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每看完一本書就寫篇讀後感,怎麼寫作能力反倒下降了

2020-12-15 搬書回巢001

閨蜜家的女兒小雅很喜歡讀書,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天就要讀好幾冊繪本,上小學後也會主動抽時間看書。小雅一年級做看圖寫話時,每次都能寫一頁多,經常受到老師表揚。閨蜜也感覺,照這樣等女兒開始寫作文後肯定不會差的。

一次暑假時老師留了一項作業,要求寫一篇讀後感。小雅平時讀過的書很多,很快選定一本書,非常輕鬆地完成了作業。閨蜜覺得寫讀後感這個方法很不錯,要是女兒能把讀過的書都寫一寫,肯定能得到更多的練習。她便要求女兒以後每讀完一本書就寫一篇讀後感。

一開始小雅還是很配合,也很積極,每次都洋洋灑灑寫一大篇。不料,過了一陣後,小雅對於寫讀後感這事就越來越牴觸了,總是往後拖,寫得也越來越短了,到後來小雅讀書都比之前少多了。

閨蜜很納悶,不是都說,輸出是倒逼學習輸入的好方法嗎?讓孩子讀完書後寫讀後感,不正好符合費曼學習法的原則嗎,為什麼不好使呢?

臺灣作家朱天衣,在作文教學領域耕耘20餘年,頗有心得。她曾經專門講過要不要讓孩子寫讀後感這件事。

我們做家長的,如果每看完一本書都得寫一份報告的話,估計很快就有大部分看到書就會頭疼了。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他喜歡看書,是因為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如果每次看到書都先想到有項任務要完成,這個樂趣就會折半了。

而且,一本書對於孩子的薰陶,並不只在他讀完書的那一刻。有時,這個影響要到幾個月、幾年甚至更久才會展現。在孩子剛剛讀完書的時候就強求他寫讀後感,簡直像吃完飯馬上就要「催吐」一樣,時間長了怎麼可能不「反胃」呢?

越是經典的書,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來讀,他的關注、收穫、思考都會不同。因此,作為家長,最主要的是保護孩子的閱讀興趣,讓他有機會去反覆閱讀這些經典,而不是在一開始接觸的時候就因為「讀後感」的設置而生畏。

至於學校要求的讀後感,只是寫作文體的一種。只要孩子有足夠量的閱讀,到了一定的年級,自然可以按照制式,寫出一篇合格的讀後感來。

相關焦點

  • 如何才能寫好讀後感?不會寫讀後感,讀的書就不會轉化為寫作能力
    讀後感一向被認為是讀書消化的最有效手段,但很多人寫讀後感,似乎讀完一本書只寫一篇讀後感,對於一個作家一輩子就只能寫幾本書來看,我們讀的未免有些簡單和輕率,一本小說可以說作者會把自己能表達的思想和人生經歷,都揉搓進小說裡,字裡行間都充斥著作者獨有的人生思考和情感,因此一篇真的太少,從經濟學的角度上看
  • 小學階段,寫作文是孩子的弱項,如何打消孩子寫作文的恐懼?
    玩笑話歸玩笑話,但這孩子每當提到寫作文時,就打退堂鼓,坐著快十分鐘了,還是不知道該如何下筆去寫一篇小作文?當然,為此家裡就從網上買了很多的書籍,都是關於如何寫好一篇作文,好作文100篇等等。這樣裡,讀一本書下來,孩子對於書籍的內容介紹、作者介紹還有書籍情節複述有了更深的印象,因為討論也有了更多發散的思維。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慢慢愛上了看書,這樣子,我們在開始訓練他閱讀完一本書後,將剛看完的書中,印象深刻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語說出來。那麼,該如何對孩子進行訓練呢?
  • 高效寫作,如何把一本書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把一本書的價值發揮到極致在寫拆解稿、聽書稿的時候,我們看一本書需要花很長時間,有可能要花五個小時、十個小時才能把一本書讀透。讀完之後,一定要把這本書的價值發揮到極致。並不是讀完一本書,寫一篇拆解稿或者是聽書稿,這本書的價值就利用完畢了。
  • 中考作文指導:怎麼寫讀後感
    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聯——聯繫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
  • 點評孩子的作文說方法,我教孩子如何寫讀後感
    現在許多學生害怕寫作文,一提筆就犯愁,不知如何下筆,不知道怎麼寫。我的孩子也不例外。平時書也沒少讀,但是還是寫不好。於是,這個暑假,我給兒子布置了一篇作業:題材體裁不限,每周給我交一篇作文,500字以上。目的很簡單,要讓他多讀多寫鍛鍊寫作,哪怕是有意識的模仿創造也好,希望他的寫作水平慢慢提升。
  • 孩子會寫讀後感,作文可以不用管
    文無定法,是說寫作文的構思沒有固定的章程,有很多可以想像和發揮的空間。寫作文無定法,那教作文有沒有定法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似乎教作文也無定法。最傳統的作文教程,一般都是從審題、立意開始,然後是選材,到結構語言。有的則是分文體教學,按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來教學。還有的以作文寫作技法為主,例如怎麼寫景,怎麼寫人;或如何開頭,如何結尾。
  • 《冰心給孩子的寫作課》:三本書,三個不同主題,讓孩子愛上寫作
    接下來我會從三本書的角度出發,分別解讀每本書的精華內容,並且結合全文分析如何讓孩子愛上寫作?如何做到筆耕不輟、堅持寫作?如何從童年和大自然中尋找素材,學習寫作技巧等一系列問題。所以對於孩子們來說,如果不知道寫什麼、怎麼寫,可以從觀察身邊的事物先做起,比如雨雪風霜、父母老師、家裡的植物、同學們之間發生的趣事或者書籍的讀後感,用心去觀察身邊的小事,把它們用文字表達出來。
  • 寫作小技巧:如何寫讀後感
    有一個盲人在夜晚走路,走路時手裡總是提著一個明亮的燈籠,別人看了很好奇,就問他:「你自己又看不見,為什麼還要提著燈籠呢?」盲人滿心歡喜的說:「很簡單,我提著燈籠並不是為自己照路,而是讓別人更容易看到我不會撞到我這樣就可以保證大家的安全了。」
  • 怎樣才可以寫好讀後感呢?基本格式和技巧看過來!
    導語:相信大家在讀書年代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有寫過讀後感的經歷,如今自己的孩子開始步入學生時代,每逢寒暑假的時候老師都會布置孩子們看看名著後寫下自己的讀後感,那麼讀後感怎麼才能寫得好呢?一起來看讀後感的基本格式及技巧吧。
  • 暑假裡,如何寫好一篇讀後感
    摘要:每到暑假,各大圖書館、新華書店、城市書房滿地都是學生。因為,學校裡列了一長串的「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家長們又從各種讀書公眾號的榜單上搜羅來一長串,都生怕自己的孩子空著、閒著、「餓」著,與手機、遊戲、電視搶時間。
  • 想提升孩子的文筆能力,光靠寫作可不行,讀書+寫作才是好辦法
    朋友向我諮詢如何讓孩子寫出好文章,他說孩子的作文經常前言不搭後語,邏輯混亂,老師評價孩子的作文不是「寫成流水帳」,就是「寫得乾巴巴」。為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朋友給孩子買了不少作文書,整個書櫃都快要塞滿了。孩子每到寫作文時,就會翻出來看看,寫完作文,書又放到一邊了。
  • 如果想讓孩子厭惡讀書,就讓TA去寫讀後感
    別讓孩子打開一本書有讀語文書的感覺兒童閱讀和成人閱讀的最大不同,就是孩子們往往還欠缺自主選擇的能力。在走訪中記者也發現,孩子們很少主動提出需求,閱讀的範圍基本離不開老師的推薦。02「怎麼讀」 如果想讓孩子厭惡閱讀就讓TA寫讀後感親子閱讀提倡並不順利在重慶彭水的一所「完小」,擔當者行動工作人員吳琦琪在探訪時
  • 部編版八下語文三單元寫作:學寫讀後感(一)
    一、什麼是讀後感?讀後感是讀了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再深入領會原文精神實質的基礎上,對作品的主題、人物、表現手法或某一感興趣的問題等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見解的一類文章。不過實際寫作中還要注意,這個「感」點討論的話題和領域自己是否熟悉,能否結合實際談深、透談,這一點也很重要。如果選擇的「感」點自己無話可說,不能展開豐富聯想,只能就事論事,那肯定也寫不出「動人心的呼喊」。
  • 2021中考寫作指導——如何寫好讀後感
    讀完全文,你有何感悟,請寫出來,這就是感悟類作文,也習慣上被稱為讀後感。 一、正規讀後感的寫法 標準的讀後感,從結構上分為四個部分:引、議、聯、結。 引——就是引用原文的內容。寫作目的是告訴讀者自己讀了什麼文章,其中的什麼內容「觸動了自己的神經「,引發了感想——就是闡明「感點」。
  • 語文老師手把手教寫讀後感,選材寫作和積累,3個步驟就怕你不學
    小學階段語文學習中,五年級階段要開始讀後感了。這是配合閱讀,來提高同學們對文學鑑賞的能力和寫作。有不少同學都覺得讀後感很難,有時候自己很認真寫上一篇讀後感,老師判定:你把原文抄了一遍,看在自己工整的份上,給個及格分。
  •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習作《寫讀後感》寫作指導附例文
    本學期第二單元習作內容是「寫讀後感」。那麼什麼叫"讀後感"呢?當我們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被讀到的那些內容打動,把那些感受寫下來,就是讀後感。寫讀後感,能促使我們積極思考,獲得更深入的理解,從而實現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雙重提升。
  • 「重磅活動」看新聞,寫讀後感,「少年新聞評論員」我來當
    她用孩子的視角和語言,解讀時事新聞、天下大事、人文科技。她讓孩子們——視野更開闊、知識更廣博、胸懷更遼闊。孩子們讀報看新聞,除了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還明白了為什麼會這樣。小小少年,已經學會了思考,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 五年級二單元習作《寫讀後感》,跟著老師的步驟,親手寫出好作文
    五年級二單元習作是寫一篇讀後感。顧名思義,讀後感就是讀了某篇文章或某本書後所產生的的感想。我們先了解一下課本的寫作要求和提示。同學們看一下,這些例子,是不是讓我們生有觸動。對了,那就是感想。這就是課本啟發我們,不同的內容,會引發不同的感觸,所以根據我們所讀的內容,把自己的感觸寫下來,就是一篇讀後感了。同學們注意了,作文知識是需要隨處學習的,像課本上的這種舉例子法,就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方式,因為它通俗易懂,容易被讀者理解和接受,比說半天道理有用的多。
  • 學寫讀後感(二):寫作方法/步驟/過程
    讀後感如何成文呢?下面以《傅雷家書》的讀後感為例來具體分析。例文:父母的陪伴,是最溫暖的——讀《傅雷家書》有感我讀了名著《傅雷家書》後,被傅雷那情真意切的語言深深地打動了。(聯想)史鐵生終成著名作家,其實,他的每一處車轍裡,都有他母親的腳印,他的每一次眺望,都有一個身影,身影的背後寫著「陪伴」。(聯想)《傅雷家書》,讓陪伴的溫情,明亮在兩代人之間,明亮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 杭州一幼兒園小班男孩一月看60本書 媽媽做親子筆記
    圖本周一,「閱鹿書院」7月排行榜出爐,誕生了一位閱讀量冠軍,一個月看了60本書,寫了60個讀後感。這個消息在浙江24小時APP上推送後,很多網友跟帖留言,想知道他是誰?他是怎麼做到的?昨天,記者聯繫上了這位閱讀小達人,他叫黨驕陽,小名九九,在杭州錦繡幼兒園讀小班,是個小男生。因為平時喜歡看書講故事,被老師和小夥伴們稱作「故事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