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陽明心學「知行合一」:修煉強大內心智慧

2020-12-20 知行術

王陽明先生之所以為古今中外的人們所推崇,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王陽明不僅作為一個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他說得好,而且他作為一個政治家、軍事家,他幹得更好!

陽明心學知行合一

需要大家知道的是,關於知、行的問題

從儒家五經《尚書》提出「知易行難」開始,便有著眾多紛紜的說法,而其大成者便為朱熹所提出的三點:「知先行後」、」行重知輕」、「知行相須」,而到「知行相須」可以說再往上一步便為「知行合一」了。

所以,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思想一是已達到了宋學之巔峰;二也是達到了中華思想的巔峰。

大大總書記在多次場合提到「知行合一」思想,提出「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道理,堅持知行合一,真抓實幹,做實幹家」。

而我們知道的近代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行知」,便是源於「知行合一」思想。

那麼到底什麼是「知行合一」思想呢?是「理論聯繫實際」嗎?

在這裡,我要將此點應從兩方面來看:

從陽明先生的本底哲學理念而言,「知行合一」是有更深層次的蘊意的。

陽明先生講:「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這裡,有一個故事:王陽明的大弟子徐愛有一天向陽明先生求教「知行合一」的思想,陽明先生打了一個精彩的比喻!

他說了八個字「如好好色,如惡惡臭」,什麼意思?

就是當你看見漂亮的、美麗的事物時,你就心生好感,從這好感開始認知到美麗的意識就是知,而心生好感就是行,二者是同時發生的,而並不是等你看到了美麗的事物之後,再經過思慮,然後才心生好感。

同樣,你聞到臭味之時心生厭惡,二者也是同時發生的,這就叫「知行合一」,有意思吧?

當然從經世濟用的角度,「知行合一」就是「理論聯繫實際」。

王陽明先生之所以為古今中外的人們所推崇,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王陽明不僅作為一個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他說得好,而且他作為一個政治家、軍事家,他幹得更好!

反觀古今中外,很多哲學家、教育家只會空談,對社會、國家、民族、人生沒有半點益處,反而成為阻礙社會發展前進的負能量,這就叫「空談誤國」。

所以,在歷史的今天,我們應推崇「知行合一」的思想,推崇「實幹興邦」的理念,推崇「工匠精神」,以「知行合一」的思想來打造自己的真功夫,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打造自己的完美人生。

相關焦點

  • 讀懂王陽明神奇的心學智慧,修煉強大的內心自我,享快樂幸福一生
    修煉強大內心的神奇智慧藝術,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陽明心學的傳世典籍《傳習錄》,深入淺出地闡釋陽明心學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理念,讓今天的讀者輕鬆領悟陽明心學的神奇智慧精髓。修煉內心強大的自己,開啟與生俱來的正能量,獲得幸福完美的人生。
  • 王陽明心學:修煉強大的內心,讀懂人生慢慢順意
    明代王守仁,自號陽明子,因此被人稱為陽明先生,又稱王陽明。他是一位傳奇人物,在程朱理學佔據統治地位的時代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學說——陽明心學,深深地影響了後世。有人認為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有人說他是明朝風氣敗壞的根源,也有人說「一生伏首拜陽明」。
  • 理解陽明心學的精妙——陽明心學中的知行合一與致良知
    知行合一,是陽明心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陽明心學中的知行合一,和我們通常的理解卻存在很大區別。首先,知行本一,真知必有真行陽明心學認為,不行,只是因為未能真知,真知必有真行。我們以為知道卻做不到,根本原因還是我們內心並未「真知」。比如我們知道晚上堅持學習比打遊戲要好,但是卻做不到。按照陽明心學的知行合一觀點,是我們內心並未真正知道打遊戲不如學習好。
  • 王陽明心學:修煉強大的內心,世界都為你讓路!讀懂人生越來越順
    明代王守仁,自號陽明子,因此被人稱為陽明先生,又稱王陽明。他是一位傳奇人物,在程朱理學佔據統治地位的時代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學說——陽明心學,深深地影響了後世。有人認為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有人說他是明朝風氣敗壞的根源,也有人說「一生伏首拜陽明」。
  • 王陽明心學智慧:修煉不動心,擁有一顆強大內心,世界都為你讓步
    王陽明一生都在強調修心,他認為只有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不但百事可成,甚至連疾病都遠你而去!王陽明的心學主張「知行合一」,從人性出發,主張一切向內求,順其自然,從而修煉一顆強大內心,不假外求!「不動心」也是陽明心學的一個重要內涵,通俗來說是一種內心的強大,而在修心的境界則是內心不因外事而動,一個人即便外在遭遇了負面情緒,也能夠化解這一些情緒,不讓情緒入自己的心。此心不動,隨心所動,應該是我們學習心學最嚮往的境界了。
  • 陽明心學讀書會:「心學的智慧」
    他創立的陽明心學,曾經影響了很多人,其中包括曾國藩、毛澤東、孫中山、梁啓超等人,其影響力甚至遠渡東瀛,影響了如岡田武彥、稻盛和夫等人。關於陽明心學,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作為中國人,不可不知王陽明。」繼承和傳播陽明文化是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廣大黨員幹部、人民群眾文化自信的題中之義。
  • 陽明心學——偉大的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我心光明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命的跋涉不能停止,陽明心學中人生的終極光明追求是理想,它需要王勃那種「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的意志和氣概,它需要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在普通人的概念裡,知行合一就是知道並勇於實踐,知和行是分裂開的,但在陽明心學的知識體系裡,知行合一是一個合一的價值觀,宇宙觀。
  • 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精髓
    陽明心學的知行合一之說,被廣泛傳播,但陽明先生知行合一之說,與我們通常理解並不一樣。知和行,本是一件事王陽明認為,知和行不是分開的,分開說只是為了便於理解和解釋。所以,陽明心學讓人們警惕心中的念頭,有事省察,無事存養,一念萌動,便掃除廓清,連根去除。知,是良知,立志聖賢,專注並忙碌在最有意義的事情上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知,其核心又是良知之說。
  • 內心明澈,知行合一,陽明心學的思維方式是什麼
    要說明白這段話,就要先說陽明先生的思想。在陽明先生的心裡無論任何問題,都可以在自己心裡找到答案,這世上所有的事都根源於自己的內心。 也就是陽明思想「心即理」,所謂理是什麼?理就是原則,規律,也是道家的道,儒家的至善。
  • 王陽明的心學智慧:如何給人強大的力量?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改變
    王陽明的心學智慧:如何給人強大的力量?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改變王陽明小的時候也是一個芸芸眾生中最普通的那一個,甚至可以說王陽明都不如大多數人。他五歲的時候還沒有學會說話,12歲才開始讀書,22歲考進士失敗,25歲又重新參加科舉,但是仍然以失敗告終,28歲才步入仕途,35歲就遭人陷害被貶龍場。
  • 陽明心學——感悟
    知行合一,這個詞大多數人都有所耳聞,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了解其來源、體會其深刻含義。知行合一是偉大思想——心學的精髓。心學的創始人則是流芳千古的王陽明先生。王陽明何許人也,王陽明,字伯安,名守仁,浙江餘姚人。明朝偉大的哲學家、軍事家、教育家、文學家,「心學」集大成者。
  • 王陽明:男人想有成就,需強大內心,人生低谷時,修煉好心學智慧
    王陽明認為,男人慾成大器,需要修煉好「心學」這2個字,才是最為重要的。我們又該如何修煉好「心學」這2個字呢?就以陽明心學為本,分享男人成大器所需要修煉這些心學智慧。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陽明先生死時都已經做到了,而我們連生時都還做不到,這就是差距,也是方向。他的學問是心學,他幫我們指出的方向,則是光明磊落的心地。欲成就大格局,要深悟方圓之道,明了為人處世的道理,外圓內方,表面隨和,內心嚴正,表面上給他人留足情面,內心則依舊堅持原則,做事公道正派。
  • 陽明心學三大心法,四時花開
    蔣介石說,中國和日本之間只差一個王陽明,陽明心學給日本明治維新提供了巨大的精神資源。   徐階、張居正、黃宗羲、曾左李胡、孫中山、蔣介石等等,500年來中國各個時期第一等人物多將王陽明奉為自己的精神導師。   心即理、心外無物、知行合一、致良知,這些就是陽明心學的核心理念。
  • 王陽明: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世界都為你讓步
    王陽明一生都在強調修心,他認為只有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不但百事可成,甚至連疾病都遠你而去!王陽明的心學主張「知行合一」,從人性出發,主張一切向內求,順其自然,從而修煉一顆強大內心,不假外求!王陽明自從掌握心學這麼利器,在政治上、軍事上都是百戰百勝,從未失敗!
  • 陽明心學:心外無物,知行合一
    南宋人陸九淵是心學的鼻祖,他說「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強調本心的主體意識。「鵝湖之會」中,他和理學家朱熹見了一面,彼此誰也沒說服誰,由於執政者最後選擇了朱熹的學說,而盛行了幾百年。陸九淵的心學由於沒有傳人,很長時間處在一個沉寂的狀態,直到三百年後,王陽明的出現,心學開始發揚光大。格竹子,開悟王陽明本名王守仁,曾隱居於會稽陽明洞,陽明是他的號。最初時,他學的是朱熹的理學,理學主張「物物皆有理」,強調通過格物來明白事物的道理。
  • 陽明心學和道學淵源頗深,知行合一也是內聖外王
    王守仁是明代心學的代表人物,他對於理學的貢獻比起宋代朱熹來說也不遑多讓。或許也是因為王守仁的陽明心學,明朝在儒學理學的造詣上能夠和宋代媲美。王守仁是弘治十二年的進士,可他的仕途卻並沒有一帆風順。之前也說過理學是包含了二程和朱熹的理學和陸九淵的心學兩種思想。兩者不同的就是對於理的看法。宋代開始儒學就受到了道教和佛教的影響,其中陰陽五行八卦等等都開始流行,求道和求知也是儒家中的內容了,王守仁吸取了很多道教思想於是對於陸九淵的心學頗為贊同。陽明心學中關於道教,關於天人合一的內容非常多。
  • 致良知,陽明心學點睛之筆
    陽明心學共分為三個部分,前面我們為大家概括了陽明心學,也分點寫了陽明心學的源頭,心即理,知行合一。今天給大家帶來陽明心學最後一部分,也是王陽明整個陽明心學整個思想體系的核心。當陽明先生在職場遭受到種種打壓,不公平的待遇,王陽明為何沒有忿忿不平,為何能夠堅守自己的內心。
  • 修煉陽明心學「三步曲」,第一步最關鍵
    文 / 莊生曉夢心學自從被王陽明所提出後(其實是在陸九淵的心學基礎上進行了升華),便開始風靡一時,明朝的文人、官員等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這一學說的影響。後來,陽明心學傳到了日本以及東南亞等地以後,更是興起了一場「一生俯首拜陽明」之風。由此可見,陽明心學確實不一般!
  • 陽明心學的世界影響與當代價值
    陽明心學要旨主要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生態智慧。陽明心學絕不僅僅屬於中國,也絕不僅僅屬於古代,其思想所煥發的光芒超越了時間和空間,深刻影響著中國乃至世界。  陽明心學的歷史影響  對我國的影響。
  • 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
    :重慶出版社內容簡介:《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全三冊)是國際上享有盛譽的陽明學大師岡田武彥寫給大眾的最全面、最豐富的王陽明通俗傳記,也是最權威、最嚴謹的心學讀本。在窮盡中日兩國史料、研究成果和6次考察陽明遺蹟的基礎上,岡田先生張弛有度、夾敘夾議地詳述了王陽明的傳奇一生及其思想的形成過程。在書中,作者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史料互證,探討人生經歷和師友交往對王陽明思想形成的重大影響,擅長從王陽明的詩文中探尋其真實內心,補充不為眾人所熟知的細節,解開了有關王陽明生平和思想的諸多謎題,因而是全面了解王陽明傳奇一生,輕鬆讀懂陽明心學核心精髓的首選權威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