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過中秋:看大坑舞火龍 體味百年不變的文化傳承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又至,月色清輝灑滿大地,照著家家戶戶歡聚團圓。從安徽的堆寶塔到廣州的樹中秋,從蘇州石湖看串月到雲南少數民族的「拜月」「跳月」,各地的中華兒女用不同習俗歡度佳節,分享節日喜悅。

  在香港,中秋除了吃月餅、賞花燈,還有一項獨特習俗——大坑舞火龍。中秋節期間,銅鑼灣大坑的大街小巷,蜿蜒起伏的火龍在鑼鼓聲中歡騰起舞,熱鬧非凡,平日寧靜的街區變得火光閃爍。這項傳承了百餘年的風俗,不僅寄託了香港人對中秋團圓的美好祈願,也讓人感受著時尚都會和傳統文化的奇妙融合。

  百年不變的中秋傳統

  從天后地鐵站出來,繞到香港中央圖書館背後,喧鬧的車流聲漸漸減小,寧靜的生活街區出現在眼前,這裡便是舞火龍的所在地——香港大坑。大坑原是個小小的客家村落,經過不斷發展,現在已經成為一個集中了精品餐廳和公寓的時尚社區,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來此居住。然而,大坑中秋舞火龍的傳統從未改變,如今,這項充滿生命力的活動已被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香港又一張獨特的城市名片。

  所謂的「火龍」,實際上是由粗麻繩做龍骨,加上珍珠草包裹製成的,「龍身」身長67米,共有32節,重量超過100公斤,光是「龍頭」就有48公斤重。舞動前,會由嘉賓或長者,將數萬枝長壽香細密均勻地插滿龍身,舞動起來火光點點、上下騰飛,頗有蛟龍出海的氣勢。

  「我從1961年開始舞火龍,到現在已經參加了半個多世紀。」今年已經七十多歲高齡的陳德輝是香港首位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繼承人,也是舞火龍的總指揮,提到舞火龍,他難掩滿臉興奮,如數家珍地介紹起舞火龍的起源。「十九世紀末,一場瘟疫來侵,大坑很多村民因此喪生。相傳,一名長者稱菩薩託夢,只要於大坑舞動火龍即可消弭疫情,這個習俗也就保存了下來。」

  自1880年中秋開始,大坑火龍已經在香港「遊動」了過百年,其中只於抗戰期間被迫停辦,自此風雨不改。陳德輝說,「還記得香港回歸那一天下了瓢潑大雨,沒想到一擂鼓就天公造美,我們用舞火龍表達了大坑居民對香港重回祖國懷抱的喜悅。」

  經歷過慶祝香港回歸,曾助力香港走出SARS後的旅遊低迷,「舞火龍」陪著香港特區共同成長,早已從一項民間活動變成了充滿共同回憶的中秋盛事。「在大坑長大的人都知道能參加舞火龍是一種榮耀,」陳德輝笑稱。如今,舞火龍不單單吸引著大坑的原居民,還吸引了不少住在區內的海外人士參與其中,和本地人共同慶祝這個中國的傳統節日。

  一條火龍凝聚鄰裡

  為了給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獻禮,今年的中秋舞火龍特別由傳統的三天延長到四天。「火龍」在點睛開光後,開始在大坑區內遊街,途徑浣紗街、京街、新村街、銅鑼灣道等,遊街完畢再返回浣紗街重新插香並進行表演。璀璨夜色下,數十名健兒左右騰挪,配合著傳統的步伐和姿勢用力舞動;身著中國傳統服飾的小女孩,手持雲燈和蓮花燈一同出發,增添喜氣。在圍觀市民的叫好聲中,萬千火光為大坑街道裝點著濃濃的節日氣氛。

  「作為社區的大事,每次中秋期間,大家都會放下手中的活計,齊心協力合作籌備。」葉華勝參與舞火龍已經幾十年了,平日裡他作為電工奔波忙碌,中秋來臨,他總會義務回到大坑幫忙。「想要完成一次舞火龍其實並不容易,單是扎制火龍這一項,就需要一周多的功夫,極為考驗人的耐心和體力。」

  除了製作辛苦,要想要把火龍舞得好看也不容易。一場火龍巡遊表演,包含了「火龍過橋」、「火龍纏雙柱」、「彩燈火龍結團圓」和「起結龍團」等豐富的舞動方式,整個過程最少持續兩個多小時。葉華勝說,插滿線香的龍頭和龍珠分量極重,舞龍者往往一兩分鐘就需要替換,再加上龍身和龍尾部分,單單一條火龍就需要百來人協作。街坊鄰裡全都是義務幫忙,希望齊心協力將這個珍貴傳統守護保存下去,繼續發揚光大。

  一條火龍團結社區,如紐帶般串聯起大坑的歷史、文化和風俗,更讓居民間多了一份鄰裡深情。「記得小時候住在大坑,年年中秋節都是人山人海,數十個赤膊漢子拿著插滿線香的火龍揮舞著、奔跑著。看到火花閃閃的龍珠飛舞,火龍上下翻騰,小孩子會追著東跑西跳,大人們則在觀賞之餘閒話家常。」已經搬去東區的趙峰,依然保持著每年看火龍的習慣,他說如今參加舞火龍不單只是圖熱鬧,更是在繁忙都市生活中,重拾對故土的深深眷戀,和鄰裡間的脈脈溫情。

  文化遺產齊心保護

  賞月、食餅、看火龍,如今,舞火龍早已舞出大坑,聞名香港。每到農曆八月十四的下午,就有觀看火龍表演的人接踵而至,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攝影發燒友陸續匯集,早早地端著「長槍短炮」在最好的位置等待「火龍出街」。伴隨著喧天鑼鼓,火龍騰飛起舞,光芒四射,人群歡呼喝彩,火爆場面映襯著月色更加迷人。

  為了保護好這項香港傳統文化活動,香港特區政府多年來不遺餘力地對此加以推廣,更與大坑坊眾福利會緊密聯繫,通過專題研究和教育推廣等工作,保護和傳承舞火龍這項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011年,「大坑舞火龍」和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湧、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四個極富「港味」的節慶項目入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價值得到了國家的認同和保護。

  「由於製作過程辛苦,舞動時還有可能被香灰燙傷,很多後生仔都沒法沉下心來參與。好在舞火龍已經被納入文化遺產名錄,如今,知道這個項目的人越來越多,也開始有更多人願意傳承這個技藝。」年輕的阿傑看著舞火龍長大,現在已經是火龍隊的成員之一,他對舞火龍近年來的發揚光大深感欣慰,「這不僅是香港傳統,更是華人的文化財富。」

  始於祈福,世代傳承,一條火龍在香港舞動百年,承載的不僅是香江兒女對美好生活、中秋團聚的不變期待,也蘊藏著炎黃子孫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敬意和延續。伴隨著舞火龍的名聲大噪,香港開始突破陳規,用創新形式展現傳統元素。近年來,「LED火龍」走進香港鬧市,穿梭在灣仔利東街、皇后大道和薄扶林等地,避免了傳統香燭帶來的「濃煙明火」,讓飛舞百年的傳統火龍煥發新的生機。(吳玉潔)

相關焦點

  • 在香港過中秋 要掌握這幾個關鍵詞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在即,小夥伴的小長假都安排妥當了嗎?如果你想去香港過一個精彩有趣的中秋假期,下面這幾個關鍵詞可要儘快掌握起來啦!今年,去香港可以嘗試新的交通方式。在中秋節的前一天,即9月23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就正式通車啦!
  • 【網絡中國節】港澳臺這樣過中秋
    香港澳門臺灣三地,既時尚,又保留了大量傳統文化。中秋佳節,當傳統與現代碰撞,會產生怎樣的火花?圖片來源於香港旅遊發展局網站。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傳統習俗之一,源於19世紀,傳承已逾百年。最初為居民為求消除瘟疫而起,如今成了香港獨特的風俗。鑼鼓聲中,近300人舞動著長達67米的巨大火龍穿梭大街小巷,平日寧靜的小巷變得火光閃爍。
  • 一個節日的保護與傳承:我們為什麼要過中秋
    我們的節日·中秋一個節日的保護與傳承:我們為什麼要過中秋當中秋的月亮升起時,山西澤州珏山又將迎來絡繹不絕的遊人。今年中秋節期間,這裡舉辦賞月詩會、道教祭月儀式、民間土月餅製作工藝展示等一系列民俗活動。自2006年5月20日中秋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俗類),中秋博餅、佛山秋色、澤州中秋習俗、秋夕、大坑舞火龍、吉安中秋燒塔習俗等6個子項也陸續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到唐朝初年成為固定的節日,盛行於宋朝,到明清成為僅次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影響範圍遠至東亞、東南亞。
  • 香港中秋當天為什麼不放假?
    圖/網絡中秋不到香港看看大坑舞火龍,那比沒吃上月餅還可惜!這個習俗源於19世紀,當初舞火龍是為了消除瘟疫,卻漸漸變成香港獨特的風俗,目前舞火龍也別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坑舞火龍結構圖 圖/香港旅遊發展局活動日期及時間9月23至24日 晚上約8:15至10:309月25日 晚上約8:15至10:00
  • 我們家鄉國的中秋習俗,你知道幾個?猜猜我是哪裡人?
    自古中秋有拜月賞月賞桂花等習俗久經不息。中秋節是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有著寄託思念思念,親人之情。中秋的月亮。我們都常說過的太辛苦了。也是,我們古老的祭月日。中秋傳統習俗第一,有燃燈,不明思意用小燈砌成字形或者種種形狀掛於屋簷高處有雨藝術中秋之意,富貴之燈,自古中秋燃燈其規模是僅次於元宵燈節。點燈。
  • 動感江城 掀起港風:香港微型藝術展即將登陸武漢
    香港特區政府駐武漢辦聯同湖北省政府港澳辦,藉助香港藝術家的巧手,通過40件微型藝術作品,把香港立體地呈現給武漢市民朋友,讓大家在武漢家門口就可以尋覓香港中西合璧的文化、衣食住行的生活、熱鬧的習俗節慶、特色建築和自然景觀等,「慢遊」香港,發掘香港傳統和獨特的一面,深入了解香港的地道文化和藝術。
  • 月亮不過是星球,我們為什麼要過中秋
    當地的中秋文化更是滲透到了方方面面:附近有「月山縣」,有村子叫「月湖泉」,寺廟有「大月寺」「小月寺」,這裡的女孩常以月為名,連電視臺的臺標都是「珏山吐月」……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了解到,2006年5月20日,中秋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俗類),此後,中秋博餅、佛山秋色、澤州中秋習俗、秋夕、大坑舞火龍、吉安中秋燒塔習俗等6
  • 扎火龍60載,「龍痴」與龍共舞慶賀中秋
    10月1日,廣州白雲區的石馬桃花公園內,一條長約20米的火龍盤踞在草坪上。火龍用茅草、草藤、榕樹葉扎制而成,路過的街坊紛紛上前摸「龍頭」「龍鬚」,在中秋佳節討個好意頭。 「舞火龍」是白雲區傳統的中秋習俗,現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每逢中秋,當地村民都會迎來「火龍出巡,與龍共舞」的熱鬧場景。
  • 「感受香港·2020香港微型藝術展」來杭
    「感受香港·2020香港微型藝術展」杭州站現場(圖片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浙江聯絡處提供)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浙江聯絡處主辦的「感受香港·2020香港微型藝術展」於12月11日在杭州揭開序幕。杭州市政府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滬辦和駐浙江聯絡處代表等多位嘉賓出席開幕式。  這次展覽帶來40件富有「香港故事」的微型藝術作品,讓民眾即便身在杭州,也能感受香港風俗文化,盡賞香港的獨特人文魅力。展覽以嶄新的形式,將整個香港的風情立體地帶到杭州,讓杭州市民恍如親臨香港,感受香港的百年歷史、中西合璧的文化、衣食住行的生活、熱鬧的習俗節慶和具有特色的建築。
  • 這50個國家級「非遺」被官方點讚 背後這些小眾神秘旅遊地你都去過嗎
    香港 大坑舞火龍在香港,從來不缺有意思的活動,當傳統中秋節到來時,熱鬧的銅鑼灣還有一項獨特的節慶盛會——「中秋節——大坑舞火龍」。實際上,中國四處都有各不相同的火龍項目,在香港的大坑舞火龍已有100多年歷史。
  • 足不出「滬」,掀起港風——2020香港微型藝術展即將登陸TX淮海
    在這特殊的一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駐滬辦)以嶄新的形式,在上海展出約40件微型藝術作品,讓民眾可足不出「滬」,盡賞香港的獨特人文魅力。將於「感受香港2020香港微型藝術展」上展出的微型藝術作品,件件以小寫大,串起香港民眾的生活起居、習俗節慶、特色建築乃至中西合璧的文化和百年歷史,介紹香港不同面貌。百步之內,深度「遊」香港。
  • 展覽| 在上海感受香港:2020香港微型藝術展開幕
    此次展覽共展出40件講述「香港故事」的微型藝術品,涵蓋「文化傳承」、「地標建築」、「懷舊街市」及「港式風味」四類,其中有四件作品為首次展出——中國冰室、長洲搶包山、長洲飄色和車仔檔。展覽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駐滬辦)主辦,作品由香港快樂微型藝術會提供。
  • 洛陽與中秋文化傳承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兩漢之間成書的《周禮》,其中就有「中秋獻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記載。唐朝是中秋節的起源時期,形成了形式多元、內涵豐富的中秋文化。盛唐時期賞月活動十分流行,導致許多唐朝詩人寫了「與諸公望月」「與某某賞月」的詩歌。檢索全唐詩,其中八月十五賞月詩共111首,出自65個詩人之手。
  • 香港市民度中秋 巨獎八千萬元開彩
    19日中秋節,香港市面熱鬧紛呈,節慶活動繁多,晚上不但舉行傳統的彩燈會、舞火龍外,還開彩8000萬元(港幣,下同)獎金的「六合彩」,是香港歷來最高獎金的中秋金多寶攪珠。  中秋節是港人非常珍愛的傳統佳節,一家人通常會吃頓中秋晚飯,這亦讓一眾家庭主婦準備一整天。早上10時許,在香港將軍澳的菜市場、超級市場內已人頭湧現,在收銀處排起長隊,很多都早有「準備」,自備手推車方便「運貨」。
  • 慶賀香港回歸20周年 李錦記分享傳承百年的力量
    全國20多家主流媒體代表,與李錦記醬料集團企業事務執行副總裁孔君道先生、李錦記中國企業事務總監陳姝女士一起,參觀了上海李錦記大廈、共同分享了清華大學寧向東教授的新著《家族精神:李錦記傳承百年的力量》。今年適逢香港回歸20周年,作為一家從香港走向世界的百年民族品牌,李錦記與媒體記者就20年來李錦記與祖國命脈息息相關、共同成長的經歷做了詳盡的回顧與分享。
  • 破解百年文化密碼 探訪香港的江湖「廟街」(圖)
    破解百年文化密碼 探訪香港的江湖「廟街」(圖) 2013年09月27日 08:3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  它就是位於香港九龍的廟街。廟街蘊含著豐富的香港文化密碼,尤其是夜市,處處反映著香港人的文化生活。來到香港,體驗香港的風土人情,你就不得不來廟街看一看。  廟街因毗鄰天后廟而得名。但其聞名於世,卻是因地道的香港當地文化特色。作為一條擁有百年歷史的古老商業街,這裡處處充滿老香港的味道。
  • 天涯共此時 全球慶中秋
    2018年9月22日,香港舉辦中秋彩燈會  這是9月22日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拍攝的彩燈。連日來,香港維多利亞公園中秋彩燈閃亮,吸引眾多遊人。  2018年9月22日,博物館裡享中秋文化  9月22日,在美國紐約華人博物館,一對父子製作玉兔造型玩偶。
  • 中秋將至,看中韓中秋節習俗大PK
    中秋佳節但,韓國居然也有中秋節,寡聞的小編才知道。韓國中秋祭祖第二,特色飲食。說到中秋的特色食品,咱們首屈一指的肯定是「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中秋節必吃的月餅了。圓圓的月餅代表全家團圓和睦、甜甜蜜蜜,所以中秋是一定要吃月餅的。咱們吃月餅的習俗也是始於唐朝,發展到今天,月餅作為一種糕點它已經與各地飲食習俗相融合,相繼發展出了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不同做法和口味的月餅。在外的遊子不論身在何處,到了中秋節總要買上美味的月餅回家團圓的,這已經成為一種飲食文化。當然除了月餅之外,古時人們還會賞桂花、喝桂花酒,不過到了今天好像已經沒有這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