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兩江兩東霸榜

2021-01-11 和訊網

  2020年9月8日,華頓經濟研究院編制的「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在上海發布。來自南京、成都、濟南、紹興、長沙、西安、福州、蘭州、貴陽、金華、遵義、邯鄲、株洲等百強城市的代表出席會議。發布會上,中國百強論壇主席、華頓經濟研究院院長沈晗耀就「提升城市價值,創建美好城市」為議題進行主題演講和圓桌討論。

  「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自2015年發布以來,至今已連續發布六年。該榜單以GDP總量排名前110位的城市作為入圍城市,再根據經濟指標(佔比61.8%)和軟經濟指標(佔比38.2%)的綜合得分進行排序。經濟指標由GDP、居民儲蓄和財政收入組成,軟經濟指標由環境、科教、文化、衛生組成。各指標得分均按其總量(佔比61.8%)和人均量(佔比38.2%)綜合而成。

  按照GDP總量確定入圍名單倡導城市不斷做大,考量人均量倡導城市不斷做強,加入軟經濟指標則是倡導城市不斷做優,「做大做強做優」體現了「五個文明建設」和「五大發展理念」的導向和激勵,可以更全面、科學地衡量城市在經濟、社會、科教、文化和生態等方面的綜合發展水平。

  發布會上,華頓經濟研究院秘書長段小光對「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進行了具體解讀:

  1、百強城市是中國經濟的主戰場

  2019年全國GDP總量為99.08萬億元,百強城市GDP總量為69.58萬億元,此次上榜的百強城市的GDP總量佔全國GDP總量的70.23%,佔比同去年73.87%相比下滑約3.6個百分點,但百強城市依然是中國經濟的主戰場。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百強城市的硬經濟下滑明顯,因此未來提升百強城市的經濟實力是振興中國經濟的核心發力點,特別是位居前列的百強城市,如前十、前二十等位次城市,其經濟實力在全國經濟中居於舉足輕重地位,並具有強大的輻射帶動能力,在今後的發展方向上具有主導決定性作用。

  2、十強城市:層次分明,競爭激烈

  在「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上,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連續六年穩居前四,綜合實力最強。北京、上海與廣州、深圳均為榜單前四城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是杭州和蘇州,位居第五和第六位,第七至第十位的城市依次是武漢、南京、重慶和成都。重慶重返前十,武漢是中部地區唯一躋身前十強的城市,西部地區有重慶、成都兩市進入前十強。從南北格局看,前十城市中,南方佔據 9 座,北方只有北京一市。

  第一層次:從榜單前十強來看,北京(95.62分)和上海(90.95分)綜合得分都在90分以上,顯然是居於最高或第一層次。在硬經濟方面,上海與北京的經濟水平相差不大,但北京作為首都城市,資源優勢明顯,軟經濟實力強勁,尤其是在環境、科教和衛生方面均顯著高於上海。

  第二層次:廣州(78.59)和深圳(77.23)從綜合得分來看,兩者分值相差較小,屬於同一層次城市,但與北京和上海仍存在12分之多的差距。深圳經濟實力高於廣州,但在軟經濟實力方面與廣州差距較大,尤其是在科教與醫療衛生方面差距明顯,深圳軟經濟水平排名第 20 位,是前十強城市中排名最低的城市,與其經濟「第三城」的地位不相匹配。

  第三層次:第五和第六位的杭州(73.14分)和蘇州(71.07分)綜合得分在72分左右。蘇州經濟實力高於杭州,是經濟「第五城」,而杭州作為省會城市,擁有較為豐富和完善的科教、文化和醫療資源,因此杭州的軟經濟水平高於蘇州,蘇州軟經濟與其經濟地位不匹配。

  第四層次:其它70分左右的城市涵蓋了第七至第十位的城市依次是武漢(70.60)、南京(69.93)、重慶(68.52)和成都(68.25),這四個城市得分不相上下,競爭激烈。

  3、軟硬經濟要協調發展

  前十強城市中有8個城市的軟硬經濟發展較為均衡,其軟硬經濟指標都在前十,前十強中有9個是副省級以上城市,因此科教、文化、衛生等軟經濟資源配置豐富。在百強榜單中,還有較大部分城市在硬經濟和軟經濟的實力不相均衡,相差較大。

  深圳和蘇州在硬經濟中位列第3和第5位,而在軟經濟中,分別位列第20位和18位。深圳在普通高等院校數、專任教師數及醫院數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蘇州硬經濟是第五城,軟經濟位列第18位;無錫硬經濟位列第十位,而其軟經濟位於第23位,因此蘇州和無錫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需要加強對軟經濟的協同發展,尤其在科教和衛生領域。

  西安作為省會城市,軟經濟排名第7位,而其硬經濟位列第22位,因此西安對於硬經濟的發展需大力加強。

  在百強榜單中,軟硬經濟排名相差較大的還有鄂爾多斯(600295,股吧)、榆林、泰州、寧波、哈爾濱和贛州。鄂爾多斯、榆林、泰州硬經濟分值均在百強榜單中前50強,而其軟經濟均在90名之後。其中榆林需在環境方面進一步提升,鄂爾多斯和泰州在科教和衛生方面仍需提高。寧波在全國硬經濟中排名第9位,而軟經濟排名第34位,其因軟經濟分值落後導致綜合排名下滑。

  哈爾濱和贛州在軟經濟方面表現突出,其中哈爾濱軟經濟排名最高,位於第14位,但因GDP和財政分值下滑,導致了硬經濟和軟經濟排名不平衡的狀況,哈爾濱需要大力發展硬經濟。贛州綜合排名連續三年上升,但贛州的軟經濟和硬經濟水平差距較大,未來贛州可在加強城市綜合文明建設的同時,合理規劃和布局產業結構,尋找帶動當地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提升經濟實力,實現全面綜合協調的高質量發展藍圖。

  4、區域分布:由東向西呈階梯式分布

  東部地區上榜城市60個,中部地區上榜25個,西部地區上榜15個,呈現出由東向西階梯式下降的格局。三大經濟圈中百強城市高度集聚,長三角地區上榜城市22個、珠三角地區8個、京津冀地區8個,三者合計上榜38個。尤為引人注目的是,長三角有上海、杭州、蘇州和南京四座城市躋身前十陣營,珠三角地區有兩個城市位列前十,京津冀地區僅有一個城市上榜前十。由此可見,長三角是我國最有影響力和經濟最發達區域,為全國經濟增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5、兩江兩東再領風騷,閩贛皖進步顯著

  按省份劃分,江蘇、山東、浙江和廣東四省上榜城市數量排名前四。其中,江蘇上榜城市13個;山東上榜數量12個,位列第二;廣東(9個)和浙江(8個)排名第三和第四。今年江蘇省表現突出,蘇州市和南京市位列前十,需特別指出的是,江蘇發展最為均衡,所有13個地級市全部上榜,是全國唯一地級市全部上榜的省份。無錫在經濟方面表現出色,綜合排位上升至第12位,其硬經濟、GDP總量和人均GDP分別在榜單中排名前十。浙江8個上榜城市排名普遍靠前,上榜城市綜合排名均在前55陣營。

  福建省表現亮眼,福州、廈門、泉州、漳州位次均較去年上升,同時新晉3家百強城市,分別是龍巖、莆田和三明。此外,安徽和江西雖上榜城市不多,但進步顯著。安徽上榜的兩座城市合肥和蕪湖排名顯著上升,且新晉1家百強城市滁州(第90位);江西省不僅連續三年有新上榜城市,且所有上榜城市位次均有所提升,表明江西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今年江西新上榜城市為宜春,排名第99位,上年上榜城市是九江,今年排名第74位。

  中部地區河南上榜城市最多,有6座百強城市;其次是湖南,有5座城市上榜,江西和安徽各有4座和3座城市上榜。

  西部地區上榜的15個城市中,省會城市有5個(成都、西安、昆明、貴陽、蘭州),直轄市1個(重慶),自治區首府3個(烏魯木齊、南寧、呼和浩特),其餘6個為地級市,表明西部地區多以單個中心城市為主,導致省內區域經濟懸殊較大。

  會上,華頓經濟研究院還同時發布了硬經濟、軟經濟、居民儲蓄、財政收入、人均GDP等五個單項的十大城市榜單。

  硬經濟分值最高的十大城市:北京(95.82)、上海(95.57)、深圳(88.28)、廣州(78.50)、蘇州(77.41)、杭州(73.63)、南京(70.42)、武漢(69.30)、寧波(68.25)、無錫(67.99)

  軟經濟分值最高的十大城市:北京(95.29)、上海(83.48)、廣州(78.74)、武漢(72.70)、杭州(72.34)、重慶(70.78)、西安(70.60)、成都(69.97)、南京(69.13)、長沙(68.30)

  居民儲蓄分值最高的十大城市:北京(100.00)、上海(93.06)、廣州(80.90)、深圳(79.06)、杭州(72.81)、成都(72.78)、重慶(68.76)、天津(68.34)、蘇州(68.04)、寧波(66.37)

  財政收入分值最高的十大城市:上海(100.00)、北京(95.77)、深圳(89.90)、蘇州(78.07)、天津(75.41)、杭州(75.14)、寧波(74.01)、南京(71.65)、武漢(67.72)、無錫(66.80)

  人均GDP最高的十大城市:深圳(20.3萬元)、無錫(18.0萬元)、蘇州(17.9萬元)、珠海(17.6萬元)、鄂爾多斯(17.3萬元)、南京(16.6萬元)、北京(16.4萬元)、上海(15.7萬元)、廣州(15.64萬元)、常州(15.63萬元)

  結合百強城市的特點與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段小光秘書長還對城市發展提出了兩點建議:

  1、聚焦科教文衛產業,創造內需振興經濟

  軟經濟方面主要體現在科教文衛等產業或事業,尤其是高端教育、高素質文化、高質量醫療。當前的市場格局是私人經濟品處於過剩狀態,科教文衛事業屬於公共品經濟,現在處於供不應求狀態,屬於短板經濟。必須發揮政府的作用,用新的方法來解決科教文衛方面的供給側改革,以滿足人民巨大的迫切需求,從而振興並升級經濟結構,高質量醫院、教育和文化事業的需求是巨大的,通過這些產業的發展,創造內需會帶動一系列的私人品經濟發展,首先醫院及科研院所的發展會帶動一系列基礎設施的發展,進而帶動醫療設備、科研設備、教育設備、文化娛樂設備等私人品經濟中的製造業發展,最後通過就業結構改善,帶動醫生、教師、文化、科研人員就業增長,從而帶動產業發展和經濟社會結構全面轉型升級。

  2、多中心引領「三圈一帶」全面協調發展

  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為中國三大經濟圈,珠三角有8個百強城市,其中廣州、深圳2個十強城市;長三角有25個百強城市,其中上海、杭州、南京和蘇州4個為十強城市;京津冀有8個百強城市,其中北京1個十強城市。相比較而言,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的「生力軍」,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最為均衡的區域。「三圈」總共有41個百強城市,其中珠三角高度發達,珠三角區域形成多中心城市發展,以三個核心城市(深圳、廣州、香港)為首的經濟圈,實現區域內產業合作共贏,調整產業布局,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大力提升珠三角城市群的整體競爭力,但值得注意的是,除湛江外,廣東省尚有12個地級市沒有進入百強,由此可見,廣東的發展極不平衡,全面協調發展廣東全域經濟是廣東省和珠三角面前的重大任務。京津冀地區是北京市一花獨放,天津近年來發展乏力,今年跌出前十,整個河北11個地級市中有6個進入百強,因此京津冀的發展也需要全面協調發展。首先是要全面振興天津的經濟發展,同時要加速建設雄安新區,構建北京、雄安和天津的多中心發展格局,帶動「京津冀」中國北部全面協調發展。由此,通過「三圈」的多中心發展帶動中國經濟全面協調發展。

  長江經濟帶是中國百強城市的「主力軍」,經濟、文化、科教、衛生和環境協同發展,上海、杭州、南京和蘇州引領長江中下遊地區均衡發展;武漢、成都與重慶引領長江中上遊地區產業發展,通過長江流域的發展可以帶動東中西部的協調發展。長江下遊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遊武漢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需要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和引領作用,打造長江經濟帶的三大增長極。

  長三角城市群在「三圈一帶」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既可帶動東中西協調發展,又可輻射南北經濟增長。其如何發展需要特別關注,上海現為中國最大的單一經濟城市,但也面臨著與北京相似的擁堵擁擠和汙染問題,因此也要學習和借鑑「北京+雄安新區」的模式,在距上海100多公裡處再構建一個區域中心,共同引領長三角發展,蘇錫常三市緊密相連同城化,且GDP總量已超過上海,其蘇州和無錫人均GDP也大幅超過上海,因此「上海+蘇錫常」可成為長三角的雙核心,共同構成長三角核心區,與四個副中心「南京、杭州、合肥、寧波」共同帶動整個長江流域和全國經濟協調發展。

  城市集群化發展將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三圈一帶」的多中心城市發展格局可以帶動全國經濟的全面協調發展。

  發布會上,紹興市委常委、秘書長陸維作為優秀百強城市代表,滁州市政府副秘書長陳興傑作為新晉百強城市代表,分別對其近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經驗進行了介紹。

  最後,段小光秘書長還宣布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全面發展論壇將在11月27日-28日與第20屆中國上市公司百強高峰論壇再度聯合舉辦。今年論壇將以「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全面振興中國經濟」為主題,同時發出創建美好城市的倡議,全面提升城市價值,實現百強城市軟硬經濟協調發展。

(責任編輯:彭立睿 HF019)

相關焦點

  • 2020年上半年中國城市GDP百強榜
    2020上半年中國城市gdp百強榜顯示,受客觀因素影響,廣州外貿經濟同比下降7.6%,2020上半年GDP增速-2.7%,這也使得重慶GDP正式趕超廣州。
  • 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布 城市集群化帶來發展新機遇
    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布 城市集群化帶來發展新機遇 2020-09-08 16:10:28   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在滬發布 城市集群化帶來發展新機遇  中新網上海9月8日電 (周卓傲)9月8日,由華頓經濟研究院(原「上海經濟發展研究所」)編制的「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在上海發布,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連續六年穩居前四,上榜的百強城市的GDP總量佔全國GDP總量的70.23%。
  • 2020年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行榜出爐 湖南五城躋身百強
    10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經濟日報社共同發布《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多維度比較研究兩岸四地291個城市,公布了2020年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行榜,深圳、香港、上海排名前三,長沙、嶽陽、常德、株洲、湘潭、衡陽則躋身百強。  先看我省情況。
  • 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布 三大經濟圈表現亮眼
    9月8日,由華頓經濟研究院(原「上海經濟發展研究所」)編制的「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在上海發布,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連續六年穩居前四,上榜的百強城市的GDP總量佔全國GDP總量的70.23%。此次發布排行榜中,三大經濟圈表現亮眼。
  • 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布 北京上海排名前一二
    華頓經濟研究院編制的「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9月8日在上海發布,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連續6年穩居前四。昆明市以51.53分的綜合分值排行第27名。,以其中GDP總量排名前110位的城市作為入圍城市,根據其硬經濟指標(權重0.618)和軟經濟指標(權重0.382)分值計算其綜合得分,以此排序推出「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
  • 2020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出爐,金華排名揭曉,超過多個省會城市
    剛剛,金華高樓迷從正在上海舉行的「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金華以綜合分值43.02分,位列榜單第47名,位次較2019年上升2位。「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自2015年發布以來,至今已連續發布六年。
  • 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布 百強城市GDP總量佔全國GDP總量的70...
    新華網上海9月9日電(史依靈)9月8日,由華頓經濟研究院編制的「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在滬發布。榜單前十強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連續六年穩居前四,其次是杭州和蘇州,武漢、南京、重慶、成都位列第七位至第十位。
  • 「2020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布 百強城市GDP總量佔全國70.23%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9月8日,華頓經濟研究院編制的「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下稱百強城市)在上海發布。前十強城市中,北上廣深連續六年穩居前四,杭州和蘇州緊隨其後,武漢、南京、重慶和成都分列第七至十名。華頓經濟研究院秘書長段小光表示,前十強城市中有8個城市的軟硬經濟發展較為均衡,其軟硬經濟指標都在前十。
  • 「2020中國百強城市」出爐!未進入地級市10強,徐州不服!
    最近,國內許多城市排行榜陸續發布,什麼GDP百強城市榜、營商環境百強城市榜、網紅城市百強榜……其中,最最重要的一個綜合性權威榜單——「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9月8日發布!徐州入圍「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名第39!為什麼說這個排行榜比較權威?
  • 「2020中國藍天百強城市榜」出爐
    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近日,亞洲清潔空氣中心發布《大氣中國2020》,對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在2019年大氣汙染治理的努力程度和治理效果進行綜合打分,得出「2020中國藍天百強城市榜」。內江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13位,「內江藍」實至名歸。據了解,內江空氣品質創造如此佳績,主要得益於我市對大氣治理採用了三大妙招。首先是堅持規劃引領。
  • 青州市上榜「2020中國縣域綜合實力百強榜」
    由《小康》雜誌社獨家發布,全面呈現中國城市與縣域綜合實力發展縮影的「2020中國縣域綜合實力百強榜」近日出爐。
  • 2020年中國百強區,廣東霸榜前10,福建4個區入圍
    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2020年中國百強區榜單。此次研究對象為市轄區,剔除直轄市轄區和港澳臺地區,總共有898個。此次研究從經濟實力、內生動力、消費活力以及區域能級4個維度、18個核心指標、超過30個參考指標綜合評價來排名。 我們來看下都有哪些特點。
  • 山東10地上榜中國縣域百強榜!越努力越幸運的山東2020年還被哪些...
    時針滴答,2020年已進入最後一個月,關於今年的各類盤點悄然而生。近日,由《小康》雜誌評選的兩個榜單出爐,山東這些地方強勢登榜!看看有你的家鄉嗎?「2020中國縣域綜合實力百強榜」出爐,全面呈現中國城市與縣域綜合實力發展縮影。江蘇省崑山市榮登榜首,江蘇省江陰市、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分列第二位、第三位。十佳榜單上,華東地區江浙魯三省奪得八席,其中江蘇省獨佔四席,華南地區廣東一省上榜兩席。
  • 方大特鋼喜獲2020年中國百強企業獎
    、華頓經濟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上市公司百強高峰論壇暨第六屆中國百強城市全面發展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論壇上傳來好消息,方大特鋼喜獲「2020年中國百強企業獎」,該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詹柏丹獲評「中國百強優秀董秘獎 」。
  • 大同煤業榮獲「2020年中國百強企業獎」
    近日,由中國上市公司百強高峰論壇組委會、華頓經濟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上市公司百強高峰論壇暨第六屆中國百強城市全面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其中大同煤業以2019年22.22億元的利潤總額位列榜單第272名,榮獲「2020年中國百強企業獎」。
  • 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布!安徽兩市上榜!
    9月23日,華頓經濟研究院編制的「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在上海發布。在這份新出爐的榜單中,安徽有2個城市位列其中。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吧!在「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上,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連續五年穩居前四,綜合實力最強。
  • 河北6市榮登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
    9月23日,華頓經濟研究院編制的「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在上海發布。在這份新出爐的榜單中,河北共有6個城市位列其中。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吧!在「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上,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連續五年穩居前四,綜合實力最強。其次是杭州和蘇州,位居第五和第六位,第七至第十位的城市依次是成都、天津、武漢和南京。
  • 「2020中國藍天百強城市榜」出爐 西寧位列十七
    近日,亞洲清潔空氣中心發布《大氣中國2020》,對我國168個重點城市在2019年大氣汙染治理的努力程度和治理效果綜合打分,得出「2020中國藍天百強城市榜」,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西寧位列十七。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西寧市空氣優良天數達227天,優良率為93%。
  • 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發布,江蘇13市全進百強,宿遷第93名
    2019年9月23日華頓經濟研究院發布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其中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上,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連續五年穩居前四,綜合實力最強,江蘇省13城市全進100強,江蘇第一的蘇州第6名,老十三宿遷上榜92名。
  • 2020年最新百強市排行榜出爐,杭州、重慶、成都誰是「中國第五城」?
    ,這就是《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是第一財經旗下數據新聞項目「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的城市排行榜。從2016年開始,已經連續4年評定了全國新一線城市榜單,以及2線、3線、4線、5線城市的排名。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年的新一線城市都是以成都為榜首的,而且都是100分的成績。那麼這個劃分又是以什麼為依據,成都真的是僅次於北上廣深的中國第五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