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聽過,大意是人到三十歲要學會自立,四十歲的時候能不再被外界事物迷惑,到了五十歲時,能夠懂得順應天理,淡然處之。除了論語中有關於三十、四十、五十歲這些年齡的目標要求,咱農村的一些老話對人生這三個具有轉折意義的年齡也有要求。
小的時候,對門的王叔上了年紀卻還沒有對象,把王奶奶急得恨不得天天託人給王叔說媒,王叔本人對此卻不以為意,時常和王奶奶就結婚一事爭辯,王叔常說:「我單身我快樂,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你們二老也不用受媳婦的氣,攢的錢你們想怎麼花就怎麼花,這多好。」這時王奶奶就會立刻罵到:「你個小兔崽子,整天給我找氣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都快三十了,人都說『三十望子』,你如果連這個30歲有個兒子的任務都完不成,還能指望你『四十望財,五十望人』。」
也許是王叔自己想通了,也許是王奶奶的每天的催促起效了,第二年春節的時候,年過28的王叔從外面領回來一個媳婦,可把王奶奶樂壞了,買了很多糖果發給我們小朋友,我到現在都記得因為吃得太多,難受的晚飯都沒吃。嫁過來一年的王嬸在王叔30歲之前生了一個小弟弟,辦滿月酒的時候,王爺爺喝得爛醉,指著王叔說到:「你小子總算完成了咱老王家『三十望子』的要求,以後還得繼續努力。」
王叔完成人生大事後,王奶奶不再愁眉苦臉了,沒事就帶著孫子到各家串門,笑不攏嘴,其他人看到了就說:「王大娘,這回可不用發愁了。」大娘說:「孫子是不用愁了,剩下的『四十望財,五十望人』,還得等個十年二十年,希望孩他爸好好幹。」
以前經常聽王奶奶和王叔吵架的時候常念叨這句話,當時我也不好意思問什麼意思,這次又聽到了就讓王奶奶解釋給我聽,王奶奶摸摸我的頭,說:「你現在還小,說多了你也不懂,你只要記住『三十望子』是說男人到了30歲這個門檻,要成家立業,有自己的孩子;『四十望財』是說人到四十歲,正值青壯年,一定要好好拼一下,多掙點錢;這『五十望人』是說到了五十歲以後啊,拿錢養命,辛苦了大半輩子,也該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了。」
當時王奶奶說時,自己只是懂得了大概了意思,二十年後再細細品味一番,似乎更加懂得裡面的深意,「三十望人,四十望財,五十望人」並不是對個人的束縛,說到了年齡就該怎樣,更多的是一種人生目標,讓人在每個年齡段都有追求,人生有了盼頭才能過得有滋味。你聽過這句俗語嗎?覺得有道理嗎?歡迎在評論中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