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北宋年間習慣重視文人,反而輕視武將,所以這個時候的文人騷客皆算是有一定的輝煌並且有些文人好流連於煙花柳巷,出自於他們之手的詩詞也多不勝數,更多的都是一些奢靡生活風氣從而寄託自己情懷,,或是以青樓女子為內容寫詞創作。其中就有相關的詞描繪過一個青樓女子,宴幾道會說看遍千山萬水、紅塵俗花似乎都不及這一位女子的美貌;張先亦有言,唇齒之間仿若花蕊,一眸一笑都美好;這些都是文人所認知的李師師,這樣的女子出自煙花柳巷之中,卻受盡男子的讚譽以及嚮往,並且在後世的小說或者是影視化作品中常常出現,這樣的女子一生實在具有傳奇色彩。
她的一生和三個男人相關,分別是王寅、周邦彥和宋徽宗。這樣人可以說對她的一生影響重大或者是改變命運的人物,也造就了她在青樓以及後來的地位不會很低,但是更值得提的是,這樣複雜的關係以及事跡的混亂卻更難以讓後人去評價這個人物,去認知李師師了。
首先,我們應該談的是為何這樣絕美的女子會流落於風塵?難道李師師就不想過良家婦女的生活嗎?誠然,每個女子都憧憬安定美好的幸福生活,但是李師師的命運不允許她是安好一生,她的盛世美顏也給她帶來了無窮的命運轉折。我們都知道北宋之時,注重享樂且城中往來皆有層層酒築建更或是青樓煙花處,供娛樂玩耍,上上下下無論是權貴豪門也好或是平民百姓也罷,都有權力享受,去感受繁華美景與良宵。而此中便有一座樓叫做礬樓,此樓影響大且吸引無數人,門庭若市或是人山人海皆有一個目標就是為了欣賞李師師的美貌。而這樣的傾城絕色的女子在流落於青樓之前,也是個可憐可悲的人物。
第一個與她息息相關的人物就是李師師的父親叫做王寅,且李師師的原名也不姓李。她的父親地位低就是市井巷陌中的染布匠,而且甚至在李師師僅僅只有四歲的時候就犯了罪,直接鋃鐺入獄了,這樣一來二去的王寅也就離開了。年紀尚小的李師師根本沒有自立能力,父親早早的去世讓李師師成了一個孤兒,所以這也成了一個命運轉折點,本來可以被幸福養大的孩子最後就成了礬樓婆婆的養女了。於是這樣,李師師的生長環境也就是青樓,從小耳濡目染青樓的奢靡和風塵氣息,李師師長大就越發的嫵媚以及熟讀男子的內心,並且憑藉著先天的美貌和後天的才藝,李師師也就很快響徹城中了。
後來就憑藉著名氣不斷地傳播,被加工的流言蜚語也讓高管達貴知道了,也就出現了第二個影響李師師一生的人物了。當時的李師師憑藉自己的才情讓的許多人都傾倒,同樣那個時代的最高統治者就是宋徽宗。而宋徽宗我們都知道,可以說死是權臣宦官當道一個無能皇帝了,好享樂那就自然而然想知道李師師的真容了,所以就跟著高俅一起來青樓尋李師師。這樣的相遇讓宋徽宗醉生夢死,讓他覺得後宮的妃嬪都不及李師師一個人,甚至還出宮以去微服私訪體察百姓疾苦這樣的藉口去見李師師,李師師也是受盡了這位皇帝的恩寵,在城中不僅地位抬高了並且成了宋徽宗的專寵。但是好景不長,也是直到她的另一個男人出現。
另一個影響李師師的人物就是周邦彥,可以說周邦彥是李師師付出了真心實意並且更加重視的一位文人了,而且這個周邦彥還和宋徽宗有過摩擦。就是在周邦彥和李師師在房中聊天說地的時候,卻突然被報導宋徽宗來看李師師了,這樣的場面如果見到自然會是很尷尬的,所以周邦彥為了避免責罰和尷尬就直接躲在了床底下,之後宋徽宗和李師師相見於房中後也匆匆而回宮。可是周邦彥卻不服氣,直接填詞諷刺當時的場景,而且詞語皆有些許的不堪,正好就被宋徽宗也知道了,最後當天的尷尬場景也就瞭然於心了,這位才子就被貶了,李師師甚至為周邦彥送行,這三個人的關係真是複雜卻糾結。
最後,這樣的女子有人稱為是老死於戰亂年代,也有人說是被金擄走了,更有人說以死殉國了,而我覺得這樣一生傳奇色彩的女子,倘若用平淡之死描繪她的落幕未免太牽強,就讓她留給歷史和後世一些懸念,讓我們回味起來也是值得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