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2020-12-08 神鳥知訊視界

論語中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聽過,大意是人到三十歲要學會自立,四十歲的時候能不再被外界事物迷惑,到了五十歲時,能夠懂得順應天理,淡然處之。除了論語中有關於三十、四十、五十歲這些年齡的目標要求,咱農村的一些老話對人生這三個具有轉折意義的年齡也有要求。

小的時候,對門的王叔上了年紀卻還沒有對象,把王奶奶急得恨不得天天託人給王叔說媒,王叔本人對此卻不以為意,時常和王奶奶就結婚一事爭辯,王叔常說:「我單身我快樂,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你們二老也不用受媳婦的氣,攢的錢你們想怎麼花就怎麼花,這多好。」這時王奶奶就會立刻罵到:「你個小兔崽子,整天給我找氣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都快三十了,人都說『三十望子』,你如果連這個30歲有個兒子的任務都完不成,還能指望你『四十望財,五十望人』。」

也許是王叔自己想通了,也許是王奶奶的每天的催促起效了,第二年春節的時候,年過28的王叔從外面領回來一個媳婦,可把王奶奶樂壞了,買了很多糖果發給我們小朋友,我到現在都記得因為吃得太多,難受的晚飯都沒吃。嫁過來一年的王嬸在王叔30歲之前生了一個小弟弟,辦滿月酒的時候,王爺爺喝得爛醉,指著王叔說到:「你小子總算完成了咱老王家『三十望子』的要求,以後還得繼續努力。」

王叔完成人生大事後,王奶奶不再愁眉苦臉了,沒事就帶著孫子到各家串門,笑不攏嘴,其他人看到了就說:「王大娘,這回可不用發愁了。」大娘說:「孫子是不用愁了,剩下的『四十望財,五十望人』,還得等個十年二十年,希望孩他爸好好幹。」

以前經常聽王奶奶和王叔吵架的時候常念叨這句話,當時我也不好意思問什麼意思,這次又聽到了就讓王奶奶解釋給我聽,王奶奶摸摸我的頭,說:「你現在還小,說多了你也不懂,你只要記住『三十望子』是說男人到了30歲這個門檻,要成家立業,有自己的孩子;『四十望財』是說人到四十歲,正值青壯年,一定要好好拼一下,多掙點錢;這『五十望人』是說到了五十歲以後啊,拿錢養命,辛苦了大半輩子,也該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了。」

當時王奶奶說時,自己只是懂得了大概了意思,二十年後再細細品味一番,似乎更加懂得裡面的深意,「三十望人,四十望財,五十望人」並不是對個人的束縛,說到了年齡就該怎樣,更多的是一種人生目標,讓人在每個年齡段都有追求,人生有了盼頭才能過得有滋味。你聽過這句俗語嗎?覺得有道理嗎?歡迎在評論中留言。

相關焦點

  • 古人云「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子、財、人具體指啥?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不同的年齡對應著不同的生活狀態,自然也會有不同的人生感悟。古人云「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這裡的「望子、望財、望人」具體指什麼?
  • 農村俗語30望子,40望財,50望人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
    在農村,一個人一生,分了很多時間段,每一段都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嚮往。因此農村人就形成了這樣一句俗語,「30望子,40望財,50望人」。這句俗語就展現了農村人從30歲到60歲之內的奮鬥過程。~~農村人一生奮鬥過程大概是這樣的。
  • 俗語「三十望子,四十望財」,古人告訴你三十歲,四十歲該幹啥?
    農村除了有優美的環境和淳樸的風土人情之外,還有著獨特的俗語文化。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都知道,平時老人們坐在一起閒聊的時候,經常都會說起這些俗語。雖然不是什麼難懂的話,但是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卻是非常深刻的,對於後代的人影響也比較大。
  • 俗語:「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是什麼意思?十有九準
    俗語:「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是什麼意思?十有九準文/宋宋我國很多文化都是博大精深,單單就俗語這一項就是包羅萬象。這些術語也都是老一輩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而提取出來的一些大智慧和道理,就算是流傳到幾千年後的今天,也是非常的,實用。其中不乏有很多都是講的人生哲理,比如說這一句俗語:「20望妻,30望子,40望財,50望人,60望棺」。短短的一句話卻是包含了人的一生,不知道大家聽過這句俗語嗎?
  • 農村俗語:「四十望財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親」,指的是哪三不?
    文/綰九農村俗語:「四十望財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親」,指的是哪三不?在城市中生活久了,總覺得一切來得那麼容易和便利,生活是方便了,心靈上卻多了份空虛和浮躁。一切仿佛就在昨天觸手可及卻又那麼的遙遠,耳邊好像又迴蕩著朗朗上口的民謠和俗語。記得支書爺爺給我們講了很多很多俗語,讓我這麼多年都記憶憂新的是"四十望財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親"。對於這句話,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古代俗語:「四十望財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親」,對中年人的忠告
    古代俗語:「四十望財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親」,對中年人的忠告「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追名逐利的道路上很多人越走越彷徨,有時候停下來就會問自己,為什麼變成了當初最討厭的模樣?人到中年很多事情都已經定型,這個時候再反思似乎已經為時晚矣。這不,古代就有一句俗語:「四十望財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親」,在人生這條道路上,如果您一不小心走到了中間點,四五十歲的年紀不妨來看一下古人是什麼態度吧?
  • 農村俗語「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是什麼意思?
    農村的各種俗語都有著很深的哲學涵義,更是對於生活的感悟,還是挺有道理的。而今天要說的「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也是同樣滿含深意的,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理解的呢?農村俗語「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俗語:「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年輕人,可能對俗語有一些陌生,其實這也不是說由於目前的教育,接觸的這些比較少,主要還是因為俗語是咱們老祖宗的智慧結晶,是通過口述流傳下來的,而且看似簡單的俗語,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都是對人生,情感等各個方面極為精闢的總結,所以,沒有一定的人生閱歷是看不明白的。
  • 農村俗話「二十望妻,三十望子,四十望財,六十望棺材」是啥意思
    ,比如說「俗話說的好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字面好理解簡單易懂,以前農村可沒有現在文化知識學習,很多都是通過祖祖輩輩把一些生活經驗傳承下來的,現在科學發達,人們上學也不用愁,很多農村俗話也就此被遺忘了,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話:「二十望妻,四十望財,六十望棺材」這句話的意思含義是什麼呢?
  • 古人為啥說「四十望財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親」?「三不」指啥?
    這次回去一位大爺告訴了我這樣一句話:「四十望財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親」,這又是什麼意思呢?四十望財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親與這句俗語對應的還有一句古話:「三十望子,四十望財,五十望人」。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裡的「望子,望財,望人」分別代表著什麼?
  • 農民常說「四十望財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親」說的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人喜歡說這句:四十望財三不比,五十望人三不親,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先看第一句話,人到了四十歲的這個年紀,就更需要奮鬥努力掙錢了。因為四十歲也就是慢慢步入中年的時候了,這種時候的你一般都是有了家庭有了子女,子女也到了讀書的年紀,上有老人需要贍養,下有孩子需要撫養。
  • 俗語「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老祖宗在日常生活中,為我們總結出了許多生活經驗,並且將這些生活經驗精煉成許多膾炙人口,郎朗上口的俗語,讓老祖宗們的生活經驗得以流傳下去。古人對於在什麼年齡段應該注意什麼,應該做什麼都有深刻的研究。比如俗語中就有「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的說法,意思是男人不過三十歲生日,女人不過四十歲生日,五十歲的時候身體就開始虛弱,活到六十便很滿足了;老人家們還說過「人過四十,不睡三覺,不求三人」,說的是人到中年之後,應該對自己的生活狀態有所要求。
  • 俗語:「四十望財,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比如"春雨貴如油""馬無夜草不肥"等,這些俗語都是老祖宗在生活中不斷積累以及總結出的經驗,在現實生活中依然富有哲理,因此流傳至今,一直未被遺忘有深刻的意義,對於我們的生活、工作都有好處,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俗語"四十望財,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四十望財,不睡三覺,不求三人」,啥意思,70後該看看
    快節奏的生活下,人們將目光都放在家庭的生計,以及外出賺錢上了,很少有閒暇的時光卻思索一些東西。就好比,農村那些俗語,過去「但有井水處,不乏說書人」,如今,已經很少人在涉及這一塊了。當然,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是原因之一,畢竟,有些俗語雖然過去在理,如今卻已經沒有了實踐性!
  • 俗語「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靠子助」,這是什麼意思?
    俗語「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靠子助」,這是什麼意思?,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一句俗語「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靠子助」,那麼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句話具體是什麼意思吧。其實從封建社會開始,每十年都有一種說法,人生最幸福的應該就是十歲之前,每天生活的無憂無慮的,在十歲到二十歲,每個人就開始慢慢的慢慢的接觸這個社會,在二十歲到三十歲,應該是初識情滋味,開始了解人生百態,接觸生老病死,自己咬牙扛起一個家庭。
  • 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農村俗語: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啥意思?有什麼講究在中國有著非常多的文化傳承,其中傳播最廣的還是民間俗語。民間俗語裡面擁有著非常多的智慧和經驗,能夠指導人們的生活和實踐。很多俗語都是前輩們總結出來的,非常的經典,非常的有效,裡面的道理也很通俗易懂,即使時間過去了很久,裡面的道理還一直被人津津樂道。這就是俗語的魅力,這就是俗語自身的傳播能力。這次小編就要跟大家分享一個經典的俗語,那就是:「男不三,女不四,五十虛,六十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這裡面有什麼深刻的道理嗎?讓小編帶著大家去了解一下吧。
  • 老人常說:「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什麼意思? - 農...
    鄉村是「俗言」的發源地,在各地都流傳著形式各異的俗語。這些俗語是古人遺留下來的文化財富,蘊含著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至今備受實用。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享幾句。①「門前有馬非為富,家中有人不算窮」,這句俗語的理解是說,門前即使拴有馬,也不能說明這家人是有錢人,如果家裡有人能做事,肯吃苦就不會受窮。
  • 農村俗語「三十不可做,四十不可錯」,啥意思?有道理嗎?
    中華民族一直都是一個自強不息的民族,一個追求厚德載物精神的偉大民族,傳統文化在更是在數千年的傳承中生生不息,說到傳統文化,不得不提的就是俗語文化,在各國文化摻雜的今天,依然保持著原汁原味,讓人回味無窮。
  • 農村俗話「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說的是什麼意思?
    「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這句俗語,相信不少朋友聽過,這句話所包含的真正意思,現在來看,也有一定的意義。「五十望人三不爭」前半句的意思主要說的是,人到了50歲之後,看到一些人或事,要學會放棄爭論,三爭,三可以代表一個量詞,也可以代表具體的三件事,比如不爭強好勝,不爭權奪利,不爭權地位,通俗一點來說,不爭金錢、名利或地位。
  • 俗語「家中盼四喜,宅中望五實」,喜和實都是什麼?有什麼講究?
    導語:俗語「家中盼四喜,宅中望五實」,喜和實都是什麼?有什麼講究?你要是去問你的父母,他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說,希望家庭幸福美滿,你們這些後輩事業有成,其實不論是古代還是當今社會,家族觀念一直存在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人們的思想中。所以一個家族的繁榮興旺和人丁繁盛就是人們最大的願望。有句俗語「家中盼四喜,宅中望五實」就是和家族的美好期望有關,那麼古人期盼的四喜和五實都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