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國家人文歷史
ID|gjrwls
作者|樵欞
「每天醒來第一句,先給自己打個氣!」
據說,每個上班族的一天都是從被窩裡思考「我為什麼要上班」開始的,尤其是近來天氣轉冷,按時早起的難度陡然上升。不過,人們終究能告訴自己一點上班的意義,只是這「上班」,為什麼叫「上班」呢?
為什麼叫「上班」,還得從「班」字背後的多義指向與歷史變遷說起。
篆書「班」字
「班」不僅有「上班」「值班」「加班」,還有「班級」「班次」「班幹部」「按部就班」等詞組,深究這些詞的共同點,不難發現,其中隱含一種把某事某物分成多份的「秩序感」,這就跟「班」字本身的意指息息相關。
「說文解字」中寫道:「班,分瑞玉也。」其中,瑞玉是古代玉質的信物,古人用以作為溝通的憑信,一般從中一分為二,雙方各執其一。待到再次相見時,話不多說先拿出兩塊玉來驗一驗,如能完美合一,就證明眼前人身份過關。
「班」字形演變,圖源「漢典網」
從「班」字的篆書中也能看出,它的字形是兩塊玉被一把刀分開「古文中『玉』一開始就寫作『王』,後為與『王』區分而加了一點,而在作為左偏旁出現時『玉』仍會寫作『王』。班字隸變後,被分開的左邊那半玉雖然從造字結構而言不是部首,但由於出現在左而寫作了『王』,右半邊的『玉』則保留了最初的寫法」。出於此,「班」最初就是指「分玉」,如「 尚書?舜典」中說 :「班瑞於群後。」就是指把作為憑證的玉分發給諸侯。
在此基礎上,「班」還引申為「分開」,如李白詩作「送友人」中寫道:「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大意:頻頻揮手作別從此離去,馬兒也為惜別聲聲嘶鳴),此處「班馬」,是指讀懂了主人依依惜別意的馬兒們。
李白「送友人」情景,圖片源於網絡
當把「分發」的情境放置在社會現實中時,結合我國的歷史文化,就出現了意涵的變化。我們知道,但凡涉及「分發」,在群體內部就很難做到絕對公允,往往結合分發的結果還會出現身份、等級、地位等序列之分,如古詞「班序」就是指「按官爵排列的次序」,古時,百官上朝所站的位置因官階大小而排列固定,越靠前的越能看得清「聖面」,因而也更受皇帝信任,這也是「上班」一詞的發源所在。
「西遊記」中天庭人士常常自詡「位列仙班」,也體現出仙人和凡人相比的優越感。而「班級」也就是把一群人分開、再按照一定次序排列成不同的組織。
電視劇「西遊記」截圖,仙人班子
所以「上班」一詞,最開始的意思是指:「到個人應屬的次序上去」,時間久了就變成「到個人工作的地方上去」。自宋代始,官員上朝議事被稱為「上朝班」,其中只有宰相可以稱為「上朝」,其他官職去工作就被稱為「上班」。可以看出,除了其中若隱若現的等級差異,還有一點便是「上班」在古代是一個公務員的專屬行為,普通農民、商賈都是自由職業者,還沒有「上班」的資格。
如今,上班已經普遍,所以說,個人想要找到自己的次序,還得從工作中找答案。
我們通常認為,正是歷史與文化造就了字詞句段的獨特意蘊,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些字詞的意指變化,也承擔著歷史與文化的期待。因此,借語詞窺探歷史,除應理解語詞相關的歷史全景,也要試圖揣摩該語詞表達含義背後的原因。
提到與「班」有關的歷史,會有人想到古代朝鮮的「兩班貴族」。這裡的「兩班」原本指上朝時君王兩邊的文官、武官的排布位次,亦即「文武兩班」,後來專指高麗和朝鮮的貴族。
隋唐時期,朝鮮半島有高麗、新羅、百濟三個國家。起初,新羅借唐朝之力,一統朝鮮半島。後來高麗復闢,滅新羅、百濟後,建立「高麗王朝」。元末明初,李成桂推翻高麗政權,一舉建立朝鮮王朝,並向同期的明朝俯首陳臣。
李成桂畫像
李成桂統治期間,偏愛神德王后康氏所生之幼子李芳碩,還冊立其為世子,這引發原配神懿王后韓氏所生第五子李芳遠的不滿。公元1398年,李芳遠發動「戊寅靖社」(第一次王子之亂),世子李芳碩及重臣鄭道傳等人被殺。公元1400年,李芳遠又發動「庚辰靖社」(第二次王子之亂),並一舉奪得皇位,是為朝鮮太宗。
李芳遠在位期間,將朝鮮臣民階級化,慢慢形成了士大夫(兩班貴族)、中人(在朝鮮仁祖以後登場)、常民、賤民四大等級。
李芳遠畫像
早先的兩班貴族有兩派著名勢力,一派是以功臣為首的勳舊派,其中有鄭麟趾、申叔舟等人,繼承理學家權近的道統,聚集在漢陽一帶,稱為近畿派(畿指京城);另一派則是對覆亡的高麗王朝忠心不已的士林派,以金叔滋為首,繼承吉再的道統,稱為私學派。
在李成桂的科田制改革中,以鄭道傳為首的功臣從舊貴族手中奪得土地。而建國之後,貴族除得到來自朝廷以各種名目封賞的田地外,還私自圈佔、兼併平民田地,使其財富與勢力不斷積聚。及至世宗時期(太宗李芳遠之子),貴族的財富已經擴展到無法遏制的程度。
朝鮮兩班貴族像
早期貴族內部的爭端只是士大夫之爭,而隨著各方勢力的壯大,士大夫之爭上升為黨爭,黨政階段的門閥分為『四色』(南人、北人、老論、少論),而四色門閥又屬於東人、西人兩個勢力集團。東西兩黨,一度是東人黨得勢。後來,西人黨通過助力仁祖,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然而好景不長,沒過多久,西人黨也分裂成勳西黨、清西黨、山黨、漢黨等。同時,東人黨也蠢蠢欲動,其中的南人黨打敗了西人黨勢力,隨後又分為少壯派和老壯派。
這樣派系林立所造成的直接結果是成員壯大,朝鮮王朝跨越中國明清兩代,大部分權力和財富一直集中在兩班貴族手中。
朝鮮當權者曾主動遏制貴族人口,出臺「從母法」的規定,即一切以母親的身份來確定孩子的等級,即便父親是兩班貴族,母親若是賤民,孩子也是賤民。韓劇「大長今」中,女主的父親是禁衛軍武官,出身貴族,但她的母親是賤民,所以她的身份也是賤民。
韓劇「大長今」劇照
此外,如果孩子的母親出身兩班貴族,孩子也是兩班貴族。母親是良妾,庶出的孩子就成為中人,不享受兩班待遇,只能充當翻譯、醫官、捕校等低級基層官員。
即便如此,朝鮮貴族人口依舊膨脹,到朝鮮王朝末期,貴族人口甚至佔到總人口的六七成。其實,自朝鮮王朝中期以來,就有大批非兩班階層的人口湧入兩班階層當中,隨著以兩班為基礎的朝鮮王朝政治體制崩潰,朝鮮王朝也踏上了敗亡之路。
可見,出現在這段歷史中的「班」,標定了貴族形成早期的主要派系,也暗含著權力鬥爭中的等級差異。
可能有人會問了,「上班」這個詞,會不會也是從近代日本轉譯過來的?這個還真不是。在日語中,帶有「上班」含義的漢字是:「しゅっきん - 出勤」、「しごと - 仕事」、「はたらく - 働く」,其語義內涵不涉及固定的位次,主要表示——到固定的地方、做該做的事兒。
新垣結衣主演的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截圖,展現真實的「社畜」生活
說了那麼多「上班」的事兒,總得講個「下班」才算圓滿。為什麼工作結束叫「下班」?一方面是為與「上班」形成對應,另一方面「下」本身即有「到規定時間結束日常工作或學習」之義,比如「下課」。
最後再給大家打打氣吧。每當我們一邊自問「為什麼要上班?」,一邊咬牙堅持時,可能已經感受到了答案,那或許就是我們內心深處屬於自己的答案。
下班吧!周一上班見!
參考資料:
羅振宇:「工作為什麼又叫上班」,「領導文萃」,2019年第5期。
樸晉康.:「朝鮮兩班研究」,延邊大學2015年博士學位論文。
潘暢和,何方:「論古代朝鮮的兩班及其文化特點」,「東疆學刊」,2010年第27卷第3期,第1-6+113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