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病多方支付機制咋推進?河南省政協開的這個會信息量很大

2020-12-03 人民政協網

「瓷娃娃」「月亮孩子」「粘寶寶」「蝴蝶寶寶」……這些美麗名字的背後,卻掩藏著被罕見病困擾和折磨的辛酸生命歷程,他們渴望生命,想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如何治療。12月1日,由河南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人民政協網聯合舉辦的罕見病醫療保障機制專題研討會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及相關職能部門深入交流,探索多方助力解決罕見病醫療保障難題的方法。

會議現場

世界衛生組織將罕見病定義為患病人數佔總人口0.65‰到1‰之間的疾病。據此估算,我國罕見病患者總數高達2000萬。罕見病由於病例少,醫生認知有限、臨床診療經驗少,導致高誤診、高漏診、用藥難等問題,往往被稱為「醫學的孤兒」。

「罕見病藥物的醫保報銷問題是患者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河南省醫保局副局長王峻峰表示,截至目前,2018年國家公布的首批罕見病目錄中的121個罕見病病種中,57個病種有治療藥物,其中有23個病種的47個相應治療藥物已經納入了醫保目錄。如血友病、特發性肺纖維化等罕見病的治療藥物,國家通過直接納入或談判準入的方式納入醫保藥品目錄。但是部分價格非常昂貴的罕見病治療藥物,限於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醫保基金支撐能力,國家目前尚未進行醫保目錄準入談判,醫保基金不能予以支付。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河南省委會專職副主委花亞偉發言

「缺醫、少藥、治療費用高是我國罕見病醫療保障面臨的三個最大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河南省委會專職副主委花亞偉表示,解決缺醫問題,亟須建立全國統一的罕見病診療信息平臺,加大對醫務人員的培訓力度,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及時發現罕見病患者並將其轉到三甲綜合醫院的罕見病診療中心或三甲專科醫院。對於少藥問題,要加大罕見病藥物的自主研究,加強政策支持力度,實行定向生產,為罕見病藥物生產企業減稅,並給予獎勵;建立罕見病藥物儲備機制。對於藥物費用高昂問題,應建立多方共同支付機制,降低患者醫療負擔。

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長趙平發言

「很多罕見病患者跑了不少醫院,花了冤枉錢,甚至做了很多無效治療,這是醫療負擔重的原因之一。」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長趙平呼籲,應該節約資源,在國家至少是省市一級的醫院對罕見病患者進行集中診療。對於藥物保障問題,因為罕見病患者人數少,一定要讓研發企業有利可圖,才有動力做研發生產。此外,應該大力發展商業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相互補充,降低患者負擔。

九三學社北京市委會原副主委、我國首份罕見病研究報告執筆人王琳發言

九三學社北京市委會原副主委、我國首份罕見病研究報告執筆人王琳關注罕見病「醫到哪裡去,藥從哪裡來」已近10年,她認為,就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能指望政府把罕見病藥物費用全部包下來,她建議探索罕見病醫療保障「1+4」多方支付機制,「『1』是指將國家發布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的、有明確療效的罕見病藥品逐步納入醫療保障;『4』包括建立專項救助、整合社會資源、引進商業保險以及患者個人支付等逐步建立罕見病多方支付機制。

國家衛健委第二屆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專家委員會委員史錄文發言

「治療罕見病的第一道關卡,卡在了認知上。當疾病的種類都難以判斷時,治療也就無從談起。」國家衛健委第二屆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專家委員會委員史錄文認為,罕見病的早期診斷和規範治療,可顯著提高患者生存機率,要加強罕見病知識的推廣普及,提高社會特別是醫務人員的認知率,進而提升基層罕見病的首診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黃改榮發言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黃改榮也有同感,「我在工作中遇到大量家庭在患兒死亡前並沒有得到明確診斷的情況。」她建議,以區域為中心,成立罕見病診斷中心,集中診治罕見病患者,提升罕見病患者的生存質量。另外,應該發揮大數據的作用,摸一摸我國罕見病患者的底數,為罕見病醫療保障政策的出臺以及醫保談判等提供依據。

與會人員認為,罕見病醫療保障不僅僅是一個醫學問題,還是一個社會問題,應該建立社會共治的機制,激發各方幫助罕見病患者的主動性,從根本上推動問題的解決。

全國政協常委、河南省政協副主席高體健發言

圍繞委員提出的意見建議,河南省財政廳、衛健委等部門負責人先後回應,並從建立罕見病大資料庫、加強人才培養等方面補充交流。「做好罕見病防治工作,對建設健康中國意義重大,要探索建立政府主導、多方籌資、社會參與的罕見病用藥保障機制,讓罕見病患者共享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成果。」全國政協常委、河南省政協副主席高體健表示,會後將對大家的意見建議進行梳理並推動落實。

「尊重多數、照顧少數,正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政協要圍繞罕見病防治問題凝聚共識、提出建議,持久發力、久久為功。」委員、專家們一致認為,時下我國罕見病醫療保障可能還面臨諸多困境,但春天已經不遠了。

△人民政協報社黨委副書記、副總編輯張寶川主持會議

記者:王有強 李木元 靳燕

編輯:黃喆

相關焦點

  • 罕見病多方支付機制如何推進?委員專家鄭州熱議
    12月1日,由河南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人民政協網聯合舉辦的罕見病醫療保障機制專題研討會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及相關職能部門深入交流,探索多方助力解決罕見病醫療保障難題的方法。
  • 罕見病7字難題咋破解?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12月1日,由河南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和人民政協網聯合承辦的罕見病醫療保障機制專題研討會在河南鄭州召開,會上,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原副主委,首份罕見病研究報告執筆人王琳的發言得到了與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的熱議。
  • 推進罕見病醫療保障研討會在唐山召開
    12月13日,由九三學社唐山市人民醫院基層委員會發起,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原副主委、國家衛健委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罕見病防治基金會理事長李定國,九三學社唐山市人民醫院基層委員會等共同組織的「2020年多方協力推進罕見病醫療保障暨省域罕見病醫療保障機制研究研討會」在唐山勝利召開
  • 罕見病藥物扎堆亮相進博會:「買不起」的天價藥物背後,我們離社會...
    比如正在探索的「1+4」多方支付機制,由醫保兜底,以罕見病救助項目、慈善基金、商業保險、患者自付等方式作為補充,共同為「天價」藥物買單。北京病痛挑戰基金會秘書長王奕鷗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其中,政府需要承擔80-90%的費用,再由慈善組織、商業保險等進行補充。「很多罕見病的診療都很貴,年花費100多萬,並且需要終身持續用藥。
  • 罕見病的用藥之難:「買不起、用不上」問題何解
    不過,國家衛生計生委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醫學會罕見病分會副主任委員王琳給出的答案是:應該整合社會各方的資源,在進入國家醫保體系的基礎上進行多方支付。即兩人都可以用上這百萬天價藥。在2020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丁潔又聯合多位政協委員提交了《關於建立中國罕見病醫療保障「1+4」多方支付機制的建議》,其中,「1」是指將《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的相關藥物逐步納入醫療保障,進入國家基本醫保用藥目錄,或在政策容許的情況下,進入省級統籌範疇。「4」是指建立專項救助、整合社會資源、引進商業保險以及患者個人支付。
  • 罕見病的用藥之難:「買不起、用不上」問題何解?
    不過,國家衛生計生委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醫學會罕見病分會副主任委員王琳給出的答案是:應該整合社會各方的資源,在進入國家醫保體系的基礎上進行多方支付。即兩人都可以用上這百萬天價藥。在2020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丁潔又聯合多位政協委員提交了《關於建立中國罕見病醫療保障「1+4」多方支付機制的建議》,其中,「1」是指將《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的相關藥物逐步納入醫療保障,進入國家基本醫保用藥目錄,或在政策容許的情況下,進入省級統籌範疇。「4」是指建立專項救助、整合社會資源、引進商業保險以及患者個人支付。
  • 國家醫保談判首日:業內預期高值罕見病藥物或無緣進醫保
    業內的一種看法是,高值罕見病藥物或很難進入今年醫保談判。所謂「高值」,指的是年花費在50萬以上的藥物,比如這次出現在申報名單裡,8月份引起廣泛討論的「70萬一針」的SMA天價救命藥——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在醫保局層面,近日亦有風向透露。12月10日,國家醫保局回復了全國人大代表班宇俠提出的「關於創新醫保支付機制和罕見病醫保多方支付機制的建議」。
  • 「一針70萬」罕見病背後真相 天價藥進醫保到底有多遠?
    此外,青島市還在全國率先啟動了高值藥品談判,先後實施了藥品談判降價準入機制、多方共付機制、高值藥付費對賭機制等。 同樣將罕見病納入大病救助制度的,還有安徽省。
  • 鄉村醫生「逛」進博會「觸電」高科技 罕見病受關注
    現場體驗中,李玉忠興奮地表示:「這個真是太實用了!我們那兒比較偏僻,村民如果要去鄉鎮醫院做B超檢查,來回就有一天時間,很不方便。這個機器只有胡蘿蔔大小,連接手機就能進行監測,以後可以走村入戶直接為村民檢查了!」上海復星基金會方面透露,正在考慮讓這些便攜小巧、科技含量十足的醫療設備與鄉村醫生項目結合,讓前沿科技護佑村民健康。
  • 山東調整大病保險支付政策:三種罕見病單獨列支
    對治療戈謝病、龐貝氏病和法布雷病等三種罕見病必需的特殊療效藥品費用制定單獨的支付政策,單獨列支費用,起付標準為2萬元,2萬元-40萬元以下的部分支付80%,40萬元(含)以上的部分支付85%,一個醫療年度內每人最高支付90萬元。
  • 全國政協委員賀強:建議推進支付降費 降低小微商家支付費用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賀強建議有關部門牽頭,統籌各方推進支付降費工作,尤其是對小微商家降低支付費用,對於公共運輸、民生繳費等交易,逐步減少收費直到免費。與此同時,近十年來,水電煤氣繳費、個人轉帳等在線支付快速發展,極大節約了社會資源,方便了居民生活。該類業務具備明顯的民生、公益特徵,支付機構通常免收手續費,同時需承擔每年數百億元的銀行渠道成本,且近年來銀行渠道費率有持續調升趨勢。受疫情影響,通過支付寶、微信App等渠道的在線繳費、捐款、轉帳等需求激增,支付機構承擔的成本壓力進一步增加。
  • 河南省南陽市政府領導班子走進政協 探索創新協商機制
    本報訊8月21日,河南省南陽市市長程志明首次率領政府全體領導班子成員走進政協,通報今年以來全市經濟發展情況及今後工作重點,並就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重點工作進行協商互動,徵求市政協意見建議。這也是市政協積極服務中心工作、創新協商機制的有益探索。
  • 河南省政協開展「三個一流、四個之家」活動
    2018年1月28日,河南省政協十二屆一次主席會議召開。會上,和《政協河南省委員會主席會議工作規則》(修訂案)一起審議的,還有《政協河南省委員會主席會議關於加強自身建設的意見》(修訂案)。此時,新一屆政協剛剛成立。作風建設,從「我」做起。原定兩個月一次的中心組理論學習,加密為20多天一次,主席們的交流發言堪比高質量議政會。
  • 山東調整大病保險支付政策:三種罕見病單獨列支,最高報銷90萬元
    對治療戈謝病、龐貝氏病和法布雷病等三種罕見病必需的特殊療效藥品費用制定單獨的支付政策,單獨列支費用,起付標準為2萬元,2萬元-40萬元以下的部分支付80%,40萬元(含)以上的部分支付85%,一個醫療年度內每人最高支付90萬元。
  • 中國人口基數大罕見病不「罕見」,委員建議上海加強用藥保障
    江山說,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上海目前已將部分罕見病藥物納入基本醫療保險保障範圍內,並為苯丙酮尿症、戈謝病、法布雷病、黏多糖病等12種罕見病設置了20萬元/年/人的報銷額度,同時也通過上海市中小學生、嬰幼兒住院醫療互助基金為特定罕見病患者支付特藥及特定營養品的費用。
  • 武田助力2019年中國罕見病高峰論壇
    未來,武田將繼續充分發揮在罕見病領域的研發創新實力,繼續充實豐富的罕見病產品管線,加速推進創新產品進入中國;同時,我們將攜手社會各界,在疾病教育、新藥開發、患者關愛、藥品可及性等方面打造以患者為中心的罕見病創新生態系統。」
  • 山東省立醫院承辦「罕見病與醫保支付」論壇
    6月21日上午,由山東省醫院協會醫院醫療保險管理專業委員會主辦、山東省立醫院承辦的,「罕見病與醫保支付」論壇暨山東省第二屆醫院醫保從業人員讀書演講比賽,在濟南成功舉辦。山東省醫院協會副秘書長王省、山東省醫療保險研究會秘書長仇振華、山東省罕見病防治協會秘書長崔亞洲、山東省醫院協會醫保專委會主任委員管善衛出席論壇並致辭,開幕式由專委會秘書長王孝勇主持。
  • 2020中國罕見病大會|多部門關注罕見病防治,協和人彰顯協和擔當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指出,工信部高度重視罕見病藥物的開發、生產和交易工作,通過政策引導企業發展罕見病藥物,將罕見病藥物納入短缺藥的種類進行管理並列為重點監測和保障供應的對象。下一步,工信部將在調動科研機構、生產企業開發罕見病藥物的積極性、鼓勵多方聯動、研究制定罕見病藥物的激勵政策方面開展更多工作。
  • 北京協和醫院院長張抒揚:罕見病診療體系「中國模式」探路前行
    如何推進罕見病的精準診斷治療,破解新藥研發和用藥保障難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院長、中國罕見病聯盟副理事長張抒揚教授在接受健康報專訪時做出解讀。 之後,北京協和醫院迅速編寫並出版了我國第一批罕見病目錄釋義和罕見病診療指南,詳細闡述了第一批目錄中121種罕見病的臨床表現、鑑別診斷、治療方法等,以清晰的流程圖明示了罕見病診療路徑。 2018年10月,北京協和醫院牽頭成立中國罕見病聯盟,整合我國罕見病資源,融合多方優勢,提升罕見病防治與保障水平。
  • 一支進口藥近70萬 罕見病「天價藥」何時有望納入醫保
    「兩票」是指藥品生產企業到流通企業開一次發票,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開一次發票,目的是減少藥品流通環節,使中間加價透明化,進一步推動降低藥品虛高價格,減輕群眾用藥負擔。不過,多名受訪專家分析,罕見病藥物納入醫保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由於罕見病的病患人數、病情、藥物療效等存在不確定性,而且罕見病藥物價格高但惠及人群少,若以醫保基金覆蓋,是否會給醫保基金造成較重負擔、對其他人而言是否有失公平等,都是現實需要考量的問題。因此,諾西那生鈉注射液是否會被納入醫保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