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業新力量
01
股市中最不缺的就是暴富的故事。
動輒幾十上百倍的回報率,就像春藥一樣刺激著賭場裡的每一位賭徒。
這也是股市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如何用1萬塊賺到1個億」的話題,已經成為了A股每年的傳統項目。
2019年的版本,具體是這樣的:
如果你感興趣,還能在網上找到2018年版、2017年版……
1萬塊錢,操作12次,只要1年時間,就可以賺到2個「小目標」。
看上去好像也沒那麼難哦~
但問題是,咱們都是事後才知道的。如果能做個事前諸葛亮,那就牛逼了!
今天,二姐就和大家聊聊:上漲這事,怎麼提前預知。
02
開始之前,二姐先跟大家講一個可能顛覆你認知的事情:
很多漲的好的股票或基金,它們跌的 時間,都比漲的時間要多。
道理很簡單,如果一個投資品一直漲,哪怕是一天漲0.1%,用不了多久,它就可以把全球買下來,而且價格貴到你我高攀不起。
人人都喜歡10年漲10倍的牛股,但是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
而且如果真的把10年10倍的股票放在他們面前的時候,大部分人實際是堅持不下來的。
很多人10個月,可能10天不漲,可能就急瘋了。
空口無憑,二姐舉個例子。
我們挑選2個在A股裡10年漲10倍的公司。
滬深300指數,從2010年1月1日的3575點上漲到2019年底的4096點。
期間經歷過多次劇烈震蕩,上漲幅度僅為14.57%,但依然誕生了24隻10倍股。
這樣的公司鳳毛麟角,二姐就不一一列舉了,網上隨便搜搜就能找到。
那它們是不是一路長虹,年年都漲呢?
下面是這兩家公司,某些年份的股價走勢圖。
(某10年10倍股,2013年的走勢)
(另一隻10年10倍股,2018年的走勢)
這兩隻都是食品飲料領域的大牛股,業績十分亮眼,而且都是高成長性的。
縱使優秀如它們,也還是會出現以年度為周期的下跌。
二姐在截取走勢圖時,專門避開了股災時的K線。
實際上,股價短期的漲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情緒。
市場看好,估值就高,股價自然也水漲船高。市場不看好,估值就低,股價也就跌跌不休。
然而,短期來看,市場情緒或者說市場每天的波動,是無跡可尋的。
明天是漲是跌都有可能,猜中的概率跟拋硬幣差不多。
不過,雖然短期的漲跌無法預測,但長期漲跌,還是可以預測的。
長期股價的漲跌,基本上就由公司的硬實力決定了。
公司能賺錢,增長快,市場看好,股價長期肯定是上漲的。比如茅臺、阿里、平安、騰訊等。
它們的股價能實現數倍的上漲,核心還是它們能賺錢,而且賺錢的能力是逐年上漲的。
03
道理都懂,但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還是虧損的呢?
看著手裡的股票基金趴著不動,心裡不免著急得慌。
於是「病急亂投醫」,跟風從眾,哪裡有熱點就撲向哪裡。
結果一通操作下來,虧的更多了。
頻繁操作,往往是散戶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真正的高手,從來是長期主義者。
10年10倍股,不僅需要極高的選股眼光,還要有超強的持股定力。
除了頻繁操作,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賭徒思維。
人們很容易認為,自己就是最幸運的那一個,是天選之子。
可如果我們真能準確預見到下個月、甚至是明天就漲的股票,那為什麼不直接去買彩票呢?
就拿瑞幸來說,納斯達克交易所已經向瑞幸發出了退市通知。
就在吃瓜群眾坐等瑞幸被強制摘牌之時。昨夜,瑞幸盤中一度高達70%。
有人說這是潛在接盤方對瑞幸咖啡股權的爭奪,也有人說這是有資金在賭瑞幸有「援兵」接盤。
賭桌已經支起來了,就等賭徒們上座了……
投資其實很簡單:做一個長期主義者,等待價值回歸,慢慢變富。
在被被問到「你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為什麼大家不直接複製你的做法呢?」的時候,
巴菲特老爺子:「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對我們來說,如果選擇了價值投資,就順著這條路穩穩地走下去。
如果沒耐心等待想賺快錢,那麼最好果斷放棄選另外一條路。
兩頭都想佔的結果,往往是兩邊的好處都沒撈到,兩邊的虧都吃到。
而如果我們選擇投資,那完全可以理性看待下跌:短期下跌並不意味著它不好,也有可能是它起跳時的下蹲蓄力。
不被市場情緒牽著鼻子走,才是投資的正確姿勢。
在現實世界當中,沒有任何一個投資品是只漲不跌的,投資品有波動很正常。
投資是一件長遠的事,不僅是專業能力的考驗,更是個人心性的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