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是我國古代一個以文治而著稱的王朝,該王朝雖然始終都沒有完成統一大業,但是卻產生了任何朝代都無法匹敵的文人雅士。說到宋一代的文人,可能只有唐可以與其相比較。但是,唐人注重的是詩文,而宋一代,則是各方面蓬勃發展的時期。宋朝實行以文治國的方略,因此,宋朝產生的名相也頗多。我們來了解一下一位名相:「龐太師」。
龐太師名叫龐吉,文學人物,是古典名著《三俠五義》中的著名反派人物代表,他是仁宗皇帝的皇后龐氏的父親,當朝國丈,位高權重,黨羽眾多,人稱龐太師。曾多次陷害包公,被三俠五義眾人修理。最後被保留太師銜、賞食全俸,不準入朝從政,而「龐太師」三個字是個作家編出來的名稱代號。
想當年,龐太師也是個年輕有為的富二代,家中有田又有錢,生活樂無邊。少年中舉,從此平步青雲,扶搖直上,一升就升到峰頂,穩坐太師之位幾十年。哎,既然已經處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位,再不搞搞陷害忠良興風作浪,人生還有什麼追求!
於是,我們大權在握隻手遮天的龐太師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兢兢業業的奸臣之路,從此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那麼,龐太師這一生都做了啥米呢?嘖嘖,不想不知道,一想嚇一跳!階級鬥爭永遠是龐太師生活工作的主旋律,他與天鬥,與地鬥,與包青天鬥,與楊家將鬥,與八賢王五廉王鬥,與張三丞相李四尚書鬥,真正的生生不息,其樂無窮。龐太師做盡壞事,因為成為了所謂的終極大反派「龐太師」
當然「龐太師」只是個虛構的人物,小說家的描述也未必完全是真的,但在真實歷史中,「龐太師也確實有其原型」
文學人物龐太師的原型不是「龐籍」而是「張堯佐」北宋仁宗年間外戚張堯佐是個借女之勢換得個位高權重,實則無德無能、庸碌貪婪的「太師」。他才是諸多小說中「龐太師」的原型。而「龐太師」三個字只是個作家編出來的名稱代號。
龐籍只是被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對號入座」而已,錯只錯在小說家們不該讓那太師姓個「龐」。歷史上曾經有包拯多次彈劾外戚「張堯佐」,口水濺了仁宗皇帝一臉,最終使皇帝罷了張堯佐的官。《三俠五義》中以這段歷史為原型,改編出了包公與龐太師的故事。
《呼家將》裡的龐太師:《呼家將》裡太師龐文,設計送女兒進宮迷惑皇帝,他是皇帝的老丈人,跟呼延家過不去,製造了肉丘墳冤案,斬了人家三百多口。呼延慶三鬧京城,龐吉與寇準、包文正、呼家將鬥法,最近居然起兵造反,被呼延慶一刀砍下首級,全家殺的個雞犬不留。從這了可以看出一代名相「龐太師」為什麼成了終極反派,龐太師結局很悲慘,龐太師兒子仗著父親的官位橫行鄉裡,壞事做盡,包拯知道後,收集罪證將龐太師兒子鍘落刀下。龐太師從此開始處處陷害包拯。
不僅如此,龐太師還覬覦著皇位,歷朝歷代,權臣幹涉皇位都是誅九族的罪名,龐太師聰明一世卻在這裡犯了糊塗,他的結局可想而知,先是被宋仁宗貶為庶民,然後也被包拯一刀鍘掉人頭。
由小說上描述的「龐太師」是個大奸大惡之徒,可以看出作為一代名相的「龐太師」咋就成為終極大反派的「龐太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