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研究發現:如果孩子有這3個特質,他也許是一個天才

2020-12-07 寶媽生存筆記

不難發現,總有一些孩子對事物有超強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他們看著總是比其它同齡孩子更聰明。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的孩子,在其它孩子2+3還弄不明白的時候,他已經可以進行20以內的加減法,而且家長並沒有特意教,大多是靠孩子自己理解。

我們都說這個孩子可能是個天才。

事實上,一些天才的確從小就有很明顯的表現。哈佛大學的霍華德·加德納教授還曾做過深入研究,並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

他認為人的智慧與能力是廣泛且多元性的,能在多個領域有卓越表現的人如鳳毛麟爪,大多數天才只能在某個特定領域發揮所長。

簡單來說,天才指的並不是從看起來聰明的孩子,而是在某一領域或多個領域有天賦的孩子。因此,及時發現孩子的天賦是非常重要的。經過研究發現,天才兒童大多有以下3個特質,如果你家孩子有,他可能是個天才。

超強的共情能力和正義感

有些孩子,從小就表現出與同齡孩子不同的成熟,想法也更細緻、全面,而且很容易理解其他人的想法。這樣的孩子往往擁有超強的共情能力。我家大寶就是這樣,在同齡孩子還不懂情緒是什麼,更不會控制情緒的時候,她可以看出我的具體情緒,還會安慰我。

有時候他爸爸跟我吵架說得比較過分,她會很生氣地對爸爸說:「你這樣太傷媽媽心了,媽媽得有多失望。」她不僅能感受到我的情緒,還懂得照顧我的情緒,還會為我出頭。在情緒上的敏感力她是超越同齡孩子的。

超強的共情能力和正義感,會讓孩子更容易體察別人的情緒,能明白是非,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過於敏感

美國一項對高智商人群的精神狀態測試中,調查了3715名門薩俱樂部(美國)的成員,發現他們其中20%患有焦慮症。

因為共情能力和理解能力高於普通人,他們總是比普通人考慮得更多,能感受到的細節和情緒也更多。因此這些想法會經常困擾他們。

尤其是因為共情能力產生的感同身受,會使他們沉浸在別人的情緒中,因而變得敏感。雖然這些情緒與他們本身無關,但思考過多本身就會讓他們變得敏感、焦慮。如果發現你家孩子對別人的情緒有過度的反應,要教給孩子放鬆的方式,避免孩子被其他人的情緒困擾。

思維方式與眾不同,總是答非所問

有時候我們問孩子一個問題,他不僅沒回答,反而拋出另一個奇奇怪怪的問題給你,或者給出的答案並不是這個問題的。這樣的孩子多半沉浸在自己的思維方式中,不會被其他人的思維方式限制。

比如愛迪生:上小學時,老師教1+1=2,愛迪生卻沒有直接接受這個答案,而是問老師為什麼1+1=2?但是卻被老師認為故意搗亂。

同樣思維與眾不同的還有牛頓,其他人在蘋果掉下來時可能會把蘋果直接吃掉,但牛頓卻想到了為什麼蘋果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飛。由此可見,思維方式與眾不同的孩子更有可能發現世界的不凡之處。

作為家長,在發現孩子的這些特質時,要學會正確引導,發揮孩子的優勢。我家大寶這3個特質都有,因而我給她準備了更符合兒童心理發展的《蒙特梭利教育》

蒙氏教育重點就是發掘孩子的天賦,在培養數學思維、語言能力、藝術能力、感覺能力、大腦開發和生活常識等基礎能力上,找到孩子最擅長的。

蒙特梭利發現了0-6歲孩子的31個敏感期,在敏感期孩子會主動學習與世界有關的知識,這8冊書準備的正對應孩子的兒童敏感期,給孩子提供認知的同時,挖掘孩子的潛能。我家大寶很喜歡這套書的遊戲,遊戲樣式新穎,色彩也很溫和,孩子看的時間長也不會刺激眼睛。

遊戲的特點很明顯,每冊書專門考察、提升孩子的一種能力。我是每天從每冊書中分別挑選幾個遊戲給孩子玩,避免遊戲的單一。想要進一步培養孩子的家長們,可以試試這套書。

我是母嬰培訓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研究:如果孩子有這3個特點,他很有可能是個「天才」
    生活中當我們談起天才時候,很多父母都會感嘆: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就不是天才呢?其實,如果你想區分一個孩子是否是「天才」,這很簡單。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將來發展成什麼樣子,其實在孩子小時候就可以看出來了。
  • 哈佛教授研究: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下特徵,他或許是一個天才
    一說起「天才」兩個字,很多人都會覺得遙不可及,作為家長更是認為,如果家中出現一個天才,一定是上輩子積了不少福氣。所以說大部分人,對於天才的定義都過於片面,尤其是那些上了學以後的孩子,一旦學習不好,似乎就註定與天才無緣。的確,傳統意義上對天才的定義,更多的是從智商出發。
  • 哈佛教授發現: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特徵,他可能是一個天才!
    「學霸札記」一個分享學習資料的平臺 中午12:00與你相約~ ▼ 提到「天才」這兩個字,很多人都覺得遙不可及;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天才也根據智力分數來決定。
  • 哈佛教授坦言:孩子有這3個特徵,或許是一個天才,家長要多關注
    天才兒童從小具備哪些特徵呢?是天賦異稟,又或是異於常人呢?其實,每一個孩子來到人世間,都像是一張白紙版的存在,慢慢學會自己吃飯,形成自己的興趣愛好,要說與家長的教育和成長環境沒有任何關係,那顯然是不可能的。哈佛教授坦言:天才孩子大多有這3個特徵,中一個家長就偷著樂吧!
  • 哈佛研究發現: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孩子長大越聰明
    哈佛大學研究兒童心理學教授理察,研究多年發現:家裡越亂,就說明孩子創新能力與探索能力越高,而當今社會往往更需要這樣特質的孩子,將來也會更有前途。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發現,自己的孩子別的地方還都挺好,怎麼就是不愛收拾東西呢?
  • 哈佛大學教授新發現:有這3個「怪癖」的孩子,將來多半有出息
    哈佛教授曾經做過一個關於兒童的智商調查,在調查中他發現一些看起來很聰明的孩子,智商往往都不是特別優秀,反倒是一些雖然看上去不怎麼機靈,或許還有一些「怪癖」的孩子,智商發育的都比同齡人快。但是很多家長都會誤解孩子的一些「怪行為」,也會動手去阻止他,這就相當於在阻礙孩子的天賦發展,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家長一定要學會觀察和注意。
  •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有出息的孩子,大多有4個特質,佔1個也不錯!
    北大教授一針見血:「成功的因素是有很多,但孩子的本身特質才是決定將來成敗的關鍵」。有出息的孩子,大多有4個特質,佔1個也不錯1、孩子具備探索精神孩子小時候好奇心旺盛,面對有趣的東西總想著自己拆開看看,尤其是家中的玩具,被孩子拆卸的到處都是,這樣的行為就是孩子探索的表現,孩子愛拆東西並不是說他不聽話,故意給你找麻煩,而是為了滿足西內心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
  • 哈佛大學最新發現:孩子擁有這3個「怪癖」,長大多半都很有成就
    每一個孩子都是有天分的,著名教育專家蒙特梭利曾經說過:如果把成人的能力與兒童相比,他們只需3年就能完成的事,而我們成人則需要60年的努力。但並不是所有的「天才」都有機會在成年後保留他們的天賦,因為孩子們的許多天賦表現在父母看來都是怪異的。
  • 哈佛教授:窮人和過於忙碌的人有一個共同思維特質
    一個跨學科團隊今年完成了一項對資源稀缺狀況下人的思維方式的研究,結論是:窮人和過於忙碌的人有一個共同思維特質,即注意力被稀缺資源過分佔據,引起認知和判斷力的全面下降。這項研究是心理學、行為經濟學和政策研究學者協作的典範。  這個研究源於穆來納森對自己拖延症的憎恨。
  • 哈佛最新研究發現: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
    哈佛大學最新研究表明:孩子有這3個特質,將來一定大有出息哈佛大學在十幾年前做過研究調查,重點選擇了1000位家庭幸福、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針對他們的小時候的性格進行分析研究。調查研究得出結果,假如孩子在六歲之前有這些性格特點,那麼在今後成才的可能性會很高,只擁有一個也會很優秀。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有這3個特徵,看看你家孩子佔了幾個?
  • 哈佛教授:右腦發達的孩子會有這3個特徵,長大後更容易成為學霸
    哈佛教授研究發現,右腦發達的孩子更容易成為學霸,他們學習起來更輕鬆。 哈佛大學的理察教授在進行兒童大腦發育方面的相關研究時發現,兒童大腦發育的重點其實在右腦發育上。他提出,如果兒童的右腦得到了更好的發育,那麼他們的大腦開發程度會更高。 教授在研究中證實人體右腦的存儲量是左腦的10000倍,這主要是因為在右腦中有大量的神經元突觸存在,並且右腦的溝壑更加明顯。
  • 哈佛大學: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孩子長大越聰明,父母別瞎勤快
    所以,家長們不用擔心自己家孩子是個搗蛋鬼了,在我看來孩子越搗蛋那就越聰明,特別是家中這3個地方,家長們不要勤快的收拾,要不然,你可能會扼殺一個天才哦!根據哈佛大學研究兒童心理學教授理察,研究多年發現:家裡越亂,就說明孩子創新能力與探索能力越高,而當今社會往往更需要這樣特質的孩子,將來也會更有前途。
  • 「天才」尹希:8歲自學微積分,31歲成哈佛年輕教授,為何不回國
    從這句話裡面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殘酷的邏輯,那就是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少天才,而且天才的厲害之處真的讓我們這些平凡人都感覺到難以企及,這似乎是一種以努力和智慧都無法比擬的天賦。例如我們本期要聊的主人公就是如此,他8歲就自學微積分,31歲居然就成為了哈佛最年輕的華人教授。
  • 「天才遺傳研究」表明,高智商不一定會成功,這兩項特質更重要
    「天才遺傳研究」隨後,特曼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為什麼不對那些在測試中取得高分的孩子展開研究?更妙的是,隨著這些孩子進入青春期和成年期,為什麼不繼續對他們進行跟蹤研究?這些擁有智力天賦的孩子長大後會不會成為天才呢?特曼找來成百上千名學童,讓他們接受了這項新奇的智商測試。
  • 3個哈佛生就有1個猶太人,盛產天才的猶太人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提到猶太人,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他們都很聰明,那裡盛產「天才」。福布斯雜誌曾報導,世界上前四百萬名的億萬富翁當中,猶太人佔了60%,但今天猶太人總人口數還不到全世界的9.3%。更有數據表明,在哈佛、耶魯等頂尖名牌大學中,每3-5個學生中,就有一個是猶太人。實際上,他們不是天生聰明,而是自有一套培養孩子的做法。
  • 哈佛大學教授:右腦發達的孩子常常有這三個特徵,是學霸的好苗子
    生活中常常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那些經過早期訓練的孩子,長大後和其他孩子並沒有明顯的差距,甚至還出現了「倒退」的現象,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有數據表明,目前有超過95%的孩子做到了左腦的開發,而能做到右腦開發的孩子卻寥寥無幾,甚至有超過80%的父母都錯過了右腦發育的最佳時間。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孩子明明接受了大腦的訓練,卻和周圍人總是拉不開差距。
  • 8歲自學微積分,31歲成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天才尹希為何不回國
    對於天才,我們往往的印象是天賦異稟,通過不懈的努力,最後取得領域上的極大成就。但也有傷仲永這類年少展現異於常人的天賦,但是在長大的過程中方向走偏了最後泯然眾人矣的人。對於天才的更高一步的要求是要他愛國,有些天才成就斐然,但最後不再為國付出,引得無數非議。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在童年的時候,大多數具有這4個特徵
    21世紀是高新產品的快速發展的時期,哈佛大學的教授通過對一些高技術人才的童年對比,發現他們在童年其實都有很多相似之處。哈佛大學一段時間對全球五百強的企業家以及一些地方相比較出名的企業家的童年進行了研究對比,發現他們的很多方面都存在相似的共同點。
  • 物理天才入美籍後成哈佛正教授,從未計劃回國,一番話引人深思
    留美人才2006年,尹希順利拿到了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並且破格留在哈佛大學繼續進行博士後的研究工作。2008年時,他就受聘成為了物理系助理教授,到了2015年就轉為了正教授,成為了哈佛曆史上最年輕的華人教授之一。
  • 哈佛教授:高智商的孩子,大多有這幾個「怪癖」,將來容易成大器
    而這些看起來聰慧的孩子,很有可能將來可以成大器,而我們普通人總是認為那些聰慧的孩子平常都是乖巧的,難道真的是這樣嗎?哈佛教授:高智商的孩子,大多有這幾個「怪癖」,將來容易成大器!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就針對高智商兒童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