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文|公子逸
有些父母,偏心到根本不覺得自己偏心。
在他們的想法裡,過年,女兒買禮物就是應該的。女兒買少了,他們還會不高興,覺得自己白養了女兒。而兒子一分不出,他們還覺得兒子不容易,恨不得把自己掙的錢,都在過年這個時刻,填補了兒子孫子。
我自從大三開始就沒花過父母一分錢,我自己掙錢自己花。等到我結婚的時候,我老公給了1萬塊錢的訂婚錢。我媽就拿著這錢,給我去買衣服,前後差不多花了2000多,有一件大衣1500多塊錢。
她說:「等結婚的時候,這衣服我給你帶去。剩下的錢,我給你攢著,你用,我再給你。」
結果,我走了沒幾天,我媽就跟我說:「那件大衣不流行了,我給你退了。等以後讓你婆婆給你買吧。」
至於,剩下的那些錢,我媽給我弟買房子的時候,全部給我弟了。
在我媽的感覺裡:那些錢,我弟買房,我就該拿出來。她會覺得她的錢都是我弟的,我的錢,也應該優先填補了我弟。不然的話,我這個女兒就沒什麼用。
我媽有多愛我弟,就有多錯待我。這個真的是此長彼消的。
我媽可能永遠都不知道,她的這種重男輕女對我的影響有多大。如果不是我長大了,讀了很多的心理書,我真的很難做到像現在這樣釋然。
可即使釋然,到了每年過節的時候,我也會受點傷害。我媽覺得,過年就是女兒孝敬父母的時候,我就該買很多的禮物,最好跟村裡那些顯擺的女兒一樣,一車兩車的東西往娘家拉,讓他們覺得臉上有光,讓他們覺得女兒沒白養。
可我屬於裸嫁,婆家條件也不好,現在正處在兩個人的奮鬥期。我一手帶孩子,一手拼事業,晚上忙到一兩點是常有的事。
可我媽從來沒管過我過得好不好。她每次都會這樣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到了你婆家,就該你婆家管。要吃要喝,要人看孩子,都該去找你婆婆。傻閨女,才回來拖累自己的父母呢。」
我小時候,因為我媽的這種重男輕女,從未感受過家庭的溫暖。我13歲離家,到現在20年了,從來沒想過家。因為知道,家裡是沒有我的一席之地的。
我結婚的時候,我媽一分錢沒給我,還數落我:「誰讓你傻,不知道給婆家多要點。」
可等到我弟結婚的時候,她給我弟弟買了房子,買了車,還拉著我滿商場的給我弟弟買衣服。她一直跟我說:「你弟就結這一次婚,絕對不能留下什麼大遺憾,一定要風風光光的。」
那時候,我也剛結婚兩年,沒房沒車沒存款。但是我媽就覺得我該花一萬多給我弟弟置辦衣服。我不想給我弟弟買,我媽就在商場裡跟我發脾氣:「你一個當親姐姐的,你弟弟結婚,讓你出一萬的衣服錢,過分嗎?你就這麼一個弟弟,再多出點不應該嗎?」
她可能從來不會想,我結婚的時候,她也給我買過衣服。她是怎樣的不想花錢,怎樣的買了又退了。同是她的孩子,只因為我是個女孩,就該只付出不得到。
我們在商場裡吵了一架,她一直到我弟的婚禮結束,沒再跟我說過一句話。她甚至在婚禮上,跟家裡的親戚說:「她嫁的那麼遠,我們當父母的都指不上。你們更指不上,直接斷了,兩邊還都省事了。」
我有時候會想,我媽對我有多無情。
無情到,只有我對她沒用,她就可以完全拋棄。因為她覺得我可以完全被拋棄,於是覺得我家的那些親戚,也沒跟我來往的必要。
每年過年的時候,我都會花錢給我父母買東西。但是我弟弟從來不會給我父母買。
我媽覺得,她擁有的一切都是她兒子的。她跟她的兒子是一家人,她兒子花錢就是她花錢。而我是外人,我花錢給他們買年貨,就是他們賺了。
我媽的一個結拜姐妹,她女兒過年給她買了5000多的年貨,還給她買了一個1000多塊的羽絨服。我媽給我打電話說:「你今年回來多買點年貨,你買1000塊錢的東西,我們都拿不出手。你就是過得再艱難,回了娘家,也別讓娘家跟著你丟人。」
我直接跟我媽說:「我已經買好了年貨,給你和我爸一人買了一件700左右的衣服。再多就沒有了,我也得養孩子還房貸呢。」
然後我媽就不高興了,她跟我說:「你怎麼這麼不孝順。過年就是女兒們賠錢的時候,女兒們不賠錢,不是白養你們了。」
我只能沉默。我不想跟她對著來,畢竟她已經年紀大了。她生養了我,我該盡孝,我就盡我的孝心。當她提過分要求的時候,我就沉默。任憑你怎麼說,但是我不該做的就不會做。
我爸媽其實並不缺錢,他們甚至比我過得好很多。尤其是我弟,有房有車,事業有成,日常最喜歡做的就是吃喝玩樂。反正父母幫襯,自己也能掙,完全沒壓力。
我爸媽今年攢了5萬塊錢,他們把這筆錢都給了我弟弟。他們每年都會把自己攢的錢給我弟弟。他們會對我弟弟說:「爸媽給你攢錢了,拿去花吧。想買什麼買什麼,爸媽這麼辛苦地掙錢,都是為了你。」
他們看到我弟高興,他們就會更高興。
可到了我這裡,他們就完全變了。他們會不斷地給我要錢,想讓我為娘家多花點錢。他們會這樣覺得:「女兒的要了就是賺了。最好多要點,要的越多,賺的越多。」
我從沒想過要分我父母的錢,我只是為他們的這種偏心,心寒。
曾經有一個重男輕女家庭裡的女孩跟我說:「我最不想過得就是父親節,母親節,因為想起我的父母,我的心就是涼的。」
我現在也挺怕過年回娘家的。回去了吧,他們想要多佔我點便宜,佔不到的話,就要罵我不孝。不回去吧,他們生養了我,過年不孝敬他們,他們更要說我不孝了。
看看我,你們可能就知道,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裡生存的女孩子到底有多難了。
當父母重男輕女到,看不到女兒的死活。
我跟我父母是可以全年沒聯繫的。只有他們需要我做什麼的時候,才會給我打電話。他們說:「沒事,打什麼電話啊。不打電話,我也是你媽,我老了,你也得管我。」
可能從小也知道,他們不會管我,也不會幫我。我幾乎從未求他們幫過任何幫。
我買房子的時候,缺錢,我寧願去給同事借錢,都不會給自己的父母弟弟借錢,因為知道他們不會借給我。我怕他們拒絕了,我會更傷心。
我曾經在婆家出過一次車禍,很大的那種。我劫後餘生,給我父母打電話,他們竟然沒有一點感覺,只是罵我:「沒錢孝敬父母,還買車。」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面臨生死,也是我真實地看清楚了親情。我突然明白,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在那些重男輕女的家庭,女兒的生死,沒有他們的利益重要。
也是那時候開始我告訴自己:就這樣吧。他們生養了我,我盡法律上該盡的責任和孝心。至於感情,他們不愛我,那我就好好愛自己。
關於我和我弟的感情。
我跟我弟的關係是冷漠的。其實,但凡父母偏心,孩子們之間的感情就不會太好。
當我買東西,也要求我弟弟買東西的時候,我弟弟會覺得:「你是不是讀書讀傻了。你是外嫁的女兒該買。我是這個家的兒子,這裡的東西都是我的。」
他會因為他結婚的時候,我不肯出5萬的彩禮,罵我:「別人家的姐姐都給弟弟要10萬彩禮,就你便宜,不給我要彩禮就算了,自己掙得錢,還帶到婆家,倒貼女。」
而我父母面對他對我的辱罵只會說:「難道不是真的嗎?你就是給你弟要的少。」
他跟我父母一樣,總覺得我為他付出的少。而我又堅持了自己的不盲目付出。
沒有反目成仇已經是好的了,想要做到姐弟和睦,根本不可能。
其實,姐弟之間關係冷漠也不是件壞事,至少沒有爭吵的必要。敬而遠之,反而和諧。
關於我父母的養老。
很奇怪的一個點是,我父母對我不好,卻想要指著我養老。因為他們覺得我弟嬌生慣養,不是伺候人的料子。
而我,是可以被犧牲,是可以被使喚的。他們即使到了養老的時候,都會想著我弟。他們怕我弟會累,怕我弟會因為父母的養老家庭不睦。
至於我,會不會被婆家嫌棄,會不會過得非常艱難,會不會累,完全不在他們考慮的範圍內。
女兒,對於他們來說,就是用來犧牲的。但多可惜,我已經長大,我心已經清明,我永遠不會做出這樣的犧牲。
因為,不值得,也沒有意義。
有人說,父母和子女是漸行漸遠的關係,其實我跟他們之間,也僅剩了一根快斷的線。
線斷了,情也就徹底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