,彼時後者的6億信託融資計劃還有一個月到期。5月22日,民生信託得到檢測結果:「黃金」主要成分也是銅合金!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檢測結果出來前一晚,武漢金凰董事長賈志宏曾強烈希望可以叫停檢測,但被明確拒絕。
接著,恆豐銀行、中經貿易也啟動了強制執行開箱檢測,檢測結果也是一樣:
「黃金主要成分是銅合金。」
據統計,自2015年以來,武漢金凰就以黃金作為抵押,開出了300億元的保單,獲得來自金融機構的融資200億元,未到期的融資存量160億元,涉及15家金融機構。
其中,超過10億以上的信託公司有四家,分別是民生信託41億、東莞信託34億、安信信託19億和四川信託18億。僅此四家信託公司未到期信託超過112億元。
截至目前,武漢金凰有160億融資未到期,對應的質押黃金是83.03噸,分別存放在不同銀行保險柜。
83.03噸什麼概念?
2019年中國黃金官方儲備1958噸,年消費量1000噸,年生產量380噸。中國黃金產量最大的公司,紫金礦業黃金年產量約為40噸。而武漢金凰所質押的全部黃金是紫金礦業年生產量的2倍!
如果,這些黃金都和檢測出來的一樣是「銅合金」,這恐怕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黃金騙局」了。網友調侃:
「黃金大嫖客」重現江湖!
2
迷霧重重
一家珠寶公司,數十家金融機構,過百億的資金。如今深陷同一個暴風眼。
這個暴風眼裡,有著太多的疑問:黃金為什麼是假的?武漢金凰抵押出來的錢去哪了?這是一個意外還是一個精心布置的局?
目前來看,也許只有武漢金凰知道答案。
天眼查資料顯示,武漢金凰的前身是1994年成立的人民銀行下屬制金廠。2002年創始人兼董事長賈志宏將其收購,並以此為基礎創立了武漢市金凰珠寶有限公司;2007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次年欲在A股上市未果,2010年8月通過紅籌架構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假黃金」東窗事發,直接原因是武漢金凰資金鍊的斷裂。
儘管在納斯達克上市,但賈志宏惦記的一直是A股。找來找去,賈志宏瞄上了湖北省的三環控股。自2016年開始,賈志宏控股的金凰集團參與了湖北省三環集團的混改,以70億現金的收購價格擊敗眾多競標對手,成為混改黑馬,並在2018年支付了52億元的收購款。
也正是從這時候開始,金凰集團的負債率開始大幅攀升。金凰珠寶年報顯示,2015年,金凰珠寶負債率從2014年的17%飆升至43.4%。到2018年,其負債總額為20.61億美元,資產負債率達76.33%;有13.93億美元的負債來自於信託貸款,佔總負債的67.59%。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負債率已經達到71.29%
因混改過程遭質疑、三環集團原高管腐敗案等緣故,導致混改停滯,再加上2020年初的疫情原因,帶來進一步衝擊,引發賈志宏資金鍊斷裂,導致局面全線失控。
早在2015年前後,金凰珠寶就開始搞黃金質押融資。一方面提供黃金給貸款方,一方面找第三方中國人保財險湖北分公司進行黃金鑑定。
這種操作,用專業術語來講就是「黃金抵押 保單增信」。用俗語來說,就是雙保險。黃金是硬通貨,在黃金抵押的基礎上,再投保險,為黃金做保證,由董事長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看起來更安全。
按理來說,黃金 雙保險已經基本上能保證資金的安全了,但誰也沒料到,黃金竟然是假的。
現在的金融機構都這麼好騙了?最讓人疑惑的是,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據經融筆記,民生信託相關人士回憶:在當初放入銀行保險柜之前的黃金抽檢,有武漢金凰、保險、信託三方十多名人士在場,全程視頻錄像。為防止中途掉包,還特意將抽檢壓製成薄片的黃金剪成不規則,其餘的黃金也全都做了光譜掃描。
東莞證券也表示:「貸前抽檢,我們公司八個人在現場。雖然人保財險負責檢測,但在一旁仔細觀察了每一步,包括把黃金拿到中國地質大學做檢查,最後黃金入庫,全程跟著。鑰匙密碼是人保和我們一家一個。」
同樣一批黃金,入庫前抽檢結果為真,如今檢測結果卻為假,且黃金在入庫銀行保險柜之後並無開箱記錄,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有趣的是,「假黃金」事件曝出後,面對記者的質問,賈志宏理直氣壯地回應稱:
哪裡有假?保險公司都開了保單的。如果黃金有假,東莞信託為什麼不報案?都過去五六個月了。如果有假,趕緊報警抓人不就完了嗎?
不得不說,賈志宏這手太極打得很高明,把十幾家信託公司都給坑進去了。
信託公司踩雷後,向保險公司理賠,保險公司拒賠並給出了兩個理由:
1、當初合同承保的是真黃金,現在這個黃金不是當初承保的同一批貨物。2、目前被保險人武漢金凰並未向人保財險提出任何保險索賠,信託公司等機構提出保險索賠,不符合保險合同約定。
信託公司徹底傻眼了。
這個事件有太多疑點了,這重重迷霧,還得等待後續揭曉。
3
金融風控之殤
「假黃金事件」,暴露出了金融機構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風控危機。
面對可能存在的風險,僅憑賈志宏的一句「質押的上金所的黃金是原料金,可能有些金子成色不足」,信託機構就爽快的直接發放貸款了,這未免也太過草率了。
當然,金融機構踩雷並非新鮮事,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就有過無數血的教訓。
如果你穿越到上世紀90年代的海南,當地人一定會驕傲地告訴你:
「海口的金融機構數量多過米鋪。」
而如今,海南是中國金融發展最滯後的省份之一。
海南金融的大起大落,源於一家銀行的死亡。1995年成立的海南發展銀行,在解決當時海南房地產泡沫破滅後的金融壞帳問題時,在一堆爛帳中遭遇擠兌危機,於1998年倒閉。
這是新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家破產倒閉的銀行。
海發行的倒閉,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1999年初,中國第一例非銀行金融機構破產案出現,名噪一時的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倒下。而後,在本世紀初的大熊市中,接近一半的證券公司都倒閉了。
從銀行、信託到券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金融機構很容易走向畸形和癲狂,最終要麼毀滅,要麼國家買單。
縈繞在耳的一個問題是:金融機構應該如何加強風控、規避風險?
當下學界有一種討論,產業供應鏈或許能為金融風控痼疾開出一味良藥。
以貸款為例,相對於抵押物融資而言,產業鏈融資似乎是一個更為穩妥的選擇。
所謂產業鏈融資,是指金融服務機構通過考核整條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狀況,通過分析考證產業鏈的一體化程度,以及掌握核心企業的財務狀況、信用風險、資金實力等情況,最終對產業鏈上的多個企業提供靈活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
換言之,相比單一的抵押物來說,這種方式能對放貸對象有更深層次的了解,萬一出現危機,也能多點止損。類似的更優方案,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在中國,幾乎任何產業都是無序甚至是充滿惡性競爭的。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的有序延續是嚴重受到挑戰的。而只有在行業內建立一個產業供應鏈服務平臺,健康的競爭格局才有望形成。
由平臺去監管、把控企業的融資進度,這樣的供應鏈金融才是低成本、高可靠的。也只有這樣,小微企業才有機會,大國金融才有真正的可持續戰鬥力!
但歸根結底,要培養出現代化的金融企業,離不開健康的市場環境和完善的監管制度。
否則,「假黃金事件」將會一直存在,金融機構的爆雷也會源源不斷。
4
尾聲
2018年2月2日,銀監會曾公布一起百億黃金騙貸案的涉事銀行處罰決定。
處罰決定中,對兩地涉及該案的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計罰款5250萬元,並處罰104名責任人。
追溯案由,2015年前後,多名外部不法人員橫跨陝西、河南兩省,以純度不足的非標準黃金做質押物,騙取了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190億元貸款。
時隔數年,十幾家信託機構倒在同一片雷區。
你說,這是巧合,還是必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