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現超十億,沃森生物李雲春因「講人品」登上熱搜

2020-12-10 新浪財經

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時代財經 於小娟 編輯:王麗麗

經歷了兩天的「賤賣」風波後,沃森生物12月7日發布公告稱,暫不將《關於籤署上海澤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及增資協議的議案》提交公司2020年第六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但這一議案難免讓人質疑只是沃森生物的「緩兵之計」。

沃森生物公告

12月4日晚間,沃森生物公告稱公司以11.4億元轉讓上海潤澤32.6%的股權,持有上海潤澤的股權從之前的67.8%降至28.5%,同時放棄增資的優先認繳權,上海澤潤將不再是其控股子公司。

「你們對二級市場股東有沒有基本尊重?」「你們這些人不相信因果報應嗎?」 12月5日在沃森生物股權轉讓投資人電話會以上,憤怒的機構投資者紛紛對沃森高層發出逼問和質疑。

而沃森生物董事長李雲春對投資人的回應是,「你們可以質疑我們的水平,但是不可以質疑我們的人品!」。隨後#沃森生物董事長回應賤賣核心資產#的詞條登上熱搜,網友紛紛表示自己又被「割韭菜」了。

儘管及時踩下了「急剎車」,沃森生物7日的股價表現猶如李雲春被機構股東們逼問時一樣尷尬。其股價開盤暴跌,最終一路跌停,報收盤價36.53元/股,跌幅20%。

針對此事件引發的廣泛關注,沃森生物已收到了深交所的關注函,要求其說明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等損害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資者利益的行為。

圖片來源:雪球

打開市場的創始人

最初的沃森生物是由幾位科學家組建的疫苗企業,初創時的在冊員工包括李雲春在內只有四個人。

1978年,李雲春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中國醫學科學院醫院生物學研究所,即「昆明所」工作。在所裡的那個時期被李雲春視為日後發展疫苗事業以及沃森的「底蘊」。

據理財周報報導,當時一起在昆明所工作的同事以及之後創立沃森的合伙人陳爾佳總是用「苗販子」一詞來形容李雲春。熟悉李雲春的人評價他「很懂技術」,但其實他在銷售上也極有天賦。李雲春曾說,在做銷售的人裡面,自己的學歷是最高的。

沃森的招股書上顯示李雲春的學歷是本科,「我一般都說自己是本科的」,李雲春說,但其實他在進入昆明所後曾繼續進修過三年,相當於具有碩士水平。

2001年1月,沃森生物註冊成立,不久便和雲大科技合作進軍疫苗行業,在這中間,沃森主要擔任「研發中心」的角色,李雲春也進入雲大科技並負責銷售業務。

在當年,雲大科技大連漢信生產基地1-8月的銷售額為400萬,應收帳款為200-300萬,李雲春接手銷售後,直到12月,其新增銷售1200萬,利潤為300萬,「我打開了主流市場。」他說道。

沃森成立初期,因為資金問題,陳爾佳還曾借過高利貸,「我親自去的,借了50萬。」而在與雲大科技合作的期間,沃森也逐漸建立起來,直到雙方合作結束,沃森出資200萬回購了雲大科技持有的45%股份。

「自己生產疫苗,產業化。」是沃森團隊的夢想,於是李雲春開始尋求與政府的合作,貸款建廠。在與昆明政府尋求合作失敗後,通過玉溪政府的牽線搭橋,沃森與玉溪地產達成投資合作,玉溪地產最終以1000萬受讓沃森20%的股份。

「其實當時他看中的也不是我們,而是玉溪政府給的那塊地。」在與玉溪政府達成招商協議後,當地政府以約10萬/畝的價格賣給沃森128畝地,但當時的沃森連1300萬也無力支付,因此政府便先辦理了轉讓手續,由沃森拿地到銀行進行抵押,獲得5000萬貸款再支付給玉溪政府。

沃森是一家沒有實際控制人的公司。在李雲春的觀念中,大家一起創業,股權應該讓大家共有。

2010年11月12日,沃森生物登陸創業板,上市當天股價高達158元,收盤價136.35元,創下了當時「創業板最貴股票」紀錄。李雲春當即寫了幾句詩發送給自己的朋友:「高處不勝寒,埋頭迎挑戰。」

「高處不勝寒」

然而事實證明,「高處」確實「不勝寒」。

從沃森2010年上市至今,李雲春從高達20%的持股比例一路減持,截止今年3季報,李雲春的持股僅剩3.13%,套現高達幾十億。在今年的10月份發布的《2020胡潤百富榜》上,李雲春以52億元財富,排名1103位。

時代財經查詢發現,目前沃森的第一大股東為雲南工投集團,持股比例為4.97%。雲南工投集團參股沃森的動作可追溯到2016年9月,當時其以約12.4億元受讓玉溪地產以及李雲春、劉俊輝等三位自然人股東近1.23億股股份(佔總股本8%),成為沃森生物第一大股東。3位自然人股東合計套現近8億元,其中董事長李雲春套現4.07億元,退居第二大股東,劉俊輝套現3.47億元退居第三大股東。

2017年初,工投集團通過二級市場以10.18元/股的均價增持沃森生物100萬股,並分別在同年7月和9月,工投集團再次以大宗交易方式受讓李雲春、劉俊輝等人3556萬股和2594萬股,合計7.9億元,李雲春再次套現3.58億。

隨後,2018年12月,李雲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2704.71萬股,套現約4.8億元;2019年1月,李雲春再次減持沃森股份1028萬股,因未按規披露,遭深交所下發監管函。據外匯天眼計算,從2018年底至2019年3月,李雲春共計4次減持累計套現超過5億元。

同樣,在出讓子公司股權這件事情上,沃森生物也已經不是第一次。

早在兩年前,李雲春就曾甩賣掉其最有價值的單克隆抗體嘉和生物控股權,受讓方為高瓴資本。值得注意的是,這兩次出讓子公司控股權的背後都有泰格醫藥的身影。

創始人不斷減持公司股份,同時持續轉移核心資產,不免讓投資者產生「大股東是否要跑路」的質疑。

市場的反應也證明了這一點。沃森生物的股價在今年8月達到每股95.86元後,隨即一路狂瀉,市值也從1400億元腰斬至700億,截至今日收盤更是一日蒸發140億,市值僅剩563.8億元。

沃森生物的英文標誌是「WALVAX」,在介紹沃森生物時,李雲春表示,「WALVAX」的每個字母都代表一個單詞,w是we,a是all,l是love,vax是「疫苗」的英文詞根,即 we all love vax(我們都熱愛疫苗行業)。

但如今再來看這幾個字母,創始人李雲春可能沒有那麼「love vax」了。

相關焦點

  • 沃森生物改口,子公司不「賤賣」了,今日仍跌停,市值蒸發140億
    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 圖據沃森生物官網12月6日,深交所火速發出關注函,要求沃森生物董事會補充說明或披露七大問題:接盤方是否為收購上海澤潤而設立及具體原因、背景;公司與上海澤潤管理團隊之間是否存在因股權激勵不足影響發展的問題
  • 拆解沃森生物迷局:那些隱秘的幕後推手
    2001年,李雲春持股的潤生藥業、陳爾佳持股的伯沃特生物,以及雲南盟生藥業,共同成立沃森生物的前身沃森有限。陳爾佳與李雲春是前同事,曾任昆明生物所助理研究員、團委書記。但其因不滿研究所的體制問題,於1999年憤然離職創業。
  • 「賤賣」核心資產遭質疑後緊急改口,沃森生物在打什麼盤算?
    ——這是在沃森生物(300142.SZ)12月5日舉辦的投資者電話交流會上,公司管理層面對投資者質疑時的表態。 上周末,沃森生物因涉嫌「賤賣」旗下子公司上海澤潤資產而遭到投資者質疑,此事隨後在網絡和社交媒體上引發軒然大波。
  • 沃森生物、江中藥業頹勢冷思 革新之變有多急迫?
    3月13日,沃森生物發布公告,持有公司8689.79萬股的股東劉俊輝及其一致行動人黃靜,計劃減持公司股份不超2306.16萬股,佔公司現有總股本比例不超1.5%。按當日收盤價計算,兩位股東減持金額最高或達6.94億元。 再來看第一大股東的頻繁更替,更有「股東提款機」的味道。
  • 市場大事件丨電話會炮轟後監管火速下發問詢函,沃森生物緊急叫停...
    同時,淄博韻澤還將向上海澤潤增資,而沃森生物放棄增資的優先認繳權。在上述交易完成後,沃森生物將不再擁有澤潤控股權。淄博韻澤註冊成立於2020年11月19日,背後控股股東為杭州泰格。按照公布的股權轉讓計劃,沃森生物對上海澤潤的估值為35億元。
  • 沃森生物「羅生門」
    來源:市界作者|王一涵雲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森生物),在生物醫藥市場上就好像一個浪子,始終沒有遇到那個值得他安定下來的人。管理層也祭出經典回覆:你可以質疑我們的能力,但不能質疑我們的人品。 儘管回復得硬氣,沃森生物卻在7號一大早發布公告,稱取消該交易預案。但投資者並不買帳,當天公司股價直接跌停,市值蒸發140億元。 矛盾的根源,來自沃森生物的「內部人控制風險」。
  • 沃森生物押寶的mRNA真是黃金賽道?專家:安全性尚未驗證
    憑藉一針二價HPV疫苗,萬泰生物連續收穫26個漲停板,總市值接近800億元。而在上海澤潤的二價HPV疫苗投產前夕,沃森生物卻親自將自己踢出了HPV疫苗概念股行列,這讓二級市場投資者難以接受。沃森生物董事長李雲春在11月5日的電話會議裡表示,出售澤潤是考慮到沃森整體的發展戰略以及目前所遇到的現實問題。
  • 沃森生物火了,被指「賤賣」資產,周末電話會變批鬥會...
    來源:e公司12月5日,沃森生物的一個電話會刷爆了朋友圈。事情的起因是前一日沃森生物公告放棄HPV疫苗子公司控股權。在12月5日下午進行的海通證券電話會上,沃森生物董事長李雲春對此進行了回應。沃森生物作為疫苗股,今年以來整體漲幅超40%。但自8月6日突破95元創出歷史新高之後,沃森便陷入跌跌不休的境地。截至12月4日收盤,沃森的股價較8月的高點已腰斬。最新市值為705億元。
  • 沃森生物被質疑賤賣疫苗公司 董事長卻稱是「兩害相權衡量結果」
    來源:中國經營網原標題:沃森生物被質疑「賤賣」疫苗公司 董事長卻稱是「兩害相權衡量的結果」本報記者 顧湘 上海報導關於雲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森生物」)轉讓上海澤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澤潤」)股權的風波讓股票圈人士的周末多了一份談資
  • 被指11億賤賣澤潤 沃森生物收關注函
    作為生物疫苗概念中的龍頭股,沃森生物一向被投資者看好。此次爭議背後,皆因沃森生物擬轉讓子公司上海澤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澤潤」)32.6%股權。>發展公司等,最大的股東為杭州泰格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西安泰明股權超15%。
  • 沃森生物收關注函 被指11億賤賣澤潤
    有投資者大罵沃森生物管理層「不顧股東利益」,更多投資者焦急未來沃森生物的股價走向。作為生物疫苗概念中的龍頭股,沃森生物一向被投資者看好。此次爭議背後,皆因沃森生物擬轉讓子公司上海澤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澤潤」)32.6%股權。上海澤潤2003年成立,從事HPV疫苗(宮頸癌疫苗)研發多年。
  • 沃森生物因轉讓上海澤潤控制權收深交所關注函
    沃森生物(300142)公告,公司因轉讓上海澤潤控制權收深交所關注函:要求說明本次交易轉讓上海澤潤控制權的合理性,以及轉讓股權比例的確定依據,本次交易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等損害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資者利益的行為。相關閱讀:沃森生物賤賣核心資產?
  • 疫苗龍頭沃森生物在打什麼算盤?
    沃森生物是一家賣疫苗的公司,旗下有一部「印鈔機」:在市場上「一針難求」的二價HPV疫苗、九價HPV疫苗已經拿到註冊牌照和試驗批准,預計在2022、2026年陸續上市銷售。但就在這個時間節點,沃森生物卻打算以11.4億的超低價賣掉研發HPV疫苗的子公司上海澤潤的32.60%股權。
  • 沃森生物「賤賣」上海澤潤,「接盤俠」泰格浮出水面
    而沃森生物則在電話會中進行了解釋,公司董事長李雲春解釋稱,本次是上市公司主動出售上海澤潤股份,考慮到原先上海澤潤的二價、九價HPV疫苗在國產中進度均在第一梯隊,但現在二價已落後於萬泰生物,九價進度也出現掉隊,整體進度不及預期且市場競爭激烈,沃森生物未來希望給上海澤潤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公司希望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艾博生物的mRNA疫苗上去。
  • 沃森生物「神操作」 高瓴資本和「泰格系」兩度接盤
    縱觀沃森生物近年來的操作,總是體現出「反反覆覆收購公司,然後沒等到出成果就出售」的意味。前有河北大安,後有嘉和生物,如今又是上海澤潤。沃森生物的這幾次資本運作,可謂是一頓操作猛如虎,定睛一看原地杵。2013年,沃森生物看上了嘉和生物這塊蛋糕,公司合計耗資2.91億元收購嘉和生物63.576%股權。2015年,沃森生物再次以8500萬元收購惠生投資持有的嘉和生物8.384%股份,將持股比例進一步提升至71.96%。在這之後,嘉和生物也陸續引入過新的投資人,但其控股權一直掌控在沃森生物手中。
  • 11億「賤賣」上海澤潤,沃森生物電話會成批鬥會,交易所剛剛關注
    來源:EMBA微金一則資產出售公告,沃森生物惹了眾怒。12月5日14時30分,在「沃森生物轉讓澤潤生物股權」的電話會上,沃森生物董事長李雲春遭投資人猛烈炮轟。除了質疑賤賣子公司,投資人還提出公司應該停牌,甚至提出向監管層舉報。
  • 沃森生物「神操作」:核心子公司收穫期前放棄股權 接盤者竟都有...
    彼時,沃森生物稱自己仍是嘉和生物控股股東,放棄優先購買權是經過「綜合考慮」下的決定。讓人沒想到的是,上述股權交易只是沃森生物放棄嘉和生物控股權的開端。2018年6月21日,沃森生物宣布,將其持有的嘉和生物8.6455%股權轉讓給康恩貝,交易對價約3億元。
  • 不講「武德」賤賣資產?沃森生物或遭投資者「用腳投票」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不講「武德」賤賣資產?機構吐槽、散戶怒懟 沃森生物或遭投資者 「用腳投票」沃森生物事件成為周末投資圈熱議話題。「沃森生物這次做得太過分了,把這麼好的資產這點價格就賣掉了,是犯了眾怒了。
  • 沃森生物上演劇情大反轉,被質疑「賤賣資產」後改口不賣了丨時間線
    一紙股權轉讓公告讓沃森生物處於風口浪尖,剛過2天就緊急按下暫停鍵。12月7日,市場焦點沃森生物股價逼近跌停。在投資人當中引發軒然大波的背後,是沃森生物在12月4日晚間發布的公告。12月6日,深交所發出《關於對雲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關注函》,表示對《關於籤署上海澤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及增資協議的公告》高度關注,要求沃森生物董事會補充說明或披露七大問題:接盤方是否為收購上海澤潤而設立及具體原因、背景;公司與上海澤潤管理團隊之間是否存在因股權激勵不足影響發展的問題;HPV疫苗此前投入是否合理;是否為了滿足股權激勵要求而調節利潤等等 。
  • ...高瓴資本、「泰格系」兩度接盤,李雲春為何棄澤潤如雞肋?
    沃森這個時候選擇出賣澤潤,可能是缺錢了,為了出表。」華南某生物醫藥行業研究員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道。  沃森生物的股權結構顯示,大股東雲南省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持股比例不到5%,而管理層董事長李雲春持股也僅有3.13%,分散的股權結構也讓投資者質疑,是否廉價「賣子」也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