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回到家鄉香格裡拉開起了酒店,也許白瑪多吉還留在央視做紀錄片。儘管是作為導演被一些人所熟知,他卻選擇了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方向從頭開始。
白瑪多吉分享自己做酒店的發心。2016年4月28日,在杭州舉行的首屆美宿風格大獎頒獎典禮上,白瑪多吉作為重要嘉賓發表了演講。由他創立的「松贊系列」酒店被視為業內標杆,他也開始在越來越多不同的場合分享起自己的經歷,甚至都快成了香格裡拉的「形象代言人」。
1981年,十八歲的白瑪多吉還在中甸的山谷裡每天面對著牛羊,那時的中甸還不叫香格裡拉,他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越走越遠。去昆明、去北京,為中央電視臺製作紀錄片,命運推著他向前,一幹就是13年。但「我何嘗真正意義上離開過自己的家鄉?人應該認識清楚你自己是誰。藏族人的根在藏區。」白瑪多吉回想起來說,真正命運的轉折來臨不是當初的離開,是回歸。但從哪裡算起呢?是1998年他在北京買了第一個小房子,然後在潘家園找到了一大批製作精良的傳統藏式家具?又或者是因為某個到過香格裡拉的朋友的一句,「這麼好的地方,可惜沒有好的酒店。」
當然不會只是一時心血來潮,在央視的這十多年裡,至少有7、8個片子都是在拍自己的家鄉雲南省迪慶州。他很清楚去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艱難,如同外界對藏族文化的知之甚少,他開始迫切地希望成為一個橋梁,讓更多人了解自己的民族和這個民族獨特的文化。
香格裡拉的風景讓很多人覺得就像一個傳說中的「理想國」。「我總會想,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就是我的家鄉。」2000年,白瑪多吉拿著六萬塊將自己家的老房子改造成了第一家酒店「松贊綠谷」。他一直都在為了打造理想中「遠方的家」嚴苛執行著:酒店的選址,發展空間太大的不選,不夠遙遠的地方不去;酒店的設計施工,不是當地的傳統工藝不用;家具和裝飾的選擇,全都一手包辦;酒店的管理,完全不按星級的「套路」出牌;甚至每一家酒店的路牌,都不會有「酒店」兩個字。在他看來,「如果要給遠方的人做一個家的話,家是什麼,是寧靜、平靜,不是熙熙攘攘,要有夢境的元素。」 香格裡拉應當是能啟發心靈,讓人內省的地方,什麼樣的元素能代表香格裡拉?那就是一個個隱藏在大山裡的小村莊,寧靜的、遺世獨立的環境,她的自然、文化,才有香格裡拉的意味。
白瑪多吉希望能用酒店帶動當地村子的發展。地處三江併流腹地,幾乎集中了海洋沙漠之外的所有景觀地貌。縱橫溝壑的峽谷、巍峨的雪山、垂直氣候帶來的植被分布、明鏡的湖泊……選擇不走尋常路的酒店,白瑪多吉註定要面對更多其他人不需要去解決的問題。
「松贊梅裡」所在的村莊名為谷久濃,只有5戶人家,背後是成片的原始森林。為了吃上旅遊飯,村莊裡的村民曾設想從銀行貸款40萬,在森林裡修一條簡易公路到山頂,做一個大眾旅遊接待的觀景臺。
白瑪多吉得知後,給村民提出兩個問題:第一,誰會花錢買門票,只為坐車到山頂照個像?如果沒人來此旅遊,40萬貸款如何還?第二,大面積的山體開發和破壞森林植被造成太多殺生,而這一切都會轉化為因果,是否值得為賺錢而為之?在他的勸說下,村民們打消了這個念頭。
酒店的員工在迎接客人,他們都來自當地。怎麼能改變村民的生活,白瑪多吉從開第一家酒店開始,一天也沒有停止過嘗試。解決第一個問題,「最直接的,村民可以在酒店工作,可以一邊照顧家一邊工作,不用遠離家鄉出去打工。」整個「松贊系列」的員工98%都來自本地,包括高層管理者,「本地化的文化特質來自哪裡,恰恰來自本土的藏族員工,他們可能就是酒店旁邊的村民,他們不是按一般星級酒店的服務標準來,而是按他們生活中所信奉的信仰、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我相信這份情感一定會觸動每個人心靈。」對第二個問題,為了儘量保護原生態的村莊和自然環境,白瑪多吉堅持用最傳統的方式建設酒店,從建築到木工、石工、銅工,每一項工藝都儘量使用當地手工藝人,為了不使用植被珍稀的青藏高原上的任何一棵樹木,白瑪多吉不惜以兩倍以上的價錢從美國和加拿大進口環保木材。
「別人開不了酒店的地方,我去開。」從第一家「松贊綠谷」,到圍繞香格裡拉五家酒店旅遊環線的形成,白瑪多吉的理念,花了差不多十年才得以完整實現。
2001年,「松贊綠谷」開業,卻不想經營沒有起色,甚至現金流都是負的,「很多人覺得我的這個酒店開早了五年,因為在2001年那個市場還不成熟。」當時找來的好幾任有星級酒店管理經驗的經理,卻都水土不服,白瑪多吉才終於明白沒走過尋常路的「松贊系列」要的也是適合當地的管理,「松贊離開了藏區,還是松贊嗎?」那是現代管理學中所沒有講過的經驗和教訓。
2005年開始,白瑪多吉開始在「松贊綠谷」旁邊建「松贊林卡」,2007、2008年,茨中、梅裡、奔子欄、塔城的酒店相繼開建,這條在腦子裡早就想了無數遍的環線終於初見雛形。但2008年,汶川地震的影響,又由於藏區的特殊性,本來早已預定爆滿,緊接著退訂、退訂,然後到了奧運會,吸引來的遊客們讓各地旅遊業都賺了一把,卻唯獨落下了藏區,因為出於管制的需要,外國客源進藏籤證受到限制。
白瑪多吉設計的松贊旅遊環線。直到2011年5月,作為旅行目的地的香格裡拉環線終於勉勉強強地開業,白瑪多吉的「酒店+旅行」松贊精品山居旅行模式才開始實施,「因為路還沒有修完,所以很多客人都是一段一段的接,即使這樣,口碑評價居然也特別好。」
松贊林卡酒店的窗外,是雲南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松贊林寺。可能是每一扇窗口都望到最美風景的匠心,也許是執著地遵循藏地傳統的精神,2008年開始,「松贊系列」在全球最大的旅行評價網站Trip Advisor中國客評最好的25家酒店裡面,連續多年上榜,並且也在國內拿到了很多很特別的排名。白瑪多吉卻一直堅持低調,不做宣傳推廣,不做急速擴張,在他看來,開酒店,開越來越多的酒店,如果只是為了賺更多的錢,沒有意義。「我看我選的地方是不是比較貧困,是不是這個村莊是需要解決勞動力出入的問題,如果能讓更多的人改變家鄉。」
白瑪多吉計劃的滇藏線,麗江已經在施工,從設計到施工、裝修,他總是要把控每一個細節。從麗江出發,竹卡、然烏、波密,然後是巴松,最後到達拉薩,為了找到這幾個滿意的地點,2015年近一年的時間,白瑪多吉不斷在滇藏線上來回。有能遠遠望見布達拉宮,又跟喧囂保持著恰到好處距離的拉薩選址;有海拔4100米,然烏湖最深處,為保護周邊環境,用上海定製的一體成型房屋的藍古村;還有保留自然村落的古樸肌理,按照傳統的方式復建倒塌房屋,並參與到當地安居工程的建設的巴松村。白瑪多吉堅信「松贊系列」的價值和未來仍然在藏區。
「我們設想,有機農產品、醫療養生服務、禪修,包括酒店設施的改造,想要任何細節都讓人感覺到遠離城市。」這是他做酒店的再下一個布局,「在世間法裡面,我力所能及的是,希望到香格裡拉旅行的人,有一個舒適的滿意的旅程,才能讓人們有渠道去理解藏族文化的精神層面。」
松贊林寺旁每日轉經的人們。在香格裡拉街上藏族居民開的麵湯店裡,牆上最大的一幅張貼畫是拉薩的布達拉宮,旁邊貼的是正在上幼兒園小朋友讀託福英語的證書,彩筆畫裡是高樓和汽車。從香格裡拉到拉薩的距離是1617.1公裡,而離麗江,沿著衝江河,過了虎跳峽,只有170公裡,但現在這170公裡因為修建麗香線高鐵和高速,山體坑坑窪窪,水流斷斷續續。儘管香格裡拉除了旅遊並沒有別的經濟支柱,但山脈的天然阻隔,直到2015年,香格裡拉公開的旅遊人次數據也不過1268.34萬,同年的麗江,這個數據是三倍。麗江至香格裡拉的高速公路計劃在2018年全線貫通,高鐵預計2020年通車,在雲南省的發展計劃裡,大理、麗江、香格裡拉當然要連在一起。而通車後,那時也許香格裡拉也會成為下一個麗江和大理,但白瑪多吉的松贊酒店,並不希望也不會成為下一個希爾頓、香格裡拉或者麗世。
香格裡拉天氣多變,但牛羊永遠安靜地散落在草地裡,風吹過曠野,只有牛鈴鐺的聲音飄過,就像寺廟的酥油燈長明不滅,就像無論如何每天都要繞著松贊林寺轉經的人們,身上裹著一種不經修飾的善良,閃著光。這藏族傳說裡的「香巴拉」,就像個理想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