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我們炎黃子孫一直以姓氏為家族延續的標誌。大家熟知的《百家姓》是一個關於中文姓氏的書,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68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124個。《百家姓》的次序不是以各姓氏人口實際排列,是因為讀起來順口,易學易記。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個姓氏人口的繁衍,那麼中國人口的最多的姓氏是哪幾個,海南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是哪幾個?根據最新的人口普查統計,中國人口最多的姓氏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海南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是:陳、王、李、吳、符、林、黃、張、周、鄭。由於海南漢族大多是來自福建和廣東等,因此在姓氏人口的分布上也比較相似。與廣東、福建的十大姓氏排名相同,陳姓在海南姓氏中排名第一。
陳
陳姓人口在全國姓氏中排第五,在海南省則是第一大姓,共有103.91萬人口,佔海南全省總人口的11.33%。海南陳氏大多是宋朝時期由義門陳氏遷徙而來,而支系最旺陳姓的是明初到海南瓊山就任瓊州府學教授的陳敬忠。
王
王是海南省第二大姓。海南王氏實際上由福建遷來,源自山西太原。東晉以來,政治中心往南移,人們為了躲避兵禍,一直往南遷移,而王姓人群則逐漸遷往江南和閩,並向東南沿海遷移,包括到臺灣和海南。在海南,王姓分布最為集中的是在海口、瓊海、文昌與定安。王氏共有101位王姓先祖來到海南,而這些王氏渡瓊始祖中,後代最興旺的當屬宋朝文華閣大學士兼樞密察王居正,南下時客死海南,他的大兒子王鬥魁定居海南後後代遍布海南各地。
李
海南的李姓人口來源較多,從唐朝到清朝先後有48位始祖入瓊。李姓入瓊的高峰出現在宋代,隴西郡李氏後裔自福建入瓊,大多都是唐高祖、唐太宗的後裔派系。
吳
雖然吳姓在海南姓氏人口中僅列第四,但在確實望族大姓,也是較早遷入海南的姓氏。吳氏渡瓊始祖是福建莆田的吳賢秀,在唐肅宗乾元二年考取進士,為官時歷經肅宗、代宗、順宗三超,後被流放,在海南去世。其後人均定居海南,子孫遍布海南各地。
符
符姓是海南獨有的大姓,在北方非常少見。海南符氏是較早遷瓊的姓氏之一,從唐末到元末,先後有符元生、符盟、符有辰、符渚和符大本5位始祖入瓊他們的後裔現已分布全島各地,並以海南為原點,遷居歐洲、北美、澳洲和東南亞多國。瓊州符氏的5位渡瓊祖中,有4位源自同一先祖—中唐名將—符璘。符璘忠於唐朝,驍勇善戰,多次平亂,被封為「義陽郡王」,其後代引以為榮,因此大都以「義陽」作為堂號,即使僑居異國,也仍沿用。
林
林是南方的大姓,最早在9世紀末就有林姓始祖入瓊,目前林姓主要分布在海口和文昌,大多數都是唐代入瓊的林裕和宋代遷瓊的林暹的後代。
黃
早在宋朝就有黃姓始祖入瓊,隨後的950年間共有42支黃姓後裔先後入瓊,成為海南的大姓。
2015年來自全球的黃氏宗親3017人匯聚海南國際會展中心戶外廣場,拼成了巨大的一個中國漢字「黃」字,經最權威的紀錄認證機構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官現場認證,正式宣布世界黃氏宗親在海南海口,獲得金氏世界紀錄「最多人拼成的漢字圖形」(Largest human image of a Chinese character)的稱號。
張
從宋代至清代,張氏入瓊始祖就有三十一位,當知縣者有九位,六品、七品官銜者有十位,一品、七品夫人者有三位,商賈巨首有四位。尤其是宋代入瓊始祖張有文的後裔張嶽崧中探花、兒子中進士、孫子中舉人,被譽為「海南第一家」。
周
最早入瓊的周姓始祖是北宋開寶年間的瓊州知州,周仁浚。周仁浚原籍河南汝南,是北宋開寶年間(968-976)平定嶺南的功臣,北宋在海南設立瓊州府後,周仁浚被任命為首任知府,並定居海南。
鄭
海南各地姓氏宗廟祠堂很多,但都是以其姓氏宗祠為名,獨有海南鄭氏宗祠以書院為名——鄭康成公書院。海南鄭氏奉鄭桓公(姓姬諱友)為始祖,尊中國古代傑出的教育家鄭玄(字康成)為聖賢,因此乃成鄭康成公書院。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