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千山,行萬水,尋一處山清水秀,只為織一幅詩與遠方的畫卷!大家好,這是小煒的旅行日記!
驅車直接抵達賈魯河畔,雖是五一假期,工人們沒有休息,仍在工作。看到有人過來,他們迎上前來,交代剛修好的道路不能碾壓,只能走人不能行車,走的時候把垃圾帶走。沿岸的公園已初具規模,大致樣子能夠看得出來,綠植花草生長完好,紅色、紫色、黃色的花朵在風中搖曳;道路只鋪了一層瀝青,路上還有些磚塊土塊沒有清理;衛生間只搭了框架,做了封頂,有泥沙、瓷磚、水桶堆在現場;樹木並不大,看樣子像是移植過來沒多長時間;草坪長得還算茂盛,可能是因為遠離市區,到的人少,沒有被踐踏的痕跡,除了偶爾看到建築垃圾,沒有生活垃圾。我們這一行人算得上是為數不多得到此一遊的遊客。
賈魯河,有2360年歷史的古河,發源於新密,流經鄭州,金水河、索須河、熊兒河、七裡河、東風渠都是它的支流,全長255.8公裡,是流經鄭州最大的一條河流。如果這些還不足於說明它的重要性或者知名度的話,請看這個:我們常比喻說,難以逾越的「鴻溝」,這個「鴻溝」指的哪兒?「鴻溝」遺址在哪兒?
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鴻溝以西者為漢,以東者為楚」,乘氣墊船遊覽黃河遊覽區的時候,講解員會指著兩山對峙中間的深谷說「這就是歷史上楚漢為界的鴻溝,也是象棋上鴻溝的來歷」,在山頭,還能看到一匹做嘶鳴狀奔騰的白馬,據說是項羽的馬匹,成為增加歷史可信度的佐證。
鴻溝開鑿於戰國魏惠王時期,進行水利灌溉,發展農業生產。開鑿的運河就是鴻溝,它溝通了黃河與淮河。流域面積廣闊,不僅灌溉大片土地,也為民眾提供了非常便利的交通運輸。後該河幾經更名,至元朝,工部郎中、總治河防使賈魯治河有功,改名賈魯河,沿用至今。從歷史發展來看,赫赫有名的「鴻溝」就是今天的賈魯河。曾經的賈魯河水量充沛,舟楫如林,為南北漕運幹線。後至清朝中後期,賈魯河地位逐漸減弱,一是黃河泛濫,賈魯河泥沙淤塞;二是海運發展和鐵路開通,賈魯河終於廢棄。
廢棄的賈魯河失去了往日的輝煌,兩千多年的輝煌歷史被人們淡忘,取而代之留給人們的印象是「臭水溝」,「排汙河」,河道變窄河水汙染,河道淤塞、雜草叢生、水質汙染。河南省境內除黃河以外最長、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如今被人嫌棄。
2016年9月開始,市政府著手對賈魯河清淤、開挖、填築、護坡、改造,水源開闢、河道疏挖、生態綠化、人造景觀等進行全方位的改造升級,一個新的賈魯河呈現在人們面前。河水清起來,綠植種起來,亭榭建起來,並在沿岸修建了堤頂路、步道、觀景臺、座椅、自行車賽道。河水清澈,樹木蔥蘢,未來的「生態廊道」已初展崢嶸,等待著「百裡畫卷」早日展開。
我們參觀的這一段工程尚在進行中,雖然沒有修繕完善的道路、觀景臺和其他設施,但是看到了介於歷史和今天的過渡階段。兩個大橋之間的流水緩緩而過,唯一一個釣魚者坐在觀景臺垂釣,對岸的建築靜靜佇立,陣陣襲來的強風吹走蒸人的高溫,前一天39度的高溫,一夜之間降到涼爽舒適的23度。這是不想用過於火辣的高溫炙烤我們,好讓人們靜靜欣賞治理中的賈魯河,細細品味賈魯河的前世和今生。
城水相依,人水和諧,正影倒影水中相會,構成一幅賈魯河圖。賈魯河整治工程規模遠遠大於對金水河和東風渠的規模,期待60公裡的工程早日完工,看到不同地段的主題公園、湖泊、湖心島、人造山和龍舟賽道。
小煒的旅行日記:一直在路上尋找美景和美食的旅行攝影師,也許有一天也會和你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