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北京石景山一家研究所的工地上正在施工,挖掘機一鏟子下去,土裡突然冒出一具棺材,聞訊趕來的考古人員趕來一看,裡面躺著一具乾屍。
乾屍的五官還清晰可辨,是具男屍!可惜的是除了棺材和乾屍,邊上沒有任何隨葬品,那這具乾屍是哪個朝代的?又會是誰呢?
考古專家在棺材上發現一行字,皇清誥授中憲大夫,拙吾黃公之靈柩!「皇清誥授」說明死者是清朝的官員,「中憲大夫」也就是他的官職。是一個四品的文官,「拙吾黃公」說明這個死者叫黃拙吾。一個沒什麼名氣的小人物。既然沒有隨葬品,那最有研究價值的便是死者的衣服!但沒想到的是,一連串的怪事和謎團卻接踵而來!
扒開第一層衣服的時候發現,發現竟然是一件一品武官麒麟補服!不是四品文官嗎?怎麼穿著一品武官的衣服!
清朝的官服很講究,不同品級的衣服「補子」圖案是不同的!一般文官的補子上繡的是飛禽,武官的補子上繡的是走獸。而這個黃拙吾最外層衣服補子上繡的是一隻麒麟!四品文官補子上繡的應該是鴛鴦,這又怎麼解釋呢?
正當專家們驚訝之時,更讓人吃驚的來了!扒開第二層衣服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層衣服他竟然是一件龍袍!這可是僭越,殺頭的大罪。
這是史無前例的,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專家加入對乾屍的研究當中,前面的疑題還沒解決,竟然又出現了新的疑題,乾屍梳著一頭明朝人的髮髻!這乾屍渾身上下都是矛盾和疑惑。
所以有人就猜測,這會不會是一個戲子,扮演很多角色!唱戲的戲子有時候劇情需要也需要扮演皇帝,穿個龍袍很正常。
當然這山寨龍袍和真的龍袍很相似,但二者還是有區別的!比如說戲服上的龍都是四個爪的,而真正的龍袍是五爪金龍!但這戲子的猜測被推翻了!
經過鑑定研究,乾屍身上的龍袍竟是真的龍袍!爪子是五個,龍袍上繡的這些龍,那可是黃金繡的龍!
接著又有人提出了猜測,這黃拙吾是個一品武官,因為與皇帝的關係比較鐵,或者立了大功,所以被賞賜了一件龍袍!但這種看上去很有道理說法很快又被專家推翻了!
專家認為,乾屍肯定不是這種情況,皇帝賞賜龍袍那是很大的事,也非常少見,一般歷史上都會有記載,而黃拙吾這樣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史書上沒有相關記載,所以這種情況也是不存在的!
還有人提出一個大膽的猜測!這乾屍是一個跟韋小寶差不多的人物,和乾屍一起出土的有幾個康熙年間的銅錢,說明乾屍很可能是康熙年間的人。乾屍身上又有龍袍,又有一品武官朝服,可見這個人不一般!而且他還梳著明朝的髮飾!這不是活脫脫韋小寶一般的角色嗎!可是翻遍清朝的史書,專家們始終沒有發現關於黃拙吾的任何記載!
專家一時間很難解開疑惑,各種猜測都被否定,直到2009年,另一個人的出現,謎團終於被解開!他就是中國刑警學院趙成文教授!他是痕跡考古學家,同樣也是相貌專家,過去的馬王堆女屍的生前樣貌就是他復原的,同樣這具乾屍也能復原生前的模樣!如下圖。趙成文指出這具乾屍的年齡大概在58歲左右。而且在其復原的過程中,趙教授還有驚人的發現!
乾屍的前額非常乾淨,光禿禿的,就連毛根也颳得很乾淨!說明乾屍前額部分的頭髮被剃掉了,說明此人生前還是遵循剃髮令,既然遵循剃髮令,為何還會盤發呢?專家認為那是他在下葬時,頭髮被打散,被人為的盤了起來。剃髮令頒布之後受到了漢人的強烈抵制,畢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是不能夠隨隨便便的剃掉的。當時各地爆發了反剃髮鬥爭。
比如說1645年,浙江江陰爆發了大規模的百姓暴亂活動,數十萬的百姓拿起武器對抗前來推行剃髮的官兵。這場鬥爭中,清軍也損失慘重。為了安慰漢民,滿清統治者提出了一個規定叫做「生從死不從」也就是說活著的時候你必須遵循剃髮的規定,但是死了之後,你可以盤發入葬,不被追究!
所以可以判定乾屍生前內心應該是反對剃髮,所以他應該生活在明末清初,至於他為何穿龍袍,事實的真相其實就隱藏在龍袍之中!經過趙成文的細心檢驗,原來被專家認定的龍袍並不是真的龍袍,而是一件蟒袍!蟒袍一般是皇帝賞賜給重臣的服飾,但到了清朝,蟒袍就是吉祥的服裝,也就是說文武百官都可以穿。
那麼龍袍和蟒袍在形制上又有什麼區別呢?前面也說了主要看爪的數量,但這乾屍的袍子上的龍明明是五個爪,這又該怎麼解釋呢?
趙成文教授認為按一般來說五爪為龍,四爪為蟒,但是也有五爪蟒的,這個區分就是在皇子,親王,郡王的蟒袍上!他們那個也是五爪,但不能叫做龍,而只能叫做蟒。也就是說同樣的五爪龍形圖案穿在皇帝身上則是龍,而穿在其他人身上則是蟒,這樣推斷,這乾屍身上穿的應該不是龍袍,而是五爪蟒袍!
根據種種線索,我們可以形成一個人物畫像,他生活在明末清初,是清朝的四品大臣,由於功勳得到了五爪蟒袍的賞賜,最後在58歲的時候離開了人世,這具乾屍的發現是對清朝喪葬制度的有力表現,同時對清朝服飾習俗的研究也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