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落魄的杜月笙去借錢,此人問都沒問說:要多少杜先生自己填
文/煮史論道君
提起杜月笙,世人都知道他是20世紀上海灘呼風喚雨的人物,他有「三百年幫會第一人」、「上海皇帝」之稱。從一個鄉下小癟三,到成為中國最大黑幫老大,到黑白通吃,杜月笙一生極富傳奇。支撐這個傳奇的根是什麼呢?
杜月笙師從黃金榮,當年黃金榮在上海法租界叱吒風雲之時,杜月笙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癟三,但是杜月笙的為人處世卻是別具一格,在某些方面黃金榮和張嘯林也難望其項背。雖然經常遊走於社會名流之中,但是他並沒有忘記自己為人處事的原則和宗旨,經常給下層階級的百姓謀求利益,即使是一個街頭的小販,小混混......受到了欺負,如果被杜月笙知道了,他也會出頭替他們討一個說法,因此即使是在一些普通市民群體中,杜月笙的名聲也是不錯的,一度有「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的說法。
而杜月笙就是黑幫史上一個「有天大本事,卻沒有一點脾氣」的「風雅」老大。跟隨他多年的手下胡敘五說「杜月笙之勝,不在做事,而在做人。」人品,不僅是一個人最好的風水,也是一個人最硬的底牌。正是善交朋友,不講私利,杜月笙才聚集了顧嘉棠、高鑫寶等一幫替他賣命的生死弟兄。
他發達後,來往的朋友很多,就沒人敢說從沒接受過他的錢物饋贈。而且杜月笙贈以錢物時,絕不讓第三者在場,充分顧及了受贈人的面子。好多人來找他辦事,他都只說一句話:第一句:「你個事情我曉得了,我會替你辦妥,好!再見。」
然時常在刀尖上跳舞,但是杜月笙深知「錢財用得光,交情用不光」,的道理,因此他的生意更注重吃好「人面、場面、情面」這三碗面,有資料記載當年杜公館的支出每年就多達200萬大洋(大致等於現在20億),從這裡我們大致就能知道杜月笙的商業帝國有多強大。
杜月笙的晚年是在香港度過的,但是曾經擁有萬貫家財,揮金如土的杜月笙在香港的生活卻不盡人意,剛到香港的時候,因為多方面的原因,開銷很大,當時又碰上了貨幣貶值,為了給一大家人提供日常生活的開支,只能把房子賣了換錢。
雖然當時也有他幫助過的朋友知道杜月笙的境遇沒有以前好,常常主動送錢給他,但也畢竟是力量有限。所以杜月笙後來沒法只好硬著頭皮自己去借錢,他找到當時有名的四川實業家劉航琛,而劉航琛聽完之後,啥也沒問,立馬拿出支票說:杜先生,需要多少錢,您自己填吧,我久仰您的大名,能夠幫助您實在是我的榮幸。劉航琛的這番話讓這位昔日的上海「地下皇帝」很感動,他頓時覺得自己這前半輩子真沒白活。
事實上,杜月笙手裡是有很多欠條的,隨便找個人討債拿到的錢都不是一個小數目。但是他卻並沒有這樣做,不僅如此,他還燒毀了所有的欠條,禁止後人討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