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禮四儀」春風化雨

2021-01-10 中國網財經

  本報訊 記者薛海燕、通訊員吳愛梅報導:一位年輕的父親抱著女兒正大步邁上斑馬線,忽然響起女孩稚嫩的童音,「爸爸,紅燈,等等!」年輕的父親反應過來,趕緊停了腳步;遊人如織的紫金山遊道上,一位老年遊客喝完牛奶後,順手把紙盒扔在路邊。一位少年走上前,撿了起來,丟進垃圾箱。老年遊客看到了,上前向少年鄭重道謝……2014年春,以「八禮四儀」為核心的《江蘇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禮儀規範》正式出臺,並在全省所有中小學及幼兒園全面推廣。作為全國首個未成年人文明禮儀規範,通過全年「踐禮修德,從小抓起」的規範運作之後,學禮儀、踐禮儀的好風尚有如一股春潮,從校園湧向社會,從幼小的心靈逐步滋潤到成人世界。

  「未成年人擔當著中華民族的明天,擔負著祖國的未來,精神文明的大廈能否牢牢矗立,關鍵在他們。」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燕文說,「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必須關懷未成年人的思想建設。」在江蘇省委宣傳部大力推動下,以「八禮四儀」為核心、專門針對未成年人的規範正式走進江蘇1700萬未成年人的課堂。

  《規範》將未成年人劃分為幼兒園階段、小學階段、初中階段、高中階段,不同階段具體要求不一樣。江蘇省文明辦未成年人處處長拾峰告訴記者,「上幼兒園時,要學會使用『您好』、『請』等文明用語,能在家長提醒下主動和人打招呼;上小學時,不給同學起綽號,不說髒話、謊話;上初中時,要做到與人交談時目視對方,不打斷別人講話,不強迫別人回答不願意涉及的問題;上高中時,不打聽不洩露別人隱私,與人交談時多給對方講話時間。」

  南京雨花實驗小學積極探索讓禮儀教育在家庭中繼續延伸下去。學校給每位家長都分發了一本「家校聯繫簿」,家長可以對照小冊子上的德育條目,孩子做到的就在後面打個鉤,因為簡便易操作,家長們都很配合,老師們能夠及時獲得反饋。「這種探索是值得的,它的價值遠比教學生一道數學題來得重要。」校長郭衛星說。

  目前,「八禮四儀」已在江蘇全省落地,其中920所示範學校已按照要求開展了各具特色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呈現出新招迭出、未成年人廣泛參與的良好態勢。

相關焦點

  • 「八禮四儀」 讓禮儀融入成長
    日前,江蘇省的文明禮儀專門課程「八禮四儀」開展有聲有色,「八禮」為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遊覽之禮、儀式之禮。
  • 學習八禮四儀,爭當禮德少年
    原標題:學習八禮四儀,爭當禮德少年   為了將小公民素養教育落到實處,從小事抓起,關注細節,本學期,吳橋實驗小學大隊部以「八禮」中的 「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和「待人之禮」作為隊員們的重點學習和考察項目,每月一主題,月初進行教育和示範,月末進行總結和評比。
  • 八禮四儀之儀表之禮教育
    原標題:八禮四儀之儀表之禮教育   禮儀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一種行為表現。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10月27日上午,在雙甸小學的升旗儀式上,張建平老師就「八禮四儀」中的儀表之禮發表了國旗下講話。  張建平老師希望全體學生做到穿戴整齊、樸素大方。衣服大小要合身、出門前要看看衣領是否翻好、扣子是否扣上、紅領巾是否佩戴整齊、鞋帶有沒有繫緊、書包是否背正,頭髮有沒有梳齊;保持衣服的乾淨整潔,沒有汙垢和油漬,領口和袖口處保持乾淨。
  • 八禮四儀養成教育主題實踐活動啟動
    昨天上午,「尚德明禮成長宜興」八禮四儀養成教育主題實踐活動啟動儀式暨東坡書院第三屆「開筆禮」活動,在丁蜀鎮東坡書院舉行。即日起,市丁蜀高級中學、徐舍鎮美棲村、宜興文化中心等10家八禮四儀養成教育培育試點單位,將對標啟動相關建設,引導學校、家庭、社會全方面開展未成年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
  • 寓教於樂:「八禮四儀」體驗館凸顯養成教育特色
    為在未成年人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2014年春季學期開始,江蘇在全省1700萬未成年人中開展了以「八禮四儀」為主要內容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21日上午,「德美江蘇」——全國網絡媒體江蘇行活動來到第一站鎮江,參觀了「八禮四儀」體驗館。
  • 江蘇省用「八禮四儀」讓青少年踐行文明禮儀
    「八禮」即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遊覽之禮、儀式之禮,135條禮節幫孩子規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四儀」則是入學儀式、成長儀式、青春儀式、成人儀式,給孩子的成長過程留下彌足珍貴的難忘瞬間。
  • 【文明禮儀小課堂】 「八禮四儀」是什麼?
    "八禮四儀"中,"八禮"指"儀表之禮"、"儀式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遊覽之禮"、"餐飲之禮"。"四儀"指入學儀式(7歲)、成長儀式(10歲)、青春儀式(14歲)、成人儀式(18歲),以此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強化文明禮儀素養。
  • 江蘇中小學生踐行「八禮四儀」培育核心價值觀
    江蘇中小學生踐行「八禮四儀」  爭當文明旅遊小使者  「文明要從孩子抓起」,江蘇的文明旅遊小使者正在行動。在常州,以「繽紛的冬日」主題活動為載體,組織小志願者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公共文化場館,開展小講解員、小引導員、小宣傳員等志願服務行動,引導孩子們踐行文明禮儀。
  • 江蘇1700萬未成年人學習「八禮四儀」
    江蘇1700萬未成年人學習「八禮四儀」 《意見》強調要突出抓好未成年人的「八禮四儀」。「八禮」為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遊覽之禮、儀式之禮。「四儀」主要是在學生7歲、10歲、14歲、18歲時,學校要為其組織入學儀式、成長儀式、青春儀式、成人儀式,以此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強化文明禮儀素養。  《意見》強調,學校舉行成人禮時,要主動邀請地方政府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代表進行現場指導觀摩。
  • 泰州校園全面推行「八禮四儀」
    今年2月,江蘇省政府出臺文件,要求從春季學期開始,在全省1700萬未成年人中全面推行「八禮四儀」。5月26日至27日,省文明辦專家來到泰州市,對城東小學等7所學校「八禮四儀」活動進行現場查看與指導,對不少特色做法表示肯定。
  • 「八禮四儀」進校園 禮儀教育與成長一路同行
    從今年春季開學起,「八禮四儀」在我省中小學、幼兒園全面推開,全省選擇893所學校作為重點,對文明禮儀養成教育進行深入探索。「八禮」是指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遊覽之禮、儀式之禮。
  • 南京中小學生開學第一課講「八禮四儀」(圖)
    南京中小學生開學第一課講「八禮四儀」(圖)   八禮  儀表之禮  餐飲之禮  言談之禮  待人之禮  行走之禮  觀賞之禮  遊覽之禮  儀式之禮  四儀  7歲:入學儀式  10歲:成長儀式
  • 常熟市學校「道德講堂」學習八禮四儀 弘揚核心價值觀
    常熟市學校「道德講堂」學習八禮四儀 弘揚核心價值觀 發表時間:2014-04-30   來源   近日,常熟市唐市中學把道德講堂活動與學生德育教育和家長學校相結合,舉辦道德講堂專場活動,進一步加強家校聯繫,讓學生和家長學習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八禮四儀
  • 徐州市鼓樓區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八禮四儀」促養成
    徐州市鼓樓區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八禮四儀」促養成 2015-07-01 14:16:00 導讀:鼓樓小學創編了《文明禮儀養成評價手冊》,將「八禮」細化為「智慧公德」、「智慧生活」、「智慧學習」三個篇章,文明行為等10個項目,上下樓梯靠右行、不隨地吐痰等50項文明禮儀行為習慣,讓學生在生活、學習、成長過程中提升文明素養
  • 揚州舉行十歲成長儀式 深化「八禮四儀」養成教育
    「八禮四儀」。圖片來源:揚州文明網  為貫徹落實江蘇省文明委關於「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突出在未成年人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抓好「八禮四儀」養成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從小學禮儀、知禮儀、行禮儀」的工作要求,6月27日上午,揚州市未成年人十歲成長儀式示範活動在揚州市梅嶺小學西區校舉行。學校三四年級全體師生和三年級家長參加儀式。
  • 生活德育|看科苑小學的「八禮三儀」
    生活德育|看科苑小學的「八禮三儀」 2020-12-30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聚焦「八禮四儀」開展沉浸式文明傳播 首家文明禮儀示範餐廳揭牌
    昨天,全市首家未成年人文明禮儀示範餐廳在太湖街道揭牌,附近居民熟悉的萬順路肯德基店被賦予了新的使命——聚焦「八禮四儀」,面向孩子們開展沉浸式文明傳播。「公勺公筷正流行,文明用餐新標配」,被編寫成順口溜的文明餐桌禮儀配合童趣插圖高掛在餐廳牆上。
  • 《周禮》《儀禮》的文學意義
    如《考工記》:「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橘踰淮北而為枳,鵒不踰濟,貉踰汶則死,此地氣然也。燕之角,荊之幹,妢胡之箭,吳粵之金錫,此材之美者也。天有時以生,有時以殺,草木有時以生,有時以死,石有時以泐,水有時以凝,有時以澤,此天時也。」這類文字文採斐然,說理透徹,堪稱典範。
  • 三禮的傳授,周禮,儀禮,禮記
    《儀禮》的傳授史載最早傳授《儀禮》者,是漢初魯人高堂生。《史記·儒林傳》說:「禮固自孔子時而其經不具,及秦焚書,書散亡益多,於今獨有《士禮》,高堂生能言之。」《漢書·藝文志》說:「漢興,魯高堂生傳《士禮》十七篇。」高堂生的弟子蕭奮以《禮》至淮陽太守。蕭奮授孟卿,孟卿授同郡后蒼及魯人間丘卿。
  • 【成長禮讚】第二屆江蘇省「四儀」展播 (成人儀式篇)
    為深化拓展「八禮四儀」養成教育,促進從學禮儀向踐禮儀提升,從校園為主向社會和家庭覆蓋,從「八禮」教育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