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喝的酒真的是酒嗎?

2020-12-22 周記日記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文化當中跟酒有關的文人其實真的不少,酒仙李白、醉翁歐陽修、飲酒詩人陶淵明等等。這些古人都是我們印象中的好酒量,李白動輒鬥酒,一大鬥酒相當於現在6升,一小鬥也有2升了,那麼問題來了,2000毫升的酒相當於4瓶礦泉水,就算是水都灌肚子裡也挺難為人了,何況是酒,那他們喝的到底是什麼?真的是酒嗎?你以現在我們常喝的酒來說的話,即便是啤酒也會醉啊。

水滸傳中酒文化比較出名,酒後武松打虎,還有酒後魯智深拳打鎮關西等等。在這些小說當中,他們喝酒動輒十幾碗,甚至幾十碗,那魯智深,喝了十幾碗酒之後還要再喝一桶酒。如果是拿今天的酒來看的話,他們早就醉死了。他們當時喝的種酒酒精含量比較低。,一般十度左右,比啤酒度數能高一點點有限,而且味道也不是像咱們現在喝的白酒那麼辛辣,他是微微發甜的,有點像果酒,有點像所謂的甜水、香檳吧,只有這種酒才符合古代人動輒幾十碗十幾碗大碗飲酒的場面。如果說以我們現代人喝的那種白酒的話,拿到古代估計他們一碗都喝不下,一碗直接就幹倒了,當然他們也許都不認為那是酒,穿腸毒藥妥妥的。

這就要從中國古代的釀酒工藝說起了,其實到宋以前,古人喝的酒大多都是米酒果酒,都屬於發酵酒。米酒我們經常能在超市裡頭買到的,那種糯米酒,或者是甜米酒,米酒,酒精含量不高,味道偏甜,是那時人們的主要飲用酒。大家可以試試看看,喝這酒能喝多少,其實小編試過,只是米酒的話,小編也能喝好幾碗,當然都是低度的,如果換成度數較高的黃酒,小編也喝不了一碗。

由此來看的話,酒喝上個幾十碗。不醉也沒太稀奇的,重點是酒精度數。但是為什麼同樣是糧食酒,現在人喝的酒你喝一碗,基本上就可以倒了。主要是因為古人喝的酒是發酵酒,而我們現在喝的酒是蒸餾酒。發酵酒,其實是米酒,酒精度數比較低,以古時候的製作水平而言的話,酒精度只有幾度左右,度數高的也不會超過十度,所以那時候的好酒,估計就和咱現在喝的啤酒的度數相當吧。

從中國歷史來看的話,從南宋到元代的酒都是發酵,酒度數都不會超過15度,大多數是10度以下的米酒發酵之後過濾而得,像武松喝的過景陽崗的酒,三碗不過崗,那應該都是在15度左右的。甚至可能是十度左右的,還有如水滸傳裡頭智取生辰綱中有一段講到楊志帶到梁府裡的人,在大熱天買酒解渴,酒到了可以解渴的地步的話,酒精度數就可想而知了。實際上,我們現在喝的白酒是在宋元以後才逐漸流行起來的,學名為蒸餾酒,又因為白酒可以點燃,也叫燒酒。而古法燒酒,它實際上是從元朝時才開始製作。

在本草綱目的記載中,燒酒是在元朝時出現的,元朝釀酒工藝改造。也就出現了所謂的蒸餾酒燒酒,種工藝釀造出來的酒接近於現代工藝,酒的度數也比較高。按照當時的文獻記載,是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者大麥蒸熟和酒麴「釀甕中七日後,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耶」。他那時候管白酒叫酒露。

這種釀酒工藝一直延續到現代,現代的白酒其實就是蒸餾燒酒,度數最高的,能到七十多度。一般的也在四十度接近五十度。這種白酒,如果按照古人的喝法,喝一次估計人就廢了,嚴重的酒精中毒。你想像一下古代人打仗之前會喝酒壯膽,熱身,要是也是用大碗喝白酒的話,估計誰打仗前喝酒誰就輸定了。這樣看來的話,古代的那些所謂的酒仙醉翁到了現代的話,沒準就屬於那種見風倒,幾杯就可以灌倒了。當然,從另外角度來說的話,古代人喝的酒,因為都是糧食酒,還有一些果酒一類的,其實這些酒對身體還是沒有那麼大傷害的,不像現代白酒。現在的白酒長期過度飲用的話,真的傷肝,我們知道很多肝癌病人就是因為長期過度飲酒,拿酒當水喝造成的,酒仙沒當成,人就不行了,所以大家還是適度飲酒,儘量限制一下自己的欲望。

相關焦點

  • 青銅永鑄:古代人喝什麼酒
    惠山古鎮一角 樂藝會資料古代人喝什麼酒青銅永鑄青銅永鑄,男,漢族,山東淄博人氏,就職於山東省淄博市齊文化博物院,畢業於復旦大學文博學院文物修復與鑑定專業。民間對喝酒的俚語那也是五花八門,比如說:「酒是糧食做,不喝是罪過,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感情鐵喝吐血」等等。這都體現出酒在大眾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 武松喝了十八碗酒還能硬闖景陽岡,古代的酒多少度,喝多少才醉?
    古代的酒多少度,為什麼武松連喝十八碗酒,還能硬闖景陽岡?這個問題還是真的問出了很多人的心聲,我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時至今日已經有了千年的底蘊。近些年來隨著影視作品的發展,我們經常看到古裝劇中的英雄好漢喝酒如飲水,讓我們感到疑惑,到底是電視劇誇張呢?還是古代人真的能喝呢?
  • 古代人喝的到底是什麼酒,為啥李白可以一次喝6公斤?
    聯想到現在,誰人敢這么喝?那麼,到底是古人真的比現在人能喝,還是古代的酒和現在的不一樣呢?現在人一致認為是古代的酒度數不高,最多在十幾度左右,而且和現在的白酒不一樣。我們舉個例子,李白大家都知道吧,被譽為詩仙同時也是酒鬼。李白的《客中行》中寫道,「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 李白寫《將進酒》時到底喝了多少酒?
    一石差不多等於一百公斤,這樣算來李白一旦發起愁能喝200噸酒?又比如《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激昂瀟灑,充滿狂放的氣息。至於如何才能「得意盡歡」,李白說「會須一飲三百杯」。難道真要一次性喝300杯酒?
  • 武松景陽岡喝的18碗酒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酒的度數是怎麼定義的?
    武松回鄉路過景陽岡,一口氣喝了18碗酒,都喝醉了還打死了一隻老虎,按現在的說法,18碗酒最少也有三四斤了,是不是古代人都比現代人酒量大呢?其實那個年代人所喝的酒應該屬於今天稱為「醪糟」之類的甜酒,充其量也就是幾度,武松路過景陽岡,又累又渴,所以才喝了18碗水酒,就按今天10度的酒計算,武松的酒量也就是50度白酒一斤多點。按現行標準,白酒通行度數一般有28度、33度、35度、38度、39度、40度、43度、45度、48度、50度、52度、53度、56度、60度、68度。
  • 我國古代人為何「千杯不醉」,其實不是古人能喝,原因出在酒本身
    眾所周知,我國酒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幾千年的文明歷史中,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從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到古典文學水滸傳中的武松豪飲不醉,各種文學作品中都能體現出古人酒量很大,那麼我國古代人為何「千杯不醉」,其實不是古人能喝,原因出在酒本身。
  • 喝了這麼多酒你知道酒的來歷嗎?你知道喝酒方式有哪三種嗎?
    這段時間那個喝得多的那真是和一個醉生夢死,不知人間幾何啊!酒量小的也都會喝幾杯,不能讓別人面子落下的應應場景。今天咱們就寫酒。中國歷史和名著當中描寫的古代人喝酒的酒量有多大多大的,甚至有的英雄都是論缸喝酒的。如武松過景陽岡,煮酒論英雄,溫酒斬華雄等故事中,這些英雄喝的就都是低度酒—黃酒。這個說明在中國古代喝黃酒才是主流。為什么喝黃酒才是主流?就是當時的工藝並不成熟,不能對酒精進行有效的提純。
  • 酒好不好,喝了就知道?你對酒的誤解究竟還有多少
    酒對於你也一樣,你真的知道是高度酒健康,還是低度酒更健康嗎?一瓶酒好光靠品嘗可以判斷它的品質嗎?是不是瞬間腦袋裡出現了十萬個為什麼?今天酒礦君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那些年,我們對酒的誤解。一、葡萄酒真的很健康?
  •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古代人喝的是這樣的酒,比現在的酒還好
    但是我國古代帝王都喜歡喝什麼酒呢?酒自從被釀造出來不管皇宮貴族,文人雅客,還是販夫走卒,引車賣漿都深受他們的喜愛。我國有著5000多年的歷史,你知道古代有什麼名酒嗎?屠蘇酒:傳說屠蘇酒是華佗所釀製的,配以白朮、大黃、桂枝、防風、花椒、烏頭等中藥泡製而成,具有益氣溫陽、祛風散寒等功效,後由孫思邈流傳開來的。
  • 北大倉酒,你喝過嗎
    今天說說北大倉這一款酒,可能有很多朋友沒有聽說過這款酒,這是一款產自黑龍江的酒,是醬香型的,但這款醬香型不是53度的是50度的酒,酒體顏色是微黃的,北大倉這款酒一直存在著爭議,也有很多朋友喜歡喝這款酒。
  • 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為何古人喝好幾壇酒都不會醉呢?
    在文藝作品中,古人喝酒以「壇」論、以「鬥」論,一連喝好幾壇都不會醉。杜甫寫詩稱,「李白鬥酒詩百篇」,李白喝一鬥酒都不會醉,還能作詩百篇。在唐代,一鬥大概相當於今天兩升,也就是說,李白的酒量在4斤以上。4斤的酒量,擱今天絕對是令人驚訝的海量,東北、內蒙最能喝的大漢,恐怕兩斤白酒也已到頂了。那麼,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
  • 酒的起源|喝了這麼多年的酒,這酒怎麼來的你知道嗎?
    喝了這麼多年的酒,來問問大家:這酒怎麼來的你知道嗎?誰是最早造酒的中國人?估計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儘管是傳說,你也應該知其一二。劉伶他老婆看不慣他喝酒,說:「你把酒戒了吧,結果劉伶上上香了,敬的是酒神,還做了幾句話『天氣劉伶,飲酒為名,婦人之言,慎之莫聽』,劉伶說啊,甭聽她,我該喝喝我的。」劉伶就是這麼如痴如醉的愛酒。
  • 揭秘兩千多年前的鴻門宴究竟喝的是什麼酒?這種酒你絕對想不到
    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文中所說的「卮酒」指的是器皿中盛的酒,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杯酒。《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七回中說:「於是太子丹復引卮酒,跪進於(荊)軻。軻一吸而盡,牽舞陽之臂,騰躍上車,催鞭疾馳,竟不反顧。」這其中的「卮酒」指的就是杯酒。
  • 以古代人的酒量可喝幾瓶現在的雪花啤酒?李白告訴你!
    古人非常喜歡酒,難過了喝酒,開心了也喝酒,比如歷史上有名的詩仙李白,喝完酒之後,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再比如武松,三碗不過崗的酒,硬生生喝了十八碗,還借著酒勁打死了老虎。真的是真的勇士,敢於喝最烈的酒啊。事實上,古人有如此大量的酒量嗎?
  • 市面上有正宗的原漿酒?58元十斤原漿酒九千人購買,這真的能喝?
    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喝酒都愛喝好酒,並且還喜歡嘗鮮,像一些新上市的酒,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買來喝兩口過過癮。最近幾年,白酒行業都風靡一種叫原漿酒的白酒,以茅臺鎮居多。只要我們打開電商某寶搜索,都會有一大推彈出來,而且價格還很便宜。
  • 古代人將「飲酒」稱為「吃酒」,有的人還會過濾一下再飲,為啥呢
    古人的酒中一定有酒糟,因為古代人的製酒技術不比如今,運用的是發酵的方式,而不是蒸餾的方式,自然發酵釀酒,難免酒糟和酒混在一起,很難分離,這也是為什麼古代的酒叫吃酒,那可真的是吃酒,並不是古代的「吃」與現代的「喝」同意。
  • 秦朝墓群驚現2000多年的古酒,含有多種胺基酸,我看到就不敢喝
    導讀:現代人喜歡喝酒,古代人也一樣,而且釀酒水平相當高,那麼古代人飲用的又是什麼酒,營養成分又怎麼樣呢,就不賣關子了,下面就進入我們今天要講的秦朝墓群古酒。不過還是出土了不少有意義的文物,這些文物對於考古研究來講是有很重大的意義,其中在這些文物中就驚現了一壺2000多年前的古酒,而且保存相當完好,經檢查密封性做得相當出色,這壺酒是用銅壺來裝著的,據專家說一般西周會在葬禮中會有酒壺一類東西下葬,可是沒想到在秦朝古墓也有,很是驚奇。
  • 10元—20元的白酒能放心喝嗎?這些酒都是酒精酒嗎?
    醬酒人生 有酒有情懷 有酒有故事 請您關注「醬酒情懷」 我國喝酒的人口佔總人數的40%以上,很多喝酒的老手都希望喝到正宗的純糧酒,他們對於勾兌酒可以說是痛心疾首。
  • 擺「滿月酒」的傳統是怎麼來的?古代人擺滿月酒有哪些習俗和禁忌
    所以古代人對於「添丁進口」才會十分重視,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可以讓血脈得到傳承,尤其是對於男孩子的重視程度更高。而古代社會之所以會有擺「滿月酒」的習俗,其實就源於人口對家庭以及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即使是現代社會這種習俗在南北兩地依然長盛不衰,而且擺「滿月酒」習俗的寓意,其實也與古代人所推崇的「添丁進口」如出一轍。當然這個習俗也包含了祖輩、父母、親朋,對孩子的美好祝福與深切期望。擺「滿月酒」習俗的淵源與文化底蘊1.
  • 你還以為古代人都喝杜康茅臺?錯了!他們喝這個!
    古代人的酒類品種雖然不如我們現代豐富,但每一個朝代,每個地區所釀出來的酒還是各有特點。在中國古代比較有名的酒有:黃酒、白酒、竹葉青酒、女兒紅酒、杜康酒、狀元酒、乳酒。但是,你以為這些古代名酒是每個人都能喝的起的嗎?那你可就錯了,那是有錢人的才能享受到的。像是最底層的貧苦的大眾,也只能飲用一些低端的,廉價的酒精飲料來過過酒癮,比如我們下文即將提到的綠蟻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