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法戰爭的全盤操控者,極力主戰的晚清名臣!重用馮子材和劉永福

2020-12-04 青輝說史

我們知道清朝末期在對外戰爭之中基本上都是敗多勝少,這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清朝武器裝備水平實在是太過於的落後了,以至於在戰爭中沒有武器方面的主動權。另外一方面與清朝整體的腐朽和無能也是有著很大的關係的,當時大部分的清軍根本就沒有自己的作戰信仰,不知道為誰而戰,而且相當一部分軍隊又長年疏於訓練和戰備。所以總是在戰場上會吃敗仗,也就不是那麼奇怪的一件事情了。

但是縱觀整個清朝末代的歷史,我們會發現。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的清法戰爭卻格外的引人注目。因為在這場反對外來侵略的戰爭之中,清朝罕見的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與其他的戰爭結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這場戰爭之中的幾位名將,如馮子材,劉永福,也隨著清法戰爭的勝利而流芳千古,永垂不朽了!

尤其是馮子材老將軍的鎮南關大捷,更是成為我們現代歷史教科書上必學的一課。在那樣的一個歷史時期,作為清王朝來說,能夠取得如此重大的軍事方面的勝利,可以說是十分的不容易的,說馮子材是民族英雄也是

但是少有人知的是,馮子材和劉永福兩位英雄在一開始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得到清王朝的重用。而之所以使他們走向抗法戰場的是晚清的另外一位重要人物,也是大清王朝最後一位能臣,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張之洞。

在清法戰爭期間,張之洞是朝廷之中主戰最為強硬的一個人物。也正是由於張之洞竭力主戰,清朝就把他從山西巡撫調任兩廣總督,而之所以這樣做的目的,其實就等於給了張之洞更大的權力,尤其是兵權,讓他可以更加積極的對法軍展開防禦和相應的進攻策略,不得不說這是清朝晚期所做的為數不多的幾個比較英明的決定之一了。而受命之後的張之洞堅決抵抗,積極備戰。他針對抗法提出幾個建議,其中一件便是奏請朝廷起用劉永福。

但是當初對於是否要重用劉永福,清朝在相當的一段時間之內是比較的猶豫的。只不過後來因為張之洞的極力堅持,朝廷還是聽從了他的建議,給劉永福以正式官銜,封為記名提督。而緊接著張之洞又提議啟用當時已經賦閒在家的名將馮子材,在得到朝廷的同意之後,張之洞馬上給了馮子材相應的軍隊指揮權,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後來大名鼎鼎的鎮南關大捷。

而此外關於抗擊法軍,在當時的對岸還有一位劉銘傳,對於此人張之洞也是大加支持,專門資助30萬兩軍餉,並派粵語軍支援。可以說在清王朝對抗法軍的整個戰爭之中,張之洞雖然不是最為直接的戰場指揮,但是他卻是實實在在的整個清法戰爭的全盤操控者,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張之洞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值得我們後人永遠的銘記!

相關焦點

  • 晚清三大鷹派:馮子材、劉永福、左宗棠,堪稱清末最後的餘暉
    之前寫了一篇文章,講的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一腔熱血收復新疆的歷史故事。文章發表後,很多讀者朋友評論說左宗棠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偉人,還說他不愧是晚清第一「鷹派」……按現在的鴿派和鷹派劃分,左宗棠當然是名副其實的鷹派,不過他是不是第一鷹派呢?這就要拿出來比一比了。
  • 如何評價中法戰爭期間的民族英雄劉永福和馮子材?
    馮子材和劉永福都是在中法戰爭期間的民族英雄。老將馮子才的名氣要遠大於黑旗軍劉永福。但是他們作為民族英雄,都應該被我們所敬佩。馮子材和劉永福是同鄉,都是廣西欽州人。而且都曾經參加過天地會起義。馮子材後來擔任廣西提督,而劉永福則帶領著自己的黑旗軍到了越南。 馮子材因為官場黑暗,毅然辭官回鄉。
  • 《張之洞》——中國民族工業之父,中法大戰馮子材的貴人
    說起張之洞,可能大家對他印象不是很深,最多只是知道他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另外三人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做過湖廣總督,與其他三位比起來,似乎名氣、榮譽和功績少了不少,又似乎沒有多少存在感。可是你知道《勸學篇》嗎?
  • 斥資千萬修繕 民族英雄劉永福馮子材故居將開放
    、馮子材故居,目前已進入最後清理修復階段,有望於三月初正式對外開放。  劉永福(一八三七年―一九一七年),字淵亭,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人,是清朝「黑旗軍」的創建者。在十九世紀發生的援越抗法、中法戰爭及中日甲午戰爭中,劉率部與侵略者進行殊死戰鬥,建立了卓越功勳。劉永福的故居「三宣堂」位於今廣西欽州市板桂街十號,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全國百家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民族英雄馮子材劉永福郵票首發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欽州訊 (記者 張冠年)7月29日,《近代民族英雄》郵票首發暨《南疆耆將 巨手擎天——馮子材舊居陳列展》開展儀式,在欽州市馮子材故居舉行。陳列展分戎馬生涯、威震南關、彪炳千秋三個部分,通過大量的文字、圖片史料,配以精選的文物、視頻等,全面反映晚清抗法名將馮子材傳奇英勇的一生。當天首發的《近代民族英雄》紀念郵票1套5枚,其中第三枚表現了馮子材持刀躍出鎮南關長牆衝向法軍的老當益壯的英雄氣概;第四枚則展現了另一位欽州籍的民族英雄劉永福率軍進兵臨洮,大敗法軍的歷史畫面。
  • 【警營文化】讀《虎將劉永福》、《國柱馮子材》有感
    △鎮南關大捷 鎮南關上,危急時刻馮子材揮刀衝出城牆的一幕已通過中小學歷史教材深深地刻在當代中國人的心中。鎮南關大捷以及緊接著的諒山大捷,是盡顯頹勢充滿屈辱的晚清皇朝的最後一抹亮色,猶如天黑之前的最後一抹絢麗的彩霞照亮歷史的天空。
  • 欽州原創 ‖ 馮子材劉永福歌曲MV
    民族英雄馮子材和劉永福,是欽州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馮子材在中法戰爭中取得震驚中外的鎮南關大捷,督辦廣東欽廉防務期間挫敗法國侵略圖謀,確保欽州方向未失寸土;劉永福在中法戰爭中在越南北圻牽制、抗擊法軍,威名遠揚,並赴臺領導臺灣軍民抗擊日寇,進行艱苦卓絕的保衛戰。斯人遠去,熱血長存。松嘯如聞嘶戰馬,花香端合獻英雄。謹以此兩首歌,獻給兩位老將軍。
  • 同為民族英雄,馮子材跟劉永福誰更有名?
    從我們中學課本裡我們都知道馮子材和劉永福的英雄事跡,但是相對比較簡潔,只介紹了生平主要成就,但幾乎沒有對二者同位為欽州人有沒有交集做過任何介紹。我通過歷史片段和他們故居的了解我做一簡單的介紹和橫向對比。給各位歷史愛好者更直觀的感受。
  • 晚清抗法名將「馮子材」,如何贏得鎮南關大捷?
    大家好,我是歷史老編,今天給大家講述的是晚清民族英雄、抗法老將馮子材。 馮子材曾任晚清提督,雖說出身貧寒但非常有風骨。在非常看重出身的清朝滿人軍隊裡,馮子材是一步步從自底層靠著戰功走出來的,可以說是非常不易的。但遺憾的是雖然馮子材戰功卓越,但是對官場的爾虞我詐非常厭惡,因為不屑與官場的黑暗同流合汙,升任貴州提督後不久便辭官返鄉,過起了自己的田園生活。馮子材秉承了古代名臣的優秀品格,他們時刻保持獨立,從來不願意做那些傷害百姓的事情。
  • ——紀念馮子材統帥的鎮南關大捷130周年
    130年前,晚清一代名將馮子材率軍在中越邊境的鎮南關前隘,浴血奮戰入侵國境的法軍主力,一舉殲滅法軍,取得了名震中外的鎮南關大捷。馮子材統率的鎮南關大捷是欽州人民的勝利,是欽州人民的榮光,更是中國人民抗擊外來侵略的偉大勝利,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榮光!
  • 中法戰爭中他力排眾議重用馮子材,中法議和後悲憤交加口吐鮮血
    在過去的20多年裡,他先後謝絕了安徽巡撫、漕運總督、兵部侍郎、兩江總督和兵部侍郎兼光緒帝大婚慶典宮門彈壓大臣等多個朝廷賦予的要職,只求解甲歸田回家休養,但當1882年光緒皇帝再次任命他為兵部侍郎時,他接受了,因為此時中法戰爭一觸即發,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即便拖著病軀,他也是一定要去的。
  • 《劍橋中國晚清史》對中法戰爭描述失實
    通過軍事之外的各種舉措,張之洞凝聚了抗法的民族共識,避免了漢奸內亂,有力支持了整個戰爭。《嚴禁漢奸示》則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份政府發布的反漢奸公告。在戰場外鬥爭的同時,張之洞上奏朝廷:招安劉永福,啟用馮子材,增兵越南戰場,命唐景崧景軍、劉永福黑旗軍與岑毓英滇軍組成西線;老將馮子材組建萃軍與潘鼎新、王德榜等軍組成東線。張之洞格外重視調和將領之間關係,反覆叮嚀諸將以大局為重,和衷共濟。
  • 張啟煜出演古裝電視劇《馮子材》
    網易娛樂2月23日報導 由廣西黨委宣傳部、廣西電視臺、浙江唐德影視共同出品的大型愛國主義清末古裝電視劇《馮子材》該劇由著名導演丁黑執導,總策劃由國家一級編劇盛和煜擔任,由中國內地青年男演員張啟煜據悉,《馮子材》是一部弘揚中華精神的愛國主義題材電視劇,取材於晚清抗法名將、民族英雄馮子材率領廣西各族人民抗擊外來侵略的故事。通過這部電視劇,再現「鎮南關大捷」這場中國近代史上唯一打贏的反侵略戰爭,展現一群以國家社稷為重、誓死保衛祖國河山的民族英雄,展示廣西各族人民保家衛國、抵禦外侮的決心和勇氣,讓群眾感受到一種向上的民族精神和堅定力量。
  • 常敗將軍馮子材為何能取得鎮南關大捷?
    法國侵略者這種野蠻、罪惡行徑激起了中國軍民的強烈不滿,也堅定國內主戰派對法國作戰的決心。1885年3月,馮子材率領廣西軍民奮勇殺敵,取得震驚中外的鎮南關大捷,並一度收復涼山和文淵。馮子材是廣西欽州人,自幼父母雙亡,受盡了世人的嘲諷和歧視,飽嘗了人間的冷暖。
  • 晚清悍將馮子材:打不贏陳玉成,卻能擊敗法蘭西陸軍
    不過,晚清有這麼一位悍將,與太平軍作戰,他屢次被英王陳玉成擊敗,後率領臨時招募的兵勇擊敗號稱世界第二強的法蘭西陸軍,取得鎮南關大捷。此人,就是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馮子材。早年馮子材家境貧困,為謀取生路,馮子材聚眾參加劉八領導的天地會,進行反清鬥爭,因表現突出,在天地會中享有很高地位。但是,天地會流寇作戰,沒有一塊固定根據地,很快就被清朝剿滅。如此,馮子材決定歸順朝廷,換種生活方式。歸順朝廷,馮子材隸屬向榮部,追隨張國梁混,前途一片美好。 1851年,金田起義爆發,八旗 、綠營正規軍腐朽無能,壓根無法阻擋太平軍。
  • 晚清悍將馮子材:打不贏陳玉成,卻能擊敗法蘭西陸軍
    早年馮子材家境貧困,為謀取生路,馮子材聚眾參加劉八領導的天地會,進行反清鬥爭,因表現突出,在天地會中享有很高地位。但是,天地會流寇作戰,沒有一塊固定根據地,很快就被清朝剿滅。如此,馮子材決定歸順朝廷,換種生活方式。歸順朝廷,馮子材隸屬向榮部,追隨張國梁混,前途一片美好。
  • 欽州的馮子材舊居
    馮子材舊居位於廣西欽州市的沙埠鎮白水塘區內,他是建於1875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了。馮子材舊居呈院落式的布局,坐北朝南,共有3排9座27間房,均為抬梁式磚木結構。劉永福、馮子材舊居均系典型的清代南方府第建築群,具有簡樸典雅的藝術特色。馮子材(1818~1903),清末抗法名將,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人。1885年中法戰爭時,已年近70,在鎮南關(今友誼關)「短衣草履,佩刀督隊」,浴血奮戰,法軍大敗,乘勝追擊至越南文淵、諒山等地,殲法軍1000多人,史稱「鎮南關大捷」。
  • 《龍之戰》法軍侵佔廣西,馮子材靠這六大優勢取得鎮南關大捷
    1883年12月,法國遠徵軍總司令孤拔率六千人從河內出發,攻打越南北部的山西,由此拉開了中法戰爭的序幕。1885年,法軍進攻越南涼山,駐守清軍不戰而潰。慈禧慌忙召集大臣商量誰可擔任主帥,最後啟用了年近七旬的老將軍馮子材。清朝末年對列強屢戰屢敗,為何能夠打敗武器先進的法軍呢?
  • 老將馮子材為什麼能夠取得鎮南關大捷?
    老將馮子材為什麼能夠取得鎮南關大捷?中國歷史自近代以來就轉折不斷,因為閉關鎖國,被西方列強的槍炮打開國門之後,晚清的政府可謂是備受屈辱。在一次又一次的對外戰爭中不僅失敗,還被逼籤訂了那麼多喪權的條約,以至於在百年後的今天,中國仍然在為當時的失敗買單。但其實如果大家仔細研讀歷史就會發現,到那時的清政府朝廷中中還是有很多忠臣良將的,例如馮子材。可以說是這些英雄人物才支撐起了清政府最後的輝煌,如果沒有那些民族脊梁,清政府早都支撐不下去了!老將馮子材為什麼能夠取得鎮南關大捷?
  • 在中法戰爭將要勝利的情況下,慈禧太后為何還要投降議和?
    和談無果,中法戰爭開始公元1883年12月,在法國政府與清政府總理衙門交涉失敗的情況下,遠東法軍悍然發動了對越北駐守清軍的進攻,中法戰爭也拉開了序幕。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清軍在法軍強大的炮火攻擊下顯得如此不堪,僅僅守了兩天就潰敗而逃。隨後越南的北寧、太原和興化相繼被法軍攻陷。清軍在越南前線戰場上連遭慘敗,慈禧太后竟以「誰主戰,誰就要為此事負責」為由,發動了宮廷政變,罷黜了軍機處首輔大臣恭親王奕欣,以及所有的軍機處人員職位,史稱「甲申易樞」。從此,慈禧太后牢牢的將清朝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