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成為了2020年首部破10億的影片,當然更是截至目前的年度票房冠軍。
這樣的成績無論如何是不能忽略的。
作為年度票房冠軍,《八佰》帶給整個市場的信心無疑是巨大的。
對於提振整個影市是功不可沒的。
不過影片之外卻是爭議不斷,作為戰爭片,《八佰》過度的煽情,對歷史的忽略,倉促的結局引得大眾不滿。
或許對比34年前的《血戰臺兒莊》更能說明問題。
在《血戰臺兒莊》面前,《八佰》無疑是被碾壓的對象,不管是票房還是觀影人次,還是整部影片的質量。
01.
《血戰臺兒莊》當年票房是2.7億,按照當年票價1—3毛錢計算,觀影人次在二三十億,換算成現在的票房穩穩的超300億。
這樣來看《八佰》不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嗎。
《八佰》目前的觀影人次在2800萬左右,不管是從哪一方面來看,《八佰》都是無法和《血戰臺兒莊》相提並論的。
02.
從影片質量來看,各有優劣。
視效呈現來看,《八佰》毋庸置疑更加先進、震撼,但是從真實感體驗來看,《血戰臺兒莊》更加真實、還原。
從場景布置到妝容,甚至演員的選擇上都力求和原人物保持一致,方才出現了諸如主角逼真的地步。
兩部影片對歷史的尊重程度上,《血戰臺兒莊》無疑更勝一籌。
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血戰臺兒莊》進行了更大程度的藝術展現,而《八佰》對歷史事件改編味更濃,對歷史的展現上是不足的,但是藝術化的形式卻是值得肯定的。
從歷史層面看,《血戰臺兒莊》對各方不偏不倚,更是敢於揭露各方的短板劣勢,更加具有歷史意義和價值,不管是國軍內部的紛爭,還是對外抗戰,還是委員長的態度,都進行了全面客觀的展現。
而《八佰》當然也保持了這樣的公正性,對各方也是不偏不倚,沒有像以往的抗日神劇那樣大肆誇大或貶低一方。
不過,《八佰》的藝術重構方面多於《血戰臺兒莊》,如果單從四行倉庫保衛戰來看,《八佰》顯然無法更加客觀地展現歷史。
所以從歷史意義和價值方面,《八佰》不可與《血戰臺兒莊》同日而語。
03.
從整個故事性來看,《血戰臺兒莊》故事性更強,《八佰》故事性略弱。
《血戰臺兒莊》有從這場戰役的開局到過程再到高潮,還有結束,進行全面的講述展現,而《八佰》顯然弱化了這樣的敘事方式,是更加散文式的表達。
《血戰臺兒莊》有著明確的主角塑造,而《八佰》中沒有絕對的主角,這都大大削弱了其故事性。
尤其是《八佰》虎頭蛇尾的展現,更是讓人感到莫名其妙。
另外在情感的宣洩表達上,《血戰臺兒莊》是通過一段段戰場鏡頭、故事展現的,諸如日軍屠村,平民百姓的奮起抗戰,炸掉臺兒莊輔橋自斷後路的破釜沉舟,血肉長城升旗屍骨累累等鏡頭、故事,讓所有的情感表達宣洩水到渠成。
當然《八佰》中也有這樣的表達,不過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個人英雄主義的展現,以及口號式的臺詞表達,這依舊還是故事性較弱導致的。
其實《血戰臺兒莊》和《八佰》中也有許多相似鏡頭,諸如《血戰臺兒莊》中與敵人裝甲車同歸於盡的將士,在《八佰》中也有跳樓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戰士。
情感表達方面有著相似性,但是《八佰》是靠強烈煽情來與觀眾達到共鳴,感染觀眾的。
而《血戰臺兒莊》是通過一部部推進戰事,讓我們從戰爭中去體會這種家國情懷、民族抗戰,視死如歸抗爭到底的精神。
所以,不管從哪一個方面看,《血戰臺兒莊》都是遠高於《八佰》。
雖然《八佰》在技術上高於《血戰臺兒莊》,但是《血戰臺兒莊》讓我們感覺到了是真實,《八佰》讓我們感受到了是一場震撼的視效盛宴,所以兩部影片的價值和意義不可相提並論。
當然在如今,《八佰》的價值和意義更多的在於提振整個影市,重拾大眾對電影的信心,還有就是激發大家對四行倉庫保衛戰的興趣,了解更多關於那場戰役的歷史,致敬英烈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