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自嘲被聰明所誤,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結果呢?

2020-12-17 飛仙時空

蘇軾的一生不斷遭受到政敵的攻擊,不斷被貶謫、被外放,可謂身如飄萍。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他因反對王安石的變法而被貶為杭州通判。在杭州的第三年,他認識了時年十二歲的歌妓王朝雲,儘管她年幼,蘇東坡見他聰慧機敏,便替她贖身,收為侍女。

元豐二年己未(1079),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謫到黃州當團練副使,王朝雲毅然跟隨他到黃州。在黃州貧苦的日子裡,她照料蘇軾的飲食起居。她是一位有藝術素養的女子,能夠彈唱,又能夠明白蘇軾的心意。她比起蘇軾的妻子王閏之更能夠進入他的精神世界。

在黃州生活的那段日子,他們兩人的感情迅速升溫,王閏之也比較開放的心態,蘇軾就收了朝云為侍妾。

元豐六年(1083),蘇軾依然在黃州,那年他四十八歲,朝雲二十二歲,為他生了一個兒子。蘇軾老來得子,自然喜不自勝。蘇軾為兒子取名為「遁」,這個遁字來自《易經》的第三十三卦「遁卦」,遁有消遁、歸隱的意思。蘇軾反思自己的官宦生涯,因為自己的才華,自己的「一肚子不合時宜」,累累遭受到政敵的攻擊,他不犯人,但是人來犯他。從兒子的名字可以看出,他看透了官場和人生的本質,他不再希冀高官厚祿,而是有遠離政治漩渦的願望。

在兒子滿月的時候,他寫了一首自嘲的《洗兒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詩句非常直白,誰人不希望自家孩子聰明伶俐,而蘇軾反思自己的人生,屢屢遭到他人的攻擊,致使自己居無定所、四處飄零。只因為自己太有才華了,才華就如同豹子身上的斑斕錦繡,只能招來明槍暗箭的攻擊。因此他對孩子的寄託就是不用太聰明,哪怕愚笨一些,無災無難地當一名官員好了。

然而命運並沒有眷顧這位歷史上的大才子,第二年三月份,蘇軾接到詔命,遷為汝州團練副使。四月中旬,他便攜帶家眷啟程趕赴汝州。船過金陵時,他的小兒子不幸中暑不治,夭亡在朝雲的懷抱裡。

蘇軾跟朝雲都悲痛欲絕,他為此而深深自責,認為兒子的死,是由於自己惡業的連累。

忽然遭奪去,惡業我累爾!衣薪那免俗,變滅須臾耳。歸來懷抱空,老淚如瀉水。我淚猶可拭,日遠當日忘。母哭不可聞,欲與汝俱亡。故衣尚懸架,漲乳已流床。

蘇軾曾經寫過對首任妻子王弗的悼亡詩「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讀來令人悲痛。而這一首對兒子的悼亡詩,也讓人哀毀不已。

蘇軾固然寫了很多很好的詩詞,很多時候表現出豪放的姿態,然而他的個人命運,有太多的不幸。他是一位學佛者,佛法幫助他治療心中的傷痛,擺脫痛苦的束縛。在他的影響之下,朝雲也篤志學佛。當面對人生苦難無法排遣的時候,這也的確是一條達到心靈救贖的路。

相關焦點

  • 蘇軾: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卻不知造化弄人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洗兒戲作》宋神宗元豐三年,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謫到黃州充團練副使的閒散官,這一貶就是五年,在這期間,王朝雲產下一子,取名「遁」,小名乾兒,蘇軾大喜,作了《洗兒戲作》這首詩。
  •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真想自己的孩子愚笨嗎?
    眾所周知,蘇軾是北宋的文學家,美食家,但生活中的他也是一位慈父。他一生中有四個兒子,後人所熟知的就是他最小的兒子蘇遁了,主要來源於蘇軾的一首《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蘇軾經歷了什麼,才寫出「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比如「春江水暖鴨先知」,又比如他的這句「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兩句出自他的一首名為《洗兒詩》的作品,全文如下: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惟願孩兒聰與勤 無病無災到公卿
    是的,大家猜對了,這個標題,源自於蘇軾的《洗兒詩》改編。 詩中原句為: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的晚年很悲慘被貶到惠州,後來又被貶到儋州,這對於他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到達了儋州之後,蘇軾開始痛定思痛,讓自己沉澱下來,回顧自己的一生,他更多的是後悔,認為自己自作聰明,所以才會在開篇的寫到「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 蘇軾在給兒子洗澡時隨手寫一詩,普通人只當熱鬧,聰明人看出門道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洗兒詩》,顧名思義,是蘇軾在給兒子洗滿月澡時讀給孩子聽的詩,所以文字樸實直白到無異於打油詩也就不難理解了。蘇軾給小兒子起名為蘇遁,遁者,隱也,蘇軾不希望孩子像他一樣聰明蓋世、鋒芒畢露,而是希望孩子且愚且魯、隱匿光彩,從而平安度過一生。蘇軾的「誤」:蘇軾為什麼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愚且魯」呢?詩中已經給出答案——我被聰明誤一生。
  • 蘇軾在兒子滿月時寫下一首詩,罵遍滿朝權貴,沒文化還聽不出來
    元豐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在被貶到黃州的第三年,蘇軾的侍妾朝云為他生下一子,小名乾兒。蘇軾很高興,便在孩子滿月舉行「洗兒禮」的時候,寫下了一首《洗兒詩》(又叫《洗兒戲作》)。可讓所有人驚訝不已的是,這首《洗兒詩》可謂是對此前所有「洗兒詩」的顛覆。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侍妾產子,蘇軾作詩反諷,遭古今多位名家批評,第四句是家長心聲
    但是有一首小詩,是蘇軾在1083年,一名叫朝雲的侍妾產子後所作,卻被不少名家指批。就是下面這首:洗兒戲作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首詩的意思是:每個人生下孩子,都希望孩子頭腦聰明。但是聰明有什麼好處呢?我就是因為聰明,遭到人家的嫉妒,被聰明誤了一生。只希望自己的兒子愚笨遲鈍,沒有災難,沒有禍患,而能夠官至公卿。從字面上看,他談論的是教育孩子的觀點,但實際上另有內涵,這是蘇軾對官場乃至當時社會的反諷。
  • 詩詞:都說望子成龍,蘇軾卻希望兒子不要太聰明
    身為父母,都希望孩子聰明些,學習好,能考上好的大學,將來有出息。而蘇軾卻有不同的想法,他作了一首詩,希望自己的孩子「愚且魯」,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首詩:洗兒戲作蘇軾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無災無難到公卿——最深沉的父愛
    無需要討價還價,卻愛得義無反顧。古往今來,弘揚母愛的詩詞比比皆是,但父愛的傳說,卻是了了。只因父愛總是那麼含蓄、內斂,深藏於心,不釋於情。「父愛如山」,其實父愛更為醇厚、深沉。1「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東坡的《洗兒》,看似詼諧嘲諷,實則是最深沉的父愛。
  • 蘇軾老爸寫了篇給兒子起名的文章,蘇軾作了首給兒子起名的詩
    蘇軾有篇《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語言淺白易懂,僅28字,情感卻跌宕起伏,表面上是為孩兒寫詩,而實際上既諷刺了權貴,又是「似訴平生不得志」。一個「望」字,寫盡了人們對孩子的期待;一個「誤」字,道盡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詩中幾處轉折,情味全在其中:世人望子聰明,我卻望子愚蠢,一轉折也;人聰明就該一生順利,我卻因聰明誤了一生,二轉折也;愚魯的人該無所作為,但卻能「無災無難到公卿」,三轉折也。蘇軾的牢騷全在這些轉折中。
  • 蘇軾:一代文豪,卻無大智慧,晚年一首詩道明小聰明誤終身
    )這是中華文化史上的曠世奇才蘇軾暮年時對自己人生的總結,這位詩詞書畫都堪稱絕唱的文化巨子,精研佛理,通曉天地的大家最後仍不免這樣描述自己的現實生活,千年後讀來仍令人心酸不已。但看似可憐之人,卻有很多讓世人「吐槽」的地方。
  • 洗兒詩丨愚鈍,才是聰明的最高境界!
    「所有的人養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聰明,但我卻因為聰明反被聰明誤。只希望自己的孩子稍顯愚蠢和魯鈍,只要平平安安到公卿就好了。」 洗兒詩 蘇軾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 唯願我兒愚且魯 無災無難到985 楊花落盡子規啼 發量嫌多幹媒體
    知名博主@馬伯庸:唯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985——蘇軾。網友們文思泉湧,搖頭晃腦地作起詩來了,且看—— 知名博主@馬伯庸:唯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985——蘇軾。網友們文思泉湧,搖頭晃腦地作起詩來了,且看——@還是起一個正常而又低調的名字吧: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願君能上雙一流。@天天數米啦啦啦:北大令人瘦,清華使人俗,不俗又不瘦,人大賣豬肉。@撩貓逗狗陳二狗:常伴賢良品自高,惟願我兒211。
  • 蘇軾自稱「我被聰明誤一生」,有人不服作首詩來懟他,都相當高明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首詩七絕在東坡所有的作品裡不算出名,但卻朗朗上口,很有韻味。當時身在黃州的蘇軾喜得貴子,全家一片開心之際,讓蘇軾作首詩送給孩子,他提筆就寫下了這首《洗兒詩》。據說當裡家人一看,都目瞪口呆,但他們都知道蘇軾會這樣寫是事出有因。
  • 蘇軾寫給孩子的一首詩,道出了天下父母心,其中深意耐人尋味
    從屈原到陶淵明,從初唐四傑到唐宋八大家,中國的文壇永遠都是群星閃耀,絢爛奪目。而宋代的蘇軾一定是這些群星中最為閃耀的一顆,他不但有才華橫溢,還有一顆善良的赤子之心,他在中國文壇的地位和貢獻,絕對是超一流。但是蘇軾也有自己的苦惱,他就是太直白,就是太耿直了。他的眼裡容不得沙子,他總是敢於直諫,但是最終的結果就是,他得罪了皇帝,得罪了掌權派,不斷被貶謫,仕途不順,懷才不遇。
  • 金庸小說最聰明的四個人,下場全部十分悽慘,黃藥師屍骨無存
    公元1083年,四十七歲的蘇軾老年得子,在兒子出生的第三日,蘇家舉辦洗三宴,賓客盈門,高朋滿座,東坡心中大樂,寫下了一首著名的洗三詩,詩曰:「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