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課文朗讀+注釋+翻譯

2021-02-07 彭波語文工作室

點擊上方的「彭波語文工作室」馬上關注公眾號

■■■■■


第22課 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注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文 | 孟子①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裡之城②,七裡之郭②,環③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④非不深也,兵革⑤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⑥,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⑦,固國不以山溪之險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⑨。得道⑩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⑪,親戚⑫畔⑬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⑭。

①選自《孟子譯註》。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kē),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國時期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認為是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共同編著的。本課所選的三章分別出自《公孫丑下》《滕文公下》和《告子下》。

②[三裡之城]方圓三裡的內城。

③[環]圍。

④[池]護城河。

⑤[兵革]泛指武器武備。兵,兵器。革,皮革製成的甲、胄、盾之類。

⑥[委而去之]意思是棄城而逃。委,放棄。去,離開。

⑦[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邊界。

⑧[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

⑨[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銳利。

⑩[得道]指能夠施行治國的正道,即行仁政。

⑪[至]極點。

⑫[親戚]內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

⑬[畔]同「叛」,背叛。

⑭[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則已,戰就一定能勝利。君子,這裡指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說的「得道者」。

翻譯

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方圓三裡的內城,方圓七裡的外城,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採用)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於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於作戰的地理形勢啊。城牆並不是不高,護城河並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也)並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並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的地理形勢(再好)(也)不及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所以說:使百姓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銳利。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兄弟骨肉也會背叛他;支持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所有人(都會)歸順他。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條件,去攻打(那些)連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則已,戰就一定會勝利。

掃下面的二維碼,加我好友,我將可編輯的文件和朗讀音頻免費發給你。


相關焦點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一課譯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課譯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hinadaily.com.cn 2020-10-28 17:16
  • 劃重點啦,部編八年級語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易考知識點
    八年級語文上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常考易考點匯總。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題目是編者加的,為全文的結論。「道」即孟子主張的「仁政」「王道」思想,文章由此引出「民心」。題目的意思是得到民心的人,幫助他的人多;失去民心的人,幫助他的人少。2.本文的中心論點是?結論是?表明了作者什麼主張?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政」的主張。
  • 《孟子》兩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原文】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     相關閱讀: 初三年級文言文全集翻譯(人教版) 八年級文言文全文翻譯(人教版) 初一年級文言文翻譯與賞析(人教版) 中考備考:閱讀理解專項練習精選彙編(50篇)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對不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對不對這句話是對的,但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之前得道,之後多助,之前失道,之後寡助,並不是正被多助的人一定得道,這一點要搞清楚。多助本身是一種福報,叫大威勢,怎麼來的?當然,還有一種得道多助叫做匡扶大義。他們為了護義,一呼百應是可能的。這種條件下義在則多助在,義亡則多助亡。我們種任何的福都要知道,不會馬上成熟,所以只能用數量和願力加持,讓善業淹沒掉惡業。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可你發現書中刻畫的一個個男人,他們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成功與失敗,原因有很多,不過仔細觀察,成功者都有個特點,那就是得道多助。曹操之所以成為北方一代梟雄,他對待部下是很人性化的,比如有一次,他的部下親人去世,他決定花費很多錢幫辦後事,讓他感到他的上司有人情味,死心塌地的跟他幹一輩子。能成就一番事業的劉備也是對下屬非常好。
  • 歷史的餘暉尚未褪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依然王道照耀
    在2000多年前中國,治國之王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就說得很清楚了。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如出一轍。,失道寡助。這也是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最好的注釋。,失道寡助」的一個具體體現和展示,最終美國的方向如何,自己的「道」,何去何從,還是得自己決定。
  • 2018文言文對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圖片版)
    下面是《2018文言文對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僅供參考!
  • 新華社評論員:誰得道多助,誰失道寡助?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 題:誰得道多助,誰失道寡助?新華社評論員有一種抹黑叫顛倒是非,有一種詆毀叫倒打一耙。誰得道多助,誰失道寡助?事實是最有力的證明。縱觀歷史,中華民族歷來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以和為貴、兼善天下的理念一脈相承。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論」,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新中國成立近70年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中國外交一以貫之的主題,中國的外交辭典中沒有「擴張」二字。
  • 任正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不能因為華為領先就出手限制
    來源:新華社任正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能因為華為領先就出手限制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總裁任正非21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能因為華為在技術領域的領先,就採取針對企業的限制措施
  • 中國人的信仰之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摘要:在中國的政治文化中,有一個論述國際博弈鬥爭制勝之道的政治信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多助的天下之所順,攻寡助的親戚之所畔,最終必然取得勝利。國際間的博弈和鬥爭,雖然離不開實力的較量和謀略的應用,但決定博弈勝負的關鍵在於人心向背。
  • 九年級下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學案設計 孟子簡介: 孟子(前372—前289)孟子名軻(前372~前298),字子輿。魯國鄒人,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再傳弟子。戰國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大師)、散文大師。孟子在儒家學說中形成一個唯心主義的體系,對後來的儒家影響很大,被認為是孔子學說地方繼承者,有「亞聖」之稱。孟子的觀點最主要有兩點:性善論和仁政.
  • 他是一代王侯,卻不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落得如此下場
    「得道多助」,這句話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應證。一位好的君王應該心懷百姓,知民情,曉民意,為人民做實事,做好事。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失道寡助」,與之相反的是岐王李茂貞,作為一代王侯,卻不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為了利益連自己的親妹妹都下殺手,簡直人性泯滅!這樣的所做所為,也對他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 香港醫護不延長罷工,梁振英:罷工正式失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香港特區前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罷工正式失敗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梁振英7日晚在臉書以截圖方式轉發該帖文,並表示,「罷工正式失敗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此外,醫護人員拋下病人參與罷工為也引起香港市民不滿。
  • 文言文朗讀四步法,小學生學會正確朗讀課文,才有助於理解和記憶
    儘管是網課學習,每天早上,小學生們也能在家長的督促下,進行朗讀課文練習。朗讀不是大聲照著課本把文字念出來,而是用心、用耳、用口去理解文言文。小學階段的文言文都不長,但是理解是學習難題。在語文早自習時間,看著有些同學搖頭晃腦讀得很帶勁,你問問他,這句話你剛讀了,也學過了,再給老師翻譯一下是什麼意思?四五年級的同學常常一臉懵,回答不出來。
  • 任正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能因為華為領先就出手限制
    新華社深圳5月21日電(記者王攀 馮松齡 白瑜)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總裁任正非21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能因為華為在技術領域的領先,就採取針對企業的限制措施。他說,我十分感謝美國公司多年來的陪伴,大量零部件廠家給了我們支持。
  • 誰得道多助,誰失道寡助?
    誰得道多助,誰失道寡助?事實是最有力的證明。縱觀歷史,中華民族歷來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以和為貴、兼善天下的理念一脈相承。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論」,中國人的血脈中沒有稱王稱霸、窮兵黷武的基因。新中國成立近70年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中國外交一以貫之的主題,中國的外交辭典中沒有「擴張」二字。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川建國同志快哭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川建國同志快哭了川建國同志不斷甩鍋,不斷奇葩言論造成國內分裂,報應終於來了!
  • 美國在聯大表決中被「碾壓」,外交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汪文斌指出,這一表決結果已說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國動輒退群毀約,借疫情對別國甩鍋推責,蓄意破壞國際社會團結抗疫努力,這完全不得人心,美國站到了國際社會的對立面。
  • 新版語文教科書刪掉了課文《陳涉世家》
    之前的舊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曾將這篇課文放置在九年級上冊(使用至2017年,見圖2)。 就筆者有限所見,其進入初中語文教科書,至晚可以追溯到1960年——該年發行的「九年一貫制試用課本」第十六冊,也就是八年級下學期用書的第19課,課文標題是《陳涉世家》(見圖3);人教社該年出版的初中語文第6冊,課文標題是《陳涉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