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七大會場連線互動共慶中秋佳節
四川省2019「萬人賞月誦中秋」群眾文化活動崇州主會場展演。崇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9月13日晚,成都崇州唐人街相府廣場上彩燈斑斕,熟悉的中秋童謠、經典誦讀聲一一響起,全場觀眾沉浸在中秋佳節的喜悅中。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四川省2019「萬人賞月誦中秋」群眾文化活動主會場集中展演在這裡隆重舉行。
除了主會場,本次活動還在綿陽江油、宜賓長寧、廣安嶽池、阿壩汶川、甘孜瀘定、涼山西昌各設1個分會場,同時配套開展非遺文創展示,遴選了木偶戲、皮影戲、蜀錦等56個傳統技藝、傳統曲藝、傳統戲劇及傳統美術類項目。
據了解,四川2019「萬人賞月誦中秋」群眾文化活動在中秋、國慶雙節來臨之際舉行集中展演,圍繞李白故裡吟古詩、天府旅遊名縣災後依然美麗、農民新村過中秋、藏羌彝漢民族團結、脫貧新景象等主題,以連線主會場方式,形成全省七城同賞一輪月、萬人共贊天府美的聯動勢態。
崇州主會場現場,精彩的展演活動分為《月照故人歸》《月映好時節》《月是故鄉明》《月誦新時代》四個部分。童謠《喊月亮》、合唱《彩雲追月》、組合唱《亮花鞋》、男聲四重唱《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器樂合奏《安逸走四川》、雜技《青花韻》、經典誦讀《春江花月夜》、朗誦《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形式多樣的節目,讓觀眾完全沉浸在月圓中秋、家和人美的深遠意境中。江油、長寧、嶽池、汶川、瀘定、西昌六個分會場的節目在主會場的LED大屏同步呈現,讓觀眾身臨其境領略漢族、藏族、羌族、彝族絢麗多彩的中秋風俗。
據悉,中秋節前後,圍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四川各地以賞燈賞月、拜月祈福、文藝表演、詩詞吟誦、猜燈謎等傳統習俗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達850餘場次,在21個市(州)和83個縣(市、區)設置分會場,部分鄉鎮(街道)也在當地組織開展了展演活動。
作為主會場的崇州市,以「安逸走四川,賞月到崇州」為活動主題。雖然當晚下著小雨,但並沒有影響現場活動的精彩及觀眾的熱情。
現場,唐人街民俗文化風情街以「四相開街」儀式拉開了集中展演活動的序幕。「四相」是唐代的張柬之、鍾紹京、李峴和王縉四位宰相,他們先後在崇州擔任過刺史,頗有政聲。儀式上,依照崇州民俗,咚咚的鼓聲中,24名少女身著唐裝漢服跳起了「嘉禾舞」。崇州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此舉是為了表達豐收的喜悅,同時表達對「四相」的紀念。「置身於唐人街的唐代建築群中,歷史與現實、傳承與創新在這裡完美交織,渾然相融。」
據了解,崇州主會場的集中展演活動,通過線下展演、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短短一個多小時的展演,伴隨著悠揚的樂曲聲、詩歌朗誦聲,唐人街古色古香的亭臺樓閣間,緩緩升起了一輪皎潔的「海上明月」,為全國人民送去了最美好的中秋祝福。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金祝
上香、讀祝文、行拜禮……在成都市郫都區三道堰鎮惠裡特色街區內,身著漢服的少男少女衣袂飄飄,再現古代傳統拜月祭,令在場市民和遊客瞬間「穿越時空」,感受古人的風雅中秋佳事。
9月13日,「月滿惠裡,緣聚水鄉」2019惠裡景區首屆中秋拜月祭活動在郫都區舉行。正值中秋佳節,近200名漢服愛好者來到水鄉記憶電影院,通過漢服遊園會、猜燈謎、舉行傳統拜月祭等活動方式,引領廣大遊客、居民體驗漢服文化,營造濃鬱的中秋節日氛圍。
下午3點過,細雨微微,近200名漢服愛好者從小巷中緩緩走來,與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築遙相呼應。在活動現場,一位年輕媽媽不僅自己身穿漢服,還給1歲多的孩子也準備了一套,「想帶孩子體驗一下。」這位媽媽笑稱:「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穿著漢服、還原古代拜月祭等活動,讓這個中秋節充滿了儀式感。」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拜月儀式。據了解,拜月由祭月而來,中國的祭月儀式從周代起就有,中秋無月甚至下雨,都可以舉行,通過祭月、上香、讀祝、獻祝文、拜月、從獻、禮成等多個流程完成拜月儀式。
「以水鄉記憶電影院為項目載體,開展各色文娛活動,是三道堰鎮古堰社區探索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一步。」古堰社區居民委員會主任閔長錦說。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
記者羅田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