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記者 李熙慧/文 包華/圖
海都訊 今年6月,在福州永泰嵩口古鎮,遊人偶然發現兩座古民居繪有古船航海圖以及阿拉伯風情的壁畫。昨日,記者從嵩口鎮政府了解到,發現壁畫之後,該鎮文化站在周圍村莊開展了調查,發現有類似壁畫的古大厝還有五六座。
嵩口古鎮歷史悠久,是福建內陸水運的重要港口之一,中部地區的貨物都是從永泰的大樟溪直通福州港,繁盛時期從宋代一直延續至上世紀60年代。專家分析,壁畫的出現,說明古厝的先人很可能具有海外航海的經歷,從另一個角度展現福州海上絲綢之路。
壁畫出現高規格福船
發現壁畫的古民居位於嵩口鎮的東坡村,現在共發現五六座古厝繪有此類壁畫,但老宅因長期無人居住,很多壁畫都出現了黴變、剝離等情況,僅有兩三座比較好。
鎮文化站站長張茂林帶著記者來到西霞厝、用金厝、永貴厝這三座老宅內,宅子始建於清代,規模很大,其中用金厝佔地4000多平方米,壁畫繪製在書齋屋面的遮水牆上,不仔細觀察很不容易注意到。
「你看這裡有一艘大船,樣式和鄭和下西洋的大船幾乎一樣,都是船首虎頭圖案,首尾高翹。」張站長說,他們將船的照片帶到福州找專家辨認,得出的答案是與鄭和七下西洋所用的船隻一樣。
從甲板觀察,這不是普通的客船,帶有官廳,為中型戰座船,可用於船隊防海盜襲擊和執行兩棲作戰。
與之對應的另一幅壁畫裡面,竟然還有身穿長袍、臉遮面紗的阿拉伯女子。
記者看到,這些壁畫面積不大,每幅長30多釐米、寬40多釐米,畫中人物清晰,細節明顯。其中有伊斯蘭教宣禮塔的建築,人物繪畫線條簡單,但從服飾上來看,明顯不是中原人士。
祖上可能與鄭和下過西洋
「發現壁畫的老房子建造得很有講究,只是現在破敗了。」72歲的永泰嵩口本土作家張忠梅得知後也前往調查,他查詢到這幾家人均為陳姓族人,世代都有人經商。族譜中記載房屋建造距今均有200年以上的歷史,建造時間相差不過30多年。
他告訴記者,族譜中記載,從明代朱元璋開始,陳姓族人就有在官方做水手的,往來琉球群島與福州之間。這些水手中有沒有一些技術更為嫻熟、被選中和鄭和一起下西洋的,族譜中並沒有記載,但從壁畫反映的內容來看,很有這種可能。
記者了解到,在古代,尤溪、德化、仙遊等地的貨物,一直都是通過大樟溪水路運往福州,尤其是德化的外銷瓷也是先通過這一條通道到達福州港,再銷往海外。
「在深入調查中也發現,鄭和下西洋建造的福船所需的大木料,是永泰當地所產的杉木。」嵩口鎮黨委書記張培奮說,幾乎每一座老宅、每個家族,都有一些跌宕起伏的故事。下一階段,將組織有關部門對家族故事、商貿文化實物等進行詳細整理,還原更多鮮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