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參觀兵馬俑時,他們不僅對兵馬俑的巨大規模感到震驚。他還對與他一起出土的大量武器充滿興趣。其中,纖細精緻的青銅劍吸引了大多數人的注意力。
如著名紀錄片《復活的軍團》稱:1974年,在兵馬俑坑的黃土中,考古人員發現了一把完全不同的青銅劍。令專家吃驚的是,這把劍的長度竟然超過了91釐米,秦人能夠製造如此之長的青銅劍!可見,秦劍是青銅劍鑄造工藝的頂峰,它的長度、硬度和韌性達到了幾乎完美的結合,攻擊性能也因此大大增加。
雖然許多人真心欣賞它精湛的工藝,但他們也幻想著秦軍士兵手持這把青銅劍,最終橫掃六合的輝煌篇章,統一中國,仿佛他們已經回到了那個輝煌的時代。然而,這種青銅武器真的能幫助秦統一中國嗎?
根據秦始皇兵馬俑坑1號坑挖掘報告中對秦簡的檢測,表面含有31塊錫含量為21.4的銅錫合金,錫含量主要影響硬度性能。例如,秦陵0421劍的硬度為22- 24hRC -約200HB -類似於沒有淬火的中碳鋼。然而,雖然高錫含量賦予青銅高硬度,但也使其變脆,缺乏韌性和強度。
為了增加青銅的強度,古人通常採用更寬的劍體和更短的長度,例如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劍一般有50 - 60釐米的長度。然而,由於秦始皇兵馬俑的青銅劍長達90釐米,而且身體又薄又窄,這意味著秦始皇兵馬俑的青銅劍實際上很脆,很容易折斷。秦俑館考古隊隊長就曾表示:「從性能上講秦劍是脆而易斷。俑坑中出土較多劍身殘斷後的斷節,恰好反映了秦劍很脆的特性。」
被山東六國視為「虎狼」,並一舉鯨吞六國的秦帝國軍隊使用一碰就斷的武器?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戰國時期,各大國為了獲取更大的領土、得到更多的資源、掌握更多的人口,都紛紛進行大規模的兼併戰爭,軍事實力都在飛速發展。即使秦國擁有張儀等人才施展「連橫」「遠交近攻」等外交計策,但若秦國沒有足夠的軍力水平,要達成最終統一華夏的目標都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會被山東六國視為「虎狼」。
於是,脆弱易斷的長劍與「虎狼」強軍的威名,就成了一個巨大的矛盾。而且秦國為什麼要製造這些沒有實用價值的青銅劍?並且這些青銅劍出土於兵馬俑墓葬群呢?唯一合理的解釋是,這些青銅劍其實是隨葬品,並不是真正的兵器。正如人們在葬禮上焚燒一些紙人、紙馬、紙車和紙質電視一樣,古人也舉行類似的葬禮,並把它們放在墳墓裡。秦人仍然有武器,所以不可避免的要製造一些武器模型,並把它們放在墳墓裡,這是從兵馬俑中出土的青銅劍的來源。這些青銅劍的原型是春秋時期出現的鋼劍,戰國時期流行。
如此一來,其實所有的矛盾和疑問也就迎刃而解。而為什麼小編敢這麼說呢?
首先,雕像坑裡的青銅劍太長,接近90釐米。確實有青銅劍。例如,希臘邁錫尼出土了一米多長的青銅劍。然而,中國青銅沒有悠久的傳統。如前所述,戰國中後期的青銅劍最多只有60釐米。也就是說,戰國時期的青銅劍和秦俑坑中的青銅劍之間沒有繼承或過渡,這不符合武器發展的正常規律。
其次,秦墓中的青銅劍太窄。青銅比鋼弱,所以先秦時期的所有青銅劍都很寬,古希臘青銅劍也一樣,都是為了避免折斷。更不用說秦墓中的青銅劍含錫量更高,為20,因此更脆。然而,這種形狀對於鋼刀來說並不是問題,因為大約3釐米的寬度正好適合鋼。
最後,青銅劍是鑄造劍。從西周開始,中國制劍就一直是先鑄造一個劍條,大致磨好之後,然後在上面鑄造護手和手柄。但是秦俑坑青銅劍卻是一條扁平的劍條,套接另作的護手、劍柄,這顯然是後世鋼劍的結構。這是因為鋼劍是鍛造的,鋼劍條套其他部件才是合理的工序流程。而當把現存的西漢時期的鐵劍與兵馬俑中的青銅長劍進行對比,便會很自然的發現二者的相似。
無獨有偶,這種類似兵馬俑青銅劍的非實用武器也在類似的時代被發現。著名的漢代鋼環刀也有青銅製成的模型。青銅環形劍的發現可以說證實了兵馬俑青銅劍的用途——陪葬品,其原型也應該是一把鋼劍。
事實上,我國早在殷商時期,含鐵的武器就開始出現了。然而,此時的鐵武器往往與其他民族的早期歷史相似,使用來自天堂的隕鐵製造武器,而成品往往不是純鐵,而是銅鐵複合武器。例如,1977年,北京平谷縣商陵出土了一塊由隕鐵製成的銅鈽。鐵刃銅鈽代表了中國祖先最早使用鐵作為武器的嘗試。
春秋時期,鐵開始大量出現在考古遺址中,鐵甚至鋼鐵武器也開始被發現。春秋晚期,在楚國地區長沙楊家65號墓中發現了一把鋼劍。考古學家稱,這把鋼劍是用碳含量為0.5的中碳鋼反覆鍛造而成的。可以看出,最遲在春秋晚期,中國祖先已經掌握了鋼鐵武器的鍛造技術。進入戰國以後,鐵開始被廣泛使用,甚至農具也開始由鐵製成。鐵器已經成為了當時重要的生產工具,廣泛運用於軍事、農業領域,甚至還出現在了奢侈品領域,如衣帶鉤。
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鑲嵌有錯誤金銀技術的鐵帶鉤逐漸被發現,表明戰國時期的鐵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為了獲得足夠的鐵礦石資源來製造鐵,中國所有國家都在努力挖掘其領土上的鐵礦石資源。熔煉收集的礦石也是一個重要項目,所有國家都在首都附近建造了大型煉鐵車間,例如山東省臨淄的煉鐵車間,其中最大的一個佔地超過40萬平方米。從燕西渡遺址出土的大量鋼劍、戟和長矛表明,戰國時期,鐵武器的使用已經遍布世界各地。
總而言之,秦兵馬俑坑中描繪的青銅劍一定是鋼劍的模型。由此,秦帝國的軍隊可能已經開始裝備大量的鋼鐵武器。