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交由稅務機關徵管,這樣的改革好在哪兒?

2020-12-04 央視網

根據《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從2019年1月1號起,基本養老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就開始由稅務部門來徵收啦。這是我國社保歷史上一次重要改革。其實,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我國,社保費到底由哪個部門徵收,這個問題曾經爭論了二三十年。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讓我們先聽聽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院長宋曉梧,在《中國經濟大講堂》中的解讀。

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院長宋曉梧:統一徵繳機構,這個問題說起來簡單,實際上我們搞社會保障的知道,究竟是由當時勞動部門,後來叫勞動社保部門,後來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光這個主管部門名字機構改革都換了三次了,但是究竟是由社會保險管理機構來徵繳還是由稅務部門徵繳,當時也是有各有利弊。

我國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就已經開始建立社保體系了,但是國家一直沒有出臺相應的法律,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就不能讓稅務部門來徵收各項社保費,在這樣的背景下,社會保險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

到底咋做的呢?咱們再聽聽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院長宋曉梧,在《中國經濟大講堂》中是咋說的吧:那個時候社保機構的人說,說我們為了徵這點養老保險費,還包括這個醫療保險費,我們是磨破嘴皮子、跑破鞋底子、撕破臉皮子去找人家去要錢去。因為當時只有國務院的一些部門什麼試點文件,你沒有那個法律文件,所以不好依法徵收,社保部門去徵收也有它的局限。

說一千道一萬,社保部門畢竟沒有我們的稅務部門更了解企業的全部財務狀況。所以,如果把社保費的徵繳工作交給稅務部門,是有其天然優勢的。而且,本身國家的稅收工作是具有強制性的,受法律保護。

如今,我國國稅、地稅已經合併,在此基礎上,社保徵收部門也做出重大調整,今後社保費徵收將更加規範化,可以更好地保證社保基金及時入庫,有效保護參保人的權益,減少甚至杜絕少繳社保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渝商智庫 | 胡金星 周志波:社保費徵管應與稅收徵管趨同存異
    2018年《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明確提出,「為提高社會保險資金徵管效率,將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中央這一改革要求,明確了社保費徵管向稅收徵管趨同的方向。從日常徵管來看,可從以下四方面著手:一是徵期設置應趨同。目前,社保費徵收期為每月月末,稅款徵收期為每月15日,節假日順延。
  • 稅務機構改革下一步 「三定」方案與社保費徵管職責劃轉
    7月20日,全國所有縣鄉新稅務機構全部統一順利掛牌,一律以新機構名稱對外開展工作,標誌著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已取得全國省市縣鄉四級國稅地稅分步合併和新機構完成掛牌重要階段性成效,稅務機構改革第一場攻堅戰圓滿收官,下一步改革將向逐級制定和落實「三定」規定、逐級接收社會保險費和非稅收入徵管職責劃轉等領域縱深推進。
  • 深圳社保交由稅務部門徵收,對企業和個人有哪些影響?
    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網站 國家為了提高社會保險費用的徵管效率,將各項社會保險費用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社保入稅」,這項規定原本計劃在2019年的1月1日開始實施。 現在,這項政策已經落實執行,深圳先行!
  • 社保費徵管部門變化為何引發擔憂?「養命錢」不能只看短期
    >從明年開始,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將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目前,各地稅務部門已著手開展徵管職責劃轉交接工作。一些企業擔心社保負擔加重、用人成本上升,也有員工擔心社保繳費增多、實際收入變少。從社保部門劃轉稅務部門徵收,一個簡單的徵管部門變化,既沒有提高社保費率,也沒有改變徵收方式,為什麼就招來眾多對社保負擔增加的憂慮?
  • 15省市同日啟動社保費稅務徵收,專家稱「老闆莫慌」
    社保費稅務徵收改革在11月迎來大動作。全部15個原由社保徵收的省(區市)及計劃單列市近日在同一天發布公告,將企業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徵收。從各地的公報來看,這次劃轉採取的「社保(醫保)核定、稅務徵收」的方式。
  • 社保徵收要穩字當頭
    近期,「明年起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引發廣泛關注。綜合來看,本次政策調整是提高社會保險資金徵管效率的一大舉措,也是推進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的必要環節。然而,考慮到不少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將明顯受到影響,應做好統籌協調並留有足夠的彈性空間。
  • 稅收徵管改革,刷新辦稅體驗
    稅務機構改革要向實處走科學高效配置資源,提高稅收徵管質量和服務效能按照改革方案,新稅務機構掛牌、制定落實「三定」方案、社保費和非稅收入徵管職責劃轉,是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要打贏的三場主攻戰。目前,第一場主攻戰順利完成,改革正在向既定目標領域邁進。但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過程中,還需要回答好不少問題、解決好不少難題,向深處挖、向實處幹,才能更好地釋放改革紅利,推動改革行穩致遠。就稅務部門而言,如何統一稅務工作規範和標準,將「國標」「地標」變成「稅標」?
  • 「社論」「社保稅徵」改革,事緩則圓
    這是對於之前網上瘋傳的「企業被判補繳10年社保費」等消息的及時回應,也是通過立木取信的方式,打消民營企業對於當下社保改革前景的顧慮。隨後,人社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醫療保障局等四部門也進一步發聲,表示改革社會保險費徵收體制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將抓緊研究適當降低社保費率舉措。
  • 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改革需統籌協調處理好四大稅收關係
    可以這樣理解,稅務部門的幹部任命由上級稅務機關發起並徵求當地黨委組織部門意見後落實;運行經費由稅務系統編制預算需求,中央和地方按事權需要分別保障;資產以稅務系統管理為主。具體涉及的幹部問題由主導方在徵求另一方意見後直接任命;運行經費也是列入中央基本預算,地方提供配套經費保障;不動產歸屬和管理也是從有利於體制運行效率、稅務隊伍穩定和激發乾部活力原則出發屬地劃轉,按改革方案要求落地。
  • 稅收徵管改革,刷新辦稅體驗(熱點聚焦)
    稅務機構改革要向實處走科學高效配置資源,提高稅收徵管質量和服務效能按照改革方案,新稅務機構掛牌、制定落實「三定」方案、社保費和非稅收入徵管職責劃轉,是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要打贏的三場主攻戰。目前,第一場主攻戰順利完成,改革正在向既定目標領域邁進。
  • 「十三五」時期 稅收徵管體制改革順利推進
    國家稅務總局今天(26日)發布,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三五」時期,全國稅務系統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推進稅收徵管體制改革。其中,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後,全國稅務系統2萬餘名領導幹部由「正」轉「副」,省市縣鄉稅務機構數量大幅「瘦身」,其中廳級稅務局數量較合併前減少45個,省級、市級、縣級稅務局內設機構、事業單位和派出機構分別減少709個、5349個和2.49萬個,撤銷縣局稽查局3900多個。
  • 社保費轉歸稅務機關徵收,繳納社保費,近期熱點問題要知道!
    社保費轉歸稅務機關徵收後,近期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今天,我們就說一說與社保費徵收的幾個問題。一、社保費入稅的基礎事項根據規定自2020年11月1日起,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陸續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那麼,當前社保費具體徵收模式有哪些呢?
  • 《深化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印發(全文)
    對跨區域、跨國經營的大企業,在納稅申報等涉稅基礎事項實行屬地管理、不改變稅款入庫級次的前提下,將其稅收風險分析事項提升至稅務總局、省級稅務局集中進行,將分析結果推送相關稅務機關做好應對。11.建立自然人稅收管理體系。順應直接稅比重逐步提高、自然人納稅人數量多、管理難的趨勢,從法律框架、制度設計、徵管方式、技術支撐、資源配置等方面構建以高收入者為重點的自然人稅收管理體系。
  • 稅務總局徵管和科技發展司負責人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部署和《工商總局等四部門關於實施個體工商業戶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兩證整合」的意見》要求,國家稅務總局從2016年12月1日起,將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兩證整合」改革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稅務總局徵管和科技發展司負責人就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 國家稅務總局著力加強稅務機構改革期間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工作
    《通知》指出,平穩紮實推進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是各級稅務機關領導班子的重大政治責任。各省(區、市)稅務局聯合黨委要嚴格履行主體責任、領導責任,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把黨的領導體現在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把黨的建設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 追蹤社保費追繳:稅務部門暫停追繳,避免企業更大恐慌
    儘管行政裁定書作了詳細闡述,依然引發輿論強烈關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後,企業對社保費負擔上升的擔憂。圖/視覺中國根據中辦、國辦印發的《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從2019年1月1日起,各項社保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由於稅務部門掌握企業和個人收入信息,特別是社保費進入金稅三期系統後,漏繳、欠繳社保的行為將無處遁形。
  • 國稅地稅改革第一戰收官,稅收徵管體系邁向高效統一
    「稅務機構改革第一場攻堅戰圓滿收官,改革整體進展順利並取得了好於預期的階段性成效。」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副主任郭順民說。這場改革是黨中央著眼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稅務總局制定改革總臺帳和分臺帳,對12大類215項主要任務近700個具體事項明確了責任單位、時間表,做到掛圖作戰、對表推進、督導問效、到點驗收。」郭順民介紹,目前已圓滿完成前三個階段改革任務,進入了「改好省局樹樣板」和「市縣推進全覆蓋」並行階段。
  • 「十四五」規劃提出深化稅收徵管制度改革 專家建議 修訂稅收徵收...
    □ 法治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劉紫薇□ 記者 陳 磊「完善現代稅收制度,健全地方稅、直接稅體系,優化稅制結構,適當提高直接稅比重,深化稅收徵管制度改革。」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稱。深化稅收徵管制度改革離不開稅收徵收管理法的完善。
  • 五險改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後,你的到手工資社保待遇會有何變化?
    最新公布的《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要求,從2019年1月1日起,將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雖然只是變了一個收錢的部門,但這個改革直接關係著企業的人力成本和員工個人的錢袋子。一些員工的到手的工資可能會因此而降低,但卻可以讓自己的社保待遇大為提高。
  • 稅收徵管體制改革見成效 企業九成多涉稅業務可實現網上辦理
    本報北京10月26日電 (記者周懌)記者今天從國家稅務總局獲悉,「十三五」時期,我國全力推進稅收徵管體制改革,已經取得顯著成效。目前,我國企業90%以上的涉稅業務可實現網上辦理,網上申報率超過99%。據悉,在國稅、地稅機構合併後,全國稅務系統兩萬餘名領導幹部由「正」轉「副」,省市縣鄉稅務機構數量大幅「瘦身」,其中廳級稅務局數量較合併前減少45個,省級、市級、縣級稅務局內設機構、事業單位和派出機構分別減少709個、5349個和2.49萬個,撤銷縣局稽查局390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