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壓《八佰》,《血戰臺兒莊》才是真正的抗戰神片!

2020-12-21 騰訊網

《八佰》成為了2020年首部破10億的影片,當然更是截至目前的年度票房冠軍。

這樣的成績無論如何是不能忽略的。

作為年度票房冠軍,《八佰》帶給整個市場的信心無疑是巨大的。

對於提振整個影市是功不可沒的。

不過影片之外卻是爭議不斷,作為戰爭片,《八佰》過度的煽情,對歷史的忽略,倉促的結局引得大眾不滿。

或許對比34年前的《血戰臺兒莊》更能說明問題。

在《血戰臺兒莊》面前,《八佰》無疑是被碾壓的對象,不管是票房還是觀影人次,還是整部影片的質量。

01.

《血戰臺兒莊》當年票房是2.7億,按照當年票價1—3毛錢計算,觀影人次在二三十億,換算成現在的票房穩穩的超300億。

這樣來看《八佰》不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嗎。

《八佰》目前的觀影人次在2800萬左右,不管是從哪一方面來看,《八佰》都是無法和《血戰臺兒莊》相提並論的。

02.

從影片質量來看,各有優劣。

視效呈現來看,《八佰》毋庸置疑更加先進、震撼,但是從真實感體驗來看,《血戰臺兒莊》更加真實、還原。

從場景布置到妝容,甚至演員的選擇上都力求和原人物保持一致,方才出現了諸如主角逼真的地步。

兩部影片對歷史的尊重程度上,《血戰臺兒莊》無疑更勝一籌。

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血戰臺兒莊》進行了更大程度的藝術展現,而《八佰》對歷史事件改編味更濃,對歷史的展現上是不足的,但是藝術化的形式卻是值得肯定的。

從歷史層面看,《血戰臺兒莊》對各方不偏不倚,更是敢於揭露各方的短板劣勢,更加具有歷史意義和價值,不管是國軍內部的紛爭,還是對外抗戰,還是委員長的態度,都進行了全面客觀的展現。

而《八佰》當然也保持了這樣的公正性,對各方也是不偏不倚,沒有像以往的抗日神劇那樣大肆誇大或貶低一方。

不過,《八佰》的藝術重構方面多於《血戰臺兒莊》,如果單從四行倉庫保衛戰來看,《八佰》顯然無法更加客觀地展現歷史。

所以從歷史意義和價值方面,《八佰》不可與《血戰臺兒莊》同日而語。

03.

從整個故事性來看,《血戰臺兒莊》故事性更強,《八佰》故事性略弱。

《血戰臺兒莊》有從這場戰役的開局到過程再到高潮,還有結束,進行全面的講述展現,而《八佰》顯然弱化了這樣的敘事方式,是更加散文式的表達。

《血戰臺兒莊》有著明確的主角塑造,而《八佰》中沒有絕對的主角,這都大大削弱了其故事性。

尤其是《八佰》虎頭蛇尾的展現,更是讓人感到莫名其妙。

另外在情感的宣洩表達上,《血戰臺兒莊》是通過一段段戰場鏡頭、故事展現的,諸如日軍屠村,平民百姓的奮起抗戰,炸掉臺兒莊輔橋自斷後路的破釜沉舟,血肉長城升旗屍骨累累等鏡頭、故事,讓所有的情感表達宣洩水到渠成。

當然《八佰》中也有這樣的表達,不過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個人英雄主義的展現,以及口號式的臺詞表達,這依舊還是故事性較弱導致的。

其實《血戰臺兒莊》和《八佰》中也有許多相似鏡頭,諸如《血戰臺兒莊》中與敵人裝甲車同歸於盡的將士,在《八佰》中也有跳樓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戰士。

情感表達方面有著相似性,但是《八佰》是靠強烈煽情來與觀眾達到共鳴,感染觀眾的。

而《血戰臺兒莊》是通過一部部推進戰事,讓我們從戰爭中去體會這種家國情懷、民族抗戰,視死如歸抗爭到底的精神。

所以,不管從哪一個方面看,《血戰臺兒莊》都是遠高於《八佰》。

雖然《八佰》在技術上高於《血戰臺兒莊》,但是《血戰臺兒莊》讓我們感覺到了是真實,《八佰》讓我們感受到了是一場震撼的視效盛宴,所以兩部影片的價值和意義不可相提並論。

當然在如今,《八佰》的價值和意義更多的在於提振整個影市,重拾大眾對電影的信心,還有就是激發大家對四行倉庫保衛戰的興趣,了解更多關於那場戰役的歷史,致敬英烈們。

相關焦點

  • 力壓《八佰》,《血戰臺兒莊》才是真正的抗戰神片
    從歷史層面看,《血戰臺兒莊》對各方不偏不倚,更是敢於揭露各方的短板劣勢,更加具有歷史意義和價值,不管是國軍內部的紛爭,還是對外抗戰,還是委員長的態度,都進行了全面客觀的展現。而《八佰》當然也保持了這樣的公正性,對各方也是不偏不倚,沒有像以往的抗日神劇那樣大肆誇大或貶低一方。
  • 《血戰臺兒莊》才是真正的抗戰神片
    《八佰》的票房火爆,讓人不得不重新開始關於審視抗戰片,尤其是關於二戰的國產影片。由於題材的敏感性、特殊性,讓這類影片在國產影片中顯得頗為稀缺。作為戰爭片,一方面要想表達出宏大的戰爭場面,必然是要耗費巨資的,另一方面,由於國內二戰抗戰的特殊性,更是受到不同條件的制約,所以這類影片自然稀少。對於如今《八佰》能夠上映也是歷經一番曲折。即使如此,在上映之後也是遭遇了爭議不斷。
  • 從《血戰臺兒莊》到《八佰》,抗戰大片熱血往事
    留著這點錢,等抗戰勝利後,別忘了,給咱立塊碑就行」。一場慘烈的國運之戰,一部推動歷史的電影。 《血戰臺兒莊》應該是中國大陸第一部展現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電影。在那個打開改革開放大門還不久的年代,能夠以正面形象描繪國民黨軍隊抗日,已經是很大的突破了。
  • 《八佰》的背後,推薦五部正面戰場國軍抗戰的影片
    《血戰臺兒莊》正面反映國軍抗戰的大陸出片的影片,首選必須是《血戰臺兒莊》。這是一部影響了兩岸關係的影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1988年6月11日,電影《血戰臺兒莊》在香港首映,萬民爭看,轟動香港。小蔣聽說後,迅速要求看一下。
  • 《八佰》有望成為國產抗戰片「裡程碑式」的電影
    管虎導演歷經499天籌備,帶著超過1500人,歷時230拍攝的戰爭大片《八佰》,日前放出了一款預告片。   就預告片透露的信息來看,《八佰》很有可能會成為國產抗戰片「裡程碑式」的電影。
  • 《八佰》:為抗戰片的神秘問題,預留一個粗淺的答案
    當然,於「中國抗戰片」的視野下,我們似乎也能看到這種方法論的背後,有對一個時代、對一種束縛的揮手自茲:那些上個世紀使電影變作政治口號的編導方式,早已顯得生硬、落後和古舊。言臺兒莊戰役,便當真純寫臺兒莊;言盧溝橋,便當真純寫盧溝橋,甚至這一系列名稱抬頭的差異並不重要,其中的某個個體、某種思情也並不是重點,它們的共同功用,只不過旨在凸顯某種群體,或者是某種氣質鮮明的鬥爭方式。
  • 《八佰》導演好好學學《血戰臺兒莊》,和鬼子同歸於盡該怎麼拍?
    之所以《八佰》眼下的評價還不算太壞,完全是因為他宣稱自己是一部歷史片,濫用了中國人民的感情,把自己編造的內容偽造成歷史。對此,各位觀眾們怎麼看呢?說實話,因為之前管虎放出的和孫元良之子秦漢合照那個微博,我對《八佰》這部電影充滿了惡感,本來實在不想看。結果看到網上這麼多爭議,決定還是去看個究竟。
  • 《國軍兄弟》開機,國軍抗戰電影前景堪憂,《八佰》是前車之鑑
    文\娛鋪子《國軍兄弟》開機,國軍抗戰電影前景堪憂,《八佰》是前車之鑑近日,抗戰題材電影《國軍兄弟》於在山城重慶江津開機。此前,管虎執導、黃志忠、王千源、姜武、張譯等實力派演員主演的《八佰》遲遲未上映,《八佰》是一部以淞滬會戰四行倉庫保衛戰為題材的戰爭片,講述了史稱「八佰壯士」的軍人於四行倉庫浴血奮戰、阻擊日軍的故事。該片投資8000萬美元,歷經十年籌備、四年製作,演員陣容豪華,可惜「時運不濟」。
  • 青天白日旗為誰飄揚 | 從八佰看兩岸抗戰史話語權變遷
    拍抗戰片,描述國軍將士捨生忘死抗擊日寇的悲壯和忠勇,沒有問題。但將這種寡廉鮮恥之徒捧為抗戰英雄就不合適了。國軍的拼死戰鬥並沒有帶來常凱申期望的國際支援,各國反而擔心戰火波及租界。各國交涉下,常凱申下令撤軍,八百壯士撤退至上海租界。他們剛撤退至租界,就被英軍強制繳械,因為英國受到日軍威脅:「如果讓他們離開就要攻入租界」,這一軟禁就是4年。
  • 《八佰》只是一部抗戰神片,更慘烈的是這場戰爭!
    電影《八佰》持續熱映,正式上映兩天,加上之前點映的票房就已超過5億。 《八佰》最致命的弱點不在於導演,也不在於劇情,而在於史實。 這是一部基於歷史事實改編的電影,講的是國軍第88師254團第1營保衛四行倉庫的戰鬥。參與這場戰鬥的國軍人數只有400多人,只是為壯聲勢,對外號稱800人,也就有了「八百壯士」的由來。
  • 力壓《八佰》,這部同樣表現國軍抗戰電影被禁11年,國外上映獲獎
    比起電影《鐵血崑崙》(又叫《血戰崑崙關》),管虎導演的《八佰》幸運多了。同樣是反映國民黨軍隊正面戰場的電影,同樣表現中國軍隊英勇抗擊日軍,同樣是即將在銀幕上上映,《鐵血崑崙》被禁播了11年,而《八佰》只是「被緊急叫停」,經「技術修改」,一年後就又出現在熒幕上。
  • 《八佰》為什麼要拍得和《血戰鋼鋸嶺》一般慘烈?
    《八佰》隨後發布了第二輪點映通知,在下周一到周四都安排了點映場,一直點映到周五正式上映。目前來看,《八佰》豆瓣評分8.3,高於管虎上一部長片《老炮兒》(7.7分)。但作為一部另類戰爭片,《八佰》註定很長時間都會被推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八佰》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討,它目前面對的最大爭議是:「四行倉庫保衛戰」並沒有那麼神勇,為什麼《八佰》要拍得那麼慘烈?
  • 蔣經國看《血戰臺兒莊》:大陸承認我們抗戰
    一    1985年,正值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之際,廣西電影製片廠將抗戰初期震驚中外的臺兒莊會戰搬上銀幕,為世人展示了一幅振奮中華民族精神的、慘烈而悲壯的歷史畫卷,令人耳目一新。這部影片的上馬,不能不說這是抗戰題材影片上的一個突破。
  • 國軍抗戰電影巔峰,應該是《血戰臺兒莊》,直接改善兩岸關係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原來學校當了《血戰臺兒莊》劇組的宿舍。拍攝完成後,全鎮人民都得到了去電影院免費看《血戰臺兒莊》的機會,從此,這部電影成為筆者永恆的記憶。近來,常有一些反映國軍抗戰的影視劇被冠以極高的榮譽,但在筆者看來,解放後以反映國軍抗戰為題材的電影,開山之作和巔峰之作均為《血戰臺兒莊》,甚至於如果將範圍擴大到國內戰爭片領域,《血戰臺兒莊》依然能佔據很高的地位。
  • 意圖與影像呈現的分裂:評《八佰》
    也許預期太高,看完《八佰》,我腦子裡只有兩個字:擰巴。既想要博情懷,又要將可資榨取利潤的點開發到極致(包括弄巧成拙地訪問有爭議的人物孫元良之後人秦漢——本意在借秦漢營銷,卻導致「因技術原因延期上映」。當然片方最終也將這「被延期上映」做成了一樁營銷,且效果似乎不錯),這就註定了《八佰》的擰巴。
  • 國軍抗戰作品《八佰》被嫌棄,來一部抗日神劇洗洗眼?
    管虎執導的抗日題材電影《八佰》正在熱映中,從票房上來看,《八佰》的成績節節攀升,目前已經超過6億,顯示了抗戰題材在觀眾心中不可取代的地位。
  • 血戰臺兒莊:一寸山河一寸血
    作為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反映國民黨正面抗日戰場的影片,《血戰臺兒莊》中對於國民黨抗日的客觀評價和華夏兒女全民抗戰的鮮明主題,使得這部影片必將在中國抗戰研究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清真寺牆上密集處,一平方分米的範圍裡就有七八個彈孔;李宗仁回憶說:「臺兒莊捷報傳出後,舉國若狂。京、滬淪陷後,籠罩全國的悲觀空氣,至此一掃而空,抗戰前途露出一線曙光」   臺兒莊是山東省棗莊市的一個區,坐落在魯南運河畔。2005年4月的一天,專程趕往臺兒莊的新華社記者首先走進臺兒莊大戰紀念館。
  • 管虎的《八佰》是中國的《血戰鋼鋸嶺》,它只是《八佰》
    文|令狐伯光國產戰爭片《八佰》就是一部國產戰爭片,它不會任何一部什麼中國的某某。即使近幾年歐美戰爭片中,《血戰鋼鋸嶺》算是交口稱讚的一部電影。眾所周知,中國大銀幕上戰爭片數量很少。這兩部電影過後,中國電影市場上戰爭片有一些。但基本都是中小成本的電影,如《我不是王毛》、《捍衛者》等等。這兩部電影,已經是口碑相對較好的內地戰爭片。但是相信大多數觀眾,仍然屬於完全沒有聽過的情況。更不用提,這兩部電影在電影市場上的票房表現了。
  • 《血戰臺兒莊》是怎樣拍成的?
    湖南芷江,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中陳列的油畫《臺兒莊大捷》和槍械《血戰臺兒莊「眼前是一幅殘垣斷壁的景象……到處一片狼藉……」劇組在臺兒莊發現了一個小冊子,裡面有當時曾訪問臺兒莊的《新華日報》記者陸詒的文章。楊光遠由此受到啟發,將結尾改為「血肉長城」——對於血戰的勝利,悲壯比歡樂更有力量。1986年6月,李宗仁將軍惟一的兒子李幼鄰先生在美國得知拍攝《血戰臺兒莊》的消息後,馬上從美國趕回祖國探親。飛機一落地,就說:「我先不去賓館,現在就帶我去看《血戰臺兒莊》。」
  • 血戰臺兒莊比四行倉庫激烈一千倍,它才真正振奮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決心
    上一篇《關於「四行倉庫」,你想知道的基本都在這裡》反響非常好,全網應該接近上千萬級別的閱讀量,各個平臺上閱讀量都非常大,喜歡和不喜歡電影《八佰》的小夥伴基本能認同那篇文章的觀點,說明相對來說寫得很客觀了,畢竟,真相或者接近真相的東西才最直擊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