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七日十三時五十分,隨著一百五十六名乘客搭乘中國東方航空公司MU2307航班,從西安鹹陽國際機場啟程直航臺灣,西安至臺北航線正式開通。圖為由一百一十七名陝西遊客組成的「直航首發團」部分成員在首航儀式上。 中新社發 冽瑋 攝
|
西安至臺北直飛首航側記:一臺灣商人的陝西情結
2008年12月27日 22: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十二月二十七日十三時五十分,隨著一百五十六名乘客搭乘中國東方航空公司MU2307航班,從西安鹹陽國際機場啟程直航臺灣,西安至臺北航線正式開通。圖為由一百一十七名陝西遊客組成的「直航首發團」部分成員在首航儀式上。 中新社發 冽瑋 攝
|
中新社西安十二月二十七日電 題:一位臺灣商人的「陝西情結」
——西安至臺北直飛首航側記
中新社記者 冽瑋
「來西安投資十六年了,我的直航夢也做了十六年,今天,終於如願了。」在二十七日舉行的西安至臺北直航首航儀式的候機廳裡,西安市臺胞投資企業協會秘書長林新斌如是說。
林新斌操著一口流暢標準的普通話,言談舉止間,從容淡定、溫文爾雅。他說他出生在臺中彰化縣的「陝西村」。在臺灣,不僅有大陸沿海移民的後裔,而且有內陸高原移民的後裔,這從彰化縣秀水鄉的陝西村可以得到印證。
據介紹,該村現有居民二百六十五戶,一千五百零五人。村中林姓最多,佔百分之六十;其餘為張、李、吳等姓。他們多以務農為生。 相傳在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鄭成功率兵收復臺灣時,有一名陝西籍的部將,姓馬名信,外號「烏面將軍」,率領同鄉戰士由鹿港登陸,進駐「燕霧上堡陝西莊」,即現在的陝西村一帶。烏面將軍在當地一面訓練士兵,守衛國土,一面率眾從事農墾。後來烏面將軍作戰陣亡,隨從他的同鄉就在當地落籍。
林新斌從小接受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知道陝西和臺灣有著割不斷的歷史淵源和血脈情緣,知道中學歷史課本彩頁裡的「黃帝陵」就在陝西,是華夏子孫的根之所在。因此,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投資大陸的熱潮方興未艾,他就選擇了來古都西安創業。
林新斌從事的是食品餐飲行業,一九九二年來西安投資時,此間的臺灣人還十分稀少,他屬於最早在此間創業的臺灣人。他說自己的家人都留在臺中,每年最少往返於臺灣與陝西之間六趟,每次均需轉道香港,勞神費時,直航的開通,可以將原來的單程六個小時縮短至三個小時。往返費用則從原來的五千多元人民幣,下降至不足四千元。
在交流中,記者還在林先生身上發現不少「老陝」的特徵。他笑稱,自己屬於落地生根的那種人,同時,一個企業想要紮根成長,「入鄉隨俗」也就是「本地化」至關重要。大陸和臺灣雖然同根同源,但在思維方式和認知上多少還是存在差異。所以,對於臺商來講,認識差異和溝通差異一定是在大陸創業發展的必修課。
當他得知,此次首航班機上的食譜既有傳統中式美食,也有港颱風味的小吃,極具陝西特色的涼皮、肉夾饃也躋身其中時,他說,較十幾年前相比,陝西的投資環境明顯改善,呈現「海納百川」的趨勢。以飲食為例,臺灣的小吃已在西安遍地開花,滷肉飯、珍珠奶茶、香菇貢丸等很受時尚一族的喜愛。在西安常駐的臺商已有兩千多人,大多居住在西高新區。周末去臺灣餐廳小聚,身心便有了一個放鬆的機會。大家點上幾味臺灣小吃:三杯雞、肉骨茶、擔仔麵……以慰鄉思。
最後,林新斌告訴記者,臺商等待直航已經等了十六個年頭,空運直航不僅拉近了陝西與臺灣地區的距離,更是惠及兩岸同胞的實實在在的好事。臺商作為溝通兩岸間互動的橋梁,在將臺灣的企業文化、人文觀念帶到陝西的同時,也將陝西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帶回了臺灣。西安是臺商在陝投資最多最集中的地區,通航使陝臺之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一日生活圈」。他透露,目前,在西安投資的臺灣商人已經有二十多人娶了當地姑娘為妻,安居樂業。隨著兩地交流的日益頻繁,相信以後這樣的陝臺聯姻還會越來越多的。(完)
【編輯:張慶華】
相 關 報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