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獲批,看山東半島城市群和青島的短板和未來

2020-12-17 騰訊網

2月18日,備受關注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出臺,11個城市各有定位,相互之間協作分工明確,讓人看到了這個接近紐約灣區水平的區域的經濟活力(詳見《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完整版+深度解讀版》.pdf)。

特別是深圳的定位,並沒有獲得國家中心城市的稱號,而是「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也就是說,深圳依然是經濟中心。當然,深圳這些年的自我定位一直避免使用「中心」的措辭,專注科技創新,這一點也值得其他城市學習。

反觀山東的濟南和青島,兩座城市都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去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表示支持青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而今年的山東兩會上,合併萊蕪的濟南市委書記和市長連番表態濟南要創建國家中心城市,並公開希望加大對濟南創建國家中心城市的支持力度。

問題是,去年山東省支持青島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言猶在耳,今年濟南的公開表態不管深意何在,都難免給人留下內訌或者爭鬥的口舌,不管從何種角度來看,似乎都不是上策之舉。

再來看今年的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翻遍報告全文,沒有任何「山東半島」或者「城市群」的字樣,考慮到2018年11月29日發布《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中明確的「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推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又看到昨天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不得不為山東半島城市群的未來捏了把汗:為什麼在中央如此明確強調城市群發展思路之下,山東地區經濟體量最有競爭力、也應該算是最有基礎、最有潛力的半島城市群隻字不提呢?說好的2030年山東半島城市群將力爭全面建成核心競爭力強的現代化國家級城市群」呢?

NO. 1|壹

山東半島城市群的格局短板

據俠客島專訪鄭永年教授的一篇文章介紹,一開始規劃的實際上是「環珠江口灣區」,後來是中央的高度謀劃粵港澳大灣區,這說明格局的重要性,山東恰恰是吃過類似的虧。

山東半島城市群2005年的規劃,最早提出的版本是8個城市,以青島、濟南為首,都是經濟實力較強的城市,山東西部的城市如菏澤、聊城,因區位因素則被「扔給了」中原城市群。

這其實是山東的一點小心思。把經濟強市聯合起來,想「打造與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比肩的中國北方地區的增長極之一」。

但不成想,2016年12月鄰居鄭州獲批國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晉升國家級,並輻射山東的菏澤、聊城兩市。

而最新出臺的《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30年)》卻把青島都市圈和煙威都市區分開規劃,也就是說青島都市圈由青島、濰坊2市和煙臺市萊陽市、海陽市構成,並不包括身剩餘的煙臺和威海、日照。

或許,將整個煙臺威海濰坊日照徹底完全納入青島都市圈才能限度發揮青島的輻射帶動作用。

因此,此前青記曾建議,山東的格局也應該足夠大,山東半島城市群不應該僅僅局限在山東省內,而是應該將以大連為主的遼中南城市群,甚至韓國仁川囊括在內,整體統籌形成東亞城市群規劃。

如此一來,山東半島就可以成為名副其實的輻射東亞及東北亞的經濟政治橋頭堡,可以擴大東亞區域內貿易權重,充分挖掘東亞地區內經濟增長潛力。

退一步來說,如果東亞城市群涉及到中韓兩個國家有點難度,那麼可以參考都在謀劃建設世界級的大灣區珠三角、長三角,在華北、環渤海地區,規劃環渤海大灣區。

21世紀經濟報導曾表示,環渤海高鐵的全線獲批,呼之欲出,這讓環渤海大灣區的規劃建設,躍然紙上。並引述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先生的話說,「大灣區規劃可以打破原先一畝三分地的情況,解決環渤海地區內在聯繫碎片化的問題。」

NO. 2|貳

山東半島城市群的交通短板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是分步走。

——到2022年,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

也就是說,先搭建框架,解決交通基礎設施,比如,規劃提到,構築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絡,構建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高等級公路為主體的城際快速交通網絡,力爭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在加強交流基礎上之上再融合。

環渤海大灣區包括遼寧中南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而環渤海高鐵如果全線獲批,沿線城市時空距離將拉近,屆時城市群之間可能會進一步整合。天津到青島不到2個小時就可直達,比目前時間縮短一半以上。大連到煙臺海底高鐵建成後,兩地之間只需要半小時左右就可直達,城市群之間經濟互動將更頻繁。

具體到青島來說,青島發改委在制定青島都市圈軌道交通的初步規劃方案,已經考慮到向東聯通海陽、向北聯通萊州、向西聯通諸城和高密,加強青島與周邊城市的銜接溝通,進一步提升青島交通樞紐的功能。

NO. 3|叄

山東半島城市群的產業升級短板

粵港澳大灣區建成世界新興產業、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而無論是環渤海大灣區中的城市,無論是天津、大連還是青島、煙臺等城市,實際上都是傳統的製造強市,對於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是一個很好的試驗田。

德國的《國家工業戰略2030》旨在與工業利益相關者一道,努力確保或重奪所有相關領域在國內、歐洲乃至全球的經濟技術實力、競爭力和工業領先地位。

中國的製造業轉型升級同樣需要國家層面的支持,中國製造2025明確提出的十大重點領域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工具機和機器人、航天航空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

環渤海大灣區顯然可以承擔這一重任。

對於青島來說,必須要加強和日韓的合作。

以青島出臺《對日經濟合作工作方案》為例,《方案》提出圍繞金融、醫療養老、節能環保、高新技術、智能製造等領域,加大對日本的精準招商力度,引進一批規模大、產業鏈拓展和協同性強、技術水平高的項目,開啟合作新機遇。

青島打造的海洋經濟也創造了新的合作契合點。依託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推進與日本在海洋科學研究、海洋裝備製造、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遠洋漁業、水產品交易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NO. 4|肆

山東半島城市群的契機

中日韓自貿區的有望落地或許是山東半島城市群迎來的一大契機。

今年的山東政府工作報告用了比較大的篇幅談到山東和日韓的合作(今年「日韓」出現8次,去年次數為零):

積極申建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

搭建日韓合作「大平臺」。以建設中日韓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為載體,加強魯日貿易投資領域合作,聯手開拓第三方市場;鞏固提升中韓(煙臺)產業園、威海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深化日韓山東周活動,加大對日韓高質量「雙招雙引」力度,抓緊推進與日韓在談的48個合作項目。辦好第18屆泛黃海中日韓經濟技術交流會,提升中日韓(濰坊)產業博覽會層次。

在2018年12月底結束的山東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傳出消息,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有望實現落地,青島正在全力跟進。

「東北亞地緣政治回暖,山東一定要抓住這個機遇。這樣,我省與日韓在高端製造、研發設計等領域的合作將更加深入,提升產業發展層級的動力將更加強勁。」山東省發改委主任張新文說。

其實,《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30年)》已經提出,將推動與日韓陸海聯運通道建設。開展中韓陸海汽車直達運輸,推進煙臺中韓跨國海上火車輪渡項目前期研究論證工作,適時啟動威海至韓國西海岸的中韓海底隧道預研,探討建立山東半島與日韓港口戰略聯盟,不斷完善與日韓的交通網絡。

相關焦點

  • 打造「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的底氣在哪?
    這個規劃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提出的,它有一個特點,就是它把過去每一個城市自然形成的比較優勢在原本的基礎上有所提升,這就讓不同地區之間的資源更互補。未來這種情況可能會有新的突破,因為目前「規劃綱要」的重點是如何讓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要素如何在兩邊流通,但一旦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比較順暢以後,城市群的各個城市之間會形成新的群,這就是聚合效應。
  • 打造全球影響力半島城市群 「探花」山東有特質
    產業、城鄉、區域結構與全國相似度極高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大國家戰略交匯疊加,為全國探路徑、為發展找模式。「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這是寫入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的雄心壯志。
  • 山東半島城市群這麼牛,為何「沒有存在感」?
    前言:在之前一篇文章《五大城市群撐起未來中國!京津冀如何晉升世界級?》中,對世界以及中國的城市群格局作了梳理,並提出「五大城市群將撐起未來中國」。但在五大城市群之外,一眾新發展起來的城市群也值得研究,今天就來說說「沒有存在感的山東半島城市群」。
  • 發揮比較優勢和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
    發揮比較優勢和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 山東大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落地落實 (□姜斌 徐志強 報導)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對山東拓寬發展新空間、厚植髮展新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記者從昨天召開的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和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大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落地落實。
  • 經濟日報:兩部門印發《規劃》保障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
    為貫徹落實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按照水利部統一部署,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組織編制完成的《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近日已由水利部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印發。
  • 多「群」崛起 中國城市版圖未來將是這樣的!
    個城市群「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建設19個城市群,分別為: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提升山東半島、海峽西岸城市群開放競爭水平,發展壯大東北地區、中原地區、長江中遊、成渝地區、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引導北部灣、晉中、呼包鄂榆、黔中、滇中、蘭州—西寧、寧夏沿黃、天山北坡城市群發展,形成更多支撐區域發展的增長極。
  • 粵港澳大灣區解讀一:未來誰是「主角」
    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提出已經有三年時間,這三年來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的猜測與揣摩此起彼伏,大家都盼著規劃跟政策儘快落地,要麼有利益可圖,要麼有投資規劃。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
  • 粵港澳大灣區地圖範圍面積城市名單 四大中心城市規劃
    製圖 中新網  2月18日,籌備多時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從粵港澳大灣區2017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粵、港、澳三地政府籤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再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前景可期。而隨著綱要的公布,一個國際一流的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正逐漸顯現。
  • 前海:認真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 努力打造大灣區國際化城市新...
    《綱要》的出臺,是中央層面立足全局和著眼長遠的重大頂層設計,是粵港澳三地人民翹首期盼的大事、喜事,也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從開局起步轉向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全新階段。前海的幹部群眾為《綱要》的出臺倍感振奮和鼓舞。昨天,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區黨工委書記、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田夫,市政府黨組成員、前海管理局局長杜鵬就前海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接受媒體集中採訪。
  • 山東濱州未來更多優質肉菜供應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
    2020年3月,山東鑫誠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順利通過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 (第四批)初審候選名單。同年4月,獲批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證書。 記者了解到,億利源所在的陽信縣,已創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4個、加工企業2家,11月25-26日,山東借箭牛業發展有限公司和陽信華星果菜有限公司隨濱州展團參加了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展洽會,山東借箭牛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深圳寶發行、世聯行、九牛一品、廣州市卓凡食品、廣弘食品等牛肉銷售商籤訂了「食域濱州」大灣區牛肉銷售協議,山東借箭牛業發展有限公司和陽信萬邦清真肉類有限公司是該縣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 羅一民: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區域各揚所長,攜手再創輝煌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都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兩大區域在我國高質量發展大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居於獨特的戰略地位。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成為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借 產業鏈布局打破行政區劃掣肘
    這是繼今年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之後,「粵港澳大灣區」再次以寫入官方文件的形式闖入人們的視野。  雖然粵港澳大灣區已當仁不讓成為年度熱詞,但在談論這個話題時,卻很少有專家能夠比張曉強更有話語權。在5月3日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研究》課題匯報會上,正是由張曉強率領的課題組,向廣東省有關領導匯報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將很快出臺!猜想:5年後大灣區長這樣
    惠州: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高地。東莞:粵港澳大灣區先進位造業中心。中山: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先進位造業基地,打造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產業創新中心和歷史文化名城。珠海:珠江西岸的核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高地。
  • 牢記囑託 走在前列 全面開創丨發揮比較優勢和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
    (□姜斌 徐志強 報導)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對山東拓寬發展新空間、厚植髮展新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記者從今天召開的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和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大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落地落實。
  • 長三角城市群,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差距在哪?新一線城市來告訴你!
    但如果論發展水平,粵港澳大灣區可能要更勝一籌!長三角城市群無論面積還是人口,這些基礎資源都是遠強於粵港澳大灣區。但長三角城市群在社會發展水平上,依然與粵港澳有一定差距!通俗易懂地講,長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在於江浙滬,而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在於廣東和香港、澳門。上世紀80年代,香港的實力非常出眾,被譽為亞洲四小龍。
  • 山東新格局塵埃落定:濟青暗戰升級為「城市群之爭」
    「一群」即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兩心」即支持濟南、青島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三圈」即推進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區域一體化發展——省會經濟圈的定位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全國動能轉換區域傳導引領區、世界文明交流互鑑新高地。
  • 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獲批為打造 廣深中心區有望高鐵直達
    構建現代化的交通運輸體系是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支撐。8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 本輪規劃對廣州有哪些利好呢?廣州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六大利好將助力廣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鐵路交通中心」和「軌道上的廣州都市圈」,全面增強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提升高端資源要素集聚輻射能力,引領大灣區內市場高水平互聯互通,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展現廣州的作為和擔當。
  • 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獲批 主要城市間將實現1小時通達
    日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覆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繼續實施並優化原珠三角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進一步加大城際鐵路建設力度,做好與大灣區內高鐵、普速鐵路、市域(郊)鐵路等軌道網絡的融合銜接,構建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廣東省內地級城市2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相鄰省會城市3小時通達的交通圈,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
  • 粵港澳大灣區有望出現新的一線城市
    摘要 【粵港澳大灣區有望出現新的一線城市】從發展趨勢或長期看,未來在中國新的一線城市出現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概率相當高,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個別非一線城市都有望成為一線城市。
  • 粵港澳大灣區投資指南:哪個城市最有潛力?哪裡的房子值得買?
    文|凱風 粵港澳灣區規劃出臺,世界級城市群呼之欲出。經濟、產業的溢出效應,讓整個大灣區都之起舞。這在《廣深港澳,誰是中國灣區第一城》一文中有詳細論述。 從城市到投資,經濟、人口、區位、規劃都是必須考量的因素。哪個城市值得去?哪裡的房子值得買?哪個產業最值得投資?這是一份最有誠意的粵港澳大灣區投資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